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北京掏出自己的心】 抗震救灾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四川遭灾了,北京人揪心了!北京派出了各大医院医术精湛的医生们,北京派出了各消防队铁血虎胆的小伙子们,北京甚至派出了巧手天功的厨师团……他们日夜奋战,泪水血水和汗水与灾区百姓的凝结在一切。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掏心窝子的北京人!
  
  消防队员:9天10夜极限搜救
  
  李刚从四川归来已经两周多了,回忆起在一线抗震救灾的9天10夜,这个坚强的小伙子格外动情。这是他24年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磨砺、沉痛、感恩、悲悯……他与四川将彼此铭记。
  作为北京市朝阳区公安消防支队搜救犬队二班班长,李刚在5月13日接到命令时便意识到这次行动意义非常。晚11时许,紧急集结,派发个人和搜救装备,简单的动员大会后,李刚同20位队友、10条搜救犬直奔机场。与此同时,北京各地区的消防人员也从四面八方奉命而来。14日凌晨4时,载着350多位消防战士的国航专机直冲云霄。
  爱犬安特是一只3岁的英国纯种史宾格,因受过严格训练而对高空环境并不陌生,此刻正乖巧地趴在李刚脚边。鼓囊囊的登山包中塞满了各种装备:三天的干粮和水、犬粮、雨衣、安全绳、铁锹、各种生命探测仪等。李刚表面平静地等待着,茫茫的夜色暂时淹没了心中的焦虑――快一点,再快一点。6∶30,飞机到达绵阳机场,天空飘着小雨。
  第一站是青川县红光乡,下午4点巴士行驶到关庄镇后便停滞不前,“巨石堵在中间,山震酥了,路全埋了”。战士立刻弃车徒步而行,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以急行军的速度”跋涉于严重改变的山体中。沿途一些逃出来的幸存者如同见到救星般热泪盈眶,4个小时后部队终于到达。
  “震惊。”李刚只用了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场景。一切都比他想象中严重得多,整个村庄成了一片废墟,灾民在空地上聚集着,用砖头搭成简易炉灶,将倒塌的房梁劈成柴烧火。“人们好像回到了原始社会。”地震时大部分劳力在地里干活,因此被压埋的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尽管已经精疲力竭,但工作还是飞快地部署着,4~5人被分为一个搜救小组。当天李刚几乎没怎么睡,“没有帐篷,直接往地上一倒,鞋也不脱,枕着登山包,裹着自己的衣服。” 半睡半醒中李刚仿佛看到许多火光,一摸脸竟然摸了一手水,“湿气太重,大家冻得睡不着,都在烤火”,他也起身加入。
  “余震就像烧开的水一样,把火关了以后还会冒一阵子泡。”21岁的重庆籍战士叶尧形容道。刚下巴士的时候就被“震了一下”,每个人心头都涌起一丝胆怯,但接下来频繁光临的余震很快让人安之若素。因为语言相通,叶尧比其他战士更能理解灾民的意图,经常充当翻译的角色。在青川搜救的3天里,他对其中的一次救援印象深刻。
  一天,一个妇女告诉他自己的父亲被埋在了房子里头。叶尧和另外3名战士翻了“两个半山头”才到达事发地,“有路但不能走,害怕余震引起滑坡,必须走山顶,减少危险”。废墟面积很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叶尧详细询问了老人的具体位置和大致情况,最后将搜救范围划定为10平米。农村的土坯房倒塌后变得极碎,基本上将地面气味全部封盖,叶尧和队友用铁棍在土堆上戳了一些洞,搜救犬随即做出反应但并不明显。这时叶尧意外发现一只苍蝇沿着缝隙飞了进去,由此确定里面有一定的存活空间。战士马上投入搜救,首先露出一只搪瓷缸,紧接着看到了老人的手,遗憾的是老人已经去世。这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战士即刻赶往第二现场,可妇女哭着祈求他们将父亲提前备好的棺材(当地风俗)也挖来好安葬老人。叶尧和队友迟疑片刻,还是费了不少力气找到棺材并将老人入土为安。“给死者最后的尊严,这是一个没办法拒绝的要求。”叶尧说。
  每天都有外地打工的青川人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迎面而来的却是“亲人没了,房子没了”的惨状。到处都是哭泣的人,许多大男人就那么坐在自家房子的废墟上嚎啕大哭。这样的场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战士们也常常陷入悲戚的心境中。回京后,党委特意为队员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疏导。
  在青川施救是物资最为短缺的时期,尤其是水。李刚喝水的时候,安特就用极度渴望的眼神盯着他,但也不敢造次。每次李刚都是自己喝一半给安特留一半,“看着它怪可怜的,心疼!”平时略有调皮的安特一旦投入搜救便异常执著,“简直是个工作狂”,一般搜救犬每工作30分钟必须歇10分钟才能保证高效,可安特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废墟上奔走,“表现棒极了,我给它打120分。”李刚满意地说。
  没有帐篷,没有水,食物匮乏,体力严重透支,战士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坚持着。老百姓们充满感激地送来一些吃用,还有人从山里摘来野果,可战士们全部婉言谢绝。直到去了第二现场北川县,物资补给才跟上来。“终于可以洗脸刷牙了。”不必再睡露天,20多个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帐篷里,“人摞人”,乍看仿佛一片橙色海洋。不过极度疲惫很快就把战士们拖入了梦乡。
  搜救犬队到达北川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超过4天,“100多个小时以后存活的概率太小了”,但只要有一丝希望战士们都不会放弃。北川带给李刚的刺激远远超过了青川,“像是一座‘死城’,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尸臭,情状很恐怖”。北川中学5层教学楼的一、二层完全陷入了地下,到处散落着书和本子,上面记录着一个个曾经鲜活的名字。
  在北川中学搜救过程中,李刚他们遇到了日本救援队,双方曾互借仪器,“虽然语言不通,但打个手势大家都能理解”。李刚对日本救援队的印象是:专业、素质高、稳重、装备先进,另外“对方岁数普遍比我们大,有更丰富的经验”。
  李刚永远不会忘记北川中学一个幸存的女孩,她已得知自己的父母不幸遇难,只剩下一个在北川另一所学校的妹妹下落不明。两所学校相隔不远,她去过一次,看到那儿有尸体便不敢靠近了。女孩跟搜救队员说她感觉妹妹还活着,晚上还梦到妹妹在叫她。李刚和队友带着搜救犬彻底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生命迹象了。当李刚把这个消息告诉女孩时,女孩久久绷着的情绪瞬间崩溃,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李刚内心充满了歉疚,即使他没做错什么,而女孩恐怕要用一生去平复心中的疼痛。
  逼近极限的9天10夜,挥洒激情的9天10夜,对抗痛苦的9天10夜,感受无限尊严的9天10夜。搜救队员们用爱心、勇气、力量书写的人间真情感动着世界,而四川回赠的思考和成长也让他们无以为报。战士们临走时真情实意地说出“我们不想走”,因为他们对四川永远心怀感激。
  
  资料:
  2006年12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公安消防支队搜救犬队正式挂牌成立,是北京市首支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搜救犬队。目前在编人员80余人,搜救犬训导员16名,训练犬和工作犬共计39条,幼犬31条。搜救犬队在火场搜救、地震救援、反恐处突等方面担负重要使命。
  
  (以上感谢搜救犬队副队长户佐锋和全体队友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厨师长:今生没流过这么多眼泪
  
  在蜀国演义餐厅见到苏师傅,这位圆脸大厨操着一口川音普通话,语速很慢,丰富的感情从朴实的话语中渗出,与他高大的身材形成鲜明对比。几天前,他刚刚经历了人生中最难忘的历程――
  5月25日,苏兴全被北京餐饮赈灾救援团指挥部任命为都江堰玉堂镇基地总厨师长,统领12家餐饮企业的56名顶级厨师,与其他基地的厨师共108人一起奔赴灾区,为那里的群众做饭。走之前,他想到了种种可能的困难,然而现实状况还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困难:泥水和苍蝇
  
  作为总厨师长,苏兴全的任务主要是安排菜单、卫生监督以及与当地政府沟通。第一天,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苏兴全,登记在册的吃饭人数应该是1300人,可开饭的状况远远高于这个数字,眼看饭菜已打完,后面排队的人还不少,苏师傅只好组织厨师再做一些饭菜,从那天开始,他们每天每顿饭准备的是2000人的饭量。那些多出来的群众是其他地区的灾民和工作人员,根本不属于苏师傅工作责任范围之内。
  饭菜原材料供应没有问题,让苏师傅没有想到的是,用水却成了极大的困难。由于地质变化,地下水可能受到辐射不能继续饮用,当地灾民喝的水都是从现打的井中打出的,有时候打上来的水全是泥浆。苏师傅紧把用水关,一发现水质不对就跟当地政府联系,让他们送水车过来,他在那儿的短短8天时间,这种情况就发生了3次。
  如果说用水是最大的困难,那么苍蝇就是最大的危险。大家都知道大灾之后防大疫,苍蝇之类的飞虫对疫情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作用。苏师傅这辈子没有见过那么多的苍蝇,他跟当地卫生部门联系,每天24小时不停地消毒。然而往往是刚杀灭几只又飞来一群,它们成群结队地围绕着,无处不在。苏师傅知道食品卫生多么重要,蜀国演义餐厅曾为此付出过多么沉重的代价,不能让悲剧发生在这个刚刚经历过天灾的地方。苏师傅要求每餐之前所有餐具和餐厅必须消毒,每份菜上桌之前必须经过检测,每餐打不完的饭菜统统立刻处理掉,绝不留剩饭给第二餐……
  食品如此紧张,怎样才能保质又不浪费呢?苏师傅也有办法――少炒、看人。看有多少人炒多少菜,保证人人有饭吃,人人不浪费,唯一的缺点就是给厨师们增添了很多工作。
  
  感动:灾民身上的人性光辉
  
  几天中,苏师傅最受感动的就是那些灾民,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把人性的美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的淋漓尽致。
  每天打饭排队的时候,如果有老人或者小孩在队伍中,前面的人会主动让出自己的位置让他们先打。苏师傅他们来的第一天,有一个收泔水的拿来了4个大桶,这么多人吃饭得有多少剩饭啊?第四天,那个人自觉地把4个大桶都拿走了,因为他一无所获,这里根本没有剩饭可收。开始的时候,苏师傅他们要维持秩序,后来他发现有4个小孩主动担负起这项任务。打饭时,他们在队伍前面不停地讲:“叔叔阿姨请排好队,吃多少打多少,千万别浪费……”
  苏师傅说,他平时看电视从来没有流过泪,儿子走丢时他也没有哭过,然而,在灾区的几天,他几乎天天流泪。这里有太多让人难过或感动的故事――一位杨大爷,除他之外其余家人都死在地震中,老人家特别坚强但是表情很痛苦;灾民的尸体,根本没办法一个个辨认、安葬,一次推进去4个尸体焚烧;山那边的灾民要走两个小时过来打饭,因为根本无路可走,前期过去的志愿者8天8夜没有洗脸;所有的房子都有大裂缝,好多人没有东西也不敢回家拿,余震不断,这次活下来真的不容易,所以不能再冒险。还有他们睡的帐篷,下雨和白天的时候根本没法住人,一下雨里面潮湿得棉被都可以拧出水,而中午的时候进去就会中暑。苏师傅他们早上5点半就要起来做饭,晚上12点还睡不着,想着白天看到、听到的一幕幕难以成眠,而中午想休息一会儿又不行,进帐篷就等于蒸桑拿,只好找个阴凉地儿坐一坐。
  就是这样的居住条件,还有很多人没有。最让苏师傅感动的是,一天他陪一个小孩去看望他的爷爷奶奶,结果却来到了一座高架桥下面。这里住着20多位老人,他们把自己的帐篷让给了从汶川、北川等地过来的灾民。这些老人都是都江堰本地人,觉得他们应该给外来的客人让出帐篷。高架桥下面不挡风不遮雨,他们都60多岁了,都在地震中失去了很多亲人,“在那样的条件下,这些老人能做到这些。而我们仅代表北京餐饮业去给他们送碗饭、送碗汤,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其他的我们也帮不上什么。”
  
  荣耀:对干女儿负责到底
  
  这几天的经历,除了感动,苏师傅还有一样收获,就是一个年仅11岁的干女儿。她叫倪萍,是每天帮他们维持打饭秩序的4个小孩之一。5月30日晚上,倪萍拉苏师傅一起去看露天电影,因为第二天是儿童节,空地上有电影放映。通过几天的相处,苏师傅他们跟当地灾民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因为第二天就要回北京,苏师傅拜托一位同事帮他从外面买点礼物。看完电影回来的路上,倪萍就问苏师傅是不是要走,得到答案后倪萍非常伤心,抱着苏师傅哭,一边哭一边问:“你们走了谁给我们做饭吃?”苏师傅特别心酸,跟她说还会有叔叔来给他们做饭的,但是倪萍就是不让他走。苏师傅就对她说,做叔叔的干女儿吧。
  苏师傅跟倪萍来到她和妈妈住的帐篷,通过倪萍的妈妈了解了一些情况,倪萍1岁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妈妈曾想过改嫁,但是担心对方对女儿不好就放弃了,这10年来她一个人养大倪萍。她们老家在阿坝州,所以在都江堰这里没有分配到帐篷,母女俩借住在朋友的帐篷里。
  第二天苏师傅走之前,跟当地政府说了倪萍母女俩的情况,工作人员立刻答应给她们解决帐篷的问题。他塞给倪萍500元,让她以后买点衣服。倪萍拉来她的母亲,对苏师傅说:“干爹,我不要买衣服,我要给我妈妈买个手机,以后我天天给你打电话。”倪萍的懂事让苏师傅更加难过,父女俩抱着哭了一上午。他买给几个小孩的礼物此刻都没有了吸引力,孩子们抱着师傅们哭着喊着,“什么都不要!就要叔叔们别走!”许多人都掉了眼泪,而苏师傅更是哭了一上午,至今想起那个场面还是会红了眼圈,“心里太难受了。”
  苏师傅家里有一个15岁的儿子,而他的爱人没有工作,苏师傅一人负担着一个家的重担。“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问过我爱人,她非常赞同。”苏师傅的爱人也是重庆人,每天看电视灾区的报道都会哭。“很多人问我是不是闹着玩的,我说不是,我跟倪萍一样,11岁失去父亲,母亲一手带大,我觉得我跟她真是一种缘分。我会好好照顾好倪萍今后的学习、生活。”现在苏师傅跟倪萍每天都会打电话,短短几天时间,父女俩的感情又近了一步。
  公司开会的时候,苏师傅第一个报的名,来到灾区后,他发现所有的厨师都非常的团结,大家都在抢着干活,“有时候我想,也许中国人的团结只有这种时候才能表现出来。”苏师傅只是千千万万奔赴灾区的志愿者的一员,他的经历只是一个缩影。苏师傅回来后给每个分店做了报告,每次下面都有人在流眼泪,店里也有同事开玩笑地叫他“英雄”。“我只做了这么一点小事,就受到这么多关注,我真的觉得……”苏师傅没有说出的,是一种带着自豪的愧疚。
  
  医生:在大地的颤抖中抢回了生命
  
  5月13日下午6:30,距离四川汶川大地震还不到30个小时,由卫生部组织的首批首都医疗救助队已抵达成都双流机场。这里包括了由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吕刚为队长的7名天坛医院医护人员。
  14日上午,队员们到达了他们的工作地点──绵阳市中心医院。行医20年的吕刚也被看到的情景震撼了:“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伤员。医院的地上到处横七竖八躺满了血肉模糊的伤员,广场、体育馆都搭起了医疗帐篷,整个绵阳市都变成了医院。当地刚刚从死亡堆里爬出来的幸存的医护人员,仍然坚守岗位,忙碌地救治伤员。”
  看到这种情形,队员们没有顾得上吃午饭,放下行李就穿上工作服投入了工作。在对伤员进行逐个分检、甄别后,大家就分别按照伤员的轻重缓急以及自己的科别开始了工作。吕刚是国内知名的神经外科医师,开颅手术是他的特长。而地震中大量头部受伤产生的脑充血、脑积水等伤员,大多需要开颅手术。
  一位75岁的老人,病情危重,双侧额叶出现颅内血肿,已发生脑疝危及生命,必须马上手术。可刚刚从地震噩梦中醒来的当地医护人员,对于进入楼内手术室开展手术心存恐惧,况且余震频发,危险很大。但是,老人病情危重,刻不容缓。吕刚和他的同事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抬着病人,冲进了震后一片狼藉的室内手术室开台手术。这时,距他们到达绵阳仅仅两个多小时。后来大家才得知,这是震后绵阳中心医院进入手术室开展的第一台手术。
  在绵阳的14天里,吕刚和他的同事们住在帐篷里,吃着盒饭,在余震不断中救治了100余名颅脑受伤病人,做了14台开颅及引流手术,手术做到了零死亡。
  母牵琪是吕刚救治的一个只有两个月大的小病人,他至今不能忘怀。像媒体报道过的那些震撼我们心灵的母亲一样,母牵琪的命也是她妈妈黄珍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5月12日下午,北川县陈家坝镇龙湾村母家的二层小楼在地震中垮塌,邻居看到废墟中的黄珍丽单膝跪地,胳膊环成一个圈,躬身顶住倾斜的墙壁,满头流血,而她怀中是大哭不止的小牵琪。在妈妈的怀抱里,母牵琪这个弱小的生命得以幸免于难,只是被飞起的瓦砾震伤了头部。受了伤的小牵琪从北川被送到江油救治,然而,5天过去了,小女孩的头越来越硬,脑门浮肿得发亮,挥动小手小脚的动作也越来越迟缓,昏昏沉沉地闭着眼睛,甚至再也没有哭过。
  18日,一度休克的母牵琪被紧急从江油转运至绵阳中心医院。吕刚摸了摸小牵琪已经肿胀鼓起的囟门,立即肯定她是严重的脑积水和脑血肿。经验丰富的吕刚镇定地把一根引流针扎入了孩子的头皮,黄色的液体很快顺着导管流出来。大约半小时后,“哇……”随着脑袋里血肿积液的排出,昏迷了将近6天的小牵琪终于响亮地哭出了声。小牵琪获救了,只是她妈妈再也听不见她的哭声了!守在病床前的爸爸和奶奶悲喜交加,首都的医护人员和他们一起,祝福这个延续了妈妈的血脉并凝聚了妈妈全部爱心的小女孩,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健康成长。
  袁春华是农民日报社驻成都记者站的记者,在这次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获救后被安置在绵阳市中心医院。他伤势严重,整个面目肿胀得非常厉害,左眼眶粉碎性骨折,左眼视神经损伤,已经没有视力,同时伴随有双侧额部广泛脑挫裂伤、颅内硬膜下出血、广泛颅底骨折,同时还合并右下肢股骨干骨折等复合伤。吕刚和同事王涛等外科专家经过紧急会诊,决定立即手术,保住伤员视力。
  这样重的颅脑伤情,就是在天坛医院院内手术也算得上非常复杂的病例。上午9点,手术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多。由于袁春华颅内的正常解剖结构已经被打乱,颅内许多神经、血管被挤压在一起,手术分离探查、寻找病灶的过程非常艰难。队员们认真辨别,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分离。手术中,缺少器械,他们克服困难因陋就简。正在手术进行到分离视神经减压的关键时刻,大约下午1点半,突然听到手术室的门晃动得哗哗作响,摆放在手术台上的器械出现明显移动,大家意识到,一次较大的余震又发生了。但队员们没有慌乱,几双眼睛仍然聚精会神地凝视着手术台。大约过了10秒钟,余震才停下来。事后得知,这次余震是5.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自己的 抗震 救灾 抗震救灾:北京掏出自己的心 北京抗震救灾学院 抗震救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