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环境描写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环境描写篇一:优美环境描写

描写雨景: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

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滴像百万大军从天而降,滂沱大雨铺天盖地!雨像疯狂的

野兽,带着巨大的怒吼声,不顾一切宣泄着!

雨更大了,房顶上,街道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白纱。这时一阵风猛刮过来,那白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

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渐渐地,渐渐地,哗哗地下着,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瀑布,猛地向大地扑去,简直就是向大地进攻。最后雨水疯狂地涌入人间,颇有排山倒海之势。窗户被雨点打得叭

叭直响。整个城市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雨中。

描写雷电:

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转眼间云朵滚滚向东涌去,狂风不停地呼啸而来.随后一道闪电,天空被劈成两半,撕心裂肺的雷声响了起来,不一会儿天空就乌云密布,好象披上了一件黑纱袍。 突然,混沌的黑压压的天际裂开了,露出了不规则的几组线条,无比强烈的光从线条里闪射出来,伴随着令人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为狂风暴雨呐喊助威。风狂雨暴,电闪雷鸣,搅得地动山摇! 十分钟过去,雷电停了,风也收敛了一些,视野又清晰了起来。突然,头顶的天空中一道耀眼的、惊人的闪光冲破了黑暗,把天幕划开了一条银蛇般的裂口,紧接着一声霹雳,震得地动山摇。突然,从积满雨滴的云层里,从天地连接的缝隙中,发出了一声巨响——“轰隆隆”!这是第一声春雷,它打破了冬的沉寂,

像一只正在爆炸的大球,在人们的头顶上滚动着。

描写月色。

宁静的夏夜月朗风清,总是能给我一种清逸娴静的感觉。明净清澈如柔水般的月色倾洒,清光流泻,意蕴宁融。月色柔和而透

明,轻盈而飘逸。

我喜欢借月色沉淀心情,如水月色,可饮。推开窗户,任月色静静流泻在肌肤上,轻盈飘逸的韵致,清新蕴涵的情调自然流淌在心际。月华如练,心情在月色中变的清朗而柔软,恍然间生命

中的种种感动和美丽灵动浮若。

描写雪景:

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

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

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

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早晨,推开门看,地上已有淡淡的、薄薄的积雪了。刚开始,只有星星点点的雪粒儿随风飘落。不一会儿,大片大片的雪花,便从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下来。没多久,大地上就变得白茫茫的。

美丽的六角形雪花在空中飘飞着、狂舞着,给远近的树木、山川和房屋,都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洁白的棉袄。向远处望去,嗬!

整个大地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的世界。

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又像连绵不断的帏幕,往地上直落,同时返出回光。(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散文环境描写)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你要是在路上行走,不一会儿,就会成为

一个活雪人。

描写风:

风,那么轻柔,带动着小树、小草一起翩翩起舞,当一阵清风飘来,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自己的脸庞,我喜欢那种感觉,带有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罗绸缎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所赐予人类最为珍贵的。五月的微风,飘着道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与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抚,有如慈母的双手。

杂式

三月睛朗的午后,空气真是融和得很,温暖的微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酝酿出来的,带着一种不可捉摸的醉意,使人感受着了怪适意不过,同时又像昏昏迷迷的想向空间搂抱过去的样子

看,那千百条水渠,像彩带似的,把天边天际的田地,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那高粱长得多好呀!高高的秆子,大大的叶子,蕙子又肥又大,站在高处望去,一片红色的海洋,在阳光下,更显耀眼,那密密挤着的鲜红的蕙子随风颤动,就像波涛起伏的海面。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颗颗金黄的珍珠。一朵朵棉花裂开嘴儿,怒放绽开,深红色的棉花叶子,已经飘落大半。密密的棉花朵儿,被秋风吹得蓬蓬松松的。

散文环境描写篇二:环境描写的文章与作用

我想听听你唱歌

文/刘卫平

①两年以后,陈处终于来到了羊谷山村。

②小车在坑坑洼洼的泥石公路上跑了老半天,才在一个四野看不到人的地方停下来。天上飘着绵绵不断的毛毛雨。陈处下了车,踮脚站在泥泞四溢的乡村公路上,张望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了凹隐在山冲里的小村庄。

③从公路到村里还有一段山路要走。陈处一边走,一边向路上遇到的几个农民打听谢小华的家。“呶,就是村里最后头的那栋房子。”陈处看清了,那几乎是村里唯一的茅草屋。

④整日在城里机关上班的陈处,与羊谷村挂上钩,与羊谷山村的那栋茅屋挂上钩,或者更直接地说与茅屋里的女孩儿谢小华挂上钩,这事是从两年前开始的。上级安排机关干部与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陈处帮扶的对象就是羊谷山村的谢小华。陈处按规定每学期开学前给谢小华寄二百元钱。

⑤谁料谢小华这女孩挺让人上心的。每隔一月两月,谢小华来一封信,向陈处报告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⑥谢小华在信里说:“尊敬的陈伯伯,这学期期中考试考完了,我考了班上的第三名。”陈处回信:“加油,等你考第一名了,我来看你。”陈处随信给谢小华寄二百元,作为奖励。

⑦谢小华又来信了:“陈伯伯,我们放寒假了,村里回来了一个学音乐的大学生,说我有唱歌的天赋,要我买一把小提琴,好教我学音乐??”陈处又寄了二百元。陈处在回信里说:“去学吧,下次来里,我想听听你唱歌。”陈处的眼前,甚至很清晰地出现了一个蹦蹦跳跳的、欢快地唱着歌的山村小姑娘。

⑧当谢小华再次来信时,陈处多了一份担心。因为谢小华在信里说:“陈伯伯,我昨天上山砍柴,肩上被蛇咬了一口,半边脸都肿了。脸肿得老高,只怕以后唱不成歌了。”陈处又寄了二百元,要谢小华拿去治伤。陈处回信说:“你的脸会好的,以后还可以唱歌,好想看看你的脸??”

⑨两年了,终于来到了这羊谷山村!谢小华的学习怎么样了?她脸上的肿早消了吧?她唱歌唱得好听吗?这回,一定要好好听听她唱歌。

⑩敲了好一阵门,里面才传出一个妇人的声音。陈处推门进去。床上躺着的妇人是谢小华的娘,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薄纸,仿佛一碰就会碰出一个洞来。陆陆续续来了几个邻居。陈处左右观望,没有他想见到的女孩儿。谢小华她不在家。

⑾通过和她娘以及邻居的交谈,陈处才知道事情和他想象中的大不一样。谢小华早就不读书了。在陈处和谢小华结对帮扶才一两个月后,谢小华的父亲一次在山上砍树时被倒下的树压死了。那时候,谢小华的娘在床已有几年。她娘那病,每月要一百多块钱的药来维持。

⑿司机问:“陈处长寄来的钱没给谢小华读书?”陈处说:“都给你买药了是不是?”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点了一下。司机问:“谢小华没有买小提琴吗?”陈处说:“她是找借口要钱给你买药是不是?”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司机问:“谢小华没有被蛇咬伤过吧?”陈处说:“她的脸没有肿是不是?”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

⒀司机显然有点气愤了。他说:“原来你们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陈处摆摆手,让司机平静下来,也是让自己平静下来。司机仍然无法平息怒气,司机对转身的陈处说:“陈处,我们走!”陈处再次摆摆手,问:“谢小华哪里去了?”旁边的邻居说:“她到后山薅草去了,她家的一对猪靠她喂的。”

⒁陈处出来,抬头望望,往后山方向走去。刚出村,陈处蓦然看到一百来米远的山坡上,有一个女孩子坐在一块山石上。石头高高地从土里长出来,女孩儿坐在上头,安然地唱着歌。

⒂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着。女孩儿的歌声穿透薄薄的雨幕,悠然而至。

⒃陈处循着歌声走去。100米,80米,50米??陈处离女孩越来越近。

⒄还差二十来米远吧,女孩儿突然站起来,跳下石头,沿着横贯山坡的小道,飞奔而去。

⒅陈处愣愣地望着奔跑着远去的女孩儿,耳里满是女孩儿的歌声。那是一首名曰《戒指花》的歌,有几句歌词,陈处记得很清楚:

⒆你说你想听听我唱歌,你说你想看看我的脸。我不能唱歌给你听,因为一唱我就要流眼泪;我不能让你看我的脸,因为一看我就要流眼泪。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三期 有改动

1、读完这个故事后,你的心情怎样?文中特定的环境是否对你的心灵有所震动?

2、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3、“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一句在全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突出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题指点】

无论中考对于“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从哪一方面入手,考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须先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并明确是什么环境。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其次考生应明确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常见的作用,并学会从环境本身,人物、情节、主题等多角度来分析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侧重点,并对号入座。

中考试卷中选用的小说多见于小小说,情节相对集中,人物形象突出,环境描写分明,只要将知识点牢记并灵活运用,一定会将此类题目迎刃而解。

答案:

《我想听听你唱歌》一文中有两处有关山村环境和天气状况的描写语句,首先得明确。

第一题:读完全文后心情应该是心酸的,特定的环境如“四野看不到人的地方”,“泥泞四溢的乡村公路”,“凹隐在山冲里的小村庄”不仅告知了主人翁生活的贫困艰难,同时暗示了主人翁命运的艰辛与苦楚,同时“绵绵不断的毛毛雨”也给人以“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也给全文渲染了一丝悲凉的气氛。

此题应从情感角度入手,从人物生活的特定环境入手解读,这说明环境描写能起到暗示人物命运,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题:第二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山村的贫困偏僻,为后文写谢小华家庭生活的贫困作铺垫。

此题应结合全文来探究,概说羊谷山村的贫困其实是为了突出谢小华家的生活状况更令人担忧,因此前文的概述是为后文谢小华的种种行为作铺垫。

从解读情节入手可见环境描写能在情节上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三题:“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一句与前文照应,并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转入对主人翁谢小华的正面描写上来,以便于突出主人翁的形象。

此题是另一处环境描写的语句,但从中起到了推动小说故事继续发展的作用。考生也应该能够发现小说的主人公是谢小华,但前文一直未对她进行正面描写,这也是小说为了在后文突显主人公的一种方法。

一、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种。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社会背景、建筑、场所、摆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社会环境描写不只在小说中,在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使用)。自然环境描写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四季晴雨、山川湖海等。

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将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都集中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酒客对孔乙己的取笑构成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在一个特定的人性冷漠的社会环境里,暗示了孔乙己这一特殊身份的悲剧命运。

《孔乙己》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说明天气已很冷,而紧接着出场的孔乙己则还穿着破夹袄,单看此细节刻画了一个穷困潦倒连棉衣也穿不上穷人形象。

古文中以《桃花源记》为例, 社会环境描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些描写的作用是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安宁和谐。”自然环境描写:"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些句子描写了桃花源景色美好,人们井然有序的幸福生活。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实践阅读中,首先确定句子描写的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然后找出具体表现环境特点的词语,确定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时间、地点、场所,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分析社会环境时,学生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孙犁在《芦花荡》中写道:“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这段景物描写 ,交代了时代背景,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在敌人的封锁下,在残酷的环境里,顽强地生存,积极地斗争,不屈不挠,展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增添了诗情画意,作品的感染力。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有这样的描写:“这地方狼很多。狼嚎的声音在荒野上飘来飘去,在空中孩子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想伸手就可摸到,吓得他不由得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这段,写了淘金人置身于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中,面临死的危险。在狼常出没的地段,随时都可以丢掉性命。他又饥又渴,又累又乏,且身处险境,但为了生存,他苦苦支撑,在这恶劣的环境里挣扎。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依旧

为生存而不懈努力,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人”的伟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2、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曹文轩在《孤独之旅》中写道:"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没有人影,没有人声,有的只有无边的芦苇,内心该是多么恐惧,多么寂寞呀!杜小康才十几岁,此前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与生活变故,大要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离开老师和同学,来到这荒凉的芦苇塘,没人与他交流,没人鱼他游戏,陪她的只是那些不解人意的鸭子。这怎能不叫人孤独、寂寞、恐惧呢?他的心中该是多么无奈、无助与悲苦哇!

3、 景物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

高尔基的《海燕》中开头写道:“在沧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中间部分“乌云越来越暗,越业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结尾中“狂风吼叫??雷声轰隆??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这三个地方的景物描写可谓是层层递进,天气环境越加恶劣,暴风雨步步逼近,营造出令人紧张恐惧的气氛,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更有力地烘托海燕的形象。

环境描写是阅读中的一种常见的出题内容,可以把这些理论结合实际阅读来体会,期望以此提高有需要的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反馈练习

辨别下列段落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

1、熙熙攘攘的街道,人流朝前涌动着。街边的小贩推着小车,上面摆着青青红红的水果,或是坚果小吃。脚下踩着的,是散落的果皮,废纸,塑料袋。空着还飘着烤羊肉串的炭烟。

2、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

3、步出后门,四周还是迷茫的一片,远处的树木只能见到模糊的轮廓。环境清幽,空气新鲜,使整个人又清醒,又舒爽。

4、一九四七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答案:1、4是社会环境描写;2、3是自然环境描写。

向生命鞠躬

张强

早说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前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季节。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显得更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这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我把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

“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背地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了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一个并非所有人都能有幸见到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

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落到了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我慢慢地站起身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语文报》2010年中考版)

1、用横线划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概括景物的特点(用原文中的两个词语)

2、你能说说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何作用吗?

参考答案:

1、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显得更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景物特点:满目萧瑟、了无生气

2、描写了初冬时节万物萧条荒凉、生命力衰败的景象,更加突出了蚂蚱生命力的顽强与可贵。

散文环境描写篇三:怎样解答散文环境描写题

龙源期刊网 .cn

怎样解答散文环境描写题

作者:刘步春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3年第12期

环境描写是小说和叙事性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人物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人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而散文讲究形象性,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描写得以凸显。因此高考命题人常常要在环境描写上设置考题。

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就是指对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城镇村落等景物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就是对人物所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包括居室设置、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社会风尚、人际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形势、生产环境、劳动环境、学习环境等。从历年高考试题看,命题者更注重自然环境描写,多在这方面设题。在考查方向上,以分析具体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主,有时也会以就环境描写的手法、特点设置问题。

常见考题:

(1)阅读文中××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2)文章××处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处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

解答环境描写包括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提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达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和情感;⑤奠定情感基调,寄托作者的观点态度;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从如下角度考虑:①分析景物的色彩,透过色彩看基调;②动静相生,虚实相衬;③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给人形象鲜明的感觉;④点面结合,即“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⑤俯瞰仰视,远景与近景;⑥白描与工笔。

回答环境描写作用的答案,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有一个原则,即结合文本内容说明作用,作答时不能只有术语而不见文本内容,也不能只有文本内容的复述而没有术语,一定要将术语和文本内容结合起来。比如,确认这段环境描写具有“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作用,就得说明文章通过什么手法或什么内容的描写,渲染了什么气氛,或烘托了什么人的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 散文 环境 散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散文句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