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500强的L型演进:1955年~2008年 Big L有多强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财富》杂志的500强公司榜单是全球商业运营的晴雨表,对于局外人来说,这张榜单不失为一种了解商业竞争态势的便捷途径。   1955年,《财富》杂志根据公开资料,以销售收入为指标第一次公布“美国工业企业500强”。此后,美国商业界还有《商业周刊》和《福布斯》对企业的排名。1955年的《财富》对美国和世界的未来充满信心。
  和1929年大萧条相比,新一代人已经开始影响美国和世界。亨利?卢斯为纪念创刊25周年撰写《窥探1980年代》,连同其他描绘25年后新目标的系列文章,最终形成了《难以置信的未来》文集;日后以描述“工业后社会”出名的丹尼尔?贝尔在这一年为《财富》贡献了《超越年度工资》一文,认为美国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与这些思想者呼应的是杂志张扬的版式,红黄调子的手绘封面,凑近了仿佛能嗅出五彩颜料的甜味,直到1978年《财富》改为半月刊,版式从A3变为A4大小,其风格才接近于今天的样式。
  中国的自信与美国遥相呼应。1955年中国正热火朝天地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但1978年中国开始了在今天看来意义非凡的开放战略,实行“富民强国”政策。英文FORTUNE有幸运、幸福、财富的含义,杂志名在中国一度被翻译成《幸福》,后又改为《财富》,这一译名的转变或许体现中国融入世界政治经济的一种态度。
  
  全球500强的门槛
  
  不是谁都那么幸运可以进入《财富》这张榜单。1955年第500名美国工业企业的营业额为5000万美元,2008年第500名全球企业的营业额是46亿美元,也就是说2008年要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其营业额要比50多年前的那家增加近93倍,以1995年公布数据为转折点,《财富》500强的最末一名的演进过程类似于向左倾倒的“L”型。进一步看,《财富》500强第1名和第500名,其营业额的比重发生过三个阶段的变化:从1955年到70年代初,这一数值从200倍的高度下降到150倍左右,1971年甚至不到120倍。进入80年代之后一直到1995年,基本维持在220倍左右;之后是第三个阶段,在70-80倍之间游走,但趋势线的走向是逐渐增大。
  全球500强门槛的变动与杂志的评价标准范围扩增有关系。1956年《财富》公布美国之外的大工业企业名单。1983年涉足服务业企业500强统计(包括银行、多样化服务业、人寿保险等),1990将美国500强工业企业和美国之外的500强企业合并,1995年又将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合成一张榜单,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全球500强”。1995年的这次变动带来两个结果:第一,进入全球500强的最末一名资格一下子从6亿美元上涨到22亿美元;第二,500强最后一名与第1名的营业额差距前所未有地从220倍的差距缩小到近70倍。这意味着全球500强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缩小,竞争加剧。
  
  毫无疑问,全球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大也是推动门槛上涨与下降的一个因素。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78年美国人均购买力平价相当于2008年的中国。当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占据世界四分之一,今天美国下降为全球五分之一。美国实力的相对下滑并未阻遏跨国公司的扩张,相反在《财富》2008年7月公布的500强榜单中,美国包揽153席。跨国公司的挣续扩张必须要以人口数量增长和市场消费容量扩张为基础,大家常用的简明判断指标是GDP大小,该数值大,则意味着市场能力强。2008年,中国以29席位居《财富》500强第5位,随着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发展的推进,不难想象跨国公司纵横的空间又会水涨船高。从通用汽车到沃尔玛
  理解第1名与第500名企业营业额比重的变化,还需要认识上榜企业所在产业的结构变迁。1955~1974年间通用汽车一直处于《财富》“美国工业企业500强”的第1名,第2名是埃克森,美孚石油。2008年年末《财富》封面报道则是通用的困境意味着美国梦的消失,对于美国人来说,通用经历过大萧条、世界大战和石油危机冲击,是美国工业能力的象征。从20世纪初的威尔逊时期开始,“符合通用的利益就符合美国的利益”就流传开来,成为美国商业精英和政治精英对美国领导性产业的共识。而关于通用发生危机的报道也频繁出现在历年的《财富》杂志当中,尤其是1958年、1988年、1995年。2006年2月号《财富》甚至引用华尔街一位分析师的话说,“让通用起死回生,是比入侵伊拉克更需逻辑和管理的艰难任务。”
  20世纪70年代以前,支持美国霸权和跨国公司扩张的主要都是传统工业产业,例如石油、钢铁、汽车、化工等。很典型的例子如,通用的股价从30年代开始一直到60年代中期都是一路飚升,业绩非凡。80年代工业化成熟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服务型产业日渐引人瞩目,如金融、贸易、零售业对经济的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越发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如计算机公司、电信企业和生物制药企业也暂露头角。与以往榜单上常常见到的传统制造业相比,这些新技术引领的产业变革潮流刷新了《财富》榜单的色彩。
  尽管如此,石油、钢铁和汽车等传统行业作为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依然不可变更,在前十名的榜单中赫然在列。究其原因,以有形产品为主的传统经济依然是主流,尤其是那些运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技术的企业。2002年以零售业为主的沃尔玛公司在《财富》500强榜单上名列第一,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标志,显示出服务业大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传统工业企业,当时的美国和世界正处于互联网凶猛扩张的年代,美国纳斯达克股指嗖嗖往上窜。
  从营业额占到全球500强87%的产业数量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产业的种类不断增加,而且产业间规模对比呈“L”型发展,少量产业集中,多数产业分散。1985年达到87%的产业数量为18大类,1995年合并工业和服务业全球企业之后产业数量上升为20大类,2008年这一数值变为24类。2008年按产业总结的500强公司分类中,《财富》共列举了51种产业,而1965年发布的。美国工业产业500强”中含有的产业分类是21类。从2008年的榜单前三强产业――银行、石油提炼和汽车来看,这三大产业占到全球500强营业总额的38.8%。另外,从这三大产业的比例来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由以往实体带动银行业往前走,转变为银行业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快速前行。尽管此次金融危机严重挫伤金融服务业,但要带动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跨国经济,没有银行业的领先地位是不可能的。
  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内,《财富》榜单上的产业类型增加两倍以上。这种产业细化和增生一方面是规模经济导致平均成本下滑,支撑行业发展的成本总体上减 少,不仅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扩增了市场容量,也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开创了机会;另一方面产业类型的增加也表明,产业之间的关联与配合日益复杂。总体上看,交错纵横的产业、企业结构,与跨国公司引发的企业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趋势相一致。为了增强竞争力,公司之间不用市场交易而是用公司内部交易的方法减少成本。谁在领导世界财富?
  《财富》500强榜单上企业的更替首先是企业竞争的结果。1895,1904年间,美国国内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企业合并运动,企业集中化的发展趋势遍及各个主要部门。到20世纪初时,铁路、钢铁、石油、汽车、橡胶、化工等行业的垄断大企业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统治力量。从那时起,随着商业周期的韵律,兼并成为英美经济制度下的重要特征和生活潮流,发生规模不等的几次大兼并浪潮。说开去,这些规模以上的变革与技术、观念、制度等等深刻联系在一起。上过《财富》500强名单的企业总数已经在1800家左右,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企业改变了我们生活中运用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它们的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又有赖于自身的组织变化、经营战略创新以及资本市场的运作。
  产业领导权的更替并非石油资源和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甚至连市场需求结构这样的经济因素也不是纯粹“自然的”,而是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和制度的影响下历史的形成的,并受到政府行为和政策的影响。但是这种变革并非轻易可以洞察,《财富》1983年开始引人注目地评估服务业的500强名单,这无疑显示出商业界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敏感性,非身临其境绝难体察如履薄冰的危机感。
  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开始迅速超过世界贸易和世界收入增长。从1985年到1997年,世界的名义GDP以平均每年7.2%的速度增长,世界的进口以每年平均9.2%的速度增长,而世界的名义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17.6%。这种现实世界的经济变动很快就被当时的一流学者觉察到。20世纪最重要的商业思想家之一彼得,德鲁克,1987年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从世界贸易到世界投资》的名文。德鲁克认为:“日渐增长的投资而不是世界贸易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驱动力。汇率、税收和法律制度将比工资率和关税更为重要。这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变革之一,而且也是政府、经济学家、商业人士还未给予足够重视的变革。”
  从通用汽车创造的大众制造模式到沃尔马的零售业奇迹,这五十多年来最本质的变化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消费模式。1955年《财富》评析500强美国工业企业时,美国已经从20世纪初的无线电、雷达时代进入到了电视机、导弹时代。没有经历过大萧条的一代人为美国所创造的电子时代惊讶、欣喜、拥抱和投入。1955年的世界总人口为28亿,北美人口不到2亿,而1995年《财富》合并两个榜单的时候,全球人口总数57亿。少数人口活跃的创造力为这个世界提供了令人振奋的生活可能性。
  50年前,全世界绝大部分人还不知道电视为何物,今天的世界,年轻一代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创造生活模式的热情和能力绝对比美国大萧条后一代人更为出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2002年就估计,从那时开始全世界的网民用户已经占到世界总人口十分之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认为,截至2008年年年底,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比例。这是一种何等重要的变化。
  有机会改变的人,需要观察大势,无机会改变的人,首先是要做好自己身边的事。年轻群体因为接受能力快,本身处于创新的中心,新兴市场的年轻人在此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得到智性的锤炼。此次金融危机,通用这样雄霸一时的企业几乎绝尘而去,但汽车产业不会消失。从《财富》500强的企业来看,生产汽车零部件的33家企业平均营业额仅高于银行业,而住房、网络、食品、娱乐、能源、证券等产业营业额都相当高。反过来讲,产业“L”型延展为下一轮新兴产业的出现创造了机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消费市场更需细分。
  《财富》的500强排名不仅积累了公司经营信息,也是商业媒体报道思路的拓展,可以说《财富》的评价成为美国商业杂志报道企业的模式。作为新兴市场,中国企业有必要规划和预备“L”型道路,在未来25年占据《财富》500强越发宽广的底座上更多席位。

相关热词搜索:演进 财富 《财富》500强的L型演进:1955年~2008年 财富世界500强2018年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