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08-2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关键词:中药产地加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2-0106-04
  中药产地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进行挑选、冲洗、粗切、浸漂、蒸煮、发汗、熏烤、干燥等初步加工过程。药材采收后会发生细胞缩水、破裂、变性、酶解、后熟、干燥等变化,通过产地加工不但可以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还可以杀青灭活、减毒、干燥,提高药材质量,利于包装、运输、储存等。在我国常用的中药材中,需要进行初加工者约占70%。目前,由初加工环节引发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屡见不鲜[1]。因此,中药材的质量高低,除了受到其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外,与产地加工方法是否适当也有很大的关系,开展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的研究是保障中药质量的源头环节。为了总结经验,促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深入推广实施,笔者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中药产地加工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1 加工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1.1 拣、洗
  拣、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传统的加工方法有挑选、冲洗、去皮、去芦头、去须根等。研究发现,桔梗的须根、外皮及芦头中的桔梗皂苷D含量均明显高于主根,浙贝母的生物碱含量以鳞叶外皮、花蕾为最高,芍药属植物中芍药苷含量大部分集中在根皮,传统的去皮加工并不合理[2]。又如“刮丹皮”的产地加工方法是“抽筋刮皮”,即趁鲜刮掉外表皮,抽出木质部。实验表明,木质心有效成分含量低,抽去木质部利于提高牡丹皮质量,减少干燥时间,但牡丹根外表皮是醇溶性浸出物和丹皮酚含量最高的部位,刮去外表皮,则降低了牡丹皮质量。传统经验认为丹参采收“忌水洗”,如果丹参采收后立即水洗并趁鲜切制,不仅费水费时、流失水溶性色素等成分,而且由于含水多,鲜切断面呈铁锈色,干燥后呈黑紫色。研究表明,丹参采集后,先晾晒使其失水20%~30%,堆积发汗,风干至失水40%~50%,剪掉根头、残茎,过筛,风选,切厚片,80 ℃烘干或风干,可避免水洗造成的成分流失,饮片外观紫红色,原儿茶醛含量高[3]。
  1.2 硫磺熏蒸
  中药材生产加工时,有的品种因难以干燥而变质,有的收获时遇阴雨天气而大量腐烂。采用硫黄熏蒸中药材有很好的防腐烂、促干燥作用,并具漂白作用,使成品色泽美观,但长时间的硫磺熏制会影响药材的性、味。硫熏后多呈咸、涩、酸味,药材自身的香气和味道减弱,有的质地呈皱缩干枯状,且其残留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湖北贝母的药用部位是鳞茎,其鲜品不易干燥,失水缓慢,遇高温时,所含淀粉糊化,部分变成黄色或棕色“油子”,成品外观欠佳。用硫熏后干燥,则鳞茎表面光洁、断面雪白,但具硫臭,味咸、涩。化学分析表明其总生物碱含量略有降低,皂苷含量下降明显,并含二氧化硫[4]。白芷为根类药材,富含淀粉,在采收后的干燥过程中常常发生腐烂,严重时腐烂率达30%以上,甚至全部腐烂。因此,产区广泛采用硫熏防烂技术。但有报道,硫熏后的白芷香豆素类总含量下降了60%左右[5-6]。张氏等[7]测定结果表明,在白芷被熏透前的9 h,随着硫熏时间的延长,香豆素类含量急剧下降;硫熏9 h后,香豆素类含量下降了73.5%,其中,氧化前胡素下降了91%,欧前胡素下降了56.3%,异欧前胡素下降了30.7%。
  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yo farfara L.)的干燥花蕾。长期以来,产地加工均采取无烟炭火直接炕干法,每年因霉变、腐烂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5%,成品优质率不足20%。为此,张氏等[8]分别采取直接硫熏、水洗硫熏、蒸透、水洗等方法处理,然后进行炕干、阴干、晒干和堆放试验。结果表明,鲜冬花直接用硫磺熏无腐烂、霉变现象,成品优质率提高到100%。但硫熏干燥对款冬花有效成分有无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金银花产地加工普遍采用硫熏法。硫熏后晒干的成品颜色美丽而稳定,但金银花的特殊清香气减弱,并带硫臭,其味涩、咸、微酸;曝晒至干的成品具浓郁的特殊清香,味淡、微苦,但颜色逐渐变晦暗。熊氏等[9]对金银花不同干燥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研究发现,硫熏法加工的样品色谱图较其他几种干燥方法出现了许多新的色谱峰,提示硫熏法可能会导致金银花样品中成分的改变。
  1.3 灭活
  对于植物来源的中药材,采收后如果不及时干燥,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其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酶解等变化;含黏液质、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而采取蒸、煮或烫等处理,可以杀死植物细胞、使酶灭活、杀死微生物和害虫,加快药材的干燥和提高质量。
  宋氏等[10]以新鲜黄芩为材料,分别采用冷浸法、蒸法和煮法3种方法加工,并用HPLC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冷浸法因没有破坏酶的活性,在干燥的过程中苷类被水解氧化,黄芩苷含量下降,所得切片表面有明显的绿色斑点;蒸法和煮法既可以软化切片,又可以破坏酶的活性。建议煮法以等体积水、加热10 min,蒸法时间为20 min,干燥温度以80 ℃为宜。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其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分子结构中具邻位酚羟基,易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缩合成高分子有色物质。升高温度使多酚氧化酶快速变性,可保护绿原酸;但绿原酸自身的热稳定性较差,温度过高也会分解损失。熊氏等[9]报道,采用杀青烘干技术可使鲜金银花在短时间内快速升温,多酚氧化酶迅速失活,成品中绿原酸含量较高。赵氏等[11]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栀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发现采取蒸后干燥和微波干燥对栀子苷的保存效果较好,其含量比100 ℃直接烘干品高,可能与这两种加工方法的杀酶保苷作用有关。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通常是采挖后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袁氏等[12]探讨了天麻加工炮制过程中天麻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将新鲜天麻样品切碎,分别以冷冻干燥、煮制、蒸制和烘烤等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用HPLC测定含量。结果表明,新鲜和冻干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极低,经炮制加工后,天麻素的含量显著增加。煮制法和蒸制法能显著提高天麻素的含量,115 ℃蒸制1 h样品的天麻素含量是鲜天麻含量的6倍。可以认为,天麻药材中的天麻素主要是在采收后的初加工过程中由前体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醇葡萄糖苷发生降解反应形成的。

相关热词搜索:研究进展 规范化 产地 中药 加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