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节目的八种美感体现】 美国电视访谈节目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电视人物访谈类节目是近年来活跃在我国地(市)级以上各类电视频道上的一种崭新的报道形式,它以其浓郁的人文色彩和独特的个性魅力而备受青睐。笔者所在的江苏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于2005年初赶时应势创办了一档时长35分钟的访谈节目《交流》,我担任该节目的主持人。经过三年多的精心打造,《交流》于2006年底被评为江苏省广播电视“名优栏目”,央视索福利调查公司调查显示,《交流》一直在盐城地区处于收视率排名榜领先位置。回眸三年多来成败得失,笔者有一个深切感悟:任何电视节目,都要讲究它的美学价值。在电视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美感就是生产要素,就是一种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那么,电视访谈节目的美学价值和美感体现蕴含在哪些方面呢?笔者的实践体验大致在以下8个方面:
  ――对象美。地方台访谈交流节目选择的对象应具有社会“美”感:一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人物;二是取得突出成就的成功人士;三是在突发事件和突发灾害中有突出表现的英雄;四是各个方面的道德楷模和默默奉献的模范人物。这些人富含心灵美、人性美、事迹美,弘扬他们的美德,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譬如,去年以来,我们的访谈对象是:共和国英模、本市全国上山下乡第一人董加耕,射击老将、本市籍奥运冠军王义夫,《食品安全卫生法》的提案者、本市全国人大代表姜德明,奥运冠军刘翔、“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以及本市取得突出成就的成功人士李有干、朱湘桂、胡友林、陈澄、陈德林、范玉媛等等。这些人物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知名度,普遍受到人们的敬慕和美誉度。让他们走上荧屏,就是新闻讲究美感的体现。
  ――真实感。法国文艺评论家布瓦格洛说过:“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真应统治一切。”电视访谈节目必须有对象人物的事迹、故事和对事实的说明、解释,这些都必须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人为拔高、合理猜测、歪曲或掩饰。优秀的访谈节目都是以真实赢得观众、给观众心理上带来一种满足和喜悦的,而这正是新闻产生的美感所致。相反,如果对访谈对象报道的情节或细节不真实,或者在访谈期间插播的短片有故意“情景再现”的人为演绎,观众便会厌恶而丧失公信力。例如,我们对共和国英模董加耕的访谈,“文革”中毛泽东主席过70岁生日曾请董加耕、邢燕子吃饭,让董加耕跟毛主席、周总理坐在一起膀子靠膀子,毛主席还亲自给董加耕挟菜;后来江青住钓鱼台也经常夜晚打电话请董加耕、邢燕子看电影。董加耕因此受到连累,一生中三起三落,受到长达近10年的审查。直到中央专案组在张春桥的日记本里发现“小董(加耕)不可靠”才将他解放归乡,担任一个乡的副乡长。对这些细节访谈,我们都坚持查阅资料,核了又核,确保绝对真实,才对外播出。
  当然,真的不等于全是美的,但美的必须是真的。我们在访谈全国道德楷模、见义勇为英雄戴俊的家人和生前好友时,对戴俊在西安为救助被劫女青年与三名歹徒英勇搏斗的事迹询问,则着重询问戴俊的表现,而对歹徒的残忍和凶恶,则一带而过。我们认为案例报道中一些血腥、腐朽和淫秽的东西,即使事实是真实的,但也不会给人带来美感。
  ――故事美。人物访谈节目要想吸引观众,就应该增加故事性。原因有三点:一是人物访谈节目的主体多是新闻人物、杰出人物和优秀人物,他们激动人心的创业历史、成长历程和价值取向的形成过程,通过迭宕起伏的故事叙述更能吸引观众;二是人物成长历程的时空跨度大,平铺直叙观众难以入耳入心,用故事因素围绕一两个中心事件可以将其巧妙地连接起来;人物访谈节目自身特点也要求用故事性因素来串连。因为访谈节目往往呈现随机性、动态性,结构发展常常受到谈话内容走向的左右,因而容易游离主题,影响谈话的完整性。加上传播与接受是现在进行时的,传授的共时态容易造成问与答的不可预知性,会给观众零散的感觉。用故事串联,则既可以引发“天涯共此时”的同体感,又可以增加悬念和吸引力。营造故事美,一要从人物题材的特定角度寻找故事因素;二要从选择主题切入的角度增强故事性因素;三要通过主持人提问分析引导故事情节发展。例如,我们对“中国鞋王”朱湘桂的访谈。从人物题材特定角度抓住朱湘桂从两间牛棚起家办小作坊到引进意大利世界一流制鞋技术、产品打进欧美国际市场个中的酸甜苦辣演绎创业故事,把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史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给观众,给人以美感。
  ――情感美。新闻实践证明,时下国内许多电视媒体访谈类节目都是打“情感牌”取胜的,访谈类节目要想引起观众的美感,让观众满足求美需求锁定视线,就要注重以情感人。穆青说过;“冷漠是新闻写作的敌人,激情哪怕是幼稚一些,也会使文章闪现火花”。他的名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他是流着眼泪写的。我们访谈盐城市区一对金婚市民汪虹和她的老伴自费玩转欧洲14个国家,时而以夫唱妇随的老夫妻牵手旅欧的细节来抒情;时而又以欧洲14国的异地风光来抒情,从而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
  ――语言美。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主要依靠主持人的提问和插话来把握流程,控制总体思路。主持人在节目中要体现语言美。
  第一个方面是语言的个性化,应该通俗、生动、形象、优美、琅琅上口,津津有味。这就要求主持人一要具有足够的逻辑归纳能力,主持人最好是编辑、记者、主持人“三栖人才”。能熟谙电视业务,掌握采、写、编、播、评等各种技巧,能够独立、熟练地组织、串联节目;二要有透彻的洞察分析能力,插话、补叙要提纲挈领,一语中的。切不可以瞎马临池,画蛇添足;三要有亲和的沟通交流和随机应变能力。不管是领导、名人,还是平民百姓中的英模人物,都要做到主持人与嘉宾平等对话,平易交流,“谈”出内容,“谈”出水平;四要有自然的情感传递能力,以深入浅出、通俗具象的叙述方式,富有感染的表达出要说的话,才能引起访谈主体的共鸣。
  第二个方面是声音的个性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个好的主持人和播音员,要具有设想能力、摹拟能力、吐字表达能力和语音应变能力,要创造出较好的“语境”,像歌手那样,具有特色个性发话声音,这样才容易给观众亲切感,使人产生认同感和美感,令人过耳难忘。
  ――节奏美。电视节目主持人也要讲究节奏美,访谈节目的节奏美体现在哪里?笔者以为:一是节目的节奏。一档半小时至40分钟的节目,应把握好被访谈人事实、事件和故事的进展,做到有高有低、有热有冷、有快有慢、有浓有淡、有强有弱,就像一首协奏曲或者一场小型晚会。总体要明快,简洁,节奏把握要合理适度,才能使观众感到新鲜活泼、乐于接受。二是主持人语言的节奏。主持人切忌包场,遇到一个问题,自己机关枪似的“叭叭叭”说了一大串,不给被访谈人留足说话的空间。语言的节奏还表现在语速和语态上。不同的提问方式应有不同的语速和语态。如“正面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问话应简洁明了,语速可适中;“侧面问”,迂回绕路,旁敲侧击,问话不可能只有一两句。所以语速可适当放快,语态要像“聊天”;而“诱导问”,是巧设话题,诱导询问,进行推导与引伸,以便引出新的材料。这种问法比较平缓,节奏应稍慢。至于“追问”或“激问”,前者是抓住不放,一句点穴,寻机突破,所以节奏稍快;后者是用激烈的措辞发问,采用“激将法”、“反激法”使对方感到不可思议,矢口否认,从而讲出实情。这是一种“非常”手段,语速也应出奇不意,节奏较快。央视名嘴王志在做《面对面》访谈节目时,常有“追问”、“激问”和“反问”运用让电视观众心悦诚服,赞赏有嘉。总之,无论是节目铺陈,还是主持语言掌控,都应做到有张有弛,张弛结合;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或以动显静,或以静衬动;有强有弱,以弱映强;有长有短,以短为主。这样,观众才不会出现审美疲劳,就像欣赏一部交响乐那样,饶有兴趣地把节目看下去。
  ――趣味美。电视访谈节目不同于游戏娱乐节目,不可能直接搞笑。但是可以寓庄于谐,寓理于趣,寓谈于乐。
  怎样增强访谈类节目的趣味性?笔者认为要抓住两点:一是在寻找有趣味的主题和题材上下功夫。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广采博览,认真调查研究,有趣味的主题和题材就不难发现;二是主持人在把握节目节奏和引发话语上下功夫。要善于抓住被访对象人生历程中感人的事,感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和感人的言语,精巧构思,巧妙插话,使节目平添出“色、香、味”。例如,去年我们对本地演艺界有突出成就的陈德林、陈澄父女和范玉媛的两次访谈。对他们的访谈,我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方式,时而撩逗他们唱一段最拿手的名段;时而又巧设激问,引导她们追忆艺术人生中印象最深的往事;时而又采用诱问的方式,启发她们回忆常年深入生活中碰到的各种令人忍俊不拔的往事,紧密联系观众的生活,把趣味性寓于歌、寓于事、寓于理、寓于言中,使节目变得轻松、愉快,传受双方在欢笑声中产生共鸣,迸发思想火花。
  ――包装美。电视访谈节目相对时间较长,主体画面也比较单调,如何增强美感?笔者通过三年多的实践,有如下几点感悟:一要注重片头、片花和节目音乐美。这些附件要着力体现三个要素:第一是栏目语和歌词要强化“词语”的功力,力求“词能尽像,像能尽词”,将词语和图像巧妙吻合,先声夺人;第二是强化“乐”的想象,力求“乐中有景,景中蕴乐”,让观众通过欣赏音乐,获得平面或纵深的联想,给精神境界煲上“心灵鸡汤”;第三是强化“歌”的美感,力求“歌中有画,画中有歌”,栏目的主题歌务求通俗易懂,贴近栏目定位和主旨,歌词朴实无华,让听众易懂易记,曲调富有个性,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帮助人们理解记忆节目内容,从而在通俗美的欣赏中实现“精神增收”。二要注重电视画面的剪裁美。剪辑包含画面内容的取舍,确定每个镜头的长度、组接镜头,把画面与字幕、声音组接等等。这其中重要的是对主持人问话和被访谈人谈话多少的取舍,要注意新颖美,删去一些无实质内容的套话、旧话、官话、大话和屑子话,努力采用独辟蹊径的新思想、新语言;同时还要注意含蓄美。问话和答话,插话和观众嘉宾提话都不宜太满、过多,力求句有余味,话有余意。三要注意场景和问答双方的形象美。场景无论是演播厅还是户外现场,舞台、背景设计都要简练、明快,符合大众审美需求。被访对象着装、发型要符合人物身份。主持人更要注意端庄、大方,符合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对主持人着装、发型、配饰的要求。我们盐城广播电视台创办访谈交流节目三年多来,一直按照上述要求和做法,给广大观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作者单位:盐城电视台)

相关热词搜索:美感 八种 访谈 电视访谈节目的八种美感体现 做电视访谈节目 访谈类电视节目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