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主旨

发布时间:2017-02-1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主旨篇一:如何准确把握散文阅读主旨思想

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

一,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

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叙事散文 (3)说理散文

(四)、常见表现(写作)手法

象征 ,衬托 , 对比,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散文主旨)。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整体感知考点

1、考题形式:

(1).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给文章取个标题或对题目的理解.

(3). 概括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去描述事物或评价形象.

2、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抓标题,初步感知内容

(2)抓每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或关键词语,概括每段内容。

(3)深入研究末几段,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掌握思想。

(4)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三、课堂研讨

转身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

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

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面一个年轻人,我

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的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拥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

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 “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

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经不见踪影;一转

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

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4.请概括第③、④段中对“转身”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追求?(4分)

遍地黄金

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

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

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从此,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么花粉症呢。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

调而不起眼,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略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

在地头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

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菜花

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更多的时候,我于户内凝望菜花,在病榻上斜靠着,看书倦了,总喜欢透过窗子看对面楼缝里的那片油菜花,那差不多成了一种生命的需要。油菜花谢了,没有画家会为我在窗外画一片女儿黄,但我不会再阴郁,花事一过,就是青阳朗朗的夏季了,阳光里流淌着无尽的菜花黄。我本质上仍是个农夫,春天于我,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1、油菜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3分)

答:

14、概括说明油菜花对“我”生命态度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

答:

15、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阳光的疤痕

王清铭

(1)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

多年,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

(2)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谷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

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象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3)从5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

被什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黧(lí)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4)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

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5)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谷子。

(6)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中午的我的脸上的汗水淋漓地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

中。

(7)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

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8)我们的乡村当时长得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空间的。

(9)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10)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

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11)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象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12)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13)我的手机械地动着。

(14)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15)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饱

满的粮食真的是由农人的汗水一滴一滴汇集而成,这样的感悟只有当过农人的人才真正明白。农人爱惜米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16)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

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就明白,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17)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父亲知道这件事,淡淡地说,这小子,

娇嫩了些。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到我了。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我”感受“阳光”后三种不同态度。(3分)

第一:第二:第三:

13、第(4)自然段“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的恐慌和悲哀”一句中,

“我”感到“恐慌和悲哀”的原因是什么?(3分)

14、联系文中画线的句子思考:“父亲”的形象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2分)

(四)摇曳在血中的红叶

蒋新

(1)我知道在我的躯体里,流动着苦菜、荠菜、青青菜的营养流,这些大自然中最

柔弱的自由绿色,用它们的生命满足着不堪回首年代中一群不得不贪婪的眼睛和狼吞虎咽的胃口,我曾为这些野生界的植物而感动,谁想的到,那些充满诗情画意流淌在文人笔下的红叶的汁浆也流动在我的躯体里!

(2)十余年前,老家的房子要拆迁,父亲嘱我去拾掇拾掇。那房子也有二十多年不

住了,平时除了在老家的堂兄存放一些杂物外,也就闲置着。因无让人眼睛发亮的东西,拾掇自然也就漫不经心,然而在尘封的厨房里竟发现了满满的一缸红叶,我先是惊讶父母的雅藏,即而又迅速的否定,这原始的"收藏"方式,完全破坏了红叶的形美和色美,诗情与画意早已随着时间流走了,红色的叶子没有了灵气,只有那干脆、幼小和残缺的躯体像一枚枚干贝壳安静地躺在不大的空间里。当我小心的捧出几枚走到太阳下的时候,那几枚“木乃伊”似的红叶像是得到了大自然的召唤,借着深春的风悠悠的飘走了。

(3)我询问父母这一收藏的秘密。

(4)“什么收藏,那是粮食。”

(5)我真的吃惊了。

(6)“把叶子煮烂,揉碎,淘净,和在地瓜干面里或者棒子面里蒸窝头。”

(7)“你还吃过呢,涩口,不好咽。”

(8)年迈的父母一言一语地回忆着,比划着,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灿烂的红叶被

我吃下的情景,然而,这毕竟是真的。从那以后,红叶在我的视野里,已不完全是赏心悦目的红叶,又增加了一层别人无法理解和品味到的内涵。

(9)于是,在每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候,都去静观红叶的大写意。

(10)家乡的红叶以黄栌为主,黄栌属灌木,其枝为黑色,脆而不韧,树蕊为黄色,

含油性,叶圆而厚如娃娃的腮。这叶不似三笔宕开的枫树的红叶,给人留下一些空间和想象,而是完整的一枚,圆圆的流着喜人的稚气,结实得透着北方的厚实。叶上的经络分明,如小学生做的画,一笔一划清清楚楚,让人想起劳作者手上鼓起的青筋。我曾不止一次的端详它,询问它,把自己染红是生命的最后还是生命的开始?是炫耀还是辉煌?是按捺不住寂寞的浮躁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壮举?它都静而不答,任我去想去问。它也有翠绿的时候,翠绿掩映在一切绿的中间,不显山露水,静静的无人注意,只为增添

散文主旨篇二:散文阅读中如何快速理解主旨

找方法,抓中心

——散文阅读中如何快速理解主旨

快速准确地解读一篇散文,就必须准确把握散文的中心主旨,也就是考点中要求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内容要点是指作者为了将中心意思表达得充分、全面、深刻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表述的多个方面。中心意思是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体现。 概括中心意思可以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客观到主观的原则,概括说来就是“三遍阅读法”。第一遍:速读。要求是快速浏览文本,概括各层大概意思,建立对文本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要求是仔细阅读每句话,找寻、揣摩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词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

文章的主旨句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也就是说,要能参悟一些重要的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第三遍,速读。依文体,抓关键。散文就是要抓住叙述和描写中那些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在前两遍阅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旨。

具体文本阅读中,我们又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可供参考:

1、标题提示法:即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中心主旨的方法。主要是指议论性、抒情性散文。

如2003年全国高考阅读题《乡土情结》,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文章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文中又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最后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在这里我们从题目中就能发现文章主旨的影子来。

2、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儿,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

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来。

如全国高考阅读题《长城》。这篇文章几乎每段之后都有一个段的中心句,文章由长城的落后历史(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转变为现今的自信,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转变的象征。以长城象征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开放自信,勇于承担改革开放的大潮激荡。

3、首尾归纳法: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如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史铁生《想念地坛》一文。开头即说“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结尾又说:“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这样

我们就容易得出文章的中心:作者自然界的安静谈及人生的安静,正是安静使得作者进入了庄生梦蝶般超然的人生境界。

4、关键词句归纳法:即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的方法。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比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阅读《杨柳》。这篇散文所咏的对象是杨柳,从文中我们可以先找出能体现杨柳精神品质的关键语句,再加以概括,概括时还要弄清楚作者赞美杨柳的用意。第四段我们找到“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第五段我们又可以找到“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的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

第六段中有“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从这些关键词句中我们不难概括本文的主旨为: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

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

当然,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在阅读实践中要学会综合运用它们,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极动脑,善于总结经验。

散文主旨篇三: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语文:中考中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知识要点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思维拓展: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记叙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小学阶段将其称作中心思想。文章主旨包括多个层面,1文中想要说明的道理。2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3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4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看

法;等等。阅读一篇记叙文须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读懂文章。故初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当中尤其喜欢关注这个知识点,可算逢考必出。

此处给出几种归纳记叙文主旨的方法,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分析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文章的主旨。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能告诉读者如下初步信息:这篇文章是写来赞美白杨的。故通过对标题的分析能初步确定文章主题。

二:分析文中关键句

文章当中有一些关键句段能够展示文章的主旨,这些关键句段可从如下方面来分析。A文章的开头/结尾句或者段。很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或者段落都起到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文章开篇常常点题,一些开头会用到一些警示性的语言,对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有启示性作用。而许多结尾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并且某些结尾本身就直接点明了文章中心,在阅读中重点抓住这些东西,对把握文章中心很有帮助。

B文章中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议论句以及抒情句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作者常常会在这些句子当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阐述道理,或抒发情感。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抒情句标志参考:强烈的感叹或反问等语气/出现直接抒发某种情感(悲伤,喜悦,流泪等)词语);等等。议论性句子参考标志:对某事或某人做出评价的句子】

C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句子。一些文章为了强调某种想法或道理或情感,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好几次。这个句子通常情况下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对理解文章主旨有极大帮助。

D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语言。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很可能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尤其是人物对话中涉及到某种情感或者某种感悟的句子。

三:通过分层归纳大意归纳文章主旨

对于一些不容易看出主旨的文章,可根据文章结构将文章分层,然后将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可以指出作者借此抒发的思想,情感,或者道理。

四:分析文章的时代背景

一些文章的写作会有时代的烙印,可从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鲁迅的文章的解读就需要去体会他所处的时代,一些台湾作家的作品的解读也需要去体会作者所处的时代。

中考现代文复习第3讲:归纳文章主旨

【考点概说】

归纳文章主旨要掌握一个原则,三类十种方法。一个原则是:整体性原则。三类十种方法是:第一类,借助法,包括借助文章题目法,总起句显示法,总结句显示法,关键语句显示法。第二类,归纳中心法,包括体会感情法,议论抒情句入手法,主要段落入手法,分析人物入手法,分析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入手法。第三类,格式法。

【考点解读】

大纲对该能力点的要求是:大体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一.归纳文章主旨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训练的能力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能力点。翻翻各地中考题,几乎每份考题中都要涉及到归纳文章主旨这一能力点。当然考查的方式、问法可能因题而异。

什么是文章的主旨?“人们写文章总是有目的的,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立论说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而这也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作者通过全篇内容所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意见,也就是整篇文章情感思想的基本走向。” 归纳文章主旨要掌握一个原则,三类方法。

一个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意图——这也是阅读理解文章的核心和归宿。

三类方法。

(一)借助法。即借助文章题目、总起句、总结句、关键语句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

1.借助文章题目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题目显示了文章的重点内容,从题目进行分析,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如《敬业与乐业》一文,题目就可以显示论述的中心。文章深入的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因此,借助文章题目,可以帮助你快速把握文章中心。阅读时不妨试试看。

2.总起句显示法。

有的文章总起句可以显示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如果能迅速抓住总起句,就能提纲挈领,归纳出文章主旨。

如《看云识天气》一文,第一自然段就是一总起,“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接下来介绍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教会人们怎样来看云识天气。

应该说,总起句显示法适用于总分结构的文章。

3.总结句显示法。

有的文章总结句可以显示文章的主旨,借助总结句易于归纳文章主旨。如《羚羊木雕》一文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作结,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含蓄地批评了大人们狭隘的、重财轻义的行为。

又如,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可以抓住论题读下去,想一想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其目的就是告诉人们:在艰难的国运面前需要雄健的国民,表现了作者的革命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关键语句显示法。

归纳文章主旨可以借助关键语句。这些关键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主旨句,可以是过渡句等等,阅读时要注意寻找。除前面提到的外,再如,《湖心亭看雪说》一文的核心在最后一段,借舟子的话引出主旨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抓住这个“痴“字,就可以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痴心于特立独行的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二)归纳中心法。

1.感情入手法。

有的文章可以通过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体会归纳文章的主旨。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是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文章的,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思念,赞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阿长与山海经》也可以通过“我”对阿长的感情的变化来揭示主题。

2.议论、抒情句人手法。

在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常常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主旨。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结尾的句子“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向人们发出强烈的呼吁,震耳发聩,旨在告诉人们,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3.主要段落归纳法。

通读全文,分析归纳主要(或重点)段落的意思,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旨。如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第一部分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从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四个方面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讲物候学研究的意义。这样,我们便可归纳出该文的中心: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4.分析人物人手法。

如《台阶》一文的中心就是通过对父亲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表现出来的。

5.分析时代背景、写作意图人手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时代背景、写作意图,了解时代背景、写作意图有助于文章中心的归纳。如《藤野先生》一文,了解当时旧中国的社会现实,就容易把握鲁迅的思想情感,从而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三)格式法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对归纳中心有帮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写人为主:记叙??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抒发??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2、议论文: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

3、说明文:文章以??的语言,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真题再现】

一、2013长沙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熟悉。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我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是激动?或者,两者都有吧。

下午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常清晰。

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此时的心,竟然那样宁静。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站在大厅,我有点手足无措。保安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3点半,3点40,3点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的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我的心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盯着进来的每一个人。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老人说。旁边的老妇人一定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看得出,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我悄悄走过去,清楚地看见,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是他俩,就是他俩!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____,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时间是下午4点。当我终于走向独立,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成。120个红星,代表着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3650个思念的心情……

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

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选自《读者》2013年第11期,有改动)

21.本文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6分)

相关热词搜索:主旨 散文 散文主旨探究 散文主旨类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