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8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回顾】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理论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走向了以优先发展经济为国策的道路。从此,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1978年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就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开端。几年来,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依法治国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发展事实证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在这30年里,不仅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在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管理领域进行了全面改革。今天,一个全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不妨回顾一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之路,使我们更加坚定改革开放。
  
  一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保持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在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影响下,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此时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相对平和的状态,大规模武装冲突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世界各国也开始意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军事方面,更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体现在人民安康富裕程度上。所以,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都要求中国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早在70年代末邓小平出国进行访问,看到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间的巨大差距,国家整体综合实力不高,人民生活还处于较低水平,邓小平意识到不发展经济是不行的,只有经济实力提升才有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由此拉开一场从农村到城市轰轰烈烈的经济体制改革。短短几年时间,国家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传统政治体制弊端也明显表现出来。邓小平及时指出:“现在来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紧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联的。要改革就要先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摆脱束缚,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二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经历的阶段及成就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经历的阶段在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6年党的十三大。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讲话中阐明了政治体制的弊端,明确指出了弊端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权利过于集中,领导者的权利过大,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并且提出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做好长期准备。1978年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从此,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拉开了序幕,从党内到党外进行思想大解放,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首先进行领导体制改革,废除领导终身制,提出领导干部“四化”标准,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使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第二阶段为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89年。这一阶段党对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党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步骤、方针、政策,阐明了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要求下放权力,防止领导者的权利过大。邓小平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否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政治体制改革在社会各项改革中的重要性,各种改革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1986年中共中央成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同时设立了工作机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在这个时期,经历了1988年价格风波,1989年的“64”政治风波,美国的经济制裁,苏东剧变等国际国内大事,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面临着严峻政治考验,所以在这个时期处于计划和市场争议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受到一定影响。
  第三阶段为1989年到党的是十五大的召开。改革进行了十多年,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党中央决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具体内容做出一系列调整,以适应经济的发展步伐。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奠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0月召开十四大,明确号召全党抓住机遇,加大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十分明确,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治体制。并且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向“小政府、大社会”方向发展。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政治体制改革离不开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引领中国改革健康发展。
  第四阶段为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至今。党的十五大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律建设做了新的部署,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作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决议,在对政治体制改革肯定的同时强调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十七大报告中,我国又从不同角度阐明了继续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历史意义。
  
  三 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证明,中国在经受了多年战乱后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最终走向了民族的解放与自由。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处理好国内的矛盾,并具有自身改革的决心。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才能在改革开放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保证政治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人民是党的坚强基石,只有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发展壮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同时还需要将人民做主进一步扩大。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就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体现出来,这也使中国的国体有别于西方世界的议会制。人民代表大会这项基本社会制度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还在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内涵。人们代表大会这项基本社会制度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根本利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坚持依法治国,这是国家在有序的环境中顺利发展的保证。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它不仅表现在尊重每一位普通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前提。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社会有序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也是确保国家路线、政策、方针顺利贯彻执行的有效保障。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邓小平同志说:“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这种转变必然要求转变与传统农业相适应的政治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与现代化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治管理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回顾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回顾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分析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