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门道多】古玉收藏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在传统的奥运金牌上第一次创造性地使用了中华美玉。这一设计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具东方色彩的诠释,“金镶玉”的奥运奖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奥运会结束后,昆仑玉也因此一朝闻名天下知。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大诗人屈原就在《九章?涉江》中表达了要登上昆仑山采食美玉的殷切向往:“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在古人心中,昆仑山是百神会聚的神山,山中美玉也是弥足珍贵。《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其中“昆冈”指的也是和田。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到商周时期被用作礼祭器直至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和田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但长期被用作帝王玉,历代作为皇权象征的玉玺多由和田玉制成,民间也有大量的和田玉制品。因此,有别于在我国仅有300余年历史的翡翠,我国现今还有数量众多的和田古玉流传于世,为众多的收藏爱好者所关注。
  其实在十几年前,古玉远没有瓷器、字画等古玩的行情好,在北京古玩市场上能不时见到的和田古玉,价格也并不算贵,如果能够“捡漏”买下,放到现在就成了不可多得的藏品。刚过不惑之年的陈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
  
  200元买到价值连城的古玉
  1995年,时年20多岁的陈先生有着和许多同龄人不同的爱好――逛潘家园旧货市场。当时潘家园市场刚开没几年,陈先生几乎每周末都去,古籍字画、玛瑙玉翠、陶瓷他都喜欢,不过哪样都是一知半解。一个星期天,他拉上一个朋友一起去逛市场,在一个摊位前他看到一对古玉。这是一对带沁色的环形龙佩。
  懂古玉的人都知道,“沁色”是出土玉器的特征。所谓“沁色”是指玉器作为陪葬品埋入墓中,在墓中受尸体腐烂、土壤的酸碱性、湿度以及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经千百年后玉器表面出现的颜色、质感的变化。可以说,没有数百上千年的时间积淀,古玉的沁色是无法形成的。因此,古玩界有“古玉三分沁,赛过十两金”之说。
  卖玉的摊主说不清这玉佩是哪个朝代的,只说是老东西,一对要价800元。陈先生也不知真假,但看着这对雕工精美的玉佩很是喜欢,于是决定买一块。可是摊主不肯单卖,说要卖就卖一对。一番讨价还价后,价格被砍到一对400元,摊主说再少就不卖了。陈先生的朋友说:“这玉佩看着挺特别,要不咱俩一人一块吧。”于是两人每人买了一块。陈先生把玉佩拿回家把玩几天后就收了起来,过了一阵子也就渐渐忘了。
  直到两年前,随着几件乾隆年间的白玉拍出天价,古玉也渐渐火了起来。这时陈先生想起那块玉佩,翻箱倒柜把它找出来,编了绳子戴在身上。一天,他去找一个在拍卖行工作的朋友,正赶上朋友拍卖行筹备的拍卖会也有几件古玉拍品。陈先生一时兴起拿出自己腰上挂的玉佩让朋友看真假,朋友看了半天也不敢确定,带陈先生找了一位资深拍卖师、也是古玉方面的专家帮忙鉴别。这位专家本人就藏有不少古玉。专家拿着玉佩观察良久,问陈先生玉佩的来历。陈先生如实说了,然后问专家:“您看我这块玉佩是真的古玉吗?”
  专家“嗯”了一声,然后突然问道:“你这块玉卖不卖?”
  这个问题太过突然,陈先生一愣不知该怎么回答。
  专家接着说:“我给你20万,你把它转给我怎么样?”
  20万!陈先生一下子蒙了,转头看带自己来的朋友,他也愣了。陈先生说回去考虑考虑再说,结果刚到家,朋友的电话又追来了,说那位专家说如果他认为价钱低还可以商量。最终陈先生还是婉拒了30万元的报价。
  十几年前花200元买的古玉不但是真的,还值那么多钱,陈先生喜出望外,赶忙打电话把这个喜讯告诉当年一起买玉的朋友。没想到朋友听后后悔不迭,说一年多前有个点头之交偶然看到他那块玉,说喜欢,花5000元买走了,当时他还觉得卖得划算呢。
  我问陈先生那块古玉到底是什么时期的,陈先生笑笑说:“我也不知道,想买我玉的专家一直和我卖关子,最后也没说是哪个朝代的。倒是我朋友说像汉代的,等有机会再找人鉴定吧,反正我也不想卖,留着当传家宝了。”
  
  只看“包浆”不可靠
  现在逛潘家园、报国寺这些古玩市场,看到的“古玉”数量比十年前多了数倍不止,基本上都是假货,能捡到漏儿的可能性已几乎为零。因为存世的古玉毕竟数量有限,而经过多年交易,特别是这十几年北京陆续开了好几家古玩市场,很多古玉都已流入藏家手中,很少再被拿出来卖,即使要卖也是私下转让居多,不会再进入市场流通。经过十余年的磨炼,商家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不会再把真品白白放过,即使他们眼力不够或者入行未久,也能找到懂行的人帮忙识别真假。
  而伴随着古玩与玉器珠宝市场的火爆,和田古玉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造假者开始批量制作赝品古玉。他们利用古代的雕刻工具对玉石进行雕刻后再做旧,包括制残和做假沁色等,造假方法五花八门。随着时间的推移,造假技术日益提高,有些残和沁色做得几乎可以乱真。所以许多玉器行里的人选古玉,更喜欢那些一直在世流传的古玉,因为它们有“包浆”。
  所谓“包浆”,其实是收藏界总结出的一种经验与叫法,至今并没有一个十分精准的书面定义。包浆是物品经过长期使用磨损和污垢沁噬的结果,是自然氧化的产物,时间越久,包浆越亮。包浆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举个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像我们穿了一冬天的羽绒服,袖口的地方会被磨得硬硬的、光光的,这种感觉就和古玉的包浆类似。致残和做假沁色容易,需要长年积淀而成的包浆却不好做。所以玉器行里的许多人都喜欢买带包浆的古玉,老何就是其中之一。
  在北京做了多年玉石生意的老何,生意做得不好不坏,不过乐在自由。前几年他又迷上了古玉收藏,按他自己的话说,虽然做了多年的玉石生意,但是对于出土古玉的沁色到现在也辨不清真假,所以他格外偏爱收藏那些传世的带包浆的古玉。
  去年他看到一块古玉佩,这块玉佩玉质一般,是青白玉,带包浆,不过价格很公道,老何二话没说就买了。回来把玩几天后,他觉得不对劲,老何说:“我家里的古玉不少,我没事就把它们拿出来一块一块地擦啊摸啊。这块玉佩我拿着总觉得别扭,可又说不出哪里别扭。”这样别扭了几天后,老何忍不住了,找到玉器行里研究了多年古玉的行家帮忙看真假。
  “假的。”朋友看后断然得出了结论。
  “假的?可是带包浆啊!”老何有些疑惑。
  朋友从抽屉中掏出一块玉递给他。老陈接过来一看,这块古玉也带着包浆,他拿在手中摩挲了一会儿,别扭的感觉又来了。朋友说:“这块玉和你那块一样,都是假的,假包浆。”
  朋友告诉他,现在古玉的造假技术又进步了,不但能做假沁色,也能做出假包浆了。造假者会先把玉料切下一小块,再进行雕刻,雕完后,把事先切下的一小块玉用机器研磨成粉,再加上一些特殊的药水把玉粉调成包浆的颜色,然后喷涂在雕刻好的玉上,这样,带着假包浆的“古玉”就新鲜出炉了。
  朋友说:“我手里这块假玉也是前些日子人家拿过来请我帮忙看的,知道是假的就留在我这儿了。我和几个朋友一交流才知道,他们最近也发现不少带假包浆的玉,后来我们才打听出怎么做的假。”
  朋友告诉老何,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假包浆也是能看出来的。古玉的包浆是因为长年累月的摩擦才产生的,所以越在经常接触的部位包浆越厚,碰不到的地方就没有包浆。而做出来的包浆往往无法顾及到这些细微的地方,即使能做到,也没有真正包浆的层次感。对于一个经常接触古玉的人而言,假包浆看着会觉得不自然。
  
   “好料精工”是不变的法则
  假的真不了,只要是赝品,必会有破绽可寻。其实只要牢记“好料精工”的原则,就能够避免买到赝品古玉。
  所谓“好料精工”就是说如果玉料好,雕工一定不会差,这也是玉器行千百年来奉行的金科玉律。因为高档玉料自身价值就很高,制作出的玉器也会价值不菲,没有去冒充古董的必要,尤其是赝品古玉雕完还要做旧,要对玉料进行一定的破坏,所以没有用好料冒充的道理。赝品古玉的玉质通常不会好,有时甚至不是玉,而是拿些低档石材冒充的。因此,当我们拿到一块所谓的古玉,看到雕工低劣玉质一般或很差时就应心生警惕。
  当然,绝不是说所有的古玉玉质都好,也有不少玉质较差的古玉,尤其是年代比较久远的古玉。例如红山文化时期的古玉,玉质都不算好,有些甚至都不是和田玉,而是蓝田玉、岫岩玉等低档玉石。因为我们祖先对玉材的辨别与选择也是逐渐进步的。所以这些玉质不好的玉是否是古玉还需进一步鉴别。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相关热词搜索:门道 古玉 收藏 古玉收藏门道多 古玉收藏图片价格 演艺界收藏高古玉的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