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拥抱科技,当代中国优秀数字艺术一览(下)]当代中国优秀人物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在历史上,一种编程语言的问世,往往就意味着新的艺术类型的诞生。灵感与科技混搭,现实和幻想夹杂。   游走于现代艺术、高科技技术和设备之间,艺术家们催生出了数字艺术傲然的异想奇葩。对于中国的艺术家来说,20几年前,艺术和科学是完全隔离的,设备完全被排除在艺术领域之外。而现在,艺术家开始选择以高技术为工具,其挑剔程度与科学家不相上下;而一些科学家也开始对高科技制造的美学效果产生兴趣,创造了大量连艺术家也叹为观止的作品,技术与艺术开始融合,抑或技术与艺术边界正在消失,当人们开始用数码科技取代纸和笔,数字艺术(DigitalArt)就成了艺术和技术结合冲动下诞下的果。
  当艺术开始拥抱科技,信息社会时代艺术的视角和语言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新媒体介入公共艺术使公共艺术具有广泛的公共性,临场感、互动性得以加强,观念维度方面得以突破。而这一些,使得数字艺术开始了与城市、产业、商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而王泊乔说在未来,“数字艺术的需求将会是一种爆炸性的增长”。
  
  城市行销新手段
  
  装置艺术、照相艺术、录影艺术、光电艺术、声音艺术、水体艺术等一大批新的视觉语言的出现不但丰富了传统的视觉态势,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熟悉,还改变了公共艺术设计的传统态势。面对现代城市的多样性、互动性和高度集中性,更具活力、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数字艺术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精神塑造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4月发布的《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市民荣誉感”、“城市认同度”、“文化艺术”的指标越发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新兴内容。大屏幕电视、公共电子广告牌、数码放大照片、数字电影、水体艺术……当艺术越来越紧密地拥抱科技,数字艺术新型的艺术样式迅速涌现并占据了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公共场所,如候车厅内、广场、公交车上出现的电视、电子广告牌;马路上出现的灯光照明设施、电子路标、红绿信号灯、公园中出现的水幕电影、电子动感雕塑等等,数字艺术开始堂而皇之地渗透在了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而成为了一种城市行销的新手段。愈来愈多的数字艺术家开始用数字艺术创作手段来创造公共环境美和公众生活美,而这也成为建构当代城市多元的公共文化和传播公共信息,进而促进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低碳、低耗、高产出的产业链上游
  
  如何把数字艺术最大程度地产业化。如何走出一条数字艺术与产业紧密结合的道路,这一直是王泊乔和中国数字艺术协会(简称DAC)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DAC下设了不少数字艺术工作室,并成立了中国数字艺术研发基地,艺术家们在创作艺术品的同时,也会思考如何将艺术与产业、商业结合。
  据王泊乔的考察,2010上海世博会90%以上的展馆都用到了多媒体技术,“一大批中小型的数字艺术工作室或多媒体艺术工作室将在世博会之后浮现出来”。王泊乔介绍说这些工作室每年能接到的业务单大概在一千万到两千万,而在国内,这类中小型规模的公司在未来会越来越多,它们是整个数字艺术产业链的最上端,也将是整个数字艺术产业中重要的参与者。
  “未来的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像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数字艺术的应用至少会占到50%左右,紧接着就是中小型的演唱会、晚会,它会是一个链条,会出现更多的创造性的结合。”王泊乔很看好数字艺术在中国的市场。事实上,不少商业品牌诸如耐克、雪弗莱、轩尼诗等都在有意识地把数字艺术手段引用到自己品牌的商业推广当中,而不少数字艺术工作室、团队或艺术家个人,也会通过数字艺术的创作,以创意的手段帮助品牌完成产品展示、发布、店面、活动等。
  “数字艺术的需求将会是一种爆炸性的增长”,作为中国数字艺术产业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王泊乔乐见这种促进创意产出的低碳、低耗、高产出的产业链上游成为未来经济的新引擎、新能源。
  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曾授予制作了《星球大战》三部曲、《终结者3》、《变形金刚》、《侏罗纪公园》等影片的3D特效的乔治?卢卡斯(ILM创始人)“National Medal ofTechnology”大奖,而缪晓春一直被称作“中国版ILM”。这位用3D数码艺术颠覆美术史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至今仍任教于该院的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
  从2002年起,缪晓春开始使用数码技术创作巨幅彩色照片。近年来,他索性舍弃了镜头,直接用电脑软件来创作3D艺术品。因为艺术家自身的观念的深度,缪晓春的艺术作品总能给人以一种宏大的史诗画面的感觉。2009年推出的《坐天观井》是缪晓春令人咋舌的数字艺术经典之作。以历史经典绘画作为视觉表现结构的基础,创造出一系列奇异的当代蒙太奇形象和虚拟现实,缪晓春总能在艺术大展上引起轰动。
  国内顶尖动画大师,火爆网络的系列动画“哐哐哐”之父。曾为贾樟柯电影《世界》、孟京辉电影《像鸡毛一样飞》设计制作电影动画。也曾为CCTV-1“快乐驿站”和电影频道“爱画电影”的栏目策划创始人及动画总导演。新作品《咖啡时光》携手左小祖咒,用平面镜头移动及新闻事件的最简单元素化进行“关联描述”和动画表达。
  以一个人的白日梦游(或许是真的?)路线为线,以经过的人为点。那些人包括各种各样的典型,司机、学生、白领、保安、老头……纵向与横向交错地展示了城市和居住在这里的人,那些真实或者虚假的回忆。在某种程度上。无数个个人的片断记忆,将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城市的历史。
  “REPANDA”表明了作品的意图,“re”这个前缀本就有再次的意思。熊猫们在操场上锻炼体操,体操展现了机械重复生活的现象。作品从“重复”和“规律”,再到“中断”和“不规律”的方式似乎在表达着这个数字时代和快速消费品时代的利与弊,从规律和独特的差异上,表达了年轻人对待这个社会的态度。它用轻松的元素抽象地引发了对于现今时代的一种思考。
  林哲乐是2010上海世博会宣传片视觉上海《声呼吸》的主要创作者和导演。早在几年前他的作品就曾入选戛纳影展并获法国短片大奖,是一位非常有才的80后。《我爱北京天安门》、《我靠~》、《我顶……我倒》以及《2008》,代化的作品都是通过数码像素画形式呈现的。像素图的特色是放大观看时图像出现一个个方格状的马赛克图形,很类似乐高玩具堆砌各种物品的感觉。《猴子与桃子》是代化较新的三维数码作品,通过对于猴子社会的实验,讨论人类社会道德起源的可能性。
  
  蓓非默 设计师?策展人?艺术家?
  
  蒋非默不仅是艺术家,同时也是年轻的策展人、设计师。他善于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创造方式去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奠多媒体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实验性。
  从事数字艺术10余年来,洪强经历了从平面、影像到交互式多维空间的转变。他曾获得过“英国BBC短片节”最佳录像奖(98)、“欧洲媒体艺术节”全场佳作奖(98)、“克罗地亚国际新电影及录像节”新媒体特别奖(02)、“希腊国际电影及新媒体艺术节”多媒体互动光盘特别奖(02)等。也曾应邀到包浩斯大学、柏克莱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等去讲学。《兰花指》是唐茂宏的第一部实验动画作品,准确地说是三屏动画装置,更多的时候,影片是以装置的形式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这也是他一次用动态的影像来表达他的“胡思乱想”。
  
  
  

相关热词搜索:艺术 当代中国 拥抱 当艺术拥抱科技 当代中国优秀数字艺术一览(下) 当代中国优秀数字艺术一览 当艺术拥抱科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