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0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外国散文篇一:外国散文两篇

外国散文两篇

【同步达纲练习】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尘嚣(xiāo) 墓冢(zhǒng)荫庇(bì) 木栅栏(zhà) ....

B.飒飒(sà) 嬉戏(xǐxì) 穹窿(qióng) 灵寝(jiù) ......

C.奢侈(zhì) 悖谬(bèi niù) 苔藓(xiān) 喧闹(xuān) .....

D.栖息(xī) 休憩(qì) 璀璨(cuīcàn) 连拱(gǒng) .....

2.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籍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乔治·桑——法国女作家——《康素爱罗》、《安吉堡的磨工》等。

B.列夫·托尔斯泰——原苏联著名作家——《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C.斯·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约瑟夫·富歇》、《玛利亚·斯特亚特》等。

D.狄更斯——英国著名作家——《艰难时世》、《双城记》。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B.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C.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D.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窿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沙士比亚的石棺。

二、课文阅读训练

《冬天之美》第二段。

1.作者说:“自然界万物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从这段文字看,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用主谓短语概括出来。(每项6字以内)

答:

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乡村冬天之美的?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3.为了描写乡村冬天之美,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答两种):

【创新能力训练】

悼念乔治·桑(书选)

雨 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作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作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作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不!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

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话的真正面目——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秉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秉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1.在雨果心中,乔治·桑是一位 ,主要表现在。

2.文中“崇高的变容”的含义是

3.雨果高度评价乔治·桑,说她是法国革命时代“女性的典范”,作为“女性的典范”的标准是什么?(摘抄原句)

【学科渗透训练】

《列子·汤问》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孔子去齐国游历,路边有两个孩子在争论太阳的远近。

甲说:“太阳出山时像车轮一样大,中午小得像碟子。出山时太阳离我们近。”

乙说:“太阳出山时凉爽,中午却很炎热,因此中午距离我们近。”

孔子听了,分不出谁说得对。

你知道甲和乙谁说的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A 2.B 3.A

1.地面上披上苔藓、百花争艳怒放、鸟儿喧闹飞翔、白雪闪闪发光、冰凌神奇无比等

2.冬天阳光灿烂、万物充满生机 3.比喻、拟人

【创新能力训练】

1.伟大的女性;她是我们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女性

2.肉体与生命消失了,而思想与精神永存。

3.“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秉性,而且还具有我(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外国散文)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秉性。”

【学科渗透训练】

甲和乙说的都是太阳在不同时间由于物理原因产生的现象,太阳离我们是一样远的。因此他们两人说得都不对。早晨因为地面上有许多树木、房屋等参照物,而中午天空没有参照大小的东西,因此早上的太阳在视觉上是大些;因为阳光早上是斜射,照射的面积大,所以不觉很热,中午因为太阳直射,同样的光线因照射面积小而感到炎热。

外国散文篇二:外国美文三则

外国美文三则

扫帚把上的沉思 (英国 斯威夫特)

你看这根扫帚把,现在灰溜溜地躺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曾经在树林里碰见过,当时它风华正茂,树液充沛,枝叶繁茂。如今变了样,却还有人自作聪明,想靠手艺同大自然竞争,拿来一束枯枝捆在它那已无树液的身上,结果是枉费心机,不过是颠倒了它原来的位置,使它枝干朝地,根梢向天,成为一株头冲下的树,归在任何干苦活的脏婆子的手里使用,从此受命运摆布,把别人打扫干净,自己却落得个又脏又臭,而在女仆们手里折腾多次之后,最后只剩下一支根株了,于是被扔出门外,或者作为引火的柴禾烧掉了。

我看到了这一切,不禁兴叹,自言自语一番:人不也是一根扫帚么?当大自然送他入世之初,他是强壮有力的,处于兴旺时期,满头的天生好发;如果比作一株有理性的植物,那就是枝叶齐全。但不久酗酒贪色就像一把斧子砍掉了他的青枝绿叶,只留给他一根枯株。他赶紧求助于人工,戴上了头套,以一束扑满香粉但非他头上所长的假发为荣。要是我们这把扫帚也这样登场,由于把一些别的树条收集到身上而得意洋洋,其实这些条上尽是灰土,即使是最高贵的夫人房里的尘土,我们一定会笑它是如何虚荣吧!我们就是这样偏心的审判官,偏于自己的优点,别人的毛病。

你也许会说,一根扫帚把不过标志着一棵头冲下的树而已,那么请问:人又是什么?也不是一个颠倒的动物,他的兽性老骑在理性背

上,他的头去了该放他脚的地方。老在土里趴着,可是尽管有这么多毛病,还自命为天下的改革家,除弊者,伸冤者,把手伸进入世间每个藏污纳垢的角落,扫出来一大堆从未暴露过的肮脏,把原来干净的地方弄得尘土满天,肮脏没扫走而扫的人自己倒浑身收到了污染;到晚年又变成女人的奴隶,而且是一些最不堪的女人,直到磨得只剩下一支根株,于是像他的扫帚老弟一样,不是给扔出门外,就是拿来生火,供别人取暖了。

论爱(英国 雪莱)

什么是爱?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请教那些还活着的人,什么是生活?请教那些虔诚的教徒,什么是上帝?

我不知其他人的内心构造,也不知你们,我正与之讲话的你们的内心;我看到在有些表面属性上,别人同我相似;惑于这种形似,当我诉说某些应当共通的情感并向他们表露灵魂深处的心声时,我感到我的话语遭到了误解,好象它是一个遥远而野蛮的国度的语言。人们给我体验的机会越多,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越远,理解与同情也就愈离我而去。带着这种现实的情绪,在温柔的颤抖和虚弱里,我在海角天涯寻觅知音,而得到的却只是憎恨和失望。

你想理解什么是爱吗?当我们在自身思想的幽谷中发现一片渺茫,从而在天地万物中呼唤,寻求与身内之物的通感对应之时,受到我们所感,所惧,所企望的事物的那种不由自主的,强有力的吸引,就是爱。假如我们推理,我们总希望能够被人理解;如果我们遐想,

我们总希望自己头脑中无拘无束的孩童会在别人的头脑中得到新生;倘若我们感受,那么我们祈求他人的神经能和着我们的一起共振,他人的目光和我们的相融,使人的眼睛和我们的一样炯炯有神;我们祁愿淡然麻木的冰唇不要对另一颗心的火热,颤抖的唇讥讽嘲笑。这就是爱,这就是那不仅联结了人与人而且联结了人与万物的神圣的契约和债券。我们来到世间,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东西,自我们存在的那一刻起,就渴求着与它相似的东西。也许这与婴儿吮吸母亲乳房的奶汁这一规律相一致。这种天生具有的倾向随着天性的发展而发展。在思维能力的本性中,我们隐隐绰绰地看到的仿佛是完整的自我的一个缩像,它丧失了我们所蔑视,厌恶的成分,而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性的理想典范。它不仅是一桢外在肖像,而是构成我们天性的最精细微小的元素组合,它是一面只映射出纯洁和明亮的形态的镜子;它是在其灵魂固有的乐园勾勒出一个为痛苦,悲哀和邪恶所无法超越的圆圈的灵魂。这一精魂同渴求与之相象或对应的知觉相联系。当我们在大千世界中寻找到了灵魂的相应物,在天地万物中发现了可以无误的估量我们自身的知音(它能确切地,敏感地捕捉我们所珍惜,并怀着喜悦悄悄展露的一切),那么,我们与对应物就如同两架精美的竖琴上的琴弦,在一个快乐的声音的伴奏下奏出音响,这音响与我们自身神经组织的震颤相共振。这就是爱所要达到的无形的,不可企及的目标。正是它,驱使人的力量去捕捉其淡淡的身影;没有它,为爱所驱使的心灵就永远不会安宁,永远不会歇息。所以,在孤独中,或处在一群毫不理解我们的人群中(这时,我们好象遭到遗弃),我们会

热爱花朵,小草,河流以及天空。就在蓝天下,在春天的树叶的颤动中,我们寻到了秘密的心灵的回应:无语的风中有一种雄辩;流淌的溪水和河边瑟瑟的苇叶声中,有一首歌谣。它们与我们灵魂之间神秘的感应,唤醒了我们心中的精灵去跳一场舒畅淋漓的狂喜之舞,并使神秘的,温柔的泪充盈我们的眼睛,如爱国志士凯旋的热情,又如心爱的人为你独自歌唱之音。所以,斯泰恩说,如果他身在沙漠,他会爱上柏树枝的。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我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

论创造(法国 罗曼·罗兰)

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箭手在何处呢?

我见过一些俊美的弓,用坚韧的木料制成,了无节痕,谐和秀逸如神之眉,但仍无用。

我见过一些行将震颤的弦线,在寂静中战栗着,仿佛从动荡的内脏中抽出的肠线。它们绷紧着,即将奏鸣了……它们想射出银矢——那音符——在空气的湖面上拂起涟漪,可是它们在等待什么?终于松弛了。永远没有人能听到乐声了。

震颤岑寂,箭枝纷散;

箭手何时来捻弓呢?

他很早就来把箭搭在我的梦想上。我几乎记不起何时我曾躲过他。惟有神知道我怎样地梦想呵!我的一生是一片梦。我梦想着我的爱、我的行动和我的思想。在晚上,当我无眠时;在白天,当我白日

幻想时,我心灵中的谢海莱莎特就解开了纺纱竿;她在急于讲故事时,把她梦想的线索搅乱了。我的弓落到了纺纱竿的一面。那箭手,我的主人,睡着了。但即使在睡眠中,他也不放松我。我挨近他躺着。我像那把弓,感到他的手放在我光滑的木杆上;那只丰美的手,那些修长而柔软的手指,它们用纤嫩的肌肤抚摩着的黑夜中奏鸣的一根弦线。我使自己的颤动融入他身体的颤动中,我战栗着,等候苏醒的瞬间,那时神圣的箭手就会把我搂入他怀抱里。

所有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人都在他掌中:灵智与肉体、人、兽、元素——水与火——气流与树脂——一切有生之物……

生存何足道!要生活,就必须行动。您在何处,primus movens 我在向您呼吁,箭手!生命之弓在您脚下阑珊地横着。俯下身来,拣起我吧!把箭搭在我的弓弦上,射吧!

我的箭如飘忽的羽翼。飕地飞去了。那箭手把手挪回来,搁在肩头,一面凝望着向远方消失的飞矢。渐渐地,已经射过的弓弦也由震颤而归于凝止。

神秘的发泄!谁能解释呢?一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在于创造的刺激。

万物都在期待这刺激的状态中生活着。我常观察我们那些小同胞,那些兽类与植物奇异的睡眠——那些禁锢在茎衣中的树木、做梦的反刍动物、梦游的马、终身懵懵懂懂的生物。而我在他们身上却感到一种不自觉的智慧,其中不无一些悒郁的微光,表明思想快形成了:

究竟什么时候才行动呢?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外国 外国散文名篇 外国散文精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