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视觉 2018 4月【趋向大众化的影像视觉艺术】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影像产生、传播和消费空前蓬勃的“非常时期”,高度视觉化和媒介化的传媒手段提供给我们高性能高质量更具诱惑力的影像。对视觉性和视觉效果的大众追求使得当代生活和文化高度视觉化。视觉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精英艺术,而是融合于非视觉化领域的日常生活当中。摄影除了在信息的传递交互中起到作用外,还给影像视觉文化的研究与艺术家艺术创作情感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
  自1820年代以后,摄影作为可以“书写光线”的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创作形式诞生了,每一个有幸看到或参与这一过程的人们都意识到一个视觉新时代已经来临。1839年,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见证了达盖尔摄影术的“影像魔力”并就此断言:“从今天起,油画已死了!” “油画已死”并不是说油画这种绘画方式不存在了,而是说摄影替代油画成为最高效最忠实模仿现实记录现实的手段。
  1.视觉文化的发展趋势
  从总体上看,视觉文化已从以绘画为代表的“精英艺术”发展到以影像为代表的“大众艺术”,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里程碑。
  1.1从“精英艺术”油画到“大众艺术”摄影
  油画自15世纪以来,一直被公众推崇为视觉艺术中最高雅的艺术,而且也被认为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最能解读现实的精致艺术。油画因为其创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新古典主义学院派油画为例:它绘制的人物结构鲜明,明暗层次细腻精确,仿真程度较高,以至于几乎无法分辨作者下笔的笔触。如此细致的工作浩大的工程并非某个贫民有能力为之,所以油画长久以来只作为贵族和统治者专属的娱乐。油画与现实有着逼真的相似,它用“透视法”的表现模式让我们相信这幅画就是现实的反映。19世纪中期,摄影的诞生意味着以油画和“透视法”为代表的精英艺术的衰退,一个崭新的视觉艺术形式正在形成。
  1.2从“秩序空间”透视法到“自然规律”移步易景
  “透视法”被发明于14和15世纪,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发现的。它是现代社会初期用以表现视觉观茂的科学技法,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现和20世纪初,毕加索创造的无秩序空间的立体主义技法所取代。其实,在中国早于10世纪时,画家就已经用巨幅画卷和散点透视原理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像,这种移步易景的观察方法更合乎现实空间的自然规律。这种近似平面化的表现方式比较接近人眼的生物功能,为现代艺术家所推崇。现实世界是广袤的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我们无法全面立体的正视现实。只能透过艺术家运用“透视法”创作的这一副窗子看到了经过加工、删减、选择甚至是扭曲地现实的一角。加工删减的过程即是创作过程,图像也渐渐被认为是现实的表征,虽然油画在阐释现实因受自身创作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表现的远远不够,但是它已为人类视觉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2.影像技术的进步推动影像艺术的发展
  法国发明家尼塞福尔•涅普斯(Nicephore Niepce)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完成震惊世界的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13分钟立等可取的创作效率与低廉成本合二为一使传统的艺术家意识到危机已经降临。到底谁才是现实的“解语花”,是传统的绘画还是现代的摄影?摄影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虽然短暂但却精准的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现实,而这种现实就是对当下现实的直接记录。摄影以其瞬间捕捉功能和对现实直白清晰的记录赢得对摄影充满好奇地大众的认可。随着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1830年摄影师已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曝光完毕,到了1880年,摄影曝光的速度已于今日相差毫厘。
  2.1摄影技术的进步
  摄影高效、廉价的特点使中产阶级能够拥有以前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拥有的特权――记录肖像以及有感兴趣的景物。艺术批评家不知如何用言语去评论、定义这个具有新奇功能的摄影,但摄影的瞬间记录功能却使他们铭记于心。摄影对历史瞬间的捕获开发了人类对于时间空间的感知潜能。相机的机械性提供的服务是人眼无法完成的。摄影的贫民化似乎在其诞生之初就注定了。1852年,火棉胶底片的发明使完成一张肖像照只需2法郎。188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制造出第一盒卷中胶片。1880年,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缩短到一秒以下,摄影创造出更加现代的与时间体验的新关系。
  2.2影像艺术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清楚,油画的诸多优点终将被摄影的廉价、高效与真实再现现实的特点所覆盖。新型传媒手段包括:摄影(Photography)、录像(Video)、电影(Film),而通过他们所表现的艺术统称为,“影像艺术”。影像作为霸权的“读图时代”业已来临。虽然人类面对外界视觉信息的质量愈来愈挑剔,价廉高效的视觉影像信息的传播却铺天盖地无时无刻的充斥着生活。我们的视觉系统从来没有如此忙碌和疲劳。马克思的一句话颇能道出其中的意味:“一个幽灵,一个视觉图像的幽灵,在当代社会中徘徊。”
  2.3影像视觉文化的“大众化”
  直到现在数码摄影技术的产生与量化,冲洗一张6寸的照片只需8角钱,甚至许多80、90后的年轻人直接在网上制作电子相册储存相片,这样你连一分钱也不用花就可以保存相片了。数码相机的出现是使得大众在拍摄时连底片都省了只要有一张存储卡,照片可以及时存储更可随时删除。目前市场上最大的存储卡是32G,可以存储几千张图片。技术的更新带来视觉文化的革命,数码傻瓜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视觉艺术创作的门槛,它使得任何一个可以按动快门的人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伴随着摄影的平民化,影像视觉文化也开始进入“大众化”。视觉艺术必将走向“大众艺术”。
  
  参考文献
  [1] (法)塞巴格 著,杨玉平 译.《超现实主义》.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 (美)弗兰克(Frank,P.) 著,陈?蕾 译.《视觉艺术史视觉艺术专业国际精品课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 (法)皮埃尔•代克斯 著,王莹 译.《超现实主义者的生活(1917-1932)》.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4] 顾铮.《国外后现代摄影》. 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
  [5] 陈建军选译.《新锐影像艺术》.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1).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相关热词搜索:视觉艺术 大众化 趋向 趋向大众化的影像视觉艺术 当下艺术在走向大众化 当下艺术在走向精英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