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面向世界才能获得发展,要走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找寻外国高等教育经验在中国的“生长点”,使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的营养和有机成分。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公益性;教育主权
  全球化作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已经大大地影响到高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学家菲利普·阿特巴赫认为国际化是指大学和政府为了应对全球化而制定的政策和各种项目的种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面向世界发展,步入国际化进程。因此寻求一条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找寻外国高等教育经验在中国的“生长点”,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述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始于中世纪欧洲大学,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輪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理解,当前在国内外日渐占主导地位的是从“过程”角度出发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指将国际的维度或观念融合到大学的各主要功能之中的过程。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有利于拓宽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
  WTO有关服务贸易的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s,GATS)中包括了教育服务,国际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独资或联合办学方式进入WTO成员国。因此,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人力资源的国际交流活动更加迅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空间更加扩大,这有利于拓宽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高等教育都在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输出教育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尤其是外国优质的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也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在我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外派留学生人数的同时,我国的高校也走出国门,在海外兴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和专业,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目前,中国在世界各国已建设有500所孔子学院,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地。1979-2006年间,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总数估计达1,034,040人,同期中国公民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总人数为1,067,000人,这两个数字基本上持平。而世纪之交来华留学人数急剧增长,1991年中国大学的留学生数第一次超过10,000人,2000年达52,000人,2002年达85,000人,2005年达141,087人,2007年的来华留学人数达195,503人。这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之后世界上对留学生最具吸引力的第六个国家。这一切既为外国人学习中国的科技发明成果提供了途径,也为我国的文化科技知识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
  (三)推动了我国高校的现代化改革
  近十几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向国外派遣了数以万计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他们学成回国,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科技知识,也带来了根据国际人才市场需求来改革高校、招生方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动力,带来了现代教学管理观念、模式及一些国际通用的标准、质量评估方法和考试模式。他们中有些人成为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直接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形成的冲击和挑战
  (一)国际化使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
  大量外国高等教育机构通过走进来办学和吸引留学生出国的方法来华竞争高等教育市场。据报道,近十年中仅我国就有2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其学费及生活费等对高等教育出口国是一笔可观的收益,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则是一笔损失,而留学生中不少人又留在发达国家服务,造成发展中国家的二次损失,这笔无形资产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如1978-2001年间,只有130,000名海外学者和学生学成回国,约有250,000人留在海外,其中包括那些由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派出和资助的人员。
  (二)教育国际化中的商业化思潮对中国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挑战
  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是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而国际化浪潮中来华办学的大多数外国高校恰恰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无偿教育援助在减少,更多的是商业化的运作行为。
  (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教育主权的挑战
  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价值领域的精神渗透,形形色色的西方价值观、人生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传播到中国。它们还在教育规模、价值观、语言、科学知识产品等方面有淹没和排挤中国的趋势,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的质量评估、学位的等值互认方面有严重的歧视现象。如我国已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的学位都未能得到发达国家的承认,而我国在医疗专业方面的学位几乎都得不到发达国家的承认,学生毕业后也不可能在发达国家行医。而发达国家的几乎所有高校的学位都在中国通行无阻,这显然是十分不平等的。
  教育主权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教育事务和在国际上保持教育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它是一国处理教育方面国际事务的最高准则,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均有相关规定。但5中外合作办学条例6对外方在合作办学中控股和担任校董事会董事长未做限制。如果有关部门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监控不力,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教育主权。
  参考文献:
  [1] 李树林. 软着陆解读中国管理国际化新趋势[J].管理观察,2008,(9)下:5- 6.
  [2]POSTIGLIONEG(ed.).Transform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Crossing Borders and Bridging Minds [M].Hong Ko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Springer , forthcoming
  [3]HUANG F T. Policy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3, 7 (3): 225-240.
  [4] 邓应军.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3):114-115.
  作者简介:
  齐君(1990~),女,山西太原市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国际化 中国高等教育 影响 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