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新生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思考 对现代教师专业素质的深层思考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大学新生普遍适应能力较差,但是新鲜感、优越感和安全感、从众心理都比较突出,而且思想朴素、单纯、思想容量大,可塑性强,因此这一阶段是对新生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探讨大学新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格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指出解决途径是对大学新生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其重点在于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能力的培养来拓展非专业素质,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新生;非专业素质教育;适应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我校校长赵作斌教授提出了“成功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的重点内容和特点就是强调对学生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将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步推进。而我校的素质导师制是以素质导师为主体,以塑造学生的成功素质为目的,以非专业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新型育人机制。笔者作为素质导师,结合工作经验,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如何进行大学新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做系统的论述。
  
  一、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特点
  
  (一)适应能力较差
  大学生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别,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普遍存在一个适应过程。但不同的学生之间其适应能力则有较大的差别,有些学生能较快较好地适应,而有些学生则出现了适应不良的现象,并对其随后的大学学习甚至今后的人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适应不良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新的生活环境不适应。在中学,学生交往对象通常是一些有着相同语言、习惯的本地同学,且生活在父母的身边,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进入大学后,交往的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要独立的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理财及课外生活,并且同学们的语言、习惯、个性、生活方式都很不相同。部分大学新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且缺乏角色转换的准备和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了对新的生活环境不适应。例如,有些外地新生在军训时就由于气候、水土不服、思乡、思念亲人而经常生病;有些新生由于难以适应多人宿舍而连续多天睡不着觉,导致持续性的头晕、头疼;有些新生花钱无计划,时常出现生活费紧张的现象;有些新生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能处理好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
  对大学学业的不适应。大学课程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社会实践课、素质拓展课等,很多教学在课堂之外进行,课程时间安排相对宽松,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且知识体系、讲授方式、考核方式和高中有较大差别。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目标一直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但是当上了大学后,有些学生却失去了进一步前进的目标,由于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且没有老师的严格督促,在学习上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这些主、客观原因引起了部分大学新生学业上的不适应,从而带来了精神上的空虚和心理上的郁闷。
  人格、心理方面的不适应。大学新生的心理、人格等方面尚未成熟,对自我、社会认识不够客观真实,带有一定片面性,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容易走极端。有些新生看到其他同学多才多艺、能力较强,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新生因为经济困难导致自卑;还有些新生自我优越感丧失、自信心受挫导致自卑。与之相反,有些新生自负感表现的非常突出,由于家庭溺爱、娇惯,导致习惯性支配、命令别人;个人天份较高、学习成绩突出、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的学生,往往固执已见,不听别人劝;一些新生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
  (二)思想朴素、单纯、思想容量大、可塑性强
  由于新生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其接触的人和事物都相对单一,因此思想比较单纯。大学新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人格还不成熟;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未最终确立,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在大学新生中,从众心理也比较突出。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 这一现象比较普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充满热情,勇于创新,常常以标新立异的装束和独特的言谈举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是很强,往往会陷入焦虑、困惑和迷茫之中,导致行动上盲从。这种从众心理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学习上、生活方式上、课外活动上等。
  大学新生的可塑性较强,归根到底,在于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评价体系。而从众心理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产生积极或消积的影响。其积极影响表现在对大学新生进行群体性的正面激励,而从众心理也可能导致盲从等消积的影响。
  
  二、我校应如何开展大学新生非专业素质教育
  
  大一年级是学生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制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阶段急需把新生引导到专业素质的学习和非专业素质的拓展中来,素质导师的主要工作在于通过非专业素质教育,培养新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
  (一)适应性教育
  1. 加强以军训为重点内容的国防教育
  军训的主要内容是对军事技术、军事常识、军容军纪、队形训练、内务管理的学习和训练。以军训为重点的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起到了导向作用,它有利于高校德育总体目标的实现。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砺;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弘扬;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在军训中加强大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同时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军训训练的趣味性,达到通过军训对新生进行国防教育的目标,利于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例如进行拉歌比赛,实弹打靶等活动。
  2. 重视适应性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
  新生的适应性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是适应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非专业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包括“破冰”、“盲人方阵”、“信任背摔”、“蚂蚁翻叶”、“极地求生”、“楚河汉界”、“红黑博弈”、“法柜奇兵”等,这些活动都是以团队为单位组成的,通过一系列的素质拓展项目,促进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协调彼此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信誉以及积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类活动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全面地拓展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3. 切实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
  新生的入学教育是事关新生适应性教育成败的关键。应该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校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通过介绍学校办学历史、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及已取得的成就,参观美丽校园、校史馆、各个学院及专业实验室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二是进行规章制度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准则、违纪处罚等校纪校规的学习。三是进行大学生活适应教育,包括举办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讲座、贫困生资助及勤工助学体系的介绍、生活设施及校园周边环境介绍、安全教育等。四是入学教育应该针对各类学校和不同学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4.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及班级活动
  课外活动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及相互熟悉的有效载体。我校的40多个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针对新生进行了社团介绍和招收新会员的工作。此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成功素质展示节,展现学生的专业特长和非专业素质。大学新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有利于他们了解大学的生活方式,丰富课余生活,拓展了成功素质。
  素质导师在平时应该多方了解学生的专长,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成功素质展示节,通过专业素质的比赛展示自我、通过非专业素质的活动培养兴趣。这对于新生理解我校的非专业素质教育、适应大学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
  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大学生现有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挖掘其心理潜能,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统筹安排,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以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1. 做好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
  对大学新生采用UPI测试(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直译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是为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心理健康调查表。该表由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樊富珉从日本引进,并对UPI的有关条目、筛选标准、实施过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
  UPI测试的作用在于:全面掌握和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态;早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向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必要的治疗;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增强心理保健的意识。通过测验可以了解大学生的苦恼、心理冲突、迷惘、焦虑,有无身心疾病、神经症、精神病等。
  素质导师应该把UPI测试作为一种很好的心理筛查手段,认真做好此项工作。第一、规范UPI测试的操作程序,安排并组织好UPI测试。第二、学院心理咨询老师应该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管理,锁定重点关注对象,及时与素质导师沟通,并上报校心理咨询中心备案。
  2. 完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
  实行学生心理危机三级预警网络。一级预警由班级的素质导师以及心理联络员完成,二级预警由学院的心理咨询指导老师完成,三级预警则由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这三支队伍互通信息,加强配合,形成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体系。
  目前,我校共有38位素质导师通过专业培训和相关考试获得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虽然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心理咨询人员和学生的1:400比例,但仍然应该加大加深学生心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3. 畅通心理咨询渠道
  应占据宿舍这块阵地,广泛宣传心理咨询工作,公告心理咨询老师的联系方式,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联系到心理咨询老师。在班级,充分发挥心理联络员的作用,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此外,在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协会应定期举办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进行心理知识竞赛及咨询等活动。
  4. 重点关注特殊类别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咨询中心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团体训练、大学适应性训练及各种心理健康讲座的前提下,要重点关注特殊类别的新生。通过UPI测试建立心理异常新生档案,并且对A类(进校前有过自杀念头)和B类(高焦虑)新生实行一对一跟踪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干预或间接干预,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对于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其他特殊原因突发心理异常的新生,及时干预,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拓展非专业素质
  培养学生非专业素质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学生自治包括班级自治、学院各学生社团组织自治等内容,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以点带面,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大学新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干部自治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素质导师在工作中应主要做好以下个方面:
  1. 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
  学生干部的选拔是建设学生干部队伍的基础工作。所选拔的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干部队伍是否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因此,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是前提。
  选拔的标准。在具体的选拔过程中,可参考如下几条原则:学习成绩优良;品质好,具备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责任心强、实事求是等优秀品质,这样才能在同学中起到带动作用;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工作有热情积极主动,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等;能经常保持与素质导师的密切联系,凡事以大局为重。
  其次要选拔程序公正、公开、公平。广开渠道,可采取自愿报名,或者通过新生军训及素质拓展中观察、公开竞聘、择优任用等方式。对班干部的选拔任用,可以采用选举制与轮换制相结合的方法。
  2. 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
  (1)思想引导,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思想上走向成熟。(2)学业辅导。树立以学业为重的思想,学好专业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只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特长,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3)培养学生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成立学生自治组织,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党务、团委、宿舍、班级管理。(4)工作上的指导。定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并在工作方法上给予指导。同时,及时召开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加强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 调动工作积极性,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拓展非专业素质
  首先,营造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要贯彻“素质导师管理为主导,学生自治为主体”的原则,组织学生自治组织,在学院宿舍管理委员会中,由学生干部牵头,由素质导师担任指导老师。在党务工作中,培养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副书记,负责支部党务工作,在学院分团委及学生会中,学生干部担任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而负责该块工作的素质导师尽量放权,起到监督的作用,让学生干部自己主持工作,进行管理。
  其次,要明确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学生干部,应该增强其骨干意识和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激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其次,明确职责,实行目标管理。要明确学生干部的职责,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使学生干部明确所在岗位应该干什么。再次,要培养学生干部的自我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各位同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全面拓展非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王小章等. 社会心理学[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2.
  [3]吴明君. 浅谈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 理论探讨, 2000(5).
  [4]马前锋, 孔克勤. 文化与人格:心理人类学的解释[J]. 心理科学, 2007(6).
  [5]石成奎. 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12).

相关热词搜索:素质教育 新生 思考 关于大学新生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思考 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 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有多少学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