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生新闻的发展和创新|2018民生新闻稿件短篇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民生新闻以其贴近性、服务性、实用性而深受广大受众和媒体的青睐。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民生新闻在各类新闻报道题材中异军突起,在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中更是显得炙手可热。笔者试从民生新闻的产生和发展、特征和作用等方面作简要分析,同时对如何创新民生新闻报道、提升民生新闻的品味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生新闻 媒体报道 发展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呈多元化,民生问题作为一个主要社会矛盾日渐突出。而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体报道与民生问题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民生新闻”便应运而生。民生新闻以其贴近性、服务性、实用性而逐渐受到广大受众和媒体的青睐,成为当代新闻领域的热点话题,民生新闻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如何实现民生新闻在报道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促进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闻业界和学界关注的问题。
  民生新闻的内涵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勤劳,只要勤劳就不会缺衣少食。”这个句子中的的“民”指的就是我们现在的普通老百姓,“民生”的含义则是指“百姓的生计”。《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其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体现出强烈的人文思想。“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给“民生”注入新鲜而丰富的内涵,并进而将其上升为治国方略,他把“民生”理解为“人民的生活、群众的谋生之道和维持生命的手段以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起始点”,并把“民生”看作是国家“建设之首要”所在。
  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业界和学界或是从民生新闻的报道题材、报道方式、内容,或是从传播对象、覆盖范围等各个方面,试图给民生新闻下个全面而科学的定义,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综合多方面的观点,笔者认为,“民生新闻”的内涵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生新闻在报道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二是民生新闻在报道形式上以平民视角选取新闻事件,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记者现场调查、暗访、跟踪报道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新闻的时效性、互动性较强,贴近受众。
  民生新闻的产生和发展
  民生新闻的雏形,最初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大城市的晚报和都市报上的“都市社会新闻”、“市井新闻”栏目中,因为这类新闻满足了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娱乐读报的心理,既弘扬了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而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其影响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为普通大众最易接受的电视媒体也开展尝试打造具有民生新闻特质的栏目,如1995年北京电视台开办的 《点点工作室》(现为生活频道《第七日》栏目)和1997年推出的《北京特快》,以及1999年福建电视台开播的《现场》栏目等,都呈现出了典型的民生新闻特征。而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从2002年1月开播的《南京零距离》,以鲜明的民本思想理念,热情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标志着民生新闻的发端。
  其后,随着媒体间竞争尤其是同一城市、同一地区媒体竞争的加剧,以及广大受众对新闻资源需求的日益提高,关注民众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以反映民生、民情、民意为宗旨的民生新闻,迅速由江苏等媒体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向全国各地辐射,先是省市电视台的跟进与仿效,后是在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各类媒体遍地开花。民生新闻成了受众欢迎、业界热捧、学者赞扬的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也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和研究对象。
  近几年,随着学界和业界的推动,以及广大受众的关注,民生新闻得到长足发展和不断完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论是电视、网络媒体还是报刊等平面媒体,都十分重视民生新闻报道,把改进和强化民生新闻报道作为提高收视率、赢得受众关注和支持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少省级电视台不仅在其开播的多个频道中均开设民生新闻栏目,而且在一个频道的不同时段开设两个以上的民生新闻栏目。几乎所有的都市报都拿出多个版面编排民生新闻,有的甚至专门将民生新闻版面整合后单独放入一叠。在民生新闻的采集和刊播过程中,媒体还设置了诸如“民情热线”、“报料投诉热线”、“短信交流平台”等等,增进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听取民意,加强互动,让民生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民生新闻的发展和完善。
  民生新闻的特质
  民生新闻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其他新闻报道题材不同的一些特质。这些特质不仅是民生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报道形式的主要特征,而且也是民生新闻受到广大受众喜爱的主要因素。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一是民生新闻取材广泛,报道领域宽。相对于时政、财经、体育、科技等行业性较强的新闻而言,民生新闻的外延比较宽泛,它的报道领域十分宽广,取材广泛,报道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就业再就业、教育、住房,小到普通民众关心的食品安全、“菜篮子”产品价格涨跌,甚至邻里间的家长里短都能成为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
  二是民生新闻以民为本,服务意识强。民生新闻以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突出强调新闻服务受众的服务性,只要是老百姓关心的,就是民生新闻所关注的。民生新闻以服务的理念来关注民众生活,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他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让新闻变得“好看、有用”。民生新闻极具以民为本的服务性特质,其中蕴含着民生新闻服务民众的价值理念。
  三是民生新闻贴近百姓生活,具有平民精神。不管是电视还是报刊,都是以尽一切可能贴近百姓的平民精神来打造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以普通百姓的视角为出发点,报道内容记录着百姓的生活状态、生活矛盾、情感困惑和所需所求,勾勒出百姓生活全景图。几乎所有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开设“民情热线”、“报料投诉热线”、“短信交流平台”等等,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民生新闻以其平民精神和平民化色彩,使受众感到亲近与信赖。正是因为如此,民生新闻被受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有些民生新闻就出自普通受众之手,一些媒体甚至还开设专门的版块,刊播读者和观众采集的新闻。如《扬子晚报》2009年11月改版设立的“我新闻”,就是一个全新互动版面,任何一个普通市民都可以担当“我新闻”的作者,“我新闻”有“我写”、“我拍”、“我评”3个子栏目,触角遍布南京城区的每个角落。
  四是民生新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本土色彩浓。民生新闻通常以本媒体覆盖区域内的地方受众为主,在新闻素材选取上通常以本地为主,新闻视角也是以区域内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甚至在叙述方式上也强调运用地方语言,地域特色明显,本土化色彩浓。这不仅使本媒体的民生新闻易于被媒体覆盖区域内的地方受众所接受,而且能让媒体在与区域外的媒体竞争中占据优势。可以说,民生新闻对于地域性的强调已成为一种竞争性的策略与价值诉求,通过对区域性资源的充分开掘与利用,激发区域性受众的价值认同。
  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完善
   随着民生新闻的不断发展,受众阅读欣赏水平和思想理论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一些过分琐碎、暴力、娱乐化、庸俗甚至恶俗的民生新闻比较“感冒”。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的品味,避免民生新闻琐碎、报道面狭窄、报道内容庸俗等不良倾向,积极推进民生新闻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闻学界和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推进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选材精当,以受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凸显民生新闻“人本主义”的价值核心。一些民生新闻栏目全然忘却了民生新闻“以民为本”的最主要特质,在选材上落入了“有闻必录”的窠臼,不论新闻价值的大小,事无巨细,“拣到篮子里都是菜”。有的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混杂在一起,连篇累牍报道血腥暴力事件。这些打着民生新闻“旗号”的报道显然严重背离了民生新闻“人本主义”的价值核心。民生新闻创新与完善,必须在选材上以受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凸显民生新闻“人本主义”的价值核心和人文关怀精神。在选材上做到真心实意地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关注市民的喜怒哀乐。
  二是要力戒琐碎庸俗,加强策划,着力打造民生新闻的思想深度,使民生新闻更具理性。当前,不少民生新闻仍然停留在一事一报、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给受众的印象是琐碎繁杂、庸俗肤浅。针对这一现象,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完善就必须在及时、准确传递各类民生信息的同时,加强新闻策划,更多地是要透过这些民生信息的表层,从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立体、综合地进行深刻挖掘,揭示民生信息背后那些深层次的内容,着力打造民生新闻的思想深度,使民生新闻更具理性,给受众以明确的认知和深刻的启迪。
  三是要发挥媒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动,把民生新闻打造成普通百姓与职能部门沟通的平台,使民生新闻更具权威性。民生新闻在传递各类民生信息之外,还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帮助普通百姓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民生问题。但舆论监督不仅仅局限于批评职能部门做得不好的方面,其终极目标应该是推进民生问题的圆满解决。这就需要媒体充当普通百姓与职能部门之间沟通的 “使者”,一方面能沉下身子到普通百姓中间了解民情民意,一方面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把民生新闻打造成普通百姓与职能部门沟通的平台。普通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通过民生新闻这个公共平台,开展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将新闻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职能部门监督的权威性与社会公众监督的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而且使民生新闻因为有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而更具权威性。■
  
  参考文献
  ①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②侯迎忠,《电视民生新闻研究综述》,《现代传播》,2006年05期
  ③吴军,《电视民生新闻崛起原由探析》,《新闻实践》,2005年07期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社)
  责编:叶水茂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民生 创新 浅谈民生新闻的发展和创新 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发展策略 职业发展策略怎么写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