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贝母类药材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08-2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资料,从性状、显微、分子标记、高效液相等鉴定,概述贝母类药材鉴定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贝母类药材的鉴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贝母类药材;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28
  贝母类药材作为临床上的常用药,其来源复杂,经常出现伪品。本文综述贝母类药材的鉴定方法,对今后的贝母类药材的应用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1 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主要是观察完整的中药及中药饮片。唐生斌等运用性状的不同特征对贝母类药材及它的混淆品、伪品等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不同样品的性状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将性状特征的差异作为贝母属种间鉴别的参考依据。
  浙贝母:扁圆球形,高10~20毫米,直径10~35毫米,二瓣,类肾形,近等大,表面稍粗糙,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淡棕色。
  湖北贝母:扁圆球形,高6~22毫米,直径6~35毫米,二瓣,类肾形,多数大小悬殊,表面稍粗糙(有的可见棕色斑点),类白色至淡棕色。
  伊贝母:新疆贝母为类球形略扁,高5~10毫米,直径6~12毫米,二瓣,月牙形,近等大,紧靠,类白色,表面光滑。伊犁贝母为圆锥形或类球形,高8~12毫米,直径10~25毫米,二瓣,心形,近等大,类白色或淡黄色,表面稍粗糙。
  平贝母:扁球形,高5~10毫米,直径6~20毫米,二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乳白色或淡黄白色,表面光洁。
  川贝母:松贝为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3~8毫米,直径3~9毫米,二瓣,大小悬殊,呈怀中抱月形,类白色,表面光洁。青贝为类球形或扁球形,高4~14毫米,直径4~16毫米,二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类白色,表面光洁。炉贝为长圆锥形或略扁斜,高7~25毫米,直径5~25毫米,二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类白色或浅棕黄色,表面有的具有棕色斑点。
  2 显微鉴定
  显微鉴别是鉴别贝母类药材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药材的粉末颜色,淀粉粒大小、形状,层纹形状、有无,脐点位置、形状等多种因素进行区别。
  通过比较可知,浙贝母粉末为淡黄色,湖北贝母、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粉末为类白色。浙贝母区别于其他贝母的最大区别是可见草酸钙针晶,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粉末均有多脐点单粒和复粒,川贝母中多脐点单粒数目最多,浙贝母中复粒最多。平贝母、浙贝母、伊贝母粉末中的淀粉颗粒边界较光滑,湖北贝母有起伏,而川贝母有短分枝,这可分别作为鉴别湖北贝母和川贝母的一大特征。湖北贝母淀粉粒层纹最为明显,这一特点也成为5种贝母中湖北贝母的最大鉴别特征。
  3 薄层色谱(TCL)鉴定
  黄小鸥等“采用了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40:40:15:10)的下层溶液和正己烷-醋酸乙酯-二乙胺(11:14:1:5)两个溶剂系统作为鉴别湖北贝母、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和伊贝母薄层色谱法的溶剂系统,通过谱图可知伊贝母中含有西贝母碱,无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而其他四种贝母则含有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无西贝母碱。吴晓民等运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品种、产地、采收期的平贝母和伪品之间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其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及不同产地的平贝母谱图相近,而不同品种的平贝母和平贝母伪品的谱图之间有着明显差异,所以采用薄层色谱(TCL)鉴定法可以对平贝母药材的鉴别提供有利依据。
  4 分子标记鉴定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看,基因型的差异是物种表现型的主要差异,即DNA序列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个体的差异并且不受环境影响,所以通过对基因型差异的比较研究也能进行植物分类和鉴定。同时随着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出现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所以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中药基原植物及其饮片鉴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4.1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
  李玉锋等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8种贝母其基因组DNA多态性以及构建了树状聚类图,结果显示亲缘关系最近的为产地相同的川贝母和康定贝母,但产地不同的伊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与川贝母等相同产地的贝母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因此可知,地理的分布距离越小,贝母的遗传差异性越小,反之则越大。尹春萍等对暗紫贝母和湖北贝母采用RAPD法筛选出特异性高的引物进行准确区分。龚伯奇通过RAPD技术进行分析了青海省四个地区的暗紫贝母遗传多样性,通过获得的多态性信息将每个样地的样品准确地将聚类在一起。周洁采用RAPD标记和ISSR标记相结合的技术对12个浙贝母的品种进行了分子鉴定,将地种植的贝母类群和磐安引种贝母划分开,发现了RAPD的聚类结果与ISSR标记得到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肯定了RAPD技术的鉴定准确性。
  4.2 简单重复区间标记技术(inter-simple sequencerepeat,ISSR)
  通过对SSR技术进行改进后得到了新型分子标记技术,ISSR技术是以SSR序列为引物并在3"端或者5"端加上2~4个随机核苷酸,PCR过程中使锚定引物引起特意位点的退火,使重复序列间DNA片段成功扩增。因为不同物种、不同品种的SSR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和数量均具有差异性,所以扩增结果将不同,这种结果又叫做多态性。刘晓贤等对2个川贝母居群、1个皖贝母居群、1个东贝母居群和8个浙贝母居群采用ISSR-PCR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其他产区浙贝居群相比,磐安地区的浙贝居群有明显的区别,且长期的留种栽培使磐安浙贝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所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遗传。王果平等运用ISSR技术对新疆贝母属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把十种贝母分成三个类群。结果表明聚类在一起的为托里贝母、黄花贝母、小白花贝母和大白花贝母。赵鑫等㈣探究了Mg2+浓度、引物、dNTP和TagDNA聚合酶用量这四个要素对伊贝母ISSR-PCR扩增的影响,并确定了伊贝母ISSR反应体系,这对其他贝母属药用植物的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贝母 研究进展 鉴定 类药 技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