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1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诗句散文篇一: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天”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为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为船夫搏斗急流的坚韧。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的内涵。

2、了解各篇课文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3、结合课文,领悟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4、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习现代诗的朗诵。

《天狗》

教学过程:

1、 预习质疑及感悟:

我的质疑:

我的感悟:

我的收获:

2、含英咀华一言品评(这首诗我喜爱的诗句摘录及品评):

我喜爱的诗句摘录:我的品评:

3、问题探究:

1、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及其特点?

明确:中心意象:天狗

特点:有气吞日月星辰的恣肆、凌厉、张扬自我、狂放不羁、气势磅礴

2、请探讨本诗中心意象的深层意蕴。

明确:“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象征意蕴),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

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的象征,显示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和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的真实写照。

3、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明确:①完全自由体诗形式(诗句是长短不一的,每一节的行数也不固定,且没有统一的韵

脚)与诗歌展示的“天狗”形象和表现的思想主题相得益彰。

②修辞:拟人手法:使“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够生动地展现充满豪气的自我精神,也便于诗人进行富于想象力的夸张。

浪漫主义的夸张:更好地展现天狗张扬自我、狂放不羁的个性。

4、语言品味:

? 品四类词:

? ①动词:“吞”“飞奔”“狂叫”“飞跑”等一系列富有动感、活力的动词,将“天狗”无所畏惧、狂放不羁、恣情宣泄的特点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一个勇往直前、尽情挥洒生命活力、书写全新生命篇章的崭新形象跃然纸上。

? ②“大”词:气势宏大,视野开阔

? ③反复词语:强调气势

? ④第一人称代词“我”《天狗》就是由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我”带动而完成的,整个诗篇的所有字句都听从“我”的召唤和推动,向前奔涌不止,这充分体现了五四时代的动的精神和诗人奔放的人格。

闻一多将写诗比作戴着镣铐跳舞。鲁迅说,“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郭沫若不这么看,他说:“诗的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即“情绪的自然消涨”,至于诗的外在形式,诸如语言之类则象衣服,“诗无论新旧,只要是真正的美人穿件什么衣裳都好,不穿衣裳裸体更好!”《天狗》就是郭沫若这一诗学观念的极端化创作,全然不讲诗歌的“形式”,丝毫不考虑诗句的“勇唱动听”,一任感情的渲泻,急不择言,信口开河。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起首,长短不拘,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中国读者低吟浅唱、一唱三叹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嘎然而止! 这种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厉语言反而强化、凸现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袒陈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于与读者交流共鸣。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火山爆发般喷涌不已;又如天山之巅暴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突,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5、助读贴士:

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卓文君》等。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

为代表的六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著作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其中文学20卷)行世。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他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背景解读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6、荐诗交流:

诗海拾贝(我喜爱的诗或诗句摘录):

推荐理由:

7、老师推荐的诗及一句荐评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一句荐评:

这是一首饱含眷念祖国情绪的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聪俊的有进取心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这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井》

1、预习质疑及感悟(仔细品读诗歌,并将你的疑惑和感悟写在下面):

2、含英咀华,一言品评(请摘录出此诗中你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3、问题探究:

(1)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有孤独才能保持澄澈的丰满”的理解。

参考答案:井被屏弃于温暖之外,孤独却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来自黑暗的地层却与无边的宇宙相联,被遗弃却默默承受,坚持自我,保持着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的本性,井澄澈的丰满正源于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坚守。

(2) 诗人赋予了“井”怎样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井”象征着一种自我牺牲精神,井被温暖摒弃,却“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也象征着崇尚个性的精神,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它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它是旧时代一部分正直善良、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写照。

4、语言品味:

请你找出本诗的韵脚,想想本诗在押韵方面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形式比较自由的诗,但严格地押了韵。如第一节“叶”“界”押韵,第二节“候”“忧”押韵,第三节“暖”“满”押韵,第四节“面”“烂”押韵,第五节“面”“联”押韵,均属于抱韵;第一 至四节的韵脚不同,第六节“弃”“涤”“己”押韵,第七节“诚”“奋”“声”押韵,是为换韵;而第三节“独”与第四节“处”押韵,与各节内的押韵构成了交叉押韵的关系。

5、助读贴士: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6、荐诗交流:

诗海拾贝(课外诗歌摘录):

推荐理由:

7、老师推荐的诗及一句荐评

燧石

高伐林

我棱角分明

我没有金刚石和祖母绿雍容华贵

也不如汉白玉或者翡翠典雅

我不曾雕成印玺 由诸侯拼命地争夺

也不配戴在摩登女郎的纤纤手指

或者在她们奶油般的脖子上悬挂

我更比不上漂移的冰川砾石

诗句散文篇二: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骈文的是( B )。

A.《吊魏武帝文》 B.《祭十二郎文》 C.《与宋元思书》 D.《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

2.吴歌、西曲是( C )中的两大类。

A.汉乐府 B.北朝乐府 C.南朝乐府 D.唐代新乐府

3.下列作品篇目中出自《庄子》的是( A )。

A.《齐物论》 B.《五蠢》 C《儒效》 D.《为政》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五古的是( C )。

A.曹植《七哀》 B.杜甫《新婚别》 C.王维《山居秋瞑》 D.陶渊明《归园田居》

5.下列词作中不属于苏轼的是( D )。

A.《永遇乐》(明月如霜)B.《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C.《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D.《满庭芳》(山抹微云)

6.咏梅词的绝唱《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的作者是( A )。

A.姜夔 B.林逋 C.吴文英 D.张炎

7.著名的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 A )的作品。A.睢景臣 B.关汉卿 C.刘时中 D.马致远

8.词人( D )的词以个人的不幸写出人生普遍的悲苦,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借对往事的追怀,写出了对人生无常的追问。 A.晏殊 B.冯延巳 C.苏轼 D.李煜

9.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七律的是( D )。

A.黄庭坚《登快阁》 B.崔颢<黄鹤楼》C.刘禹锡《西塞山怀古》D.李贺《神弦曲》

10.著名的怀古词《永遇乐》(千古江山)是词人(C )抒发爱国之志、表现英雄情怀的作品。

A.苏轼 B.陈亮 C.辛弃疾 D.陆游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1.诗人苏轼的作品善于阐发人生哲理,如其七律中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七绝中的《题西林壁》等。

12.诗人 王安石 绝句多写景抒情之作,风格雅丽精绝,《泊船瓜洲》可为代表。

13.刘兰芝是著名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 》中的女主人公。

14.宋代词人周邦彦的慢词艺术成就极高,《六丑》(正单衣试酒)是其代表作之一。

15.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出自汉代作家 司马相如 的散体大赋,作者借他们的口夸写了汉天子在上林苑畋猎的盛况。

16.《永州八记》是作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所作,是其最令人称道的山水游记。

17.南宋著名词人 辛弃疾 常借助“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曲折地表达自己政治失意之感,如《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8.诗人 杜甫 在七律方面达到了集大成的境界,《秋兴八首》和<蜀相》等是其七律的代表作品。

19.擅长慢词的宋代词人 柳永 描写羁旅行役之感的作品有些兴象高远,颇得文人士大夫喜爱,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

20.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在古文理论上提出“义理?‘考据”和“ 辞章 ”的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简析晏几道令词创作的特点。(1)主要内容是追忆往日恋情,感情深沉真挚。(2)将牢骚不平之气溶解在悲欢离合的题材中,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3)继承令词传统的表达技巧外,又注意吸取慢词的精神气度,用作诗的方法来填词。

22.举例说明词在声韵上的特点。(1)平仄上:不但讲究平仄,还讲究四声,每个字的平仄甚至四声都是固定的。 1816

(2)押韵上:用韵灵活自由,根据词牌的要求,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平仄互押,可以换韵。但每个词调的韵部都是固定的。

23.结合《史记》文本,简述你对“子长爱奇”的理解。(1)“子长爱奇”是指司马迁偏好记载奇异的人事。(2)选择性格行事奇特的人进行描写。(3)叙写人物的传奇经历。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24.试述苏轼古文创作的成就。(1)议论文:史论文、政论文具有纵横家气息,见解新颖,文势跌宕起伏。杂说、杂论叙议结合,论说透辟。(2)叙事记游之文:①好发议论,常在叙事记游中阐发哲理。②常打破各类文体的限制,随意而行,看似结构松散,实则是以胸中感受为线索贯穿全文。

25.试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李白、杜甫七古的不同。(1)李白多用乐府旧题,杜甫多“即事名篇”,自创新题。(2)李白多抒写个人情志胸怀,杜甫多叙写时代现实。(3)表现手法上,李白多用夸张、想象、梦境等;杜甫多用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叙事角度丰富多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诗歌中属于七古的是( A )。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C.曹操《蒿里行》 D.黄庭坚《登快阁》

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庄子》的是( D )。 A.《逍遥游》 B.《齐物论》 C.《盗跖》 D.《五蠹》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苏轼的是( D )。 A.《荔枝叹》 B.《日喻》 C.《江城子·密州出猎》 D.《游山西村》

4.今本《诗经》是汉代四家诗中的( A )。 A.毛诗 B.齐诗 C.鲁诗 D.韩诗

5.宋代词人( B )的词以小令为主,风格委婉含蓄又雍容华贵,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A.晏几道 B.晏殊 C.欧阳修 D.秦观

6.为律诗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的诗体是( A )。 A.永明体 B.台阁体 C.西昆体 D.正始体

7.唐代诗人( A )擅长创作七言绝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其代表作之一。

A.王昌龄 B.刘禹锡 C.王之涣 D.杜牧

8.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 C )作品。

A.吴文英 B.张炎 C.姜夔 D.辛弃疾

9.【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是( B )的散曲小令作品,其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显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切体悟。 A.张可久 B.张养浩 C.白朴 D.关汉卿

10.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律诗规则的句子是( C )。

A.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1.著名的叙事诗《陌上桑》中用行人、少年、耕者等的反应渲染了采桑女 罗敷 的美貌,是乐府诗中烘托手法运用最成功的诗篇。

12.著名的抒情小赋《归田赋》的作者是张衡 ,他还擅长散体大赋,《二京赋》即是代表。

13.宋代诗人__王安石__晚年所作绝句被称为“王荆公体”,风格雅丽精绝,《书湖阴先生壁》可为代表。

14.著名作家 庾信的骈文著名一时,《哀江南赋》前的序即是其骈文代表作之一。

15.宋代词人__周邦彦__的慢词在章法结构上回环往复、跌宕多姿,著名的《兰陵王·柳》可为代表。

1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著名散曲作家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

17.《秋兴八首》是诗人 杜甫 一最著名的七律代表作品。

18.唐代诗人 李白 的七古多以乐府古题抒写自己的情怀,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

水天上来)就借饮酒放歌的旧题写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

19.诗人 王维一描写山水田园、隐居生活的绝句多为五绝,如《鹿柴》、《鸟鸣涧》等。

20.《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是作家张岱 追忆早年经历,寄托故国之思的作品。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以温庭筠和李煜为例,简析花间词和南唐词的不同。(1)花间词以女性情感为题材,语言香艳绮丽,不脱“伶工之词”的身份。(2)南唐词则在词中注入士大夫的忧患之感和生命意识,语言比较清新雅丽,成为士大夫词的先驱。

22.举例说明辛弃疾的词是如何运用比兴手法的?(1)辛弃疾继承了传统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2)代表作品《青玉案·元夕》、《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

23.韩愈的古文创作是如何实践他的古文理论的?(1)韩愈的古文理论:在内容上强调文章当以载道为目的,形式上反对骈俪文风,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散体文,主张“词必己出”。(2)韩愈的古文创作:注重载道,议论文宣导儒家思想、批判社会现实,碑志、传记借人物事迹发表议论,借以明道;形式上多为散体文语

言平易。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24.杜甫新题乐府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1)善于通过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2)叙事手段丰富,增加了叙事的多面性。(3)化用汉乐府的神理,极大地创新了乐府诗的表现手法。

25.司马迁《史记》的叙事成就表现在那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1)有“事核”的特点,也就是叙事有坚实的依据。(2)精心剪裁,叙事缜密有序。 (3)擅长运用“互见法”。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 毛诗正义 》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诗经》研究史上《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2.“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和《_》。

3.《诗经》中周民族五大史诗之一的《》一诗叙述了周民族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

4.《诗经》开篇第一首《》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歌,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出自其中。

5.《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开篇即日:“岂日无衣 ?与子同袍”。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小雅. 》中的句子,诗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7.“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是屈原《》一诗中的句子,包含着英雄主义的精神。

8.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 的《楚辞章句》本,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9.屈原在他的绝笔诗《“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10.“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是《九歌.》一诗中描写山中女神的句子。

1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唐代诗人

12.南宋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景明丽,又颇含哲理,历

来为人称道。

13.北宋词人咏物词成就极高,他的代表作《六丑·蔷薇谢后作》历来为人称道,其中“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一句更是造语新奇。

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15.“莫愁前路无知己, ”是唐代诗人高适《别董大》中的送别名句。

16.西晋诗人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

17.与沈俭期一起开创沈宋体的唐代诗人的山水诗也很有特色,他《灵隐寺》一诗中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写景的名句。

1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代诗人

19.唐代著名诗人 的《夷门歌》一诗赞颂了侯赢慷慨任侠之举,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对建功立业的热望。

20.“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是唐代咏物诗的重要特点之一,诗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21.何谓赋比兴?试举例说明。赋比兴是古人对《诗经》最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总结。(1)赋,就是铺陈陈述的意思。

(2)比,即是比喻。(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引出所要写的内容。

22.简叙《天问》一诗的结构层次及其思想内容。《天问》一诗的前半部分是对宏观的宇宙自然的发问,分为四个层次:

(1)关于宇宙本源问题,(2)关于天体、天象问题,(3)关于鲧禹治水问题,(4)关于大地、四方灵异问题。后半部分是对人世间历代兴亡的发问,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夏、商、周的历史和楚国的现状。

2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词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1)自《诗经》中的《小雅·采薇》开始,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2)“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代有折柳留客的风习,因此“杨柳”与送别密切联系在一起,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恨。(3)唐宋送别诗词中多用“杨柳”的这一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

24.举例说明格律诗与词在句法和押韵上有什么差异?(1)格律诗与词的句法的不同表现在: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五、七言多为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比较多见,五七言句子中常有三二、三四节奏。(2)格律诗与词押韵规则的不同表现在: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则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这些皆由格律规定。

三、论述题

25.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4)生动活泼的语言。

26.《离骚>丰富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而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美;(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形成的奇丽美,表现为三个艺术世界,即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

27.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白山水诗的特色。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是雄奇、豪放,这表现在:(1)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对象,山水本身就给人一种阳刚之美;(2)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描绘山水景物,如大胆的想象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等,造成一种奇幻瑰丽又豪放雄壮的风格。

28.试结合作品分析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1)“诗”与“史”的结合,即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2)“咏史”与“言志”的统一,即借咏写历史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古”与“今”的结合,即在时空的跨度上具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_召南_》。

2.“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_诗学___》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3.《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4.《诗经·小雅. 宾之初筵 》一诗以燕飨活动的发展为序,写出了与宴者在不同阶段的神态变化。其中的“既日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做做”几句,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骄奢淫逸、丑态百出的醉鬼形象。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出自《小雅》中的《 薇 》一首,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6.《周南·桃天》首章:“,赞美了新嫁娘容貌美丽,并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7.《九歌·湘夫人》“媚娟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两句是写景的妙句

8.《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一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两句,描写离别的 悲哀,被后人推许为“千古情

语之祖”。

10.五代赵崇祚所编词集《》对后世的词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11.南朝齐诗人

12.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后来被谱成名曲《

13.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的《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颇具代表性。

14.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柳”意象往往暗含了离别的意思,如北宋词人 的名作《兰陵王·柳》一词就借咏柳来抒发离愁别恨。

15.咏物诗多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即借咏蝉来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表明自己的操守。

16.“南浦”一词成为水路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大约与诗人屈原的作品《》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关。

17.宋代苏轼的《》(填词牌)五首是宋词中描写田园生活的佳作,其四“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写农村人物风情,历来为人称道。

18.柳宗元的《渔翁》-诗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渔翁形象,诗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更是造语新奇,意境悠远。

19.与沈俭期一起开创沈宋体的唐代诗人浙江潮”是写景的名句。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情韵的艺术?试结合作品进行说明。《诗经》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情韵,表现为:(1)史诗中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2)农事诗中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3)徭役诗中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等。

2.简叙《天问》一诗的结构层次及其思想内容。《天问》一诗的前半部分是对宏观的宇宙自然的发问,分为四个层次:

(1)关于宇宙本源问题,(2)关于天体、天象问题,(3)关于鲧禹治水问题,(4)关于大地、四方灵异问题。后半部分是对人世间历代兴亡的发问,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夏、商、周的历史和楚国的现状。诗人借对宇宙自然和人间兴亡的思索,表现了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企图力挽狂

澜的爱国热忱,这正是全诗的主题思想所在。

3.盛唐田园诗和中唐田园诗有那些不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1)内容上:盛唐田园诗多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田园生活的温馨和田园中真诚朴实的人际关系;中唐田园诗开始转向对田家生活的辛劳的描写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2)艺术手法上盛唐田园诗多用白描的手法,风格淡雅自

诗句散文

然,意境清新悠远;中唐田园诗则多用典型事件来反映普遍的社会现象。

4.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有什么特色?试结合其代表作进行分析。(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三、论述题

1.和原始歌谣相比,《诗经》作品的创作有哪些新的发展?(1)功利主义的自觉创作,周人开始自觉地、有目的地创作诗歌,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明确的政治功利目的指导下创作的优秀作品;(2)个体诗人的出现,诗歌从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独抒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过渡发展,诗歌中开始出现个性的存在;(3)艺术水平的提高,周人开始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美,从而提高了《诗经》的艺术表现水平。

2.<离骚》一诗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

《离骚》中缤纷的香草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界上美好品德的具象化,诗人正是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意象,展示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德。屈原还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

《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实写;《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诗经》的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联想;《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构成一种象征体。

3.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白山水诗的特色。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是雄奇、豪放,这表现在:(1)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对象,山水本身就给人一种阳刚之美;(2)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描绘山水景物,如大胆的想象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等,造成一种奇幻瑰丽又豪放雄壮的风格。

4.试结合作品分析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1)“诗”与“史”的结合,即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2)“咏史”与“言志”的统一,即借咏写历史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古”与“今”的结合,即在时空的跨度上具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的《》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诗经》研究史上《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2.“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 》《》。

3.《秦风.》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日:“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都风》中保存了她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诗中的句子。

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8.《 惜往日》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是屈原《 》一诗中的句子,诗歌赞颂勇武刚强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10.南朝齐诗人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即是他描写山水的名句。 、

1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12.中晚唐很多诗歌关注民生疾苦,如诗人 的《橡媪叹》一诗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

13.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斧凿的痕迹。

14.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

15.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

16.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 》(苔枝缀玉),词中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花抒发自己的身世飘零之苦和国家兴亡之痛。

17.宋代词人 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借送别抒发了对外敌人侵、朝廷苟安求和的忠愤悲慨之情。

18.“大江东去,浪淘尽,”是宋代作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这首词也是咏史怀古词中的名作。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代诗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

(1)其不同在于:讽喻规谏诗的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圮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怨刺批判诗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2)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2.有人认为《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原本是一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湘君》、《湘夫人》原本是一篇,后来被割裂成两篇,原因是(1)从诗歌内容上看,二者写的是湘夫人一人的活动,是同一个爱情故事;(2)从诗歌结构上看,二者文章结构大体相同,其实是一个诗篇中的回环复沓。

3.试结合作品分析词的语言特色。

词的语言讲究精美浏亮、典雅脱俗、轻灵细巧,这表现在:(1)偏爱取资微物来铸辞炼句,修饰事物时,喜欢带上浓重的女性色彩和闺阁气息;(2)追求色彩鲜美,通过对色彩的细致描绘,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情绪体验,使意蕴更加丰厚。

4.试结合作品分析王维山水诗的特点。

1)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在山水描写中寄寓佛理禅趣,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醇雅的意趣;(2)追求画意,将绘画中讲究线条、色彩、构图、意境之美的手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

三、论述题(一二题必选一题回答,三四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第一题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j

1.和原始歌谣相比,《诗经》作品的创作有哪些新的发展?

(1)功利主义的自觉创作,周人开始自觉地有目的的创作诗歌;(2)个体诗人的出现,诗歌从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独抒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过渡发展;(3)艺术水平的提高,周人开始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美,从而提高了<诗经》的艺术表现水平。

2.《离骚》丰富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而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美;(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形成的奇丽美,表现为三个艺术世界,即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

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1)这一意象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2)“南浦”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关系极大,江淹创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唐宋送别诗词中“南浦”出现地更为普遍。(3)“南浦”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有时被写作“别浦”,有时与“北梁”对举。宋代人创制的《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4.试结合作品分析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诗句散文篇三: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课题 课型

长恨歌

赏析示例课

备课时间 课 时

2课时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他有感于唐教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是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分析 世”的赏析示例课,重在起示范作用,为学生在自主赏析中的学

习提供参考借鉴。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2、过程与方法

目标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重点1、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难点 2、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在合作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说设计 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教法课前

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PPT课件 准备

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1、播放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

2、请学生介绍作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巩固复习已学知识)

3、检查预习,幻灯片显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正、强调。(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介绍创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播放背景音乐。 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恨歌》。 二、朗诵精彩片段。

三、问题探讨(学生自由讨论) 1、讨论诗歌的主题

发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随后总结。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1) 讽喻说。 (2) 爱情说。 (3) 双重主题说。 2、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

2

批注

声像媒体可以同时给予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对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具有更突出的作用,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本诗内容,理清思路;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

(1)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2)杨玉环:美貌和忠贞 四、《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后人称之为“长庆体”。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4.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3

课题 课型

湘夫人

自主赏析

备课时间 课 时

1课时

《湘夫人》是屈原流放江南时在楚民歌基础上加工整理的祭教材歌诗歌语言华美,想象奇异,生动地抒写了湘君对真挚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散发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寄寓分析 着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知识与能力】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分析文中情景

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通过以意逆

志、知人论世,深入了解屈原的心志。

1.体会楚辞独特的语言结构,理解文意。 重点

2.掌握分析诗歌常用手法的方法。 难点

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感受屈原的情感。

1、运用诵读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运用改写法,将《湘夫人》改写成散文,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教法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

设计 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情感。

4、运用比较法,比较《湘君》和《湘夫人》这两首诗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课前

准备

4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批注

体现“情感

一、导入课文——屈原名句 态度价值

他曾经寄予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观”目标,他曾经傲然于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引入课文,但他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于是,他矢志不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这,就是屈原——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离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九歌》组诗中的一首诗——《湘夫人》。

二、走入文本,理解课文。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大家可以参看课本第9页课下注释1和第11页“相关链接”,了解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湘夫人》的相关背景。 我们了解了相关背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2、诵读诗歌。任务目标:解决重点字词。 A、注意课下注释中注音的字。

B、解释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字。

(1)帝子降兮北渚渚:水边的浅滩。

(2)与佳期兮夕张张:张设罗帐。

(3)罾何为兮木上罾:鱼网。

(4)蛟何为兮水裔裔:边。 (5)朝驰余马兮江皋 皋:边。 (6)葺之兮何盖 葺:编草盖房子。 3、改写诗歌。 通过诵读诗歌,我们初步领略了诗歌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改写成散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意旨。在改写之前,有几点提

示:

(1)注意诗歌的情感基调(2)注意诗人采用的意象。(3)注意诗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4)可以适当发挥想象。

将《湘夫人》改写成散文,通过教师适当点评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 【点评中需提示的问题】 (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情景交融的的手法。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

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2)“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此诗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 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

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3)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5

设置悬念,

增强课堂整

体感。 通过知人论世,为以意逆志作铺

垫。 导学生打好

语言的基本功,首先读懂《湘夫人》。

相关热词搜索:诗句 散文 霜降的诗句散文 桃花诗句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