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长城:,戏衣穿出京剧“魂”:京剧魂系油气田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说起冯长城几十年收藏的箭衣、蟒袍、斗篷什么的,那些不下3000件的京剧“行头”,可都是老爷子的至爱,哪件都够得上精品不说,提溜起一件儿保准就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更了不得的是,冯长城对戏服穿戴的讲究,用老爷子的话就是,“穿戏服是一门功课,怎么穿,得有规矩,要穿出京剧的‘魂’”。总之一句话,冯长城这几千件戏服里的学问和故事那可是多了去了。
  
  “戏窝子”里成长的“小花脸”
  要说冯长城喜欢收藏戏服,还得从他爱京剧说起。老爷子说,小时候自个儿就喜爱京剧,因为从小就在“戏窝子”里长大。冯长城生在北京陶然亭旁的窑台儿,老北京人都知道,那地界儿老早就是北京戏校。守着陶然亭湖边练嗓儿和戏校院里唱戏的“戏窝子”,冯长城自然是打小儿就喜欢上了京剧。因为喜欢,七八岁的冯长城曾趴在戏校的墙头听“蹭戏”,也曾翻过墙头在教室外面跟着学戏,直到被感动的老师出来给他说戏。受到点拨的冯长城干脆拜师学艺,12岁就登台唱出了有板有眼的“小花脸”。后来因为家里穷,冯长城14岁就进了3501厂上班。想不到当年好几千号人的3501厂就有一个京剧团,虽说只是一个厂子的京剧团,可论唱功和置办的行头,哪样也够得上专业水平。十几岁的冯长城张嘴一唱,台上一走,让剧团团长一句话给拍了板:“这孩子跑圆场那叫一个利落!”从此冯长城进了3501厂京剧团,台上没少演出,台下也没少和同事切磋,十几岁的小戏迷如鱼得水般成长起来,没多久就成了3501厂有名的“小花脸”。后来冯长城的嗓子倒仓,又赶上了“文革”的特殊年代,不能上台唱了,冯长城就开始收藏戏服和道具,因为那份儿爱京剧的情结儿不能舍掉。
  
  “救”出的黄和“磨”来的法衣
  冯长城喜欢戏服,尤其喜欢旧戏服,他说旧戏服不单是用料讲究,纯手工绣制,演员穿在身上登上舞台会透出更多的京剧神韵。所以旧戏服是冯长城戏服收藏的珍品。
  在冯长城最喜欢的旧戏服中,有一套做工精美的黄,是舞台上只有皇帝才能用在肩上的服饰。说起来还是40多年前“文革”时,冯长城从燃烧的火堆边抢救出来的。
  那一年,已经不能唱戏的冯长城走到雍和宫附近看到一堆人正在开批斗会,一帮老演员被围在中间。不远的地方几个人正在一把一把地烧着被称为“四旧”的戏服和道具。一片乱哄哄中,冯长城捡起了还没有扔进火堆的“黄”。虽然心疼地看着一件件戏服被烧成灰烬,可冯长城还是很庆幸自己藏起了一件好东西。
  如今这套民国时期的黄还是跟新的一样,黄色的锦缎仍是那么鲜艳,飞舞的金龙依然是鳞光闪闪。用冯长城的话说,这就是咱们北方最讲究的“京绣”。这么精美的手工绣制的黄,全得益于冯长城多年来付出大量心血的保养,又因为当年的焚烧,现已存世不多,所以这样的珍品,老爷子是不轻易拿出来的。
  还有一件做工非常讲究的黑色法衣,也是冯长城不轻易出手的珍品级戏服。在京剧舞台上,法衣一般是《西游记》里的太白金星或是《水浒传》中吴用作法时的行头。这样的法衣都没什么图案,做工也简单。但是冯长城收藏的这件法衣却不同一般,它是在京剧《借东风》中诸葛亮作法时的行头。因为只有诸葛亮一人专用,又因为图案绣工的独特风格,虽不敢说独一无二,却同样是世上难寻。自然也是老爷子手中的宝贝。
  打开细端详,只见法衣的周边是一个个花纹细腻的八卦图,中间是一座造型别致的金银塔,塔的周围是展开翅膀口里衔着灵芝的仙鹤。抛开设计的巧妙和绣工的细腻不说,单看色彩就是一副精美的图画。冯长城给这件法衣的评语是:根根都是“手捻金”的金丝线,个个都是一厘米不多不少地缝7针。
  能收着做工这么精细、造价又高的法衣,想当初冯老爷子也是脑袋瓜子没少转,功夫没少下,才淘换到手的。
  珠市口、天桥一带从老辈子起就是北京城制作、出租、出售戏服的集中地,冯长城就是在那儿一个出租戏衣的铺面发现了这件法衣。可没想到任他磨破了嘴,人家就是只租不卖。不死心的冯长城第二次登门,人家照样还是不松口儿。等到冯长城第三次登门时,竟是连法衣的面儿都见不着了。看来人家也是个懂行的明白主儿。
  冯长城知道这法衣是给藏起来了,自个儿只能动脑筋再想辙。他知道一般收藏戏服的人在立秋后都要把所有戏衣拿出来晾晒,于是算好了“时辰”的冯长城亲自登门儿去了人家家里。果然在晾了一院儿的戏服里看见了那件他一直挂在心上的法衣。兴许是从没见过这么个“一根儿筋”的主儿,也兴许是禁不住冯长城的软磨硬泡,反正是冯长城终于“磨”走了法衣。事后,法衣的主人后悔得直想抽自个儿嘴巴,及至放出了“狠话儿”:“以后冯长城拿什么,我都不给他!”
  
  谁都没看上眼的戏服
  冯长城也有很容易就收到手的极品戏服,因为他拿到手的时候,谁都没看上眼。有一年,冯长城帮着一个剧团整理戏服,临了,人家拿出一件挺旧的红色斗篷说:“这斗篷太旧了,我们不用了,你拿走吧。”事后冯长城回忆说:“别瞧是旧的,可我一眼就看出,这斗篷是地道的‘海活儿’,就是上海出的绣活。咱们京剧戏服讲究的就是‘京绣’和‘海活儿’。您瞅着这斗篷挺旧的,有的银线也没光了,可只要上了戏台,灯光一照,反出的光又柔和又漂亮。没别的,就是倍儿棒!”这件红色斗篷自然也是让老爷子叠得规规矩矩压在箱子底。
  还有一回是遛旧货市场,冯长城在一堆“破烂儿”里抓出来几件戏服。他说:“当时我自个儿在心里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给当成破烂儿了呢。’”
  原来,冯长城从破烂堆里敛在手里的是京剧舞台上花脸、武生穿戴的正宗箭衣。说正宗,是冯长城从料子和绣活中看出的,这几身箭衣是天津的活儿。虽说是又旧又脏皱巴巴,论年号也得倒到解放前,可让冯长城用白酒擦、熨斗熨加上针线缝这一通归置,平整漂亮不说,要是穿在身上再一登台,那份儿只有京剧才有的“神气儿”就更是没得说了。
  
  就为穿出京剧“魂”
  冯长城经常说:“国有国‘魂’,军有军‘魂’,京剧也有京剧的‘魂’,我的戏服就要穿出京剧‘魂’。”所以老爷子不单是喜欢京剧、喜欢戏服,更讲究的还是戏服的穿戴。经冯长城的手给穿上戏服的演员一亮相,行儿里的人就说:“老冯扮出来的就是不一样!”冯长城说:“穿戏服是一门功课,什么角色穿什么,怎么穿,都有规矩,不能糊弄。一句话,不能破坏京剧的‘魂’!”
  既是这么讲究,熟悉冯长城的人就全知道,不管是谁借戏服,什么都不用说,只要报上演什么戏,保准是这出戏里每个角儿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的行头一样儿不差。因为老爷子早把戏和戏服都装在脑子里了。还有一条,老爷子每回都跟着戏服“全程走”。冯长城说:“因为我要求严格,穿出来绝不能走样儿。比如赶上演员个儿矮戏服长了,我就先把前面从下奔上提起来一截,再把后面从上奔下拽上一截,接着用小带系上第一道,再用大带系上第二道,次序一点儿不能乱。这么一穿,这戏服就给‘拾’起来了。”
  这“拾”起来的当然就是冯长城追求的京剧“魂”。几十年来,冯长城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热爱的京剧,也把最美的京剧“魂”展现在舞台上。
  热爱京剧的年轻人向冯长城讨教,知名的老演员要冯长城给穿戏衣。他把郭德纲“德云社”的戏服归置得整整齐齐,也亲手布置了电影《梅兰芳》中梅兰芳演出的后台,戏衣、靴子摆得规规矩矩,一丝不乱……
  如今的冯长城,还是可着北京四九城“淘换”戏衣,不时设计新戏衣。谁要借戏衣还是老规矩:穿戏服不合规矩的,给多少钱也不借。合规矩的,一分钱不要也可以拿走。不为别的,就是要把戏服穿出京剧“魂”。
  编辑/任 涓woshirenjuan@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戏衣 长城 京剧 冯长城: 戏衣穿出京剧“魂” 冯长城 中国京剧戏衣图谱陈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