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地震【海地\地震与国际秩序】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地处美洲的海地1804年宣布独立,虽然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属全体公民、公民可直选总统和议员等,但海地多年来一直被独裁政府控制,虚假选举屡见不鲜。经济发展停滞不前,80%的人每天生活费不到2美元,失业率高达7成半,文盲率近8成。按照海地人自己的说法,独立迄今,他们“已经饿了200多年”。
  海地虽小且落后,但由于是美国的邻居,因此历史上和美国颇有渊源。1915年美国第一次入侵,随后相继扶植多个傀儡统治者。上世纪80年代,海地爆发反政府武装活动,总统乘坐美国军用运输机出逃。1987年3月,海地高票通过新宪法,但选举日当天选民遭暴徒袭击,死伤不计其数,投票被迫中止。美国立即冻结了对海地的经济和军事援助。1991年,代表贫民利益的阿里斯蒂德,成为第一任民选总统。不料几个月后军方再度发动政变,阿里斯蒂德被迫流亡美国。在美国的武装干预下,军政府终于交权下台,阿里斯蒂德重返太子港。2006年大选,美国花费7500万美元,将350万本选民证和350万张选票,送到每个选民手中……可以说,美国在海地的影响力自始至终无所不在。
  然而到今天为止,海地仍黑枪遍地、腐败横行,赤贫、令人绝望的国民经济,一切都没有实质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在和海地没有建交的背景下,仍然派出维和部队进入。
  海地发生地震,奥巴马当天表示将竭力支持海地的紧急救援工作,立即提供一亿美元的援助,后来更让前总统克林顿和布什联袂提纲负责。希拉里在接受美国电视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将“尽己所能”援助海地灾区。
  尽管海地如此不堪,美国仍然如此关注,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一国混乱,遭殃的必然是邻国,现在美国接受的海地难民包括非法移民已经不少,实在无法承受太多。此外,美国竭力想用民主来解决海地问题,屡败屡试。但如果海地失控,美国必然前功尽弃。这些都可以理解。但令人惊异的是美国“关注”的方式:航空母舰立即驰向海地、派驻一万名军队进入海地,控制了当地唯一的机场,为美国侨民优先撤离提供方便。
  世人还记得,当美国发生卡特琳娜飓风的时候,不仅拒绝国外的援助,甚至路易斯安那州政府都拒绝联邦军队的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发生神户大地震的时候,也拒绝国外援助进入。怎么当海地发生地震时,美国就可以无视海地政府的存在,直接派兵进入了呢?
  海地国家太小,民选政府太过无能,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关键还是美国太过强大。强大就可以不受规则约束,可以改变规则,不正常的事情也就视为正常。海地地震后,法国的媒体称美国为“超级英雄”,一片赞誉之声,却无人质疑美国救援的方式。
  在美国的带动下,海地地震全球关注,全球总动员。然而却鲜有人指出海地是世界上最贫穷、最落后、最腐败、最混乱的国家之一,而且竟是民主国家。可资对照的是美国长期封锁的古巴人均GDP3900美元,人均寿命77岁,识字率97%,社会秩序良好。假设古巴发生类似灾情,且不说美国救不救,只问美国能暂时地解除对古巴的封锁吗?
  中国的文化、政治传统有三个主义:民粹主义、道德主义和实用主义。尤其是道德主义,影响至深。文革时虽然自己贫穷却照样积极援助他国。洋务运动的旗手李鸿章面对列强环伺,仍然认为只要我们行得“直”,必会得到尊重。但环顾世界,不得不说,西方的道德主义更多地是对自己,而不是对外。他们更注重的是实力,实力代表规则,代表规则的解释权。海地一震,尽显无遗。

相关热词搜索:海地 地震 秩序 海地 地震与国际秩序 海地地震与国际秩序 地震与当今国际秩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