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纪录片【《华尔街》,不仅仅是街道】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第一部金融类纪录片《华尔街》制作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的介绍,简要分析了金融类纪录片在我国诞生的客观条件,并以《华尔街》为例探讨了金融类纪录片的拍摄特点和创新之处。
  【关键词】纪录片 金融 故事 《华尔街》
  
  十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是中央电视台首次采用高清格式倾力制作的金融类纪录片节目,也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之后推出的又一重量级纪录片作品。
  影片云集了国内外金融界知名学者、专家、政府高管及企业界精英参与拍摄,并特别邀请吴敬琏作为本片的学术总顾问,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先生作为本片的学术总指导。
  有评论指出《华尔街》是中国第一部金融类纪录片,然而金融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个十分陌生的词汇。由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算起,中国资本市场只有短短20年的发展历程。《华尔街》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前后历时3年,摄制组奔赴了纽约、华盛顿、洛杉矶、伦敦等国际上的重要金融城市,拍摄采访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业者及学者,由2008年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为线索导入,但并没有把焦点放在剖析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和应对上,而是通过介绍华尔街200年发展的历程,给我国受众展现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模式和范本。
  一、为何拍金融类纪录片
  1、国际形势的需要
  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了全球,这也是中国人自己感受深切的全球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今天的世界经济是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经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大形势面前独善其身。中国人一直对全球化所持的是一种乐观和向往的态度,但是这次由华尔街开始的金融危机却给了中国人重新认识和思考金融及资本市场的机会,让中国人重新审视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
  2、中国国情的需要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此后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经济体。强大的经济体内必然有强大的金融市场,然而,中国的证券等金融市场却依然在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借鉴华尔街200年硝烟弥漫的兴衰更替给中国成长中的金融市场以启迪和引导。
  中国的证券市场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跟世界上发达的证券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人们对证券的认识,政府监管的缺失,法律的不健全等等。总的来说,人们对金融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然而,全球化就在当下,我们必须去认识它利用它,以华尔街为参照对比我们的金融和证券市场,了解华尔街的历史,了解金融发展的前世今生,应用到我们的市场运作中,对我们的金融和证券市场加以改革和完善。
  二、如何讲述“金融”
  当下,国际金融危机的疑云尚未完全散去,世界经济也处在未可捉摸的待定状态,我们迫切需要关注成熟的市场经济,在以往百年的风雨历程中是如何历经磨难走过来的。华尔街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综合体,从任何一个角度解读她,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华尔街》用十集的篇幅(《资本无眠》、《墙在哪里》、《两条道路》、《镀金时代》、《硅谷方程》、《投资之道》、《阳光交易》、《明暗创新》、《拯救危机》、《资本之河》)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华尔街,解读了美国经济,剖析了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各项利弊,让受众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利弊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中探出有没有用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益的思考。而并非是一味地去膜拜或者从道德或者意识形态的高度去批评和指责,《华尔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理性思考和“虚心取经”的态度。正如该片的制片人许文广所说:“我们是一群人从中国出发,带着中国的视角来记录和观察华尔街两百年历史风云,我们以华尔街作为一面镜子,但是我们最终希望能够映照中国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道路。”
  然而华尔街并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街道,它代表美国金融,甚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世界经济。纪录片《华尔街》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总体看来,《华尔街》着重就从三个角度来对金融进行诠释。
  1、空间角度
   华尔街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英文名Wall Street,即“墙街”,华尔街是英文名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从东河一直筑到哈德逊河,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后拆除了围墙,但名字却保留了下来。但就是这样一条短短的小街汇聚了世界的财富,每天这里都有成千上万亿的资金在交易运转。它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而且有着相对成对的金融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历经风雨。
  第一集《资本无眠》,着力于描述一个24小时不休息的全球金融市场,从时间上最早开市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到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再到伦敦、香港、上海证券交易所,全球的金融交易市场随着时区的更替,在理论上可以形成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
  2、精神角度
  曾有人称华尔街是“人性的大阴沟”,借以比喻华尔街中弥漫的对金钱的贪婪和欲望。另外,华尔街并不总是与光荣和梦想相伴,投机、内幕交易、倾轧等也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华尔街。华尔街里的众生把人性的丑陋一面也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集《墙在哪里》可以理解为描述了华尔街的起源过程。从最早荷兰人的新阿姆斯特丹,到英国人的纽约;荷兰打开了现代金融的大门,随后由英国人发扬光大,在荷兰人的商业气氛培养与英国的金融制度之下,纽约成为了真正成长起来的金融土壤。
  3、社会角度
  华尔街代表着美国金融及美国经济,这里和每一个美国人,和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发生着某种程度的联系。华尔街关系着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决定着美国社会及世界的未来走向。每一个关于华尔街的经济动荡都给了美国巨大的创伤,例如,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从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甚至将世界都笼罩在经济衰退的疑云中。这种经济不景气给社会带来的发展上的重大灾难。
  第八集《明暗创新》讲述了金融创新。对于当代而言,任何科技的创新都不及金融创新的威力,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还是摧毁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几乎是以疯狂的速度前进。从最早的消费贷款到远期合约的交易再到房贷的证券化,金融市场不断诞生新的交易品种,不断地进入日常人们的生活中。
  华尔街的种种就犹如一部好莱坞大片,需要我们去好好欣赏,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历史的一些惨痛记忆,让我们从历史从吸取教训,更好地向前迈进,迎接更美好的明天,迎接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三、以新技术和故事性解读“金融”
  《华尔街》这部片子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投资制作,采用高清拍摄技术,噱头十足,活像一部好莱坞大片。譬如,单是音效,《华尔街》是交给一个专门的声音公司去做。片中,特效用得特别多,可谓制作精良,良好的画面声音剪辑对观众对影片深度的理解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华尔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金融类纪录片,但却很好地融入了故事性。《华尔街》第三集就为观众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美国,连接五大湖和哈德逊河的有一条运河叫做伊利运河,本来纽约州州长克林顿希望通过财政部拨款七百万美元,在十年之内建成巨大的水利项目,但是被财政部拒绝了。于是他转而求助华尔街。与政府官员犹豫不决到最终拒绝所不同的是,华尔街的商人们想方设法帮助克林顿的这一提案在议会得到通过。因为,如果他们帮克林顿成功筹集到了这七百万美元,那么按照当时的佣金率百分之一,他们就可以得到七万美元的收益。最终,由于工程过于庞大,他们便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工程分期进行,华尔街发行伊利运河的分期债券,通过向社会集资的方式成功地为伊利运河工程筹集到了应有的资金。当伊利运河一期在投资一百多万美元却能够得到每年二十五万美元的收益的结果公布出来之后,伊利运河的债券迅速成为整个市场追逐的金融产品。甚至在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伦敦,伊利运河的债券都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后来,伊利运河为美国东西部的运输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和四分之三的运输成本,极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华尔街》就是通过这样鲜活的故事表明美国的发展受到华尔街金融资本推动。故事是该纪录片的一条重要主线,在讲故事的同时,将镜头最大限度地深入华尔街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中找寻过往的点滴。
  华尔街有200年的历史,而拍摄者所讲述的《华尔街》的历史是从近现代到当代,时间的跨度使人们对金融和市场的认识和思考更加的成熟。片中邀请了诸多学界的权威人士对各种问题加以解读。而这种由于时间和距离营造出来的距离感,也使题材本身拥有了一层厚重的真实感。虽然华尔街有很多的不成功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他仍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和最为完善的金融市场。它这其中的历史故事和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撷取和反思。
  结语
  华尔街并不仅仅是一条街道,一个股票交易市场,一个金融名词,而是一种模式,一种对资本市场运作和管理的体制。解读华尔街到底对于中国、中国的老百姓有什么意义?正如《华尔街》的导演李成才所说的:“我们试图将一些金融常识传递给观众:股市是不是该大起大落?我们回答――是!股市是不是该很贪婪?我们回答――是!股市应不应该承载科技升级的责任?我们回答――应该!现在是一个金融星球,如果你是金融文盲的话,你失败的概率会比较高!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不可能离开华尔街,如果我们看不到它的优点,那吃亏的是我们中国!”同样,《华尔街》也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金融,思考资本,思考经济发展,思考市场经济,思考全球化的切入点。■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华尔街 仅是 街道 《华尔街》 不仅仅是街道 华尔街牛 华尔道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