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让世界更美好 沟通让世界更美好英文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08年,杨平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来到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微软公司总部工作。在美国,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便是驾驶私家车出行,于是很快,他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但问题随之而来,在上班高峰期,高速公路非常拥堵,他连续几天都陷在滚滚车流中动弹不得,最多的一次,竟在公路出口处等待了近2个小时。
  不过,杨平很快发现,高速公路上有一条特殊的车道,写着Carpools Only(共乘专用)的字样,里面的车辆畅通无阻。原来,这条车道是政府为了减少交通流量,专门设立的特殊设施。只要一辆车里有超过2人乘坐(包括司机),便可以在这条车道上行驶,而这条车道上的车辆,要少得多。
  
  在美国:拼车是一种文化
  
  在交通发达的美国,虽然有超过10%的美国人上班开私家车,但是车里并不总是车主一个人。杨平告诉记者,在微软公司内部有西雅图各大社区拼车的电子邮件列表,员工只要发信说今天可以带人回家,或者今天需要被带就会有人回应。不仅如此,微软的停车场设有“拼车专用车”的停车证,如果经常做司机的话可以申请,这可以保证你的车得到公司里面最好的停车位。而在许多美国大学,对拼车的学生车辆也有不少的停车优惠,如较好的停车位或是较低的停车费用。
  此外,经济危机和油价的上涨,使得为了省钱而选择“拼车”的人越来越多,而近年开始的“低碳”风潮,也使得拼车成为了一种环保举动和时尚行为。杨平说,他读书期间,许多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出去旅行时,都会寻找一起“拼车”的伙伴,将费用平均分摊。
  同处北美的加拿大,也对拼车有类似的鼓励措施。生活在多伦多的黄小姐告诉记者,她自己没有车,所以常常参与“拼车”活动。在当地的社区和公司有专门的网站,如需要拼车,可以注册登记你的住址,个人信息等等,会有人主动和你联系。
  实际上,搭“顺风车”,本就是北美社会中的一项传统,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在路边竖起大拇指搭车的旅客。有许多美国影片以此为题材,如《欧洲任我行》、《哈拉上路》等等。也有过许多类似题材的文艺作品,如著名的“垮掉的一代”代表作,杰克?凯鲁亚克所著的《在路上》,这也在无形中助长了“拼车”行为的流行。
  
  在欧洲:拼车是一种风尚
  
  如果说北美的“拼车”还处于地方政府和各种机构分散性的自发鼓励阶段的话,欧洲各国对“拼车”的鼓励则更为普遍。在欧洲,拼车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就已经开始推行“汽车分享”计划,鼓励私车车主搭载乘客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法国、英国,拼车的行为也相当普遍,许多公司都鼓励员工拼车上下班,并为此开设专门的网站和数据库服务。土耳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拼车,有媒体称,土耳其甚至还向联合国提议将每年9月1日设为“世界拼车出行日”。
  据报道,由于土耳其汽车燃料费价格高得惊人(每升油约合16元人民币),“拼车”出行会为人们节省一大笔开支,因此,这种出行方式得到了许多土耳其民众的响应。特别是居住在大城市郊区的22岁至32岁的年轻人群体,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每天和别人“拼车”到市中心上班。迄今为止,仅伊斯坦布尔就有约3000人在当地的“拼车网”注册。据悉,按照欧美国家的“拼车”出行统计数据,如果土耳其的“拼车”出行系统发展顺利,每年城市道路上将会减少1.15万辆机动车,并节省150万升汽油。
  在德国,火车票相对较贵,因而许多人在出远门时会到专门的拼车网站去寻找拼车的机会。有趣的是,在德国拼车,价格是有行价的。在亚琛工作的徐先生告诉记者,这个价格基本固定在每百公里5欧元左右,少有例外。同时,有些加油站还对多人共乘的车辆有价格优惠。德国的有些州甚至规定,如果在交通高峰时段空车上路,车主将面临巨额罚款。
  2010年伊始,德国能源协会发起了一项活动,旨在降低个人因为驾车所产生的碳排放,而这项活动又把重心放在了因为工作原因而进行的出行活动上。德国能源协会计划通过此项目减少至少20%的碳排放,而在德国仅每年因为工作的需要而开车,包括上下班、出差等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达到2900万吨,大约占到德国碳排放总量的3.6%。
  
  在日本:拼车是一种生意
  
  如果说“拼车”在欧美只是以非盈利的活动模式为主的话,在日本,拼车已经成为一门新的生意。
  日本媒体的报道称,在一些日本家庭中,已经开始出现放弃自己驾车,转而 “拼车”的现象。不过,日本的拼车不是几个人互相搭车,而是有专门的机构(住宅公寓、拼车公司)提供共有车,供“拼车族”交费使用。
  在报道所提及的公寓中,备有4辆小排量汽车供住户“拼车”用。通过网络预约,用户可以按15分钟为单位,使用半小时以上。有住户表示,偶尔遇上预约满的情况“也只需等30分钟左右就行,没感到不方便”。如果汽车发生什么问题也能很快得到解决。“大家都很仔细地使用,像我这样爱挑剔的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适”,这名住户对公寓的“拼车”服务很满意。
  使用该公寓提供的“拼车”服务需要提前注册成为会员,凭借领取的会员卡开车。与一般的汽车租赁不同,“拼车”服务可以24小时使用,费用仅根据使用量产生。这个公寓的“拼车”使用费为每月基本费用2980日元(约合205.2元人民币),每使用15分钟收费160日元,每公里收费19日元。另一家公司为每月基本费用4200日元,每15分钟收费210日元。
  尽管每家公司的收费标准不同,但所有的费用都包含了汽油、税金、保险等费用。
  这一市场已经引起了产业巨头的注意。三井物产是日本著名的综合财团,涉足制造、电子、金融、进出口等多个商业领域。现在他们看上了这个新的商业机会。三井物产预计,随着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今后汽车的使用情况将由“拥有”转换为“共享”。
  为此,三井物产设立了业务运营公司“Car Sharing Japan”(CSJ,日本汽车共享),注册在东京的涩谷区。从2009年1月起,这家公司已经开始招募会员,初步在东京都内开始提供服务,随后陆续扩大业务规模。
  他们推出的“汽车共享”是为没有私家车及公司用车的个人及法人提供随时使用汽车的服务。CSJ的共享车分散停放在东京都内各地的投币停车场等处,只有会员才可以使用。成为会员之后,便可以事先通过个人电脑及手机用Web网站,预约准备使用的共享车。使用结束后,共享车的使用情况便会自动发送,然后进行收费。
  2009年7月,东京著名的六本木新城(由建设上海环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森大厦株式会社运营)就和CSJ合作,在六本木范围内推出拼车服务,除了六本木新城的承租法人、入住六本木新城公馆的居民外,周边的居民、法人事业者以及来访六本木新城的人都可以使用。
  CSJ公司预计,到2014年,其业务规模可以达到1000辆共享车的水平。
  
  在中国,拼车是一种期待
  
  在国外,“拼车”当然也会碰到安全何以保障、是否向搭车的乘客收钱、监管等问题,但它绝不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无论是为了省钱、为了环保、为了方便,还是纯粹为了像搭车88次、历时三个月从北京到达柏林的两位小伙谷岳和刘畅一样“过把瘾”,“拼车”都投射出一种分享、公益和互利的精神,这无疑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人们期待能让大家安心“拼车”的社会环境,期待健全、完善的法律机制、信息平台和制度保障,但人们更期待的,是对拼车的容忍和正确看待。
  很多人注意到,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种新的回家过年方式悄然在中国沿海的大城市里兴起:“拼车”。很多人也注意到,在从安全、诚信到“非法营运”的讨论中,更多的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中国何时从汽车大国变成拼车大国?
  (《环球》2010年第5期,作者为该刊记者。标题有改动)
  
  链接
  我的美国“拼车”故事
  从北京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留学时,我经常听到美国同学说到一个词――“Carpool”,当时觉得发音有趣,但不得其意。直到硕士毕业,我开始到位于旧金山金融区的世界最大的建筑公司上班,才明白Carpool就是我们所说的“拼车”,是美国人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件事,是日常文化的一部分。那时,我住在旧金山湾区东湾,每天“拼车”穿过旧金山湾大桥到隔海的旧金山上班,一“拼”就是好几年。
  不要以为只有爱省钱的美国中低收入人群才“拼车”。由于美国政策鼓励多人同乘一辆车,拼车可以走专用的“拼车快行道”,每天能节省半个小时,还可以节省6元过桥费,一个月下来就节省了10多个小时和130美金,何乐而不为呢?
  在旧金山金融区上班的一般都是金融家、律师等中产阶级和高收入者,我在“拼车”的几年内发现,他们才是主要的“拼车客”。 “拼车”数年,本来以为枯燥沉默的“拼车”之旅,也让我遇到了许多小插曲,让我有了对美国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最初“拼车”的某天早上,我等到了一辆银灰色的宝马7系车,司机是位非常优雅的黑人女士,藕荷色的丝绸披肩,车里散发着幽香,音响里在放舒缓的法语歌。我坐到了后座,发现她就把黑色大Prada包开敞着,钱包几乎掉到真皮后座上,而小巧的笔记本电脑也随意地放在旁边,她却头也不回地说声“欢迎上车”就踩上油门出发了。我当时很惊讶,心想,美国的“拼车”真的是建立在起码的信任上的,而“拼车客”也确实素质高,别说顺手牵羊了,就是多看几眼别人的私人财物都不会。
  另有一天,我等来了一辆圆滚滚奇形怪状的小奔驰。上了车,我才发现司机是个白发飘飘的老先生。他先开口讲话了――原来,他是《旧金山时报》汽车版的主编,他在替奔驰试车以及采访每一个坐过这车的乘客的感受,好写成文章发表。而这辆车,则是花费3亿美金、全美只有两辆的仍在实验中的挂奔驰标的光电混合车――看着这辆小车内外的外星般装饰,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这么幸运,在“拼车”时试乘了这种未来的新能源车。
  “拼车”也不是每天到了“拼车站”就能马上坐上车。有一天不知道何故,等了很久也不见有“拼车”来,“拼车站”积攒了我们11个人在等,大家都有些焦急担心上班迟到了。就在这时,一辆黑色加长林肯“刷”地一下停到了“拼车站”,西服革履白手套的英俊司机下了车,说,我看到你们这么多人在等拼车,我去旧金山,我顺路把你们带过去吧!司机专业地把从下往上开的车门替大家打开。大家互相看看,愣了下,鱼贯而入上了这辆林肯!
   由于“拼车”有上专用道和收费的优惠,我也见过非常可笑的“拼车者”:有一位司机一时找不到“拼车”的人,便找了两只大毛绒熊“坐”在副驾驶和后座,开上了“拼车快行道”。当时,我碰巧在他的车后面,看得清楚,可是远看,确实像多人在乘车,这样他也能带着两只玩具熊大肆走快行道了。(田申申)

相关热词搜索:更美好 拼车 世界 拼车:让世界更美好 让世界更美好 我让世界更美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