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1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母校散文篇一:那些花儿(回忆母校东山学校散文)

那些花儿

(易绚梅)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总有一首歌,是我们都喜欢的;总有一本书,是我们都收藏的;总有一些人,是我们都难忘的;总有一段时间,是我们都铭记的。倚在流年的光影里静静回望,那些平凡的日子,舒缓而自然,恬静而温暖。

我是东山学校2002级的学生,那时的天空没有雾霾,那时的网络尚不普及,那时的我们阳光而单纯。我们这几届的东山学子见证了东山书院被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聆听了景克宁、蔡顺华、蔡朝东等知名学者的开坛讲学,经历了子任学苑拔地而起的雄伟壮阔。

时光如沙漏一般从指尖缓缓流逝,那些泛着清新泥土气息的回忆,飘荡在这个初春的雨夜。年初,杨老师联系到我,发了第58期《金凤》校刊上我的文章《社长日记》给我,并向我约稿时,我感觉,人生的那本书,又翻了回去,记忆的青春、遨游的书海、青涩的爱情、迷离的回忆和残缺的友情。

彭典良、黄翼新、孙继红、旷江华、冯锡坤、张晓明等一个个老师记忆犹新,我努力收集那些温暖的画面,用幸福的词语去贯通那些季节。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东山书院的那一年,那时我读高一,教室还在书院内,173班,紧挨着毛主席曾学习过的教室。

穿过一个天井和一条走廊,就到了毛主席的旧物陈列馆,主席铜像前的院子里栽有四棵树,其中有一颗是腊梅,开着淡淡的黄花,有着微微的清香,远远看去像一幅色调淡雅的风景油画,经常会有女同学把落下来的腊梅花捡起来,夹到书本中,或收入笔袋内。继续往前走,再穿过一条走廊,就到了图书馆和阅览室,那是高中时代我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

那是一段美好而悠闲的日子,我们在学校的阅览室看书,在拥挤的寝室弹吉他,在安静的午后聊天,在河边的树下听歌,郁达夫、张爱玲、林语堂、安妮宝贝陪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晚自习。

花样年华的时候我没有学精通什么乐器,现在拖家带口的我倒能静下心来,弹着尤克里里,想念,我盛开在别处的彼岸花们;回忆,漫步在便河边,晴时满树开花,雨天一池涟漪,阳光温暖书院,微风穿越指间。

2003年,我选择了文科,搬出了书院,进入了177班。那时还没有“文艺青年”一说,可是我身边已经有了一圈“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朋友,每天没心没肺的笑着,忧伤却没人懂得,开始有压力,幻想着未来,却都是不安的现在。那一年,新的体育馆建成,塑胶跑道和足球场投入使用,青春的我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写小说,在蔚蓝的天空下大笑,在炙热的阳关下奔跑,在滂沱的大雨里伫立,用一场场无知的奔忙,

留下了一道道明媚的忧伤。

与我经历这一切的,是P同学。

P高高瘦瘦的,有着用不完的旺盛精力,数不清的奇思妙想,道不明的鬼马精灵,就像一朵灿烂的夏花、一道雨后的彩虹,一个凡间的精灵。

200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作文竞赛的前20分钟,我们手牵手在东山书院的毛主席铜像面前给毛爷爷拜寿献花。

2006年,在湘大的校园里,我们一圈人彻夜玩桌游。 2009年,P转着公车、搭着班车,到了她从没来过的最偏远小镇来看我。

2011年,在鼓浪屿的P寄给了我一张明信片,风景是面朝大海的白色窗边,有一盆黄色的向阳花。

2014年10月1日,P大喜的日子,我没有收到请柬,可是收到了一个铁皮盒子,里面有糖果,有我的照片,还有P写的字:“10年前,我们是校园里手拉着手的文艺小青年;10年后,我们是成人世界里拉着娃的大龄文艺老青年,想想也是很美的,我们就这么美定了!”

我愿,花开不败。

“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泰戈尔的《飞鸟集》,Y送给我的枕边书。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破男子110米栏记录,郭晶

晶、张怡宁各获两枚金牌,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和奖牌数进入前三名……我和Y挤在宿舍的小床上,听着收音机,揣着小激动,夜不能寐。

Y是湘潭人,却老学着我讲一口让人难懂的湘乡话,总说我将来肯定是进报刊杂志社或者电台电视台。说着说着,我们就高考了,(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母校散文)就大学毕业了,就参加工作了;说着说着,Y进电视台了,我却进机关了,各自奔天涯了。

2015年,Y和妈妈在桂林过年。大年初三,她在艳遇频发的西街,发了几张手写明信片的图片到朋友圈,我发现多年不见,她的字进步神速,行云流水。

Y说,都是因为你,我才开始练字的。

我想起了她送给我的《飞鸟集》,扉页有她任性的字,清楚得就像在眼前。我已记不起那时课堂上老师谆谆教诲的话语,想不起那时让我焦头烂额的数学题目,忆不起那时与小伙伴们谈天说笑的内容,可是,一缕阳光、一片花瓣、一行文字,这些细小而琐碎的片段,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美好的存在。

2011年冬,“东山起凤——黄翼新中国画作品展”在东山学校举行,我特意请了一下午假,带上了相机来欣赏黄老师的作品。

荷花、葡萄、牡丹笔酣墨饱,虾、鸡、虫鱼活灵活现,见字画如见人,我仿佛又回到了2003年。温文儒雅的黄老师当时正担任《金凤》文学社的指导老师,他科学严谨的治

学态度,鼓励求新的探索精神,春风化雨的悉心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当时社会上流传一句话:“一中的教育开放,东山的教育死板;一中的学生灵活,东山的学生听话。”其实不然,至少我经历过的东山是开放的、是包容的、是创新的。

我深深的记得第59期的《金凤》,从审稿、校稿到排版、出版,黄老师都不厌其烦的教我们这些新手,给我们锻炼的平台,放手让我们去做,其中封面、封底和校刊中的插画就大胆采用了与我同届的美术生、湘潭市“艺术百佳”黄华的作品。去碧洲公园清扫垃圾投身公益、在东台山爬山采风当场写作、社员活动齐聚一堂百花齐放,这些都是黄老师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求趣味、在与人的相处中收获经验、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历练,就如他画的荷塘雅趣、快乐老家、暗香浮动,一幅幅轻描淡写的水墨画让人心情恬淡;又如他画的又是一年春满园、映日荷花别样红、莲花宝地的传说,一张张浓墨重彩的中国画让人心情开阔。

一直记得在东山读书时,从教室去往寝室的路边有一块校园文化宣传牌,上面写着“今天我以东山为荣,明天东山以我为荣”。当时我们这一圈中有个小伙伴心比天高,每次经过那张宣传牌都会说:“等着看吧,明天东山肯定以我为荣!”

10年后再聚会,我们提及此事,他长叹息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少不更事,手低眼高;花开易老,颌首微笑。”

其实,自傲是一种幸福,吃苦是一种幸福,努力是一种

母校散文篇二:回忆母校

母校散文篇三:赞美自己学校的文章

赞美你,我们的铁中

赞美你,铁中,你是我们心中的一座灯塔,一座照亮我们求知路的灯塔;你是我们同学之间的桥梁;你是万千学子展露才华之地;你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画卷;你是我们师生共同的家。

迈入校园的大门,也许不见巍峨崇崇的大楼,也许不见金碧辉煌的装饰,但看得见永远读书的铁人雕像,但心中会充斥着朴实而又雄浑的感觉。你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但你有全大庆市、全国最独特的办学理念—铁人精神。在建校三十多年的日子里,你迎来一批一批满怀求知欲的莘莘学子,送走一群又一群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三十多个春秋里,你默默无闻不求回报。 岁月的冲刷使你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但在我们铁中人心中,永远都不会忘记“朴实、负责、求是、创造”的精神,我们会顺应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步步前行,我们会为您的脸上增光添彩。 转眼间,晃过一个多春秋,在铁中,我学会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是一种心灵上前所未有的洗礼,是一种美德,一种包容,一种创新,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

雄健的铁中精神会伴随我们每一代铁中人成长。在这里,我们学会了脚踏实地的成长;在这里,我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二步,在这里,老师们激起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在这里,同学们相互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

现在,我们也许还只是铁中校园里的一只弱小的雏鹰;未来,我们将会是在外面的世界尽情翱翔的雄鹰!是学校铸就了我们的梦想,是学校助我们成就明天的辉煌!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铁中将会永远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铁中人走向成功!

相关热词搜索:母校 散文 回忆母校散文 大学母校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