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草属中药材基原考证??

发布时间:2019-08-2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yi/zgyi201606/zgyi2016062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yi/zgyi201606/zgyi20160628-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yi/zgyi201606/zgyi20160628-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yi/zgyi201606/zgyi20160628-4-l.jpg
  [摘要]通过系统查阅古籍本草文献,结合植物志对鼠尾草属药用植物形态与地理分布的描述,对本草中记载的作为中药材使用的6种鼠尾草属药材的基原植物进行考证,指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及其近缘种是丹参的基原植物,云南鼠尾草S yunnanensis是滇丹参的基原植物,荔枝草S plebeia是荔枝草的基原植物,石见穿的基原植物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或华鼠尾草Schinensis,鼠尾草S japanica是鼠尾草的基原植物,关公须S kiangsiensis为叶下红的基原植物。这为进一步理清鼠尾草属药材基原植物亲缘关系,挖掘开发鼠尾草属药用植物新的药源提供了线索与依据。
  [关键词]鼠尾草属; 药用植物;本草考证
  鼠尾草属Salvia L是唇形科Lamiaceae最大属之一,全世界大约有1 000余种,我国分布84种,主要生长在西南地区[1]。鼠尾草属植物是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例如,丹参始载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2],并被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荔枝草见于《本草纲目》草部有名未用类,之后《本草纲目拾遗》等本草书籍均有收录[34]。根据课题组前期工作调查,鼠尾草属40余个物种具有明确的药效作用,并且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5]。依据药效,中国鼠尾草属药用植物可以分为丹参类和非丹参类药材:丹参类药材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脘腹胁痛,月经不调等症;非丹参类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等疾病[5]。
  目前,关于鼠尾草属药材的本草考证资料非常有限,对其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功效记载等方面也比较宽泛。因此,仅仅依据古籍记载并不能完全确定以丹参为代表的鼠尾草属药用植物的基原植物。课题组结合多年对鼠尾草属药用植物的实地调查与民间考证,结合《中国植物志》有关鼠尾草属植物分类的描述,对古代本草中载有的6种鼠尾草属药用植物的形态、功效等内容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鼠尾草属药用植物资源的扩大利用与开发提供本草学依据。
  1丹参
  11形态与异名丹参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2]。之后历代本草均记载描述了丹参的形态特征与生长时期:魏晋时期《吴普本草》记载:“茎华小,方如荏(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6];宋《本草图经》载:“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杆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7];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在形态描述的基础上,结合了丹参的生长环境,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3]。《中国植物志》中描述丹参S miltiorrhiza Bunge形态特征:根肥厚,外面朱红色,茎四稜形,花冠紫蓝色[1]。清代《植物名实图考》的相关记载及其附图与现代植物志的丹参形态描述相符一致[8],见图1。
  在古代本草中,丹参同物异名的情况颇多,例如,《神农本草经》称丹参为郄蝉草,郄蝉草也是却禅草的俗称[2]。《本草经考注》曰:“却禅草名义未详”[9],《方言》十三云:“蝉,毒也”,戴震曰:“蝉,即惨声之转耳”,《说文》云:“惨,毒也”,《广雅》:“毒,恶也。”故却蝉者,是除却积聚癥瘕的意思。因此,丹参谓之郄蝉草。《四声本草》云:“丹参治风软脚,可逐奔马,故名奔马草”[10],“逐马”亦是“奔马”的同义词,故《吴普本草》又称其为逐马[6]。李时珍谓其“叶如野苏”,苏颂谓其“花似俗花”,故亦称野苏子根、山苏子根。近现代中草药著作中,丹参的异名也较多:如红根、活血根、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根子、大红袍、蜜罐头、血参根、朵朵花根、蜂糖罐等。
  12功能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丹参功效:“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2],《吴普本草》曰:“治心腹痛”[6],南北朝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载丹参:“疗风痹”[10],明《本草纲目》曰:“活血,通心保络,治疝痛”[3]。根据上述古籍本草对丹参功能的记载表明,丹参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清心除烦,调经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具有此类功效的鼠尾草属植物不只1种,如鄂皖丹参S paramiltiorrhiza HWLi et XLHuang、拟丹参S sinica Migo、美丽鼠尾草S meiliensis SWSu等具有近似形态特征,同时又具有相似疗效的鼠尾草属丹参组的其他植物,均可作为丹参类药材使用。由于本草古籍有关丹参基原植物的描述比较宽泛,古代地理分布考察记载缺乏或不明等原因,导致了丹参基原植物本草考证工作的困难。
  综合上述考察结果,认为古代本草中丹参基原植物应为鼠尾草属荔枝草亚属丹参组植物丹参S miltiorrhiza及其近缘种。
  2滇丹参
  21形态与异名《滇南本草》整理本载丹参“多年生草本,高14~30 cm。根状茎短缩,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外皮鲜时丹红色,干后呈红褐色”,并附图[11]。之后修订编撰者在《滇南本草》中指出丹参为唇形科植物滇丹参S yunnanensis C H Wright [11]。滇丹参与丹参同属鼠尾草属荔枝草亚属丹参组植物,具有相似的性状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短缩,朱红色。但不同的是滇丹参植株一般高约30 cm,丹参植株可长到40~80 cm,滇丹参植株较丹参矮10~50 cm,与明《滇南本草》记载滇丹参植株较正品丹参S miltiorrhiza小的形态特征相符[1]。并且,滇丹参主要分布在滇中与滇南地区。可见,《滇南本草》中记载丹参的基原植物应为滇丹参,即云南鼠尾草S yunnanensis,见图2。滇丹参亦有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紫丹参和山槟郎等别称。
  22功能主治明《滇南本草》载:“丹参,补心,生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生新血,去瘀血,安生胎,落死胎,一味可抵四物汤补血之功”[11],后人收录到《云南中草药》曰:“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主治月经不调,血崩,产后高热,闭经,乳痈,癥瘕痞块”[12]。现代研究亦明确滇丹参即云南鼠尾草的药效价值,具有凉血止血,养心安神,活血祛瘀之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胸痹,癥瘕,血虚肢麻,惊悸失眠,跌打瘀肿等[13]。

相关热词搜索:中药材 考证 鼠尾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