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7000英军的英雄团长刘放吾:中国远征军解救英军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刘放吾,湖南人,1942年任入缅抗击日寇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在当年4月著名的仁安羌战役中,他率不足1团兵力抗击日军1万余人,迫敌弃尸1200多具后逃窜,解救英军7000余人和被日军俘虏的美籍记者及传教士500余人。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拜访刘放吾,当面向他表示感谢与敬佩;美国总统布什也曾致函刘放吾表示敬意和谢意。
  
  一场营救7500人的惨烈战役
  
  据史料记载,1942年1月,日军连破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后直驱缅甸,2月16日仰光告急。应盟友英国请求,中国派遣远征军约10万兵力开入缅甸,协同英军共同保卫这块印度的屏藩及当时中国惟一一条对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
  英缅军指挥官史莱姆将军在回忆录《反败为胜》中记述了当时的英缅军状况,“粮水不继,在烈日炽烤下干渴难熬,精疲力竭之下,再受到日军的猛烈攻击,死伤严重,实际上已完全崩溃。”所以,缅甸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请求中国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以一团兵力,速赴巧克柏当支援英军。孙立人随即将解救友军的任务交给113团,团长正是时年43岁的刘放吾。
  4月14日,日军以七千之众占领了仁安羌油田,以致将英缅军一师包围在仁安羌油田东北、平墙河以南地区,战况危急!当日,刘放吾率113团星夜驰援,于16日午后4时到达目的地布防。17日,史莱姆听说113团已抵巧克柏当,立即驱车前往会晤。史莱姆要刘放吾立即率团速往平墙河,18日晨渡河攻击,以呼应英缅军一师突围的意图。
  4月18日晨,113团向平墙河北岸的日军采取两翼包抄态势。如此,日军包围英军,我军包围日军,日军腹背受敌,但日军仍持其精良装备负隅顽抗,同时以巨炮及飞机向我军阵地猛烈轰射。113团除施以两面夹击外,并向敌正面反复冲杀,直至午后4时敌军伤亡惨重,终于放弃阵地涉水逃窜。当晚10时,孙立人令刘放吾率团即刻渡河接应被围英军,于19日拂晓向仁安羌油田区之敌施行夹击,以援助英军突围。
  19日拂晓,113团向敌发动猛攻,战斗之激烈,较18日更甚,直到傍晚6时,油田边积起一堆堆尸丘时,敌军终溃退,全部油田均被我军克复。20日中午,英军从我左翼向平墙河北岸完全退出。午后4时,敌人又增援反攻,敌炮同时向113团指挥所及预备队猛烈轰击,刘放吾遂指挥配属炮兵对敌施压。激战约3小时,始将敌人全部歼灭。
  4月18日至20日的激战,刘放吾以不足1团兵力抗击日军1万余人,迫敌弃尸1200多具后向马圭逃窜,并救出英缅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官兵7000余人,被日军俘虏的美籍记者和传教士500余人,马1000余匹及车300余辆。被解救的外籍人士对我军高呼“中国军队万岁!”
  刘伟民说,仁安羌大捷后,即自5月初至6月1日,刘放吾再度奉命率团掩护英军及我军撤退。在野人山辗转月余,113团一路攀山越岭,艰难行进。时大雨滂沱,霍乱盛行,横尸遍野。当撤退到湍急的清德温江时,追兵从三面包抄过来,如何隐蔽渡江,安全渡江?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封电报,分别致师部及军令部“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便成仁”。
  是夜,刘放吾使出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他令官兵用竹子捆扎成竹筏,6人一组漂浮渡江。渡江前,刘放吾令人到上游撒下成团树叶迷惑日军。
  起初,日军看到江中浮叶时误以为是雨林中自然现象,遂放松警惕。于是,113团全团身披树叶伪装,在日军眼皮底下悄然涉水,直到最后一排人下水时才被日军发现。
  此次突破封锁线损失官兵十余人,轻重机枪数挺。仁安羌战役113团共死189人,伤294人。
  仁安羌一战以少胜多、以劣(武器装备)胜优,以“客”胜“主”,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8月8日,身染疟疾的刘放吾躺在担架上进入新38师师部所在地――印度普拉村。进村时,英军列队奏乐,鸣炮10响。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因战功卓著记大功两次,被授予海陆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六等云麾勋章。1946年,他由上校荣升少将。
  
  一个被湮没于历史的名字
  
  刘放吾归国后,入重庆陆军大学特七期受训,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1948年,他自南京抵台,抵台后任职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刘放吾任教时薪水甚少,生活困顿。为生计,两袖清风、一肩明月的刘放吾求助做煤球生意的旧部,即参加仁安羌战役的第一营营长杨振汉。杨振汉教曾经的团长在哪里买煤灰,怎样做煤球。刘放吾于是在屏东开了一家煤球店,买煤球者戏称“将军煤球”。
  1959年,刘放吾以少将军衔退役,个人仅获一纸奖章执照――陆军新编第38师113团上校团长刘放吾因缅甸战役著有功绩令,依海陆空军奖励条例第三条第一款给予海陆空军甲种一等奖章。
  刘放吾老友袁子琳将军疑惑:“我看过七八本关于仁安羌战役的书籍,书中皆未提刘团长,那么113团抗倭时,指挥员团长在哪里?”就在刘放吾基本淡出人们视野时,1963年8月,一个“冒牌将军”林彦章出现了。林在接受《中华日报》访谈时说:“我是在仁安羌战役中解救出英军炮兵团长菲士廷的恩人,因战功卓著,被宋子文授予少将军衔。”1963年10月,林彦章因谎言及骗财之举,被香港警方批捕。林的被捕引发人们开始寻找仁安羌战役中的英雄团长。
  几经周折,《征信新闻报》记者终于找到正为煤球生意忙碌的64岁的真将军刘放吾。1963年10月18日,该报将其访谈内容公之于众,登出“光荣战史从头说,真假将军揭谜底”。
  1977年,刘放吾夫妇移居美国。
  
  一块迟到半个世纪的奖章
  
  1992年,仁安羌大捷50周年。当年4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美。4月11日,在芝加哥卡尔登酒店,撒切尔夫人拜访了坐在轮椅上的刘放吾。
  据刘伟民描述:撒切尔夫人握着刘放吾的手说:“我听说过你的英勇故事,感谢你当年救了7000多英国人的性命。算算看,7000英军、500多美国传教士及记者等,他们现在该有第三代第四代了。我今天代表英国政府与人民对你表示深深的感谢与敬佩,希望将来有时间听你讲述你是如何打赢这场战役的。”刘放吾眼里溢出泪水,他回应道:“我是军人,打仗是我的职责。英军是并肩作战的友军,友军遭危难,援救友军是分内之事,不能列为战果。”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彼得?威尔逊、洛杉矶议会议长迪恩?巴纳和美国总统布什都先后致函刘放吾,以示敬意和谢意。
  1992年,刘伟民赴台请有关部门追赠奖章。台当局有关部门专为刘放吾开模(模具)打造奖章,这枚迟到50年的奖章最终了却了刘放吾深埋心底的一桩憾事。
  刘放吾生前自我评价:吾作战不畏艰险,自信能刻苦耐劳,负责守纪,无不良嗜好,不善言辞,不善交际,待人以诚,服务以勤,能驾驭各种车辆……今后之志在军旅。
  刘伟民说父亲生前对仁安羌战役的种种版本,其表情是“沉默无语”。心绪难平时,他会偶尔翻检史莱姆将
  军手令及虏获的写有“武运长久”的日军军旗。
  
  一部著作还原一个真实英雄团长
  
  1963年,在儿子刘伟民的再三追问下,刘放吾在对儿子打开尘封数十年的仁安羌画卷的同时,还将他的十几本日记及讲述仁安羌战役的手稿,如《仁安羌痛歼日寇记――最光荣的一团》一并交给儿子。
  刘放吾逝世前两年,社会上仍流传着版本不一的仁安羌战役。刘伟民意识到“父亲尚在世,历史便已扭曲,若干年后,仁安羌大捷不知会离真相有多远?”于是,“为还历史真相及解父亲心结”,刘伟民决定亲撰《刘放吾将军与缅甸仁安羌大捷》。
  对此,刘放吾仅嘱“实事求是就好”。撰写中,刘放吾几度病危。1994年6月29日,95岁的英雄团长与世长辞,10天后,该书付梓。
  2005年,人民大会堂,刘伟民代表父亲刘放吾出席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

相关热词搜索:团长 解救 英军 解救7000英军的英雄团长刘放吾 真实的我的团长刘放吾图 中国远征刘放吾救英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