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女生“郭妮”|郭妮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7月底,出版商路金波自曝“亿元女生”郭妮只是工业化模式打造的“产物”,她其实有幕后团队在集体创作,一时间,争议再起。郭妮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造星”之旅?这条仿工业化流水线制作的文学生产链是否真的收见市场奇效?
  
  路金波的“好莱坞照搬说”
  
  短短一年,连出14本小说,卖出500万册,销售总额达到1亿元,身价远远赶超韩寒、郭敬明……这一串串数字曾是围绕在青春文学畅销书作家郭妮头上的一圈儿“光环”,但这样的“荣耀”,从来不属于郭妮一个人。2009年7月27日,有北京媒体报道称,郭妮的出版商、万榕的老总路金波在接受20余家中外媒体采访时,把以往关于流水线写作和小说工业化模式的说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说,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由郭妮幕后团队集体创作,她只是进行润笔,这个年轻女孩甚至连自己的公众形象也受到公司严格指导,出镜前被教导要“表现得像个公主”,这意味着完全承认郭妮纯属“人工制造”。难道郭妮能数年如一日地忍受文学作坊“形象代言人”的角色扮演?难道“90后”甘愿去拥戴和追捧这样一个“傀儡”偶像?
  2006年,路金波一手发掘和打造了中国畅销书出版史上最离谱的“传奇”之一:一个彼时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孩郭妮,要在一年内出版14本小说,还要卖出500万本,要拿下1亿元的销售额。消息一出,“郭妮”之名迅速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文化版面头条。“郭妮是谁?她有这么牛吗?”质疑声此起彼伏,可事实上,迄今为止,或许都没有媒体发现:路金波其实是“另有所图”。当时,他真正要引导市场关注的,并非“亿元女生”这个名号,而是这个名号背后的全新出版模式,以及这种“新生产力”所能开拓的资本市场。
  “好莱坞的热门影视剧,他们的编剧是由一个团队组成。当时,我们就觉得,文学也可以这么搞。”接着路金波道出另一段隐情:“郭妮的创造性被我们刻意地低估了。我们牺牲了郭妮的利益,制造了一个代表新生产力的出版工业模式。聚星在去年时,主要依托这个模式,从海外融资了1200万美元。事实上,90%的东西都是郭妮自己写出来的,团队起到的主要是建议作用。但是我们当时这么声称:郭妮50%,团队50%,这样就显得团队很值钱。可以说,当聚星被资本市场高估和追捧时,郭妮就被文学界和评论界低估了。这总要有一个选择的。”
  
  郭妮自立门户
  
  “那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工作室里有一间发出微黄灯光的写作房间。外面有个影视厅,是郭妮为排遣写作的孤独而设。”这是参观过郭妮工作室的资深粉丝“枫”的一段描述。2009年,郭妮抛弃了幕后的团队,招了几个美编,成立了自己的写作工作室,叫“绘梦馆”工作室。
  而郭妮“独立”的变化始于2008年。“开始的时候,每写一部新小说前,十几个人组成的幕后团队进行数据整理和评估,随即讨论情节和人物怎么设定。郭妮的写作之路,必须‘照章办事’。那时候,每周差不多会收到1万封读者来信。但到了2008年的时候,郭妮和幕后创作团队的矛盾越来越大。郭妮希望自己的主创性得到更多认同,而‘团队’概念的炒作和规定性的故事提纲,都成了积累矛盾的诱因。”路金波说。忍了一年后,郭妮索性自立门户。“从这时候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她既不受聚星的影响,也不再受我的公司万榕影响。”路金波口中的“聚星”,即上海一家主推青春文学作品的文化公司,路金波曾任老总。
  “拿到郭妮的两部新作,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她翅膀硬了,有不少出版社给她更高的钱。但是,她只跟我要了一个市场的均价,还是把自己独家的书稿内容交给了我。”路金波说。
  
  文学难以工业化
  
  郭妮的重新上路,对路金波而言,却是反思的开始。“她的转变,也改变了我的想法。我一直也在反思,以前太理想化了,以为小说可以做成工业化,其实这么做过于激进,以至于显得荒谬了。写作有一些更神秘的东西在里面,是不能被工业化的。这是一个实验,已经失败了。”郭妮的“同门”、同在路金波旗下的青春武侠作家“步非烟”说道:“文学是不可能这么成功的。哪怕是兄弟、姐妹乃至夫妻,如果合作写小说的话,最后必然会各有各的想法,闹得完全写不下去。”
  比起当年“亿元女生”的横空出世、轰动传媒江湖,如今的郭妮,似乎也在淡出媒体视野。“因为她是个天性安静、内向的人,本来就不喜欢接受采访,以前都是我强迫她的。但现在,我已经不能强迫她了。不过我也觉得,她现在成熟了,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了。”路金波说道。
  
  “90后”粉丝只信偶像的话
  
  为何“90后”甘愿去追捧郭妮?更根本的原因大概当属“90后”读者们的心态。同样拥有为数不少“90后”读者的“步非烟”分析道:“读者和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朋友。冥冥中,作者有一种气场去吸引他的读者。尤其是特别小的读者,她们对作者真的有很单纯很真诚的爱。就像韩国爱情片里那样,男主角对女主角含情脉脉地说:‘只要是你说的话,我都信,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作者说‘是我写的’,读者们就会相信。”
  路金波则说道:“因为郭妮的读者以11岁~15岁的女学生为主,又以二线城市居多,她们喜欢外包装精美和随书赠送的礼品,才购买郭妮的书,进而喜欢上郭妮,这部分读者并不怎么关注新闻,故而较少受媒体舆论引导。”
  无论是查看聚星的“郭妮论坛”,还是百度的“郭妮贴吧”,“90后”更热衷于讨论哪部作品该拍成电视剧,书中哪段情节最感人。7月底,有关路金波曝出“郭妮是集体创作”的新闻,尽管在媒体网站上有数十家转载,可“YAYA”们(郭妮粉丝的统称)却基本没人讨论这事。也许,这也正是为什么“亿元女生”这个泡沫至少还维系了3年。
  (摘自《青年周末》报)

相关热词搜索:亿元 女生 郭妮 亿元女生“郭妮” 亿元女生郭妮 亿元女生郭妮 下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