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记者在会议厅外的作为] 贵州都市报记者电话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在重大时政新闻发生的时候,有关部门出于保障活动和会议秩序等考虑,通常严格限制进入现场的记者人数。那么,在会议厅外的都市报记者,还能不能有所作为?   在新近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广西《南国早报》抓住中央媒体报道中透露出的亮点,指导特派记者及时补充采访,采写并编发了两条鲜活的新闻《“那一刻,我激动得差点哭了”―记总书记与农民代表莫文珍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对话》《各报刊发仫佬族代表与总书记握手照片》,得到读者和新闻界同行的好评。
  
  又喜又忧:领导人要来记者进不了会议厅
  
  应广西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邀请,从2000年起,《南国早报》每年都派一名记者作为广西代表团随团记者赴京,采访全国人大会议。今年派出的记者是时政新闻中心党政部主任周寒,作为分管时政新闻中心的副总编,我在后方每天与周寒保持热线联系。
  3月8日下午,周寒给我打来电话说,胡锦涛同志将于9日上午来人民大会堂广西厅,与广西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但我只能进入人民大会堂,不能进入广西厅。怎么办?”
  3月9日上午,《南国早报》上午编前会上,大家讨论的意见是:用《广西日报》通稿或新华社电稿,作必要的删节。至于本报记者,争取写一些会前会后的花絮。
  其实,在得知前方特派记者不能进入广西厅采访的消息时,我已布置她写花絮稿了,比如观察代表们去人民大会堂时的着装、他们对与领导人会面的期待,会前领导人与代表们见面的画面,等等。
  然而,我总觉得写这样的文章太“大路货”、太平淡,总希望在会议厅外的记者能有所作为。
  我曾错过一条鲜活新闻
  1999年3月1日,《南国早报》首次派两名记者赴京,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我被选为特派记者之一。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只有出入广西代表团驻地的出入证。
  3月5日下午,江泽民同志到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参加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同大家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这天中午,看着代表们欣喜的样子,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不能到现场去采访。在后方指挥的老总安慰我说,就用新华社或《广西日报》的稿子好了。于是,我放弃了一切努力。
  1999年3月下旬,从北京出席人大会议回桂的一位代表给《广西日报》投来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中很详细地描述,江泽民同志除了和广西的代表讨论与《政府工作报告》相关的内容,还趁会议休息间隙,和代表们作了文学艺术探讨。江泽民同志指着广西厅内布置的精美浮雕、壮锦、壁画问,这些都代表什么?有什么寓意?时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曾参加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壁画等创作的黄格胜代表向江泽民总书记一一介绍……黄格胜代表绘声绘色的介绍,引起江总书记和全场代表的兴趣,谈笑间,代表无不开心……
  回忆起当日代表们回到驻地后,我的确从他们的闲谈中知道江泽民同志与黄格胜等代表的艺术交流,但没有深究,没有敏锐地抓“活鱼”。
   从此,当重大时政新闻发生时,我告诫自己、也要求我所管理的记者:不要放弃!
  
  抓取“新闻联播”亮点:
  小通讯写总书记和农民代表对话
  
  2007年3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广西厅与广西的代表审议报后,19∶00分,我和十多位同事聚在一起看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就是这则新闻―
  ……当来自尚兴村的党支部书记莫文珍谈到当地一些偏远农村小学布局不合理、影响孩子上学时,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办学啊,一定得从实际出发,真正为老百姓,为孩子们上学着想……教学点该撤的、该并的咱们并,不该并的,哪怕人少,也得把这个教学点办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们上学,孩子们的家长也才放心……
  我马上意识到,这就是亮点!头条新闻播完,19∶04分,我给在前方的特派记者周寒打电话,嘱咐她赶紧从莫文珍与胡总书记的对话这个角度写新闻!
  当日21∶08分,周寒给我打来电话,她顺利采访到了莫文珍。莫文珍代表把胡总书记跟他的对话、自己的感受, 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周寒―
  审议会上,他就坐在胡总书记正对面。他向总书记汇报山区农村取得的巨大变化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胡总书记看在眼里,一再鼓励他:老莫,慢慢说,不要激动。
  他接着谈到他在日常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施计划生育后,农村学生逐步减少,部分农村教学点进行了撤并。但是,“另一种上学难成了新的问题―过去每个村都有几个教学点,现在几个合并为一个,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不到位,有的小孩每天上学要走十几公里路。这导致一个小孩必须得有一个劳动力接送上学。
  莫文珍告诉记者,胡总书记听得很专注,记得很仔细,还不时插话询问。总书记这么重视他这个农民代表反映的情况,他十分感动,也感到十分幸福……
  23∶15分,记者的稿子传回了编辑部,一看,还真是让人眼睛一亮,一篇不到千字的小通讯,通过总书记与农民代表的几段对话,人民代表为解决山区孩子新的上学难问题疾呼,胡总书记平易近人,关注民生,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情怀跃然纸上。
  
  会议厅外再作为:
  把握新闻“第二落点”
  
  3月11日晚,我照例看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消息引起我的极大关注,消息说,3月10日晚,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出席全国“两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茶话会……在电视画面上,我看到坐在贾庆林同志旁边的女同志穿的像服饰壮族。
  我立刻要求周寒做追踪采访。3月12日,周寒的采访印证了我的一个判断,坐在贾庆林和吴官正同志中间的壮族女青年是韦英代表,来自广西代表团;周寒还告诉我一个意外的好消息―新华社播发的胡锦涛总书记与少数民族代表握手照片中,那位民族代表是广西的仫佬族代表徐钦恒。3月11日,这张照片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各大报纸在显著位置以大篇幅刊发。
  徐钦恒代表向周寒介绍了见面时的情景。他没有想到,自己与总书记握手交谈的照片,会荣幸地在各家报纸广泛刊发。他现在成了快乐的“收藏家”―他已把刊发有他与胡锦涛总书记握手交谈的照片的报纸收集起来,打算回去后向乡亲们展示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的关怀,然后再送到罗城仫佬族博物馆珍藏。
  因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也是广西各族人民、更是仫佬族人民的光荣!
  周寒的稿子短小精悍,透过一个仫佬族代表在茶话会上的经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重视,也反映出在我们国家,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作者是《南国早报》副总编)

相关热词搜索:都市报 记者 厅外 都市报记者在会议厅外的作为 熊君慧的博客 大喜大悲之年的记者作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