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职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19-08-1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在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行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各地各类学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其中,蘇州市职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信息化建设带动教学管理创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包,部署在信息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将虚拟实验环境、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资源高度集成,实现了全自动学习绩效评测,提升了项目化教学效率和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专业壁垒,使学生能够在不同专业中选择课程学习,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同时,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抓取课程原始数据,从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技能体系等三个维度,开展“教与学”行为的全过程管理、追溯、质量监控和评价,向不同的教学管理角色提供不同层次的分析数据,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
  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一是大力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和资源库,有效带动教学内容更新,积极推进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二是强化教学环境建设。在通用智慧教室全覆盖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建成面向专业领域的智慧教室11个,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开放学习空间,同时推进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等多样化学习模式。三是应用新型教学手段。学校建设基于ARE(增强现实教育)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仿真制造工厂,设置了5个场景化学习路径、32个情境式团队活动、180个攻略型流程任务,实现“知识+图像、业务+情境、宏观+微观”的场景化教学新模式,为学生认知企业及管理流程提供更加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
  信息化建设推动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素养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应用比赛,不断提升信息化能力,推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2016年以来,学校教师在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微课大赛中共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37个。学校开展的“课程体系动态化、学习资源网络化、教学环境实境化、管理平台智能化、教学组织个性化、评价体系多元化”为特色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相继获得苏州市高教类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江苏省高教类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全国工业与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苏州市 教育教学 信息化建设 深度 融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