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行业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运用产业一行业人口密度和区位商指标,分析了产业、行业人口省区间和区域间分布现状。中国产业一行业人口分布不但省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东中西部、南方与北方区域间差异明显;三次产业和16大行业在省区间和区域间差异程度不同。定性和定量探讨影响产业一行业人口分布的因素,认为中国产业一行业人口区域分布差异性是由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而导致。
  关键词:产业人口;行业人口;空间分布;区域差异
  
  在业人口产业一行业构成是经济学和人口学的传统研究领域。经济学研究侧重于分析在业人口产业一行业结构变化同经济结构转变的关系,研究认为中国在业人口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符合“一般模式”,但中国在业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错位客观存在,劳动力产业结构呈现“一三二”的形态,而GDP则呈现“二三一”形态(江小涓;郭克莎;夏杰长.李仲生.李建民)。在业人口产业一行业构成是人口社会经济构成的一个方面,人口学不但研究在业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而且注重分析在业人口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特征。程贤敏利用“四普”资料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文化、年龄和性别构成;王桂新考察了中国建国以来劳动力在业结构的变动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耦合联动的发展过程;张善余分析了中国劳动人口的行业构成和产业构成演进及其特点,并定量描述2000年一二三次产业人口区域分布特征;李建民等利用第三、四、五次普查资料考察了在业人口职业一行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述研究回答了中国在业人口产业结构同经济结构变动的关系以及在业人口产业构成特征,但中国产业、行业人口的区域分布特征和空间变异规律尚未全面深入分析,其形成机制也未系统研究。本文利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长表数据,运用在业人口密度和区位商分析中国产业一行业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一、中国产业人口空间分布
  
  本文中,产业人口为按产业分类的在业人口数,行业人口为按照行业分类的在业人口数。产业人口数归类方法:第一产业为农林牧渔业减去农林牧业服务业,第二产业为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建筑业,其余为第三产业。行业人口数即为普查资料行业分类人口数。
  
  (一)不同省区产业人口分布分析
  1 不同省区产业人口密度
  全国在业人口总体数据由长表数据根据9.5%抽样比率调整。产业人口密度=产业人口数/区域面积。
  中国产业人口密度省区间差异大。产业人口总体密度最高的上海市为1356人/平方公里,最低的西藏为1人/平方公里,标准差为249.71,产业人口分布省区间差异悬殊。密度在200人/平方公里以上的省区为上海、江苏、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浙江、广东、安徽、河北和重庆,多位于中国地形的第三阶梯,分布在盆地、平原或三角洲地带,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密度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省区为四川、陕西、吉林、云南、宁夏、黑龙江、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多位于中国地形的第一、二阶梯,分布在高原、高山地带或开发历史相对较短的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密度在200~100之间的省区为湖南、湖北、辽宁、福建、江西、海南、贵州、山西和广西,位于中国地形的第二、三阶梯上,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尚可。
  从三次产业看,省区间产业人口密度差异为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人口密度最高河南省为268人/平方公里,最低西藏为1人/平方公里,标准差为69.72;密度200人/平方公里以上的省份为位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南、山东和江苏;密度在200~100人/平方公里的省份为安徽、上海、河北、重庆、天津、湖南和湖北,除重庆位于四川盆地而处于中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外,其他省市主要位于中国地形的第三阶梯;其余省区密度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下,这些省区的地域分布有以下几种类型:处于中国地形的第一二阶梯、位于中国地形第三阶梯的江南丘陵、南岭地带或开发历史相对较晚的东北地区。第二产业仅上海市(621人/平方公里)大于密度200人/平方公里,最低西藏每平方公里不到1人,标准差为111.85;密度200~99人/平方公里有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省5省市,其他省区密度在58人/平方公里以下。第三产业人口密度最高上海市为582人/平方公里,最低西藏每平方公里不到1人,标准差为106.92;密度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上的仅有上海、北京和天津3市,其他省区在87人/平方公里以下。中国第二、三产人口密度整体水平低,且省区之间差距大;中国第一产业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实则反映在业结构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高),地区间差异相对较小(表1)。
  
  2 不同省区产业人口区位商
  某地区某产业(行业)人口区位商=该产业(行业)人口占该地区全部产业(行业)人口的比例/全国该产业(行业)人口占全国全部产业(行业)人口的比例。区位商大于1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某产业(行业)人口的地位和作用大于全国某产业(行业)人口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该产业(行业)人口在该地区具有集中趋势。
  产业人口密度反映了产业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性,区位商分析将直观地说明不同地域产业人口分布相对于全国产业人口分布而呈现的集中与分散状况。
  中国三次产业人口分布省区间差异较大,且第二产业差异性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区位商最高的贵州为1.27,最低的上海为0.18。标准差为0.29;贵州、河南和西藏等17个省区区位商大于1,第一产业人口在中国半数以上的省区集中分布,反映出产业结构的普遍低度化。第二产业区位商最高上海2.72,最低西藏0.28,标准差0.65;仅有上海、浙江、广东、天津、北京、江苏、福建、辽宁和山西区位商大于1,这些省区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第二产业人口在这些省区集中分布;第二产业人口分布省区间差异大。第三产业区位商最高北京为2.98,最低贵州为0.62,标准差为0.50;北京、上海和天津等16个省区区位商大于1,第三产业人口分布省区间存在差异。对产业人口区位商聚类分析,可以把全国31个省区分为三类:一类包括北京、上海两市,第一产业区位商位于全国的末位,第二、三产业区位商位于全国的前列,属于第二、三产业人口集中分布、第一产业人口比例极低的类型,按照库兹涅茨模型处于工业化后稳定阶段;二类包括江苏、福建、辽宁、广东、浙江、天津等6省市,其特征是第一产业区位商低,第二、三产业人口区位商较高,是第一产业人口分布分散、比例较低,第二、三产业人口分布集中、比例较高的类型,按照库兹涅茨模型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三类:包括除一、二类以外的其它省区,其

相关热词搜索:成因 中国 现状及 分布 人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