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烟区开展烟叶标准化生产“1234法”

发布时间:2019-08-2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哈尔滨烟区分布于黑龙江省6个行政区,年烟叶种植面积约20万亩,拥有烟户4000余户。提高烟叶质量、培育生态特色烟叶一直是哈尔滨烟区的主要目标。开展烟叶标准化生产成为哈尔滨烟区常抓不懈的核心工作内容,2010年标准化推行率达到100%。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标准化烟叶生产“1234”工作方法即:推行一个体系、落实两套方案、实现三个提高、促进四个转变。
  一、推行一个体系:
  推行一个体系,即推行标准化生产体系,这是开展烟叶标准化生产的第一项工作,也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标准体系推行的过程中,要随着生产方式、经营形式等因素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调整,以确保生产标准与当时的生产关系及生产力保持一致性。在黑龙江省烟草公司的统一组织下,制定了《黑龙江省烟叶综合标准体系》,哈尔滨烟区在持续贯标的基础上,随着政策形势、需求形势、生产形势的不断变化,持续开展标准体系修订与创新,以质量安全、生态环保为核心内容,参与修订了原有的体系,新制订了《烟叶生产安全标准体系》,同时还组织各产区创新制定了合作社作业标准等,使标准体系与现代生产方式相匹配。实践证明,在标准体系的统领下,烟叶标准化生产有了清晰的运行轨迹,可以确保烟叶标准化生产顺畅运行。
  二、落实两个方案
  落实两个方案,即:落实《烟叶标准化实施方案》、《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这两个方案就是沿着体系这个轨迹前行的两个轮子,依据《黑龙江省烟叶综合标准体系》,在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做到事前有部署、事中有考核、事后有总结,保证工作效果。下发《烟叶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全区烟叶标准化工作。各基层单位按照公司的统一要求,制定自身的工作方案,保证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强化标准化工作效果,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跟踪考核。制定了《烟叶标准化生产实效综合评价考核办法》、《所属分公司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按照两个方案的要求,实行层层考核,公司对各分公司进行季度跟踪考核及年度专项考核。分公司对烟站和技术员进行月底考核。同时,建立了考核奖惩机制,年初公司与各分公司签订考核奖惩《责任状》,分公司与各烟站签订《责任状》,各烟站再将工作指标下达到每名工作人员。在全年工作中,公司与各分公司对标兑现奖惩;各分公司再与烟站、技术员进行兑标,发放奖金。通过科学的奖惩机制,即保证了标准技术的有效执行,同时也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职工队伍活力。
  三、实现三个提高:
  1. 提高烟叶质量效益水平。通过开展标准化生产,烟叶质量逐年提高,烟农收入逐年提高。2011年公斤烟均价15.6元,2012年公斤烟均价18.19元,2012年较2011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2013年公斤烟均价19.6元,较2012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烟农亩收入2820元,较建设之初的1398元提高了102%;烟农总收入6.59亿元,较建设之初的2.93亿元,提高了125%。实现了普惠烟农,让烟农得到切实利益的美好愿望。
  2.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将科技创新作为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内容,通过高端技术公关与适用技术改进相结合,科研试验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科研力量,成立技术中心和试验站二级科研开发网络。专门开展品种、施肥的常规试验示范,重点开展烟田GAP管理、等级结构优化、不同装烟方式烘烤、集中供热烘烤、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全程机械化、网箱烘烤等达到了全国领先。
  3. 提高工业认可度。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全面落实,烟叶在品质上,形成烟碱含量低,被工业用于降焦,农药残留低、重金属含量低,被工业用于减害。这两个可用性是不可替代的自身特色,形成了“一高、二强、三低(即:出丝率高,配伍性强、燃烧性强;烟碱含量低、农药残留低、重金属含量低。)” 特色烟叶。“亲和宜用、生态安全”成为龙江烟叶的两张名片,满足了工业原料配方需求,稳固了工商合作关系,提高了烟叶生产第一车间美誉度。得到了工业企业“可用性高、贡献率高”的好评。
  四、促进四个转变
  1.思想观念转变:大力推动两支队伍思想认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实施转变。自开展烟叶标准化工作以来,年年开展层层培训、指导,《黑龙江省烟叶综合标准体系》在全区烟农中已经普遍得到推广,烟农对烟叶生产关键技术都掌握清晰,能够按照标准要求从事烟叶生产,保证全区烟叶生产群体水平的稳步提高。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深入,随着生产方式转变,职工队伍和烟农队伍思想认识也随之转变,认识到,烟叶标准化工作是新的烟叶生产方式下的必然要求,是与行业发展新形势想相适应、相匹配的。特别是机械化全面推行的新形势下,机械作业的前提是烟田整齐,而机械化作业反之也促进了烟田整齐度,二者相辅相成。可以说,烟叶标准化是机械化推行的前提基础。
  2.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动生产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向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集约种植、合作社专业化服务转变。2013年全区有家庭农场1202户,种植面积12.4万亩,占总面积的57%,成为规模种植的主要力量。几年来,借助国家局政策优势,借力政府政策优势,大力开展两场建设,全区50座以上烘烤育苗工场达四分之一。依托两场,各产区大力引导,合作社建设日趋成熟。随着“两场”功能日益提升、信息控制能力日渐增强、土地流转方式日趋成熟,合作社将烟叶生产由农业种植提升到线性作业,现代职业烟农队伍已经形成,现有育苗、移栽、植保、采收、烘烤、分级环节专业队伍近2000支,专业化服务比例达到70%以上,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管理、专业考核,职业队伍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大提高,合作社成为烟叶标准化生产的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区烟农合作社入社率由2011年的18%提高到40%,成为规模经营、专业服务、标准生产的主要力量。
  3.作业模式转变:大力推动烟叶生产由手工操作向机械作业转变。充分依托龙江大平原、大农业、大农机的资源优势,通过发展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将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作为烟叶标准化生产的有效手段,完成了全程机械化装备系列配套。继而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面推广引路。建设了北美技术主导的北大荒和平牧场示范基地,示范规模6000亩;建设了国内技术主导的富锦三江基地单元试点,试点规模1500亩。两个试点实现了从育苗到烘烤的全程机械化作业。通过测算,和平牧场示范基地每亩用工降到5个,三江基地单元试点每亩用工降到9个。全程机械化在“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上产生明显效果。为了确保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的推行,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百亩片区、千亩村、万亩乡,致力于规模化建设。
  目前,全区机械作业覆盖率:剪叶近40%、移栽近50%、植保近40%、采收5%、拔杆近30%。全程机械化将亩用工降低5—6个。通过机械化作业,烟田呈现出长势一致、整齐度一致、成熟度一致等明显特征,烟田标准化得到了明显体现。
  4.生产技术转变:大力推动生产技术由传统措施向新技术转变。
  推动品种由龙江911单一主栽品种向龙江911、龙江981、龙江925等多品种搭配种植转变,预防种植单一品种异常风险。
  推动育苗由两段式向一段式转变。在望奎、肇州基地单元开展了一段式育苗的试验示范,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推动防病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变。以牡丹江科研所为技术依托,在基地单元开展低危害试验,在灾害预防上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农药、重金属的残留和危害。
  推动烘烤由挂杆向烟夹、散叶、箱式烘烤转变。成功在富锦三江基地单元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汤原、肇州等基地单元推广。
  推动烘烤工场烘烤加热由小烟囱向集中供热转变,实现了节能减排、生态环保。
  推动采收由传统留叶和打底脚叶向优化结构上打2片下打2片转变。
  推动收购由把烟收购向散叶收购转变,2013年散叶烟叶计划收购量11万担,达到总量的16%。
  推动生产管理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转变。推行基地单元烟站(单元)烟叶生产管理系统,建立烟叶生产管理网络、烟草植保110信息网络、气象信息网络、实现全区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高速流通。在烟叶烘烤、收购环节也都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不断改进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实现手段。
  (作者单位:150001黑龙江省烟草公司哈尔滨烟叶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烟叶 哈尔滨 标准化 生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