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师资队伍供求矛盾分析及其均衡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jlt/zjlt201206/zjlt20120609-1-l.jpg
   摘 要:分析现状,我国中职师资队伍供求矛盾突出,缘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实条件下,短期内应从稳定教师队伍,增加教师有效供给解决;长期来看,应注重规划培养、建立教育预警机制、灵活教师资源储备、规范教师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以及加强政府对中职师资队伍的宏观管理实现。
   关键词:中职师资;供求矛盾;影响因素;均衡
   作者简介:魏明(1979-),男,安徽定远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教所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郝理想(1980-),男,河南夏邑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教所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沈楠(1981-),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
   一、我国中职师资队伍供求的矛盾现状
   (一)中职师资需求缺口持续存在
   随着近几年中职教育持续扩招,教师紧缺的问题日益严峻。历史数据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2000年为16∶1,2003年不到18∶1,2005年,这个比例超过21∶1。“十一五”期间,教育部曾设定的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是,“数量规模满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2009年,中职招生近868万,在校生近2200万,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生师比达到26∶1。2010年底,在天津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展”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今后10年,我国中职教育师资将有47万人的缺口。据介绍,这一缺口是按师生比1∶16测算得出的,如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中职教育在校生2020年达到2350万人来算,缺口将达50多万人。
   (二)中职师资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
   主要表现在专任教师总量增长相对缓慢。即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教师数量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相关报道核心提示,“10年,中职在校生增加了70%,教师只增加了13%”。其原因在于: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年度新增教师中录用毕业生人数不增反降,逐年走低,而这一群体本应是中职师资的主要来源渠道;二是中职教师队伍稳定性差,年度净增加专任教师数量较少,教师离职数量持续走高,中职专任教师流失情况严重。(表1)
   (三)中职师资供求中的结构性失衡
   即中职学校需求的岗位与求职应聘者所学专业之间的不对称,文化基础课岗位应聘人员众多,而专业课以及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供给严重不足。据悉,去年底浙江嘉兴市对市直属学校(包括3所中职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结果在两天的报名时间里,“像英语、数学和体育等岗位,不仅报名人数多,学历很多也是硕士。”而且很多岗位的报名人数与职位数比例都超过了30∶1。但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业技术类的教师岗位却是因比例不足而无法开考,个别紧缺专业岗位甚至无人报考。同样,在2010年东莞市的中职学校教师招聘中,有67个岗位因为符合条件的应聘者不符合“1∶3”的规定比例而无法开考。
   二、影响中职师资供求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中职师资需求的影响因素
   1.教育政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导和推动,反过来,教育政策又是实现整个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世纪以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召开六次全国性的职业教育大会,有三次是在近些年召开的。相关研究统计表明,我国不同类型职业教育政策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呈逐渐增多趋势,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由此必然带来对师资队伍建设数量及质量的要求。而且,其中有关师资建设的专项政策文本达38项,占总数的29.6%[1]。
   2.管理体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国家教育部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管一摊”,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归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归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现实中,可以批建职业技术院校的部门可谓五花八门,有教育部门的,有劳动部门的,有行业的,有省一级的,有市一级的,也有县一级的,且政出多门,没有统一标准。教师需求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人事管理制度及其工资待遇的财政安排,而且不同管理部门的用人机制和标准也不相同。
   3.编制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中职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的专项规定。2001年,国家制定了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并指出“职业中学参照普通中学标准执行”。据相关报道,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最近酝酿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已在业界征求意见。拟出台的方案中将中职专业分为农工医类、服务贸易类、艺体类3个类别。农工医类的标准生师比为13.5∶1,生员比为11∶1。服务贸易类生师比为15∶1,生员比为12.5:1。艺体类生师比为10∶1,生员比为8∶1。如果按照最新拟定的生师比标准来计算,师资缺口将更大。
   4.学校变化。从数量上看,学校规模的变化最直接的受到招生数量变化的影响,学校规模越大,学生数量越多,所需要的教师数量也相应增多。但在没有明确生师比例规定的情况下,学校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影响教师需求的重要方面。不同类型的学校可能通过校内教师调整、课程设置顺序、资源共享等方式灵活安排对教师的需求。此外,学校专业设置调整也是导致教师变动的因素之一,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新开设专业或部分培训项目急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引起短期内教师需求的急剧波动。
   (二)中职师资供给的影响因素
   1.教师待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供给的决定性因素是,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工资水平的高低。教师是否愿意从事教育事业、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付出多少的努力来从事教育活动,都取决于从事教育事业和付出教育劳动所能得到的报酬。教师会将所得到的报酬与为了成为教师所付出投资的成本相比较,同时与社会上其他行业的报酬相比较,然后来决定自己是否从事教师职业、是否付出全部的精力来教学。另据相关研究国外情况显示,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工资水平高度相关。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工资越高,大学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2.资格标准。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后,我国开始探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并于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分为两类,并将实习指导教师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单列,而且在认定时强调学历要求,这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矛盾。部分实习指导教师来自企业或留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有动手实践技能,但学历偏低,且由于缺乏正规教育和师范教育训练,所以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讲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一定困难。
   3.培养单位。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看,与中职学校师资对口的应该就是技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既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和训练,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但是我国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量较少,招生规模有限,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尚不能保证毕业生全部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相关调查表明,中职学校在职教师中“教师毕业院校以普通师范类为主,技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所占比重太小”[2]。
   4.社会因素。一是中职教师岗位本身的认同感。由于多年来中职教师的身份与地位的边缘化,很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其实,中职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基地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压力很大。但付出这么多,往往却很少得到社会的认可;二是传统观念的误区。不少人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认为读中职的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教中职的教师也不会很优秀,诸如此类因素造成了中职教师社会地位不高;三是中职教师受重视程度不够。中职学校培养的都是技术工人,因为轻视技术人才,很多人不重视培养技术人才的中职教师。例如在每年各级政府进行的优秀教师评选中,涉及中职教师的比例很少。

相关热词搜索:师资队伍 均衡 中职 矛盾 我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