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古代的

发布时间:2017-02-0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诗古代的篇一:高三语文古代抒情散文

2010届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五单元2)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王勃、李密都是抒情高手,这几篇课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庄子的《逍遥游》却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抒情散文,之所以选入此篇,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此篇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作为“必修”教科书必须加以体现,而在本套教科书中,别的单元更不便于入选;二是此文也确有一定的抒情因素,作者用丰富的形象和诗性的语言,阐发其哲学道理,所以,本文可看作是一篇哲理性抒情散文。这四篇课文都曾多次入选高中语文教科书,属于传统经典篇目,有助于学生了解四位作者的文学成就,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抒写其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在,表达其远离恶浊官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人生感悟。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与作者千古流传的田园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该文被后人推崇备至,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作为抒情名文,入选本单元,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滕王阁序》是王勃晚年的作品,也是历代传诵的名篇。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三王”中,王仲舒的“记”与王绪的“赋”均已失传,只有王勃此序独存。原因就在于,《滕王阁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情实感,非无病呻吟或嘲风弄月之作可比;在艺术形式上,虽然此序也是骈文,但它打破了六朝骈文的陈旧格局和陈陈相因的文风,大胆创新,而且早经大浪淘沙,历史作出了公正的选择。

《逍遥游》是“辞趣华深”的《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秦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前人称庄子散文“纵横跌宕,奇气逼人”,是说他的散文雄伟恣肆,大起大落,无所羁绊,同时又构思奇特,不落俗套。《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脱离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从思想内容来说,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这篇文章却写得挥洒自如、想像丰富,足以称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篇。

《陈情表》本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李密又不能远离出仕。为迄终养,李密有此上书。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写得娓娓动人。尤其言其与祖母的深情的内容,更是令人欷叹不已。

本单元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实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本套必修教科书中,文言文占全部选文的45%左右。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虽然创作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都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在文言作品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着不同时代文人书面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

1.文学常识

①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②辞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③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④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⑤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西晋文学家。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⑥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奏仪一类,是臣民对君主陈请事情的文书。著名的有《陈情事表》,又名《陈情表》。

⑦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

辞的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虚词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叶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

2.字音识记

《归去来兮辞》

轻飏yáng 熹xī微 眄miǎn庭柯 流憩qì 山岫xiù 景翳翳yì 盘桓huán 西畴ch?u 窈yǎo窕tiǎo 遑huáng遑 耘耔zǐ 东皋gāo

《腾王阁序》

翼轸zhěn 懿yì范 潦lǎo水 崇阿ē 彭蠡lǐ 睢suī园 舸gě舰 睇dì眄miǎn 多舛chuǎn 涸h?辙 叨tāo陪 捧袂mai 宗悫qua

《逍遥游》

鲲kūn 抟tuán 坳ào 蜩tiáo 决xua 舂chōng 蟪huì 泠líng

《陈情表》

险衅xìn 行xíng年四岁 祚zu? 薄 应yìng门之僮 床蓐rù 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日笃dǔ 拔擢zhu? 宠命优渥w?

3.词语成语积累

《归去来兮辞》

眷然:思念的样子。

矫厉:造作勉强。

交病:身心都感到痛苦。

轻飏:形容船在水面上很轻快地前进。

流憩:流连和休息。

寓形宇内:托身于天地之间。

乐夫知命:乐天知命,即乐于顺应天意、安于命运。

《腾王阁序》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高朋满座: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达人知命: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人杰地灵: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老当益壮: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冯唐易老: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逍遥游》

野马:游动的雾气。

三月聚粮:出发前三个月即准备干粮。

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陈情表》

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形影相吊: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散文诗古代的)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人命危浅: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2009年高考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是: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09高考安徽卷,语文,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

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答案】B

【解析】“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扫石而坐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弃甲曳兵而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

其孰能讥之乎今君与廉颇同列

【答案】C

【解析】C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答案】C

【解析】“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散文诗古代的篇二: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考试例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主要是关于作品、作者)

1. 《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_杜甫____最为著名的七律组诗。

2.姚鼐是清代著名的古文流派__桐城派___的代表人物。

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苏轼的《赤壁赋》在文体上属于___C____。

A 大赋 B 骚赋 C文赋D 骈赋

2.晚唐词人____A______被尊为“花间鼻祖”,他对词体的定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温庭筠 B韦庄C李商隐D李煜

三、简题(每题10分)

1.简述汉代乐府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答案要点:(1)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传统。2、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即杂言体和五言诗。3、艺术手法,特别是汉乐府民歌叙事诗的写作技巧,影响也非常大。

2. 杜甫新题乐府反映了哪些内容?试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兵车行》。2、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如《丽人行》。3、揭露社会动乱对百姓的伤害,如“三吏”、“三别”。

四、论述(每题20分)

1.试结合作品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答案要点: (1)善于化用典故和融化前人诗句,形成典雅的语言风格。(2)完善了慢词长调的章法结构。打乱时空顺序,时间上顺叙、倒叙、插叙交相使用,空间上回环往复,将开合变化、离合顺逆等笔法引入长调创作中,使其章法结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3)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严格平、上、去、入四声的用法,并且更多变化,使语言字音的高低与曲调旋律的变化密切配合。(4)善于用比兴寄托的手法间接抒发身世之感和兴亡之叹,为南宋词咏物重寄托开无数法门。

2.从《诗经》到《离骚》比兴有哪些发展变化?比兴对后世的诗词创作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1)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比是打比方;兴则是以物发端,借他物引起所咏之词。(2)《离骚》发展了《诗经》的比兴,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即以香草象征高洁的品格,“男女之情”隐喻“君臣之义”。

(3)《诗经》和《离骚》为中国文学确立了重比兴的传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形象必须要有寄托,要讽喻政治,批判现实。(4)曹植、杜甫、李商隐等人的诗,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的词都擅长运用比兴手法。

散文诗古代的篇三: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2009级《中国语文》试卷(A)(闭卷)

(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纸与试题纸分开交) 学号姓名 院系班级 得分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

1、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到(BD )。 A、结绳记事B、甲骨卜辞C、岩画D、铜器铭文

2、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内涵包括(ABCD )。 A、功业意识 B、慷慨文风 C、生命意识 D、悲凉文风

3、“五四”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AC )等散文名家。

A、郁达夫 B、邹韬奋 C、周作人 D、张承志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

4、(BC)属于90年代“文化散文”。

A、林语堂的《纽约钓鱼》 B、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

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D、范长江的《塞上行》 5、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BC)。 A、渐变性B、不平衡性C、社会制约性D、任意性

6、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ABCD )。

A、平声 B、上声 C、去声 D、入声 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句中使用的修辞格是(ABCD)。

A、比喻 B、对偶 C、拟人 D、夸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骚传统是指(现实主义的风诗)和(浪漫主义的骚诗)形成的传统。

进(美文)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6、1930年代,文坛上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散文,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他创办了(论语)等刊物,大力提倡幽默。 7、《有关大雁塔》是(韩东)的诗歌作品。 8、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9、在汉语史上先后出现过(直音)、(譬况)、(反切)、注音字母等标音方法。

10、(甲骨文)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

11、六书中,(形声字)的出现,标志着造字方法完全成熟。

12、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13、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三、修改下列病句:(每题3分,共6分) 1、在前面所讨论的问题中,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时,

都把物体的接触面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即忽略物体间的摩擦。(《工程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P35)

改为: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在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时,都

把物体的接触面看出是绝对光滑的,即忽略物体间的摩擦。(《工程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P35)

2、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2、(2)存储器。它用以存放CNC装置的数据、参数和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3、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比、后比、收结。

4、元明清的戏剧主要是杂剧和(南戏 )两种体制。 5、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杂文)。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

程序。它包括存放系统控制软件的只读存储器EPROM和存放中间运算结果的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存放零件加工程序信息的磁泡存储器或带后备电池的CMOSRAM。(《数控加工与编程》,华中科大出版社,2004,P7)

1

改为:存储器。它用以存放CNC装置的数据、参数和程序。它包括存放系统控制软件的只读存储器EPROM,存放中间运算结果的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存放零件加工程序信息的磁泡存储器以及带后备电池的CMOSRAM。(《数控加工与编程》,华中科大出版社,2004,P7)

四、阅读欣赏、理解题(第1题为必答题,为12分;第

2、3、4、5、6题中选做两题,每题14分;共40分)

1、阅读韩愈《毛颖传》,并回答文后问题。(12分)(必答题)

毛颖传 (唐)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眎,视。明眎,兔子的别名),佐禹治东方(东方为卯位)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古代传说:兔子的生产方式)。”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nōu),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cūn),狡而善走,与韩卢(古代韩国的名犬)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古代宋国的名犬)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蒙恬,人名,传说发明毛笔的人。)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连山,三《易》之一,古代占卜用《易》。),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颈,八窍(八窍,五官共七窍,古人认为兔子有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下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薄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2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判断《毛颖传》是否是古文,并说明理由。(5分)

是古文,采用了传记体裁,章末还有太史公的议论,采用了《史记》史家笔调。

从语言方面来看,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②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③请指出韩愈在《毛颖传》一文中贯通全文的写作方法,并举出二、三篇全篇使用了相同手法的作品。(4分)

通篇采用的写作方法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寓庄于谐,使用相同手法的作品有韩愈的《进学解》、《送穷文》

2、阅读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回答文后问题。(14分)

叙陈正甫会心集 (明)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然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人。):“《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判断袁宏道在文中所阐扬的“趣”的内涵。(5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质上是一种性灵和性情,得之自然,不可强求

②袁宏道为什么说“趣”难得?(4分) 首先,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受到职位、学识和事理的束缚离“趣”也就越来越远了。

3

③请结合中晚明历史背景,分析袁宏道“趣”的文化意义。(5分)

晚明时期文坛盛行王阳明思想,文人创作大多强调“学问”“意见”“理”缺乏思想内容,而袁宏道提出的“趣”打破了传统古文的陈规定局,流露个性,抒发真情,解放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阅读张籍《征妇怨》一诗,并回答问题。(14分) 征妇怨 (唐)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作者简介:张籍(约766—830),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贞元中进士及第,元和初官太常寺太祝,后转国子监助教,迁秘书郎,长庆初为国子博士,又任水部员外郎,转主客郎中。 请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根据张籍的生活时代分析本诗所讽刺社会现状。(3分)

战乱不断,兵役繁重,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②请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与本诗其他诗句,分析“妾身虽存如昼烛”的写作方法及其内涵(5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夫死战场子在腹”说的是 丈夫死了妻子还怀着孩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而身为人妾,丈夫离世自己就如同一件摆设,就像白天点亮的蜡烛一样没有存在的作用和意义

③请分析本诗与新乐府运动的关系。(6分) 新乐府是由白居易、元稹所倡导的,他们提倡诗歌创作另立新题、反映现实、“缘事而发”。本诗就是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是新乐府运动下影响的产物。

4、请欣赏唐李益的《宫怨》诗。(14分) 宫怨 (唐)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朝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请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请问诗中一、二诗句所写内容是什么?(3分) 露露水浸润晴花整个宫殿都飘满花香,在月下鸣乐高歌。描写的是宫女得宠时欢乐的生活场景。

②请问诗中三、四诗句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5分)

描写的是宫女失宠时内心的孤寂与凄凉之感如同“海水添宫漏”一样滴水之声潺潺不断,彻夜不停。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网上有这首诗的鉴赏)

③请从整体入手分析本诗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分析此种写作手法的诗意性。(6分)

全诗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受宠和失宠两种不同的生活和心理放在一起对比,表现了宫女的备好生活如同昙花一样花期短暂,突出了失宠之后宫女生活的凄凉与哀婉。

5、阅读王小波的散文《椰子树与平等》,回答文后问题。 椰子树与平等 王小波

二十多年前,我在云南插队。当地气候炎热,出产各种热带水果,就是没有椰子。整个云南都不长椰子,根据野史记载,这其中有个缘故。据说,在三国以前,云南到处都是椰子,树下住着幸福的少数民族。众所周知,椰子有很多好处,椰茸可以当饭吃,椰子油也可食用。椰子树叶里的纤维可以织粗糙的衣裙,椰子树干是木材。这种树木可以满足人的大部分需要,当地人也就不事农耕,过着悠闲的生活。忽一日,诸葛亮南征来到此地,他要教化当地人,让他们遵从我们的生活方式:干我们的活,穿我们的衣服,服从我们的制度。这件事起初不大成功,当地人没看出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优越之处。首先,秋收春种,活得很累,起码比摘椰子要累;其次,汉族人的衣着在当地也不适用。就以诸葛先生为例,那身道袍料子虽好,穿在身上除了捂汗和捂痱子,捂不出别的来;至于那顶道冠,既不遮阳,也不挡雨,只能招马蜂进去做窝。当地天热,摘两片椰树叶把羞处遮遮就可以了。至于汉朝的政治制度,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来说,未免太过烦琐。4

诸葛先生磨破了嘴皮子,言必称孔孟,但也没人听。他不觉得自己的道理不对,却把账算在了椰子树身上:下了一道命令,一夜之间就把云南的椰树砍了个精光;免得这些蛮夷之人听不进圣贤的道理。没了这些树,他说话就有人听了——对此,我的解释是,诸葛亮他老人家南征,可不是一个人去的,还带了好多的兵,砍树用的刀斧也可以用来砍人,砍树这件事说明他手下的人手够用。当地人明白了这个意思,就怕了诸葛先生。我这种看法你尽可以不同意——我知道你会说,诸葛亮乃古之贤人,不会这样赤裸裸地用武力威胁别人;所以,我也不想坚持这种观点。

对于此事,野史上是这么解释的??

野史是不能当真的,但云南现在确实没有椰子,而过去是有的。所以这些椰树可能是诸葛亮砍的。假如这不是耍野蛮,就该有种道义上的解释。我觉得诸葛亮砍椰树时,可能是这么想的:人人理应生来平等,但现在不平等了,四川不长椰树,那里的人要靠农耕为生;云南长满了椰树,这里的人就活得很舒服。让四川也长满椰树,这是一种达到公平的方法,但是限于自然条件,很难做到。所以,必须把云南的椰树砍掉,这样才公平。假如有不平等,有两种方式可以拉平:一种是向上拉平,这是最好的,但实行起来有困难;比如,有些人生来四肢健全,有些人则生有残疾,一种平等之道是把所有的残疾人都治成正常人,这可不容易做到。另一种是向下拉平,要把所有的正常人都变成残疾人就容易,只消用铁棍一敲,一声惨叫,这就变过来了。诸葛先生采取的是向下拉平之道,结果就害得我吃不上椰子。在云南时,我觉得嘴淡时就啃几个木瓜。木瓜淡而无味,假如没熟透,啃后满嘴都是麻的。但我没有抱怨木瓜树。这种树内地也是不长的,假如它的果子太好吃,诸葛先生也会把它砍光啦。 我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是在谈平等问题,挂羊头卖狗肉,正是我的用意。人人理应生来平等,这一点人人都同意。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而且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有人有椰子树,有人没有椰子树。如罗素先生所说,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识的差异——有人聪明有人笨,这就是问题之所在。这里所说的知识、聪明是广义的,不单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文化素质、艺术的品位,等等。这种椰子树长在人脑里,不光能给人带来物质福利,还有精神上的幸

福。这后一方面的差异我把它称为幸福能力的差异。有些作品,有些人能欣赏,有些人就看不懂,这就是说,有些人的幸福能力较为优越。这种优越最招人嫉妒。消除这种优越的方法之一就是给聪明人头上一闷棍,把他打笨些。但打轻了不管用,打重了会把脑子打出来,这又不是我们的本意。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这种法子现在正用着呢。

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①诸葛亮砍椰树的“平等观”是否有错?错在那里?(4分)

有错,它采用的是“向下拉平”的平等方式,只看到好事物的负面影响而没有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②在王小波看来,当代社会中为什么还存在诸葛亮砍椰树式的平等方式?(5分)

人人都希望平等但实际上并不平等,现在的人对于幸福能力强的人只有嫉妒,为了消除这种差距感,人们往往贬低好事物以达到一种平等。

③本文在构思和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5分) 以历史典故开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叙事上夹叙夹议,语言轻松活泼,亲切自然,在文章的最后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发人深省。

6、下面这首《春》是诗人穆旦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敏锐的知觉和玄学的思维,色彩和光影的交错,语言的清新,意象的奇特,特别是这一切的融合无间。”请据此提示,阅读《春》,回答如下问题:(14分)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着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5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①这首诗使用了那些修辞方法?(4分) 拟人、比喻、象征、通感

②这首写于1942年的《春》,在主题上与传统诗词中咏春之作有什么不同?(5分)

全诗没有着重去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而是把春天和青春联系在一起比较,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同时表现出青春的健康活力

③结合诗中具体内容,简略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5分)

全诗采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的修辞手法,运用春天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意象表现出青春这样一个充满欲望和激情的季节难免会因为迷惑、无助而产生一种迷茫感,但在痛苦中依然对未来有所期待,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命题作文(请选择如下两个命题中的一个写作一篇不少于500字且不多于600字的文章)(20分) 1、论“孝” 2、论“个性”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诗 古代 古代散文诗大全 散文诗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