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概论》课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两个重要结合点及两个创新]风景园林概论课有感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概论》亦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该课程对学生成功素质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学生全方位进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进程,让他们深刻领会并且认真学习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所塑造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地塑造自身、笃志、博学、充实、拓新的成功素质,把自己锤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需要我们思政课教师务必把握住“两个重要结合点”和“两个创新”。
  关键词:概论;成功素质;结合点;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笔者认为,作为高校思政课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对学生成功素质培养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认真地从我们党的身上学习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所塑造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地塑造自身笃志、博学、崇实,拓新的精神品质,把自己锤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务必把握住“两个重要结合点”和“两个创新”。
  
  一、理论紧密地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创新教育观念
  
  这里所说的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包括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思想素质状况两个层面。
  就思想动态而言,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里,作为思想最活跃社会群体的大学生,必然有他们所关心和思考的种种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感到困惑的疑点问题。他们是怎样关心这些问题又是怎样地思考这些问题、看待这些问题的等等,这是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认真深入了解和把握住的实际,因为他们是活生生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与教学的针对性成正比的,加强针对性,就是要力争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系列思想动态,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想知道些什么、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在理论上有哪些需求……特别是今年,是全党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又是祖国首都首次举办世界性体育盛会的“奥运之年”,而且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年,学生们都必然会有哪些感慨,都急于想了解、弄清哪些现实问题……再比如,今年“天公”不作美:不到半年的时间降两场大灾于中国大地,尤其是震惊全球的四川大地震,震憾着学生们什么样的忧国之心和爱国之情……这也都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努力去洞察、倾听、贴近和把握住的。
  就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状况而言,他们由于缺乏社会阅历,思想很不成熟,加之种种社会原因,特别是诸多负面的社会思潮的影响,造成他们缺乏认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良好基础,以及他们在这些认同上的无所适从。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高度地注视和针对这一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树立引导性教育的观念,把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认同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比如,为什么改革开放仅仅30年的时光就使一穷二白的中国步入了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康庄发展大道?再比如今年在亚洲发生的牛肉闹腾韩国,经济困扰越南,骚乱折磨蒙古等现实问题,深刻地昭示着:古老的亚洲在转型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和发展道路!欲使学生认同这一客观真理,必须结合大量具体而生动的史实和实践材料去认真地、别具匠心地引导之!
  那么,引导性教育观念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呢?就是要求我们在认真把握学生上述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当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观念多元化的大潮中,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不断地从各种理论的、思想的、观念的盲区和误区中走出来,实现自我升华。引导他们在当今社会复杂多杂的背景下,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努力塑造笃志、博学、崇实、拓新的精神品质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爱生活、爱学校的道德品质。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大潮之中,自觉地将自己锤炼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每一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准确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人类社会不断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中共党人不懈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命就是在于与时俱进,即不断地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本质上看,这种结合就是无情地要求中共党人永远以巨人的勇气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准确把握时代的特征和命脉,制定出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解决每一时代中国面临的具体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地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且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特别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以“一化三改”同时并举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都是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历史上以及马列主义辞典中找不到的“新东西”!既体现了“中国特色”,又是对马列主义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成为毛泽东思想独到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中共十一届三是全会以来,对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根本问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众所周知,邓小平以伟大的创新精神,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解决了“老祖宗”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长期没有真正弄清、真正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党的十四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党人,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的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内核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体现了当代中共党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中共党人努力塑造自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党确立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巨大生命力的源泉之所在!我们要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全方位进入这种“过程”,从中认真学习中共党人的这种精神品质,并且转化为自身笃志、博学、崇实、拓新的精神品质!
  欲取得上述培养目标,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大胆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并且辅之以充要的讨论和辅导答辩方法。使学生真正地带着“问题和需求而来,满意地得到收获而去”。专题式教学也叫问题式教学。我们知道,《概论》不是以现成学科理论体系为基础设置的,欲加强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教学的出发点真正转向学生。那么,在观念上需要转变的必然是强化问题意识,淡化体系意识。这既是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新方案的必需,也是贯彻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之所亟待。因此,我们以专题形式把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和理论观点结合实际讲深、讲透,并辅之以充要的课堂讨论和辅导答辩。
  本学期我尝试了这种教学方法。我在总体把握了本课程基本精神的前提下,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命力”以及“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这两大块作为本课程的重心,其中设计了这么一个专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以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怎样站在时代的最前沿,通过卓越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且把这一伟大事业全面健康地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为了讲清这一专题,我给学生进行了必要的知识拓展,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大潮冲击下,许多执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党、老党先后丧失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为能始终永葆中共党人的上述精神品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进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深刻的教训在于必须确立和坚持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必须坚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样拓展旨在使学生悟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之真理,进而解决“社会主义到底还灵不灵”、“共产党到底还行不行”等思想疑点。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就是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以巨人的勇气不懈地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三十年。大学生都知道,创新是全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的动力。没有中共党人的上述精神品质和战略气魄,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更谈不上有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这一专题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讲党的领导,这一问题带有小结全书的特色。而且我讲这一问题之时,正好是全国上下“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之时。我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讨论法,向学生抛出了这么一道论题:“透过党和国家在这场特大地震之灾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能力以及举国上下如此安定、团结、有序的局面,作为炎黄子孙的你们必须心悦诚服地坚信什么样的真理?为什么?”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学们的热烈发言所表述的感慨与我所期待的结论居然一模一样,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和谐发展……!”
  以上关于《概论》课教学务必把握住的两个重要结合点和两个创新,只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尝试或初探,难免以偏概全。但是,塑造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成功素质,思政课必须全方位的贴进学生,才能有实效性!为此,围绕着贴近学生这一核心要求,务必要潜心地寻找最佳结合点,并且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相关热词搜索:两个 浅析 培养学生 浅析《概论》课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两个重要结合点及两个创新 浅谈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