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电脑能做什么_城市是用来做什么的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驱车带几位来自法国的朋友参观美术馆,其中一位是旅居法国的学者,她看着北京拥堵的车流,感叹道:这样的城市生活起来没有多少乐趣,我们为什么要造这样大规模的城市呢?她家中两个孩子,住在巴黎附近一座城市里,每天不出街区,就完成生活的所有内容,包括送一个孩子上幼儿园,另一个孩子上小学,还有购物、健身等。我说,北京城市基础建筑来自元明清,是为帝王生活而设计的,紫禁城里面才是一个完美的社区,里面应有尽有,皇城根下是为其服务的更大功能区,二环里的许多胡同,都与提供给皇家的服务有关。
  传统的京城是为皇家服务,其他城市也多与州府县衙的安全相关,其次才是市场交易的作用,再次才是生活意义上的聚居地。现在呢,城市的意义完全不同了,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才是第一位的,生活的便捷、宜居、使市民充满幸福感,是城市最高的追求。
  问题是,现在许多城市,政府的大权力覆盖了小市民的生活感受,政府追求大面子而忽略市民的小生活。搞国际性或全国性的大活动,伴随着的是大拆大建,整个城市往往追求外在的达标,而市民的生活被打乱,甚至造成一些家庭流离失所。一些官员将城市建设当成自己的政绩形象工程来做,统计局不会统计市民们的内心感受与生活幸福指数,影响他们政绩的一是城市外在形象,二是经济指标,这样城市的生活功能性就弱。我们看到,印度有关政府部门希望立法禁止城市中的小摊贩,但结果却遭否决,城市不仅要向世人展示繁荣与有序,还要展示贫困与无序的一面。要真正改变贫困与无序,只有增加真正的就业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城市不仅要对富人体现功能性,对穷人更应该体现功能性。
  现在的城市还被人为地规划成许多大功能区,譬如在北京,IT产品均集中在中关村,这是不科学的,它直接造成一个地区的拥堵与发展不均衡,一个城市应该在不同的城区设置电子IT产品购物中心,既方便市民购物,也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同样,高校、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等,都应该分散规划到不同的区域,使城市文化经济呈散点透视,而非焦点透视状态。城市内在的不平衡特别表现在教育上,公立学校之间基础设施与教学水平反差大,造成择校现象严重,孩子们为了在质量好的学校求学,不仅要交昂贵的“赞助费”,还不得不远离自己的社区,也客观造成交通拥堵。
  城市应该体现公平正义,一个从远方乡下来到城市里谋生的人,他们心目中,城市是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生活目标的,如果城市对他们关上大门拒之门外,或遭到更大的伤害,城市在乡村的心目中,就没有了公道,而城市也就没有了良知,甚至没有道德基础,因为所有的城市,都依赖乡村的供养,乡村是城市的父老乡亲。
  二战之后,外殖民时代结束,但随之而来的是内殖民时代开始,就是城市对乡村的殖民。城市一方面向乡村扩张,使更多的城市周边乡村变成城市,更使更多的村里人成为城市人,但城市房价飞涨,使城市新生力量无法融入城市,新移民被称之为蚁民或蚁族,他们几个人蜗居斗室,或在空气恶浊的地下室里长期居住,城市不能给新移民带来希望,城市就会沉沦,变得自私而没有生机。宜居之城,不仅要为原住民,更应该体现对新移民的人文关注。
  城市的良知还表现在城市人之间的善意与关爱上,邻里之间的问候,灾难中的扶持与救援,通过制度与慈善组织,通过政府的保障与民间的力量,城市才有温情与良心的力量。建设一座城,需要权力与资本,而使一座城市幸福美好,则更需要心灵的力量与智慧的方式,需要软实力,需要体谅与同情之心。如果权力只坐在办公室规划,出行有自己的公车,城市对市民就是异己的存在。
  城市还应当体现信仰。无论是古希腊的雅典娜神庙,还是古老北京的天坛、地坛,都能看到城邦或国家的信仰元素,有信仰的城市会获得无形的精神力量,使人人知敬畏,通过对天地神灵的敬畏,而守住每一个人的道德底线,信仰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高地。而城市广场则是城市人公共话语与公共文化空间,人们在大广场上公开表达对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的意见,也在大广场上载歌载舞,特别是公共节日里,大广场应该是人们欢乐的海洋。城市的广场狂欢也是一种情感宣泄,以排解人们因城市生活带来的焦虑与乏味。
  城市,你是用来做什么的,不是用来规划的,不是用来显示经济实力的,而是让普通人能够便利地生活,能够尊重环境生态与人文生态,我们要的是自由的市民之城,而不是面子之城与管治之城。

相关热词搜索:做什么 城市 是用来 城市是用来做什么的 拥挤城市 城市游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