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风险社会中信息管理的机制化】 网络信息管理机制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完善风险社会信息控制体系,降低信息流通成本,实现信息与政府、企业、个人的深度融合,使信息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价值。风险社会信息管理框架的建立是社会控制信息风险、确保社会实现稳定发展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风险社会 信息管理 传播
  
  “风险”(risk)本身并不是“危险”(danger)或“灾难”(disaster),而是一种危险和灾难的可能性。当人类试图去控制自然和由此产生的种种难以预料的后果时,人类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我们知道,社会的构建本身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所以,社会转型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也是我国当代社会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现代风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它所带来的后果,也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与控制。科学技术就像一柄双刃剑,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同时也蕴藏着对人类社会的各种威胁,成为现代社会风险的重要根源。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这不仅表现在其内部学科分化和涉及内容的高度复杂性,也表现在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高度复杂性。
  随着中国社会利益不断多元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性剥夺显化,集体行动非理性的社会冲突的发生可能性日益提高,整个社会面临的社会性冲突风险日益现实化且呈不断升级的趋势。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社会性风险与个人性风险,个人风险是指社会性风险主要是指整个社会面临的风险,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可能面临的风险。诸如SARS、毒品泛滥、艾滋病扩散、恐怖活动、社会性冲突等问题。
  目前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仍不发达,信息化的随意性较大。一方面组织缺乏对信息化进行整体规划、实施与控制的决策机制和责任担当框架,也没有形成信息化相关的制度;另一方面组织在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规划、实施、运行、检查的一系列的流程,缺乏制度化与标准化的约束,缺乏部门之间及流程之间协调、沟通的机制,造成信息传播系统与业务需求的“逻辑错位”。这就导致组织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诸如技术标准不兼容的架构风险,信息化投资无法得到回报的绩效风险,开发的应用系统脆弱的风险或满足不了业务需要的风险等等。因而建立较完善的信息治理机制来解决信息化面临的风险,己是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风险管理框架在信息化过程中,“制度重于一切”的定律同样适用于信息流通。例如,建造一个信息系统是容易的,让这个系统正常地运转起来并能实现业务价值,则是现实的难题。因而我们在规划信息化的时候,除了要关注传播技术外,还要建立传播渠道的治理机制使企业和政府能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而进行信息风险管理是进行传播渠道治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完善风险社会信息控制体系,降低信息流通成本,实现信息与政府、企业、个人的深度融合,使信息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价值。
  在战略层面,要综合国家治理结构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来建立信息治理机制,使信息流通治理成为媒体管理的一部分,在组织最高决策层上对信息化进行监管与制衡,使沟通与反馈机制持续有效;在战术面上,为保护信息流通与媒体功能目标一致,有限利用媒介资源,提高绩效,降低风险与控制成本,信息化一定要为社会所想、为社会所用,信息的传递与社会发展的分离是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风险。
  在组织中建立完整的风险信息管理框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从基础到高级,从容易到复杂一步步分阶段实现。
  首先,进行信息化基础建设,构筑支撑媒体运行的基础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框架和信息管理流程。主要措施有信息流程调查,识别信息源流程,并进行政策法规的审核;为有关于社会稳定的信息活动流程建立标准的数据体系,并具有快速识别信息安全的需求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能力;审视媒体服务社会战略,建立信息愿景目标,进行信息整合与架构设计,建立规范的信息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建立信息管理与监理制度,对信息进行绩效分析与控制。建立内部媒体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实施全员培训。
  其次,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初步控制。 在总体框架的指导下,初步建立信息风险控制体系,为信息的传播过程提供较可靠的保障。主要措施有建立信息流通治理委员会,完善信息决策机制及职责担当框架,确保信息传播符合社会发展,使风险社会关乎社会稳定的信息进入信息管理层的日常议题;划分信息流通的安全域,识别信息内容的影响力,进行风险评估。
  第三,整合媒介资源、全面控制信息流通渠道。实现有效的资源协同,为信息流通提供可靠的支撑,深化风险信息控制,实现信息传播与社会安全的全面集成。建立统一的信息流通平台,为己有信息传播及新的传播类型提供灵活可靠的支撑;建立统一安全保障平台,建立有效的应用控制机制,实现应用系统与安全系统全面集成;梳理各类信息传播流程、建设规范化的信息流程控制框架;建立信息系统审计制度,从独立、客观的角度保证信息系统的效率与效果;对信息流通过程中人员、流程,建立较为科学的考核制度。
  第四,业务创新、完善机制。信息控制与社会风险控制高度融合,信息流通存在的风险成为风险社会的关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措施有风险信息控制战略成为组织决策层的重要议题,信息流通技术参与信息流程再造,信息流通技术可以为媒体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整个媒介环境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传播系统,建立全面的信息共享服务中心;信息控制进一步完善,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社会文化。■
  参考文献
  ①向宏、傅鹂、詹榜华:《信息安全测评与风险评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②胡铮:《网络与信息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③童星、张海波:《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识别: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09级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管理 机制 风险 试析风险社会中信息管理的机制化 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社会风险预警机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