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高校人事档案为人事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为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供必要的信息参考。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人事制度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并逐步深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愈发显现出其重要地位。为进一步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理清高校人事档案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和变化,总结发展路径,分析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历史沿革;发展
  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叙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询、使用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材料。它是由人事及相关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人员的活动中形成的,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事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可谓历史悠久。历代王朝都有人事工作,对文武职官的任免、品级、爵禄、薪俸、考察、升贬、奖惩等,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规定,并有着详略不等的记载及评议总结。从已知的史料看,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诺谋档案”,即王室、官员的世系家诺。这些世系家诺虽然不完全具有人事档案的本质属性,但它记录和反映了人的历史和现实简况,可以说是人事档案的前身。
  我国最早的专门的人事档案产生于西汉。在大规模农民起义之后建立的西汉王朝,根据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形,建立和推行了一整套新的用人制度,以记载个人经历与德才能绩为主,服务于人事管理活动。隋唐时期确立科举考试制度,随之出现“甲历”。“甲历”是专门记载每年参加考试的官员的职名、履历、考绩等情况的文件。随着数量增加,“甲库”产生,有专门的库房和专人管理。到了明清,出现不少制发和填写官员的履历、征集考察情况的表格,近似于现代的一些干部表格。在民国时期,人事档案的产生渠道增加、内容丰富、用途更广。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人事档案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座谈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干部档案法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此后确立了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1980年,中央组织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座谈会,将《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进行讨论和修改,维护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制度的完整性。1990年,中央组织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座谈会,人事档案工作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有的、较完整的体系。
  我国人事档案源于古代的文书档案,现代的人事档案是在古代人事档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逐步向规范化发展,种类日益增多、内容逐渐充实。高校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中的一类,是基于时代背景和政策要求下符合高校发展而形成的高校人事管理的一部分。
   高校人事档案的概念及作用
  高校人事档案是在高校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并经组织审查或认可的,记录、反映人员经历和德才表现等原貌,以个人为单位立卷归档保存的文字、照片等形式的档案。它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高校人事档案是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的重要工具
  高校人事档案能为单位选拔、聘用和晋升等工作提供真实依据和凭证,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工具。人事工作主要是全面考察教职工个人经历和不同时期的德勤表现,做到历史、全面地了解每一个人,做到知人善用、选贤举能。要想全面地掌握一个人的情况,主要是通过查阅人事档案来了解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必要条件。
  2.高校人事档案是确定和澄清有关个人问题的最好证据
  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社会经历、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由确凿的原始材料构成。它形成于不同的时期,记载着个人的出生年月、学习时间、毕业学校及专业、参加工作时间和地点、学习及工作简历、入团入党情况、职务升降、职称评聘、工资变动等, 而这些都与一个人的工作调配、使用、待遇等直接相关。年龄是退休离职的重要条件,学历、工龄、职务、职称又是调整工资的依据。由此可见,人事档案起着凭证作用,可以成为落实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3.高校人事档案是研究历史、撰写传记的宝贵资料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发展史是一部人的历史,由人们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构成。要撰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单位的历史, 当然离不开记载人的历史活动。人事档案中的许多材料情节具体、事由真实、时间准确、内容翔实, 在印证历史时有较大的权威性。高校是人才聚集重地,对人员的恰当管理能促进学校的成长,也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历史沿革
  高校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了高校工作人员各方面的信息,是能量巨大的人才信息库,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组织决策和员工本人的切身利益。随着时代发展、政策变化和科技进步,为寻求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更好发展,应以史为镜,分析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在变化中走过的路。
  1.历史进程之改革开放前
  最早的商朝甲骨档案的贮存,是集中保管,并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初步的整理,保管地点一般是库房,称为“龟府”,一般理解为“甲骨窖穴”。到了汉代,统治者对收集起来的档案十分注意保管,在宫殿内外设立了专门保管图书档案的库房。宋代档案工作逐步形成了一项专门的工作,这个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全国各级政权机关的档案库房—架阁库的普遍设立,这是当时高度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强化的结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档案事业进入了新的时期。1954年11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国务院设立国家档案局。之后,对档案学的研究日趋增多,以这些研究为基础,对档案管理的研究也逐年增多。
  2.历史进程之改革开放后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由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大量的人才频繁流动,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发人才提供信息和数据, 成为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帮手。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沿革 档案管理 人事 高校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