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审视美俄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美俄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 “9?11”事件后反恐成为大国关系的新变量。在“9?11”事件后的最初时期,俄罗斯出于改变自己与美国和西方世界关系冷淡的局面等原因,主动对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进行了积极配合,一度大幅改善了双边关系。然而由于荚俄两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结构性战略利益的冲突,随着反恐战争的进行和美国借反恐之名实施自己的战略图谋进程的日益明显,两国在地缘政治领域的冲突趋于明显化和激烈化,同时两国反恐理念的渐行渐远也最终导致荚俄关系在迅速改善后不到一年又迅速冷却,荚俄双边关系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继续进行传统地缘政治利益的博弈将依然是两国关系的主线。
  关键词 反恐 地缘战略冲突 美俄关系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6)01―0069―76
  
  “9?11”事件以后,反恐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和国与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变量因。 通过对“9?11”后国际局势演变情况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某些背景下,一些国家以反恐 为契机改善和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而在另一些不同情况下,反恐问题并没有能加强彼 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反而引发出新的矛盾冲突。在“9?11”后美俄关系的演变进程中,反恐 是其中的重要线索。“9?11”事件爆发后,俄罗斯与美国的反恐合作迅速改变了两国关系 的冷淡状态,成为一种准盟友关系。然而时隔不久,都面临着恐怖主义巨大威胁的美俄两国 之间的关系却龃龉频生,尽管双方都一再声称相互是反恐合作的伙伴,但事实上双边关系已 步履维艰。本文即试图对反恐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在近年来美俄关系演变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及其影响作一分析研究。
  
  一、反恐与“9?11”后美俄关系的接近
  
  在“9?11”事件爆发前,美俄关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状态。1999年3月的科索沃 危机使得冷战后的美俄关系跌倒了最低点。2000年初,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统,2001年,乔治 ?W?布什成为美国总统。当时,美俄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其中包括北约 东扩问题、车臣问题、《反导条约》问题等。2001年初,美俄双方还借间谍案之由互相驱逐了 对方数十名外交官,使得双边关系几乎带上了一点冷战时期的气氛。
  2001年6月,布什总统在访问欧洲诸国期间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与普京举行 了两人出任各自国家总统以来的第一次会晤。会晤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国关系的气氛, 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双边关系本身也没出现什么突破。
  饶有意义的是在“9?11”事件前后,除了诸多分歧矛盾外,美俄两国却有一个共同之 处――两国当时都是恐怖主义所针对的主要对象。当时俄罗斯由于第二次车臣战争刚刚结 束,许多车臣叛匪在正面战场遭到失败后开始流窜车臣各地,甚至渗入俄罗斯境内从事各种 恐怖袭击继续与俄罗斯政府进行对抗。还在1999年俄罗斯就第一个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 了对恐怖主义行径不仅要进行谴责而且要团结各国共同采取反恐措施的提议。美国的海外 公民和驻军也一直是各种恐怖主义势力袭击的对象,2001年的“9?11”事件则把这种针对 美国的恐怖主义行为推向了极致。
  “9?11”事件的突然爆发,使得各大国都面临着一个重新审视国际关系和与其他大国 关系,特别是与美国关系的契机,俄罗斯几乎没有经过什么犹豫就选择了与美国合作的立 场。俄总统普京迅速作出反应,在外国领导人中第一个给布什总统打去慰问电话,9月13 日俄罗斯政府机构和军事设施还降了半旗。俄罗斯不仅对美国遭受袭击表示同情,而且还 开始为美国发动的反恐怖军事行动提供许多具有实质内容的配合和协助。9月24日,普京 发表电视讲话,阐述了俄罗斯关于反对恐怖主义以及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的几点立场:第 一,俄罗斯情报机构将与其他国家进行积极的合作,提供自己掌握的关于恐怖分子的各类情 报;第二,允许载着人道主义救援物质的他国飞机飞越俄罗斯领空,前往阿富汗地区;第三, 俄罗斯将与中亚国家协调立场,不排除中亚国家也开放他们机场的可能性;第四,如果需要, 俄罗斯将参与国际搜救行动;第五,俄罗斯将扩大与大多数国家承认的阿富汗拉巴尼政权的 合作,并向其提供武器装备援助。普京还表示,俄罗斯与反恐怖行动参加者还可以有更深入 的合作形式,这将取决于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以及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范围内相互谅 解的水平和质量。
  在9月24日普京电视讲话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向美国开放领空,俄罗斯还默许中亚 国家向美军开放军事基地设施,使得美军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入一直是俄罗斯核心势力范围 的地区。由于前苏联曾经在阿富汗作战了近十年之久,因此俄罗斯对阿富汗的各种情况的 情报掌握有其独到之处。在美国对阿富汗战争基本结束后,美国方面也给了俄罗斯这种合 作很高的评价。美国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纽约大学教授斯蒂文?科恩在接受俄罗斯《劳 动报》的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在阿富汗给我们的帮助比任何北约国家都重要。可以说,没 有俄罗斯的帮助这次行动就不能取得如此难忘的成功。”美国媒体也对俄罗斯出乎意料 地大力帮助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大喜过望,“俄罗斯对美国在阿富汗打击行动的支持 程度高于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北约成员国。莫斯科允许美国军队从中亚的前苏联共和国采取 军事行动,这是冷战后俄美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9?11’事件为美俄关系出现重大 转变开辟了道路,这是自苏联10年前解体以来的任何其他事件所不能比拟的。
  无疑,俄罗斯的选择并不是仅仅出于对美国遇难者的同情,而且是出于自己的外交战略 选择。首先是修复由于科索沃危机而处于僵局的美俄关系,争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 家建立较紧密的合作关系,改善俄罗斯的战略处境。其次是试图借与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 行动进行合作后,能够使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车臣问题上改变立场,支持俄罗斯在车程的 “反恐战争”。另外,俄罗斯也一直视南方广大地区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和各种恐怖主义势力 为对俄罗斯的重大威胁,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则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俄罗斯曾在车臣战争中 俘获不少与基地组织有关系的武装分子,因此俄罗斯认为,美国消除塔利班政权对俄罗斯也 是有利的。“从客观上来说,五角大楼的反恐战略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北约军 队在阿富汗平息了塔里班武装,为俄罗斯省下了很大一笔国防开销。……美国进入阿富汗 以后,流入俄罗斯的毒品大大减少,巩固了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同时,俄罗斯也希望在经 济援助、加入世贸组织等方面得到美国的支持。
  俄罗斯的主动合作的确使得美国一度颇为感激,也做出了一定的回应。9月26日,美 国白宫发言人佛莱舍就敦促车臣反叛分子断绝与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一切联系。美国总 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也对俄罗斯媒体表示:“9?11”事件表明,美国和俄罗斯在安全领 域有共同的利益。美国呼吁车臣领导人与可能在其队伍中的恐怖分子拉开距离。我们不能 反对阿富汗的国际恐怖主义,却帮助车臣的国际恐怖主义。2002年6月6日,布什又打电 话给普京,表示美国商务部已经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
  2001年11月,普京按预定计划访问了美国,继续表示出与美国在反恐行动中进行合作 的态度,甚至表示虽然美退出反导条约是错误举动,但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普京的访问 在美俄双方都掀起了一阵对美俄伙伴关系前景看好的热情。美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 约瑟夫?拜登表示,“俄罗斯好像真的打算与欧洲和美国建立前所未有的关系”,俄罗斯 重要智库俄罗斯外交和防务政策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对此评论道:“我国总统 利用‘9?11’事件成功摆脱了俄罗斯在冷战后所处的不好不坏的境地。”
  虽然“9?11”事件前,美俄关系相对处于一种比较冷淡的状况,但俄罗斯利用“9?11” 事件提供的机会,在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迅速表示出和美国协作反恐的 愿望,并且在实际的反恐军事斗争中也取得了相当成效,使得美俄关系以反恐为契机不但出 现了迅速的改善,而且一度出现了美俄正在结成某种盟友关系的评论,甚至被誉为“布什和 普京找到了一项共同的事业”。这种关系的改善以普京的访美达到了高潮。
  
  二、反恐理念的分歧与美俄关系的疏远
  
  美俄关系虽然由于“9?11”事件迅速出现了升温,但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很长时间,很 快两国关系就几乎是以和迅速改善一样快的速度出现僵局。这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 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进行,俄罗斯发现美国正越来越多地以反恐为旗帜,开始实质上对俄罗 斯的传统战略利益进行侵犯,二是美俄两国关于反恐理念的分歧越来越大,而这种现象的出 现很大程度上又是受到对传统利益格局判断的影响的。
  “9?11”之后,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俄罗斯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合作和帮助,俄 罗斯希望美国对这种合作能够给予足够的回报。但除了美国一些领导人对俄罗斯的口头赞 扬外,俄罗斯发现还在阿富汗战争末期,美国就认为来自俄罗斯的帮助已经不是必不可少的 了,而利用反恐的有利时机,实施一些平时难以找到合适理由实行的战略意图,开始在一些 关系到俄罗斯传统战略利益的问题上频频出击。也就在此时,一些美国战略分析家开始给 美俄关系降低调门,兰德公司高级顾问、前美国驻北约大使罗伯特,亨特认为,美俄战略关 系基础不牢靠,双方做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让步不会影响各自的关键利益。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反导条约》。虽然俄罗斯对此早有心 理准备,但美国在两国关系正处于合作高峰时期宣布这一决定,使得俄罗斯国内对美俄关系 的未来产生了怀疑。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阿?阿尔巴托夫马上对此作出反 应:“在阿富汗行动的最后阶段,美国对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进行协作的兴趣也不大了”,而 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必将对俄美在国际安全领域广泛合作的前景产生不利影响,首先是 对反恐合作的前景产生不利影响。俄美两国无论在反恐政策方面,还是在两国关系的其他 方面都没有牢固的长期基础”
  中亚是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范围,作为前苏联的组成部分和独联体国家也是俄罗斯最关 切的核心利益地区。阿富汗战事期间,俄罗斯同意美军进入这一地区,当时美国也表示美国 只是短期进驻。然而在阿富汗战事基本结束之后,俄罗斯发现美军的撤出将是遥遥无期的。 与中亚一样,美国出于反恐及全球战略的需要,“9?11”之后也以反恐需要为由开始直接进 入高加索――俄罗斯另一传统利益地区。美国向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 援助,培养亲美政治家,并直接派出了军事人员。2002年夏季,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就打击盘 据在格鲁吉亚潘基西峡谷中的车臣恐怖武装出现争执,美国直接支持了格鲁吉亚。
  对于美国一方面以反恐为理由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大肆渗透,另一方面却反对俄罗斯 要求格鲁吉亚合作打击格境内的恐怖武装,俄罗斯方面开始越来越多地怀疑美国的正式意 图,“许多俄罗斯人仍然怀疑美国在这一地区玩不正当游戏,偷偷地鼓励车臣分离主义者破 坏俄罗斯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所剩无几的影响力”。
  另外,针对中亚和里海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在美国政府的鼎力推动下,号称世界最长 输油管线的“巴库-杰伊汉(即从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到土耳其的杰伊汉)”石油管道,也在 2002年9月开始动工。俄罗斯希望中亚和里海的能源能够经由自己的北高加索地区在黑 海边上的新罗西斯克出海。“巴库-杰伊汉”这条舍近求远的石油管道,显然带上了明显的 美国的地缘战略意图。
  2002年11月,北约首脑布拉格会议决定邀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等7个中东欧国家于2004年正式加入北约,从而使得北 约直抵俄罗斯边境。
  在2001年底美国媒体更是透露了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声称美国可以先发制人地动 用核武器,打击的对象不尽是“邪恶轴心”国家,而且还包括俄罗斯等国。
  让俄罗斯对俄美关系感到最为担心的是美国近年来在俄罗斯视为是自己切身利益所在 的独联体区域不断推动所谓的“颜色革命”,以推行将俄罗斯周边国家从俄罗斯传统影响范 围剥离出来,进一步在地缘战略上彻底孤立俄罗斯。2003年底的格鲁吉亚“玫瑰革命”、 2004年底的乌克兰“橙色革命”和2005年初的吉尔吉斯斯坦“粉色革命”以及2005年5月 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事件,使得俄罗斯对美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虑。
  这样,阿富汗战争开始后仅仅一年时间,美俄关系就出现了变数。在战前美俄之间存在 的地缘战略冲突问题上美国并没有因为俄罗斯的反恐协作而有所迟疑,反而是加快了推进 的速度。大国间传统地缘战略的考虑又逐渐代替了起初的反恐合作热情。俄罗斯对自己主 动与美国进行合作以换取美国回应的希望开始破灭。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 委员阿?普什科夫无奈地表示:“我们在‘9?11’后向美国人伸出了真诚的手,而美国却往 手心里吐吐沫”,“阿富汗战争还没有结束,美国已经让我们明白,什么都没有改变”。而 反映美国主流社会基本观点的《华盛顿季刊》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与英国或法国不同,俄 罗斯还远远不是美国的真正盟友”。
  困扰“9?11”以来美俄关系进程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双方反恐的理念和内容分歧越来 越大,其核心表现就是车臣问题以及连带产生的俄罗斯的人权问题。俄罗斯在“9?11”后 主动配合美国反恐行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获得美国在车臣问题上对俄罗斯的理解,支 持俄罗斯对车臣叛匪的军事行动,并视其为国际反恐的一部分。然而,除了最初一些美国官 员希望车臣分离势力领导层与恐怖主义保持距离外,美国一直不承认所有车臣叛匪都是俄 罗斯所称的恐怖分子。
  俄罗斯认为,俄罗斯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同样是打击恐怖主义,是世界反恐联合行动的第 二战场。车臣的所有叛乱武装都是恐怖分子,与恐怖分子没有谈判的余地,只有彻底消灭 之。而美国则认为,车臣境内有恐怖分子,但车臣局势动荡本身不是恐怖问题,俄罗斯对车 臣的军事行动严重侵犯了当地居民的人权。美国官方一再宣称,要使车臣问题获得解决,俄 罗斯必须与车臣进行对话,车臣反政府武装首领之一马斯哈多夫不是恐怖分子,他可以作为 车臣的合法代表与俄罗斯联邦进行谈判。
  在关于车臣问题的争论中,俄罗斯最难以接受的就是所谓双重标准问题。俄罗斯认为, 恐怖分子没有什么等级差别,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认为只要是恐 怖组织,就应该给予坚决的打击,指责美国借反恐之命在世界各地采取军事行动,却不时批 评俄军在车臣侵犯人权,在全世界到处缉捕恐怖头目,却一再宽容和庇护车臣非法武装首 领。近年来俄政府加紧缉捕马斯哈多夫等车臣非法武装首领,美国等国不但不予合作,还时 常反其道而行之。美国务院代表在2002年初会见了车臣非法政权的“外交部长”阿克马多 夫,英国则接受了俄罗斯通缉的马斯哈多夫的“特使”扎卡耶夫的政治避难,拒绝俄方将其 引渡回国的要求。俄外交部长对此表示,西方的“双重标准当然存在”,“为参与恐怖活动的 人提供避难,不仅令人遗憾,也在破坏反恐同盟的团结”。
  2004年8月底、9月初的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更是把俄罗斯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 在车臣问题上的分歧更加激化。在最初的表示同情之后,美国和西方舆论立即掀起了对俄 罗斯车臣政策的声讨,要求俄罗斯立即改变车臣政策,与车臣分离政权代表谈判解决车臣问 题。欧盟轮值国主席还要求俄罗斯对别斯兰事件作出解释,引起俄罗斯国内舆论大哗。普 京在别斯兰事件后表示,俄将继续坚决打击车臣叛匪势力,绝不让步和进行谈判,对美国和 其他一些国家的双重标准提出了严厉批评,并反讥美欧为何不与拉登进行谈判。
  美国还认为,车臣问题表明俄罗斯存在着严重的侵犯人权和言论自由的问题。2004年 初,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甚至通过议案,要求布什政府说服其他西方盟友把俄罗斯赶 出八国集团,因为俄罗斯当前的政治体制正朝着“违反民主”的方向发展。针对别斯兰事件 后普京总统进行的旨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政治改革,美国指其为“民主的倒退”,布热津 斯基更是指称普京已经成为俄罗斯的“墨索里尼”。
  “9?11”后,美国以反恐为名不断对俄罗斯的传统战略利益进行挤压和侵犯,使得俄罗 斯开始怀疑美国反恐战争的真实意图,在车臣问题上的深刻分歧以及美国在人权问题和政 治民主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批评,更使得美俄两国的反恐理念渐行渐远,美俄之间在“9?11” 事件后的反恐合作难以为继,原本由于这种合作而改善的美俄关系再度急剧倒退。仅仅1 年左右时间,“美俄关系正接近冷战后的最低点”。
  
  三、反恐与未来的美俄关系
  
  2004年,在美俄关系处于“9?11”事件以及伊拉克战争后的冷淡气氛中,俄罗斯和美国 相继进行了总统大选,普京和布什都继续成为各自国家的下一任总统。
  有意思的是,虽然小布什总统执政以后,美国的全面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外政策是导致 美俄关系在短暂改善以后重新冷淡的重要因素,但在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俄罗斯依然 微妙地选择了希望布什连任的立场。普京曾在中亚和欧洲的几次国际场合含蓄地表示了希 望布什能够连任成功。在东欧地区,北约已经在今年正式接纳了7国加盟,在波罗的海地区 北约已经直接进抵了俄罗斯边境地区。在独联体地区,从白俄罗斯、乌克兰、高加索、里海直 到中亚地区着这个大弧形地带美俄的地缘竞争实际上已经到了非常激烈的阶段。美国和西 方事实上对俄罗斯最紧密的盟友白俄罗斯的卢卡申科政权进行了封杀。美国也在年底的乌 克兰大选中帮助亲西方的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夺取总统职位。乌克兰曾经从属于俄罗斯帝国 和前苏联300多年,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还是地缘经济角度讲,其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是举足 轻重的,用历史学家的评论是没有乌克兰的“俄罗斯帝国”是不可想象的。乌克兰的彻底倒 向西方将使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大大恶化。在高加索,美国也正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全 力支持在玫瑰革命后上台的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要求俄罗斯撤走在格鲁吉亚仅有的 两个军事基地,试图把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影响排挤出去,彻底保障对未来里海能源通道的 控制。在中亚,美国依然保持着其在阿富汗战争时期获得的军事基地。从2005年起,中亚 地区各国相继进行大选,中亚的政治领导人面临着更新换代的时刻,而美国也一定会利用这 个时机继续制造与发生在格鲁吉亚相类似的政权更替局面。美国认为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正 在试图重新获取这些地区的支配地位,美国的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东欧项目主任雅努 什,布卡斯基分析道,“普京政府的对外政策是实用主义,它现在开始采取一项计划来重新 赢得其在一些前附庸国的影响,并限制西方渗入前苏联的关键部分。俄一心想使自己重新 成为欧亚舞台的一个主要角色”,“普京的战略使华盛顿受骗,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以及 莫斯科是长期合作伙伴的一种错觉,尽管俄罗斯在有条不紊地寻求把俄罗斯重新建设成为 一个全球挑战者”。阻止这些地区成为俄罗斯影响占主导的地区对于防止俄罗斯再度成 为美国的威胁是一个关键。而俄罗斯则认为,这些地区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所在地区,俄罗 斯不能接受其他大国支配这些地区。俄副外长维?特鲁布尼科夫对此明确表示:“美国在 前苏联地区的存在最近几年明显加强,不仅在外高加索,而且在中亚。这毕竟是我们的切身 利益所在的地区,这是我们的优先方向,因此,地区外大国在这里存在都不会令我们高 兴。
  除了政治上的竞争以外,美国军事上的动向也越来越引起俄罗斯的注意。2002年和 2004年,美军两次在里海地区和阿塞拜疆举行联合演习。2005年8月16日,布什总统宣布 美国海外驻军讲进行大调整,一个内容是从欧亚地区撤走大约7万名美国海外驻军,另一个 内容是其余海外美军的驻扎地也将进行调整。俄罗斯学者和舆论普遍预计,原来驻扎在德 国的驻欧美军主力将向东调整,进入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靠近俄罗斯的前华 约国家,甚至不排除直接进入原苏联地区。用俄罗斯地缘政治研究院副院长伊瓦绍夫的话 表达就是:“美国战略家一直固执地坚持实施自己的战略构想,在前苏联的地缘政治空间不 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这块地盘上,美国几乎无处不在,并一步步地增强 自己的存在和影响。”
  毫无疑问,反恐将依然是美俄双边关系中的一个因素。“9?11”以后,在任何一个大国 的外交政策中总有对反恐的宣示。然而,与“9?11”刚爆发后的情形不同的是,美俄两国对 于反恐的内涵以及如何进行反恐看法大相径庭。
  首先,美俄反恐目标和形势的不同。“9?11”事件发生在美国国内,但元凶“基地”组织 大本营却不在美国本土。俄罗斯的反恐则基本上是一个国内问题,车臣问题就是恐怖主义 的源头。因此美国要做的是阻止恐怖分子入境,同时在世界上采取所谓先发制人的政策,对 美国认为的恐怖威胁进行预防性军事打击。而俄罗斯反恐的主要内容则是试图消灭境内已 有的恐怖组织,同时在别斯兰事件以后,俄罗斯也公开提出在消灭恐怖分子时俄罗斯有权进 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此外,在俄罗斯打击车臣恐怖分子时还牵涉到国家分裂问题,既要维护 中央权威,又要顾及民族矛盾,这比美国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反恐目标的不一样,决定了美 俄反恐之间能够相互借鉴的经验和合作的途径是有限的。
  其次,使得美俄难以继续在反恐问题上进行有效合作的因素则是两国的反恐理念相去 甚远。尽管俄美都认为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共同威胁,但双方对“恐怖主义”的定义缺乏 共识,对未来反恐行动的步骤也看法不一。俄方认为,必须对所有恐怖主义进行打击,不能 把恐怖分子分级对待,实行双重标准。俄罗斯不能接受美国坚持按照自己利益的需求来定 义各地恐怖主义势力,甚至把车臣的恐怖武装称为“自由战士”的立场。“9?11”事件发生 后不久,美因有求于俄罗斯,不得不适当调整对俄政策,在车臣问题上暂时降低了对俄罗斯 的指责。但在阿富汗反恐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后,美国又开始严厉指责俄罗斯的车臣政策。 美国的双重标准让俄罗斯人感觉到自己受了欺骗,在付出很多、与美国进行合作后发现双方 在关于反恐的基本认识上都难以达成共识,美国只是利用了俄罗斯在反恐合作上的付出而 谋取自己的私利。俄对外政策协会副会长谢尔盖?科尔图诺夫总结道:“‘9?11’从外部特 征看美俄关系明显改善,但美对俄政策实际上并未改变,以前使两国关系不和睦的任何一个 问题都未解决”,“美对俄在政治上实行某种孤立,在经济上加强俄对美的依赖性,在安全领 域往往使俄处于汇报工作的地位”。
  因此,在今后美俄关系中的反恐问题上,双方事实上已经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状态, 阿富汗反恐战争时期的那种密切合作已经难以再出现了。双方都已经明白,反恐没有,也不 可能成为真正解决两国间存在重大战略利益冲突的杠杆。美国的研究机构――俄罗斯防御 信息中心的俄亚计划研究部门负责人尼,兹洛宾指出:“对美国的新保守派来说,俄罗斯不 是战略盟友。俄罗斯对美国上层人物来说,只是一种策略考虑,因此随时随地可能被放弃, 华盛顿不会对莫斯科有任何许诺和保证,也谈不上特殊关系。布什大选获胜绝对不能保证 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好转。”今后美俄关系的主要内容将是两国传统利益的继续博弈,反恐 将只是作为维系双方表面关系不致公开破裂的工具,同时在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双方采取战 术性妥协和改善关系的纽带,但双方难以在这方面进行真正的合作。
  
  四、结论和启示
  
  “9?11”事件后反恐成为大国关系的新变量因素。这一变量因素对大国关系走向的影 响在美俄关系中的表现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在“9?11”事件后的最初时期,俄罗斯出于改 变自己与美国和西方世界关系冷淡的局面,获得美国对自己打击车臣分离势力的支持等原 因,主动对美国在阿富汗推翻塔利班和打击基地组织的军事行动进行了积极配合,也一度得 到了美国的赞赏。然而由于美俄两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结构性战略利益的冲突,随着反恐 战争的进行和美国借反恐之名实施自己战略图谋进程的日益明显,两国在地缘政治领域的 冲突趋于明显化和激烈化。同时两国反恐理念的渐行渐远以及此种对反恐的不同认识在车 臣问题的集中表现,最终导致美俄关系在迅速改善后不到一年又迅速冷却。虽然俄罗斯以 现实主义的态度支持了布什的连任,但美俄双方都已经认识到,今后一段时间里传统地缘政 治利益的继续博弈将依然是两国关系的主线。在普通场合双方将继续坚持反恐立场,但是 各自的反恐内容和政策是完全不同的,而反恐也将仅仅是维系双方关系不致公开破裂,在某 种时候也可以充当双方暂时合作的粘合剂。
  以反恐角度对“9?11”事件后美俄关系演变进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启示,大国 关系的主要基础依然取决于根本的战略利益的需求(包括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等),领导人 个人关系的亲密度和其他暂时性因素并不能根本改变两大国关系的基本走向。恐怖主义作 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可以为大国关系的变化提供一种契机,但难以对大国的基本战略安全和 战略利益造成根本冲击和威胁,如果是,那也一定是夹杂了传统战略利益因素在其中。因此 反恐合作不能根本改变大国关系的实质,尤其是当各方在反恐理念、反恐内容和反恐手段等 方面存在分歧和差异、一些大国试图利用反恐谋求自己传统利益并损害其他大国核心利益 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相关热词搜索:反恐 审视 视角 反恐:审视美俄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审视美俄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中美关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