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不戴头盔【秦皇兵马俑为何不戴头盔】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秦始皇的兵马俑有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大量的士兵头上戴着一种小圆帽。考古人员证实,这是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模样的戴着牛皮做的板状帽子,更多的士兵则把长发盘在头上,挽成一个个发髻。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
  
  士兵争抢首级
  秦国应该有能力为军队配备足够的铠甲。历史记录显示,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是当时诸侯国中最富有的。《史记》上说:秦,带甲百万。意思是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但眼前这支复制的秦军却让人大感意外。隐藏在这一奇怪现象背后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两千多年前,秦国一位兢兢业业的县法律秘书“喜”,为人们探索这个谜提供了一个线索。喜曾经3次从军,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刑丘时发生在部队中的两起案件。
  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首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另外几枚竹简上说:两个士兵为了争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秦军在战场上为对手的一个首级竟要自相残杀!是什么驱使他们对敌人的首级如此渴望呢?
  
  军功授爵制
  秦统一中国前135年,改革家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严苛法律。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你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这就是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喜的竹简上还记载: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而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士兵们争抢敌人首级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不仅是为国家战斗,而且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唯一出路。
  再来看这些不戴头盔、护甲不多的秦军将士,似乎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不顾性命的行为: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晋爵。(摘自《科学大观园》)

相关热词搜索:兵马俑 头盔 秦皇 秦皇兵马俑为何不戴头盔 秦皇陵兵马俑来历 秦皇陵兵马俑门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