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原爱为什么会中文 “瓷娃娃”福原爱:一半日本人,一半中国人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08年4月26日,在日本长野举行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出现了一位娇俏可爱的小姑娘的身影,她就是日本乒乓球队的“当家花旦”,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瓷娃娃”福原爱。
  5月8日,福原爱的照片再次出现在世界各国媒体上。当天下午,正在日本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后,与福原爱一起挥拍,为两国绵延50多年的“乒乓球外交”再添一段佳话。
  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吹弹可破的皮肤,笑起来一脸的天真甜美,琢磨问题的时候脸上仿佛挂着一个大问号,球打得不好被教练批评时一脸无辜和委屈,连对手都差点要被她软化了。这样的孩子,不叫“瓷娃娃”叫什么?
  这个被中日两国媒体追捧的“乒乓小公主”福原爱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用她父亲的话说,是“一半日本人,一半中国人”。
  
  友好大使:
  当火炬手比参加奥运更荣幸
  
  福原爱1988年出生在日本,受哥哥的中国籍乒乓球教练影响,她3岁时就开始接触乒乓球,10岁之前每年都到天津训练,学会了一口东北口音的普通话。1996年,8岁的福原爱曾出访上海,参加与巨鹿路第一小学的少年对抗赛,“我在中国度过的每一分钟都很开心,上海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城市,我喜欢它的干净,还有上海菜,特别是小笼包。”回想起那段时日,福原爱表示,她与队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中国,“我从来没有被视为外国人”。
  2006年3月,福原爱加盟广东队。以前虽然来过广东,但待的时间都不长,所以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广东的生活习俗。之前,福原爱的父母还有点担心她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没想到在广州训练了大半个月之后,福原爱已变成了半个广州通。
  会说流利的中文,喜爱中国食品,福原爱某种程度上确实很像一个中国小女孩。福原爱说:“在中国,我学到了与日本迥然不同的文化,通过乒乓球这座桥梁,我结识了很多朋友。”
  福原爱从4岁开始,每年至少要来一次中国,至今已经去过中国10多个城市。而她接触最多的,最亲密的,也是中国教练。所以,用她爸爸的话说:“我们家小爱,一半是日本人,一半是中国人。”
  不过,说到这个“一半”,可爱的福原爱又较起了真:“这一半是横(切一刀)的一半,还是竖(砍一刀)的一半?”她用手在自己身体上比划着。“如果是上下的一半,我就不同意了。左右一半,还马马虎虎。”就像她去中国驻日大使馆时穿的那件印有两国国旗的衣服一样,在她心目中,日本与中国是对等的,是“竖的一半对一半”。
  2007年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福原爱当选为体育亲善大使,被视作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象征。对这项使命,福原爱感到异常荣幸:“成为大使我非常荣幸,从小就是中国教练教我打球,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日中友谊世代相传。”
  福原爱不但是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亲善大使,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推广形象大使,如此众多的头衔使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驻日大使馆推荐的5名奥运火炬手之一。
  其实早在4年前,福原爱已有过担任火炬手的经历,不过由于“当时特别怕火”,完全没有乐在其中。现在,福原爱长大了,“现在不怕了,能成为火炬手比参加奥运会更荣幸”。
  距离北京奥运会的时间越来越短,福原爱说她会争分夺秒地好好训练。虽然身在日本国家队,但她的两名主要教练和多名陪练都来自中国,训练中使用的“官方语言”也是中文。
  尽管在教练的指导下,这名日本女子乒乓球一号种子选手尝试了多种新技术,进步不小,但她仍低调地告诉记者:“对奥运成绩我没有预期目标,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就行。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自己打乒乓球的原点――那时的我对乒乓球只有热爱没有压力。”
  
  乒乓神童:
  5岁成为全国冠军
  
  福原爱3岁零9个月时,就拿着哥哥的旧球拍开始打球了。她的启蒙教练就是在单位乒乓球队打球的妈妈。妈妈给她制定的目标就是把球打过网,而且每天比前一天多打一个回合。结果用了一个月,她就能打100个回合了。
  在福原爱4岁零两个月时,她参加了第一次比赛。当时她的身高只有1米左右,而儿童球桌有66厘米高,所以台面上福原爱只有一个齐胸半身像。比赛不同于训练,球速快,角度刁,福原爱挥舞着比脑袋还大的球拍常常打空。结果,她的首次亮相以完败收场,第二次和第三次也输了。她哭着跑到场边想要放弃,被妈妈赶了回去。
  从此,福原爱将每天的训练时间增加到了两个小时,打上千个回合。到5岁的时候,她已经拿到了全日本儿童比赛的冠军。
  福原爱在10岁即迈入了乒坛的职业生涯,很快成为强大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的真正对手,一年后她又进入国家队,并在2003年的世界锦标赛中闯入了四分之一决赛。
  福原爱15岁时,她累计训练时间已经达到了16000个小时,相当于一名25岁左右的普通选手能达到的训练量。
  “我是个特别有运动天赋的孩子,8个月就开始练习游泳。”
  一个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在游戏中度过,但“乒乓神童”的童年却是在乒乓球馆、游泳池和学校中流连。这样的童年没有遗憾吗?没想到福原爱的答案更绝:“小时候哪知道那么多?我以为所有的孩子都这样,都得训练。”当福原爱长大之后回顾这段童年,后悔的竟然是自己太懒惰了。“我的童年只能打85分,因为训练太不努力了。经常是打一个球,跑去玩一圈;打一个球,又去吃东西了。”
  因为偷懒,福原爱小时候没少挨爸爸的打:“他不是经常来看我练球,但只要我训练不认真,他就打我,几乎每次来看我训练都会揍我一顿。”对于严厉的父亲,福原爱吝啬地只给了75分:“不是因为他揍我,是因为他老不回家,回家又什么家务都不做,是个典型的日本男人。”说到一直贴心的妈妈:“那肯定是120分!妈妈总是很忙碌地照顾好一家人,是最棒的妈妈。我以前的理想也和妈妈一样,做一个合格、温柔的家庭主妇。”
  因为勤学苦练,现年20岁的福原爱国际排名不断上扬,成为日本乒乓球项目的奥运会上最有可能夺牌的选手。
  谈到北京奥运会,福原爱笑着告诉记者:“对我来说,北京既不是主场,也不是客场。我要在这里留下印记,向所有关心我的人报答恩情”。
  福原爱笑言,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比赛会占到一点“小便宜”因为“我适应中国,在这里比赛很开心,不会感到紧张”。福原爱同时还希望中国球迷能够为她加油,“只要一点点就行”,“瓷娃娃”说起这番话来依然那么可爱。
  
  快乐女孩:
  “暗恋”王励勤?
  
  从4岁开始,福原爱就一直是日本媒体追逐的对象,上电视、拍广告、出唱片,甚至有人称她是日本体育界的秀兰?邓波儿。
  福原爱的名字甚至被收录到字典当中。2000年版的《日本体育用语辞典》是这样解释“福原爱”的:绰号乒乓球天才少女,作为广告明星、电视节目嘉宾和唱片歌手也很活跃,当然更是日本乒乓球运动的未来与希望。
  当名人,有时也很不自在。福原爱撅着嘴说:“在日本外出逛街时,我必须戴着很大的帽子低着头走路。所以,我只能看到别人的脚。”不过,她的父亲认为,福原爱可以在众人的热切关爱下继续进步,可见她的心理素质还不错。
  尽管在世界级的重大比赛舞台上已经崭露头角,成天干的都是大人的事情,但福原爱毕竟还是个孩子,在比赛的间隙,处处可见她露出天性贪玩的一面。
  有一次比赛进行中,福原爱听说北京的煎饼好吃,就不顾队里领导管不管,自己买了一个,包在塑料袋里坐在场边吃,多少个记者给她照相也不在乎。
  每当比赛要开始时,背着几乎跟自己身高差不多高的大包的福原爱进场也是人们喜欢观赏的一道风景,大大的包裹上面,竟然横七竖八地挂了一大堆绒线娃娃,看起来已经跟随她走过不少地方了。是孩子自然就惹人怜爱,也就难怪比赛进行中,除非跟中国选手对阵,福原爱总是能够得到观众最多的掌声和支持。
  和同龄的女孩子相比,福原爱或许显得更加单纯,这也是为什么她特别喜欢和小孩子在一起玩。
  一次,在广东队训练的间隙,球场里跌跌撞撞地跑出来一个5岁大的孩子,福原爱和她各抓着一根跳绳,两头玩“打电话”的游戏。福原爱的教练汤媛媛有点无奈地说:“估计两人心理年龄差不多大。”
  快20岁的女孩不算小了,但在福原爱的世界里,却只有乒乓球和漫画,而且她还特别粘大人,父母不在的时候就粘教练。每次中国记者采访的时候,福原爱虽然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但她的顾虑还是特别多:“你可别说什么成语,我不懂。”然后转头拉上了汤教练作陪,当汤教练摇着头拒绝说:“你自己锻炼锻炼,我在旁边看着就行了。”福原爱急得脸都红了,她恭敬地朝汤教练行了一个屈膝礼,伸出手说:“请坐在我旁边吧。”汤教练只好再一次“屈服”。
  20岁上下的女孩正是情窦初开的季节。福原爱第一次被中国媒体炒作,就是她“暗恋”王励勤,对此福原爱倒是不厌其烦地解释:“我对他就是单纯的崇拜,还没到喜欢这么严重的程度。”
  对于自己的心事,福原爱有点扭捏地说:“也有男生表白了,但不能说他的名字,而且我觉得只是说着玩的。”
  而对于自己将来交往的对象,福原爱坚持还是以日本人为主:“因为爸爸只会说日语,所以他说女婿只能选日本人。”万一真和外国人“来电”怎么办?福原爱认真地考虑了半天才说:“那还是跟着感觉走吧,我相信父亲还是会希望我幸福的。”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人 瓷娃娃 福原爱 “瓷娃娃”福原爱:一半日本人,一半中国人 一半日本人 日本福原爱的父亲是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