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外宣媒体 唱响天山之歌_新疆天山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中国西北边陲,周边与八个国家毗邻,接壤边界5600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界总长的四分之一。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东西文明在这里碰撞;作为民族迁徙的走廊,多民族在这里融合;作为宗教传承之地,多种宗教在这里交融。如今,挺立于西部大开发潮头浪尖的新疆,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朋友的目光,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地区。
  
  现状篇
  
  20世纪末,伴随着中国“西新工程”1和“新疆广播电视走出去”2工程的全面实施,新疆对外传播的信息环境得以改善和加强。
  目前,新疆电视台已实现了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英语四种语言新疆新闻的联动播出。2004年8月和10月,维吾尔语版、柯尔克孜语版《走进中国》栏目分别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视台落地播出;对外广播方面,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使用汉、维、哈、柯尔克孜、蒙古语五种语言进行广播,于2004年6月和7月分别向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传送柯语、维语新闻综合节目“中国之声”,成为全国省级电台广播走出去的第一家。新疆全区已形成了无线和有线,中短波和调频,卫星和网络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混和覆盖的广电传输覆盖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2.9%和92.5%。
  报刊等平面媒体集中体现在由新疆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俄文综合性月刊《大陆桥》,主要向中亚五国,俄罗斯及东欧俄语区国家主流社会提供经贸和文化资讯。目前,新疆共有汉、维、蒙、哈、柯和锡伯语等六种文字出版的报纸97种,多语种传播渠道在新疆境内形成交叉混合的信息场 。
  天山网是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有汉、俄、维三个语种,其中俄语网站是中国四个重点俄语网站之一,承担向周边近20个俄语区国家宣传新疆的任务。汉文网站每天发布新闻300多条,日点击率已突破130万次。
  此外,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新疆新闻在线”已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联网向全球传播,共同推出汉、维、哈、柯、蒙等五种语言网站,使国际在线的语种跃升为42种。
  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加拿大《今日中国》及港台媒体上均设有新疆新闻专版,通过向海外媒体播发大量电讯、图文通稿,成为世界了解新疆的窗口。
  
  策略篇
  
  加快技术更新步伐
  控制空中信息战场
  
  从目前看,“西新工程”后续任务的真正落实,应着力解决技术参数覆盖和事实覆盖的问题,理论上可以覆盖,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如高山阻隔,磁场效应等,实际上无法覆盖。3建议从国家安全统一的战略高度,将剩余8%的电视覆盖盲区和9%的广播覆盖盲区列入“西新工程”续建项目,同时将新疆电视台技术改造和采编摄录装备更新列入“西新工程”第三阶段目标任务,设定完成数字化过程的最后时间表,从源头上解决新疆一套节目(维、汉、哈、英四种语言电视)覆盖清晰和高保真问题。建议中央把新疆两台作为国家向西覆盖的延伸媒体,增设专门频率频道,使其担负起中央三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编者注)对中亚地区覆盖的重任。再者,中央、自治区应加大外宣硬件投入,引进数字发射等新技术,争取实现海外互转和租机发射工作,加大边境地区老发射台的改造,扩大覆盖,确保传播实效。
  
  借鉴经验取长补短
  上下联动共促发展
  
  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缘因素,与八个国家接壤。中央一再强调周边国家对新疆的重要性,有多少接壤国家,就有多少种语言广播。用对象国语言进行广播,是提高节目针对性的前提。
  目前,新疆对外广播只有柯、维两个语种,国外市场狭窄。中国国际广播主要用中波和短波直接向对象国发送,具有传播范围大,速度快,穿透力强的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方台应与之积极合作,力争实现外宣节目多语种广播的覆盖,如浙江电台“我国之窗”、“今日浙江”等节目就有效地借助这一优势平台,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4
  当前,反映各地民俗、旅游、文化的社教类专题片及极具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在外宣内容中占较大比重,节目源供不应求,因而笔者建议除在本台各语种自办节目中选择译制外,应充分联合地州力量,与各地州广电局合作,提供柯语、维语片源,确保外宣节目的安全正常传送,以达到完成“走出去”工程的重大任务及繁荣地州广电事业的双赢目标。
  
  内容为王多出精品
  积极探索锐意创新
  
  所谓精品,就是对读者、听众、观众有影响力的产品。目前,新疆外宣品制作发行的总体情况仍是产品多,精品少。
  新疆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但关于佛教艺术、石窟及境外考古学家对新疆境内丝绸之路的探索等内容都存在缺失,建议外文局对此进行选题。要抓住有市场潜质的选题,做精,做深,形成特色品牌。如日本NHK电视台与央视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丝绸之路》被誉为当时纪录片制作的高峰,20年后,两家电视台又不惜花巨资携手打造《新丝绸之路》,再度将镜头聚焦于古代商务文化通道上的新疆,除了看到它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并能带动影视收视成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看到丝绸之路文化的历史性影响,西域乐舞在中原的盛行,鸠摩罗什的东方传教,湮没于沙海的楼兰文明、小河文明甚至中亚欧罗巴人的东迁是大和民族起源的假设......有了“丝绸之路品牌”这样走向国际的作品,就不难理解日方《新丝绸之路》中关于和田玉的一集在本土创下13%的收视率的原因了。
  目前,《大陆桥》仍实行区内办刊,区外发行的路线,需要民航、铁路、外事、旅游等部门的大力协助,邮寄时间长且成本昂贵,这无疑降低了刊物的时效性,建议降低成本,拓宽发行渠道,尝试走市场化路线,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云南、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均已开始尝试当地日报在海外的发行,我区也可适当扩大平面媒体在区外和海外的延伸。
  
  信息发布及时准确
  外交未动舆论先行
  
  新疆属于边疆少数民族敏感地区,自治区各部门应建立定期吹风制,增加信息发布数量,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遇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本着及时、准确、客观、适度的原则,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学会危机处理和危机转移。
  外宣必须打主动仗,先发制人,在第一时间占领舆论高地,以达到有效影响和控制境外舆论的目的。这里极易被“外宣无小事”的框架束缚,延缓信息发布,对此要正确处理遵守宣传纪律与遵守外宣规律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有灵敏的信息反馈,及时准确掌握情况,高效指挥决策,分清性质,把好底线,进而进行快捷的信息发布。
  
  彰显特色弘扬文化
  影像新疆魅力无限
  
  影视类外宣产品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调动人们多种感官和丰富联想,对受众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比其他媒体更为持久,深远,有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环游塔里木》、《太阳部族》等一批民族题材的电视片,之所以引起国内外关注,除视点独特外,重在其折射了一个民族的成长、繁衍与其他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融合。5天山电影制片厂的最新力作《吐鲁番情歌》和《美丽家园》成为我国首批进入中亚电影市场的影片,被称为“新疆文化资源的新开局,少数民族精神的新弘扬”。
  在我区影视剧生产条件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应以新疆电视台、天山电影制片厂为龙头,积极开拓区内外两个市场,以文化的、艺术的方式向区外、国外介绍一个真实、开放、进步的新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用外力联合作战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外宣传功能,新疆本地媒体应遵循宣传规律,在立足于新疆内部外宣资源整合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开展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合作。一是邀请区内外主流媒体记者来新疆采访报道,借用其知名度,扩大新疆在国内海外的影响。如2005年自治区50周年大庆期间,新疆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澳门传媒、上海东方台、海南旅游卫视等多家媒体合作,推出“魅力新疆”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报道。当年9月至10月间,累计50多小时的“大庆成就报道”覆盖央视除电视剧频道和戏曲频道外的所有其他频道,使得新疆地区形象借助央视平台得以强效强力的传播;二是扩大有针对性的文化交流,聚焦境外媒体的注意力,如2004年新疆文化周期间,哈萨克斯坦电视台及《哈萨克斯坦真理报》等多家媒体用俄、哈、维多语种给予及时报道,对新疆电视节目“走出去”境外落地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受众服务受众
  
  受众是一个庞大的无组织群体,由于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心理特征也大不相同,比如新疆对中亚地区伊斯兰教国家与对欧美等基督教国家的传播,在内容方式上就差别很大。因此,外宣工作应深入研究区外国外受众的接受心理,在内容上实践“三贴近”原则:坚持贴近新疆发展实际,多报道西部大开发中的现代新疆;贴近区外国外受众对新疆的信息需求,尽量减少宣传味,不要让外国朋友认为“我们不想知道的你们都说了,我们想知道的你们都没说”。在我们愿意提供而且可以提供的范围内,外宣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涉外经贸报道力度,拓宽对外报道领域;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善于用外国人的语言、思维和他们熟悉的符号说话,外宣不是纯粹的语言翻译,而是思想的翻译,文化的翻译,外国人读到的文章应是一篇再创作的文章。因此,外宣产品必须在内容形式上合乎受众的理解水平和欣赏口味,才能满足受众的接受需要。
  
  搞活外宣苦练内功
  文化兴边以人为本
  
  外宣工作者需具备过硬的学技素养,它表现为熟练灵活掌握外语技能、多媒体技术及熟练的新闻业务能力,体现在采、写、编、评、译等方面,这是做好外宣工作的先决条件,对外传播人才的培训应从政治立场和学科素养两方面进行着力。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货币资本的地位是一样的。从这一理念出发,笔者认为中央在对新疆加大财力投入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及时跟进,实现科技、文化、教育资源东西部合理的分配流动,着重建立一个“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进退自如的人才市场秩序,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
  与此同时,新疆外宣媒体迫切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外宣理念,适时调整外宣策略,全方位,多角度强化外宣大众传媒在国内国际的辐射能力,为整合全区外宣资源,构架新疆大外宣格局营造有利的信息环境,把新疆外宣构建成中国对中亚、南亚,进而辐射西亚等阿拉伯世界乃至欧美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为世界打开新疆这扇窗,把“新疆是个好地方”传唱到全国各地,传唱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注释:
  1.“西新工程”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电力公司等部门联合实施的加强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与实验工程。
  2.广播电视走出去是对外宣传中广播电视节目在国外的落地播出,在新疆主要指在周边中亚国家的落地,其他还有“文化走出去”等提法。
  3.、4杨连勇、曹瑞德、张富欣:《关于发展新疆广电内容产业的思考》,载《视听天地》,2004年第2期 , 37、32页
  5.张昆:《国家形象传播》,2005年版,30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
  
  责编:周瑾

相关热词搜索:天山 新疆 之歌 新疆外宣媒体 唱响天山之歌 新疆外宣媒体 唱响天山之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