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情报眼下怎么做_竞争情报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缪其浩,男,1947年生,研究员。1994―2008年间曾经担任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和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现任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人民政府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信息化研究协会副会长;《竞争情报》和《图书馆杂志》主编,《情报学报》和《Information Development》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情报分析研究和信息化发展管理以及相应的学术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曾因竞争情报研究获全国科技信息优秀成果一等奖,因数字图书馆研究获文化部首届创新奖,此外数次获得部级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摘要]中国国家竞争情报实践的发端远早于概念的出现,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用户需求培育、示范系统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通用工具开发。
  [关键词]竞争情报 国家竞争情报 巧实力 情报分析
  [分类号]G350
  
  国家“巧实力(Smart Power)”的概念最近骤然引起国际关注,而国家的竞争情报能力正是巧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年初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邀请笔者在2009年4月芝加哥年会上主持一个“竞争情报在中国”的专题会议(Workshop),并接受将“国家竞争情报”作为笔者报告的主旨内容。无论人们赞同与否,这个从中国走出来的概念将成为国际同行共同关注的话题。
  国家竞争情报工作不是任何人“发明”出来的,它早已存在于民族国家诞生以来各国为了生存、安全和发展而自发产生的努力之中,其最早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军事斗争上,随着国家功能的细分,为经济技术国际竞争服务的情报工作逐渐划分出来。而人类对其的理性认识则要晚得多。实际上当企业竞争情报在世界上发展的同时,20世纪70―80年代国际上也有一批学者从发展中国家的惨痛教训中总结出必须将国家的这种潜在能力显性化并予以强化,他们的代表人物德迪约将其命名为“社会情报(Social Intelligence)”,20年前日本还有人提出“情报分析力”是国力的十大组成组成部分之一。
  而早在这些说法出现以前,中国于1956年就建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的国家系统。现在可以明确地说,这就是中国国家竞争情报工作最初的系统性实践(零星分散的实践活动在任何时候都存在),虽然只限于在局部的领域。在以后的50余年时间里,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经济、产业和技术的竞争逐渐成为国家情报关注的重心,而且也早就超越了传统科学技术的范畴,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产业、贸易和金融领域的情报挑战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复杂紧迫。中国实际存在的国家竞争情报体系正在经受着“重新洗牌”。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首次在国内《情报学报》上提出“国家竞争情报(State CompetitiveIntelligence),1990年发表在国际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以后更加完整的论述中英文采用了更为恰当的Nmional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这个术语的作用就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领域贴上了标签,希望它有个“名分”,能够更好地在中国发展。采用这个名称的原因是,在此期间国际上以企业情报工作为基础的“竞争情报”开始出现并被国内普遍理解和接受;而科学技术情报因为行业性的局限而留下了巨大的空缺;同时“社会情报”概念在国内外并未被广泛认同和采纳。当时我们提出其概念的依据也不是任何理论或思辨,而是基于日本国际技术跟踪真实案例的剖析。最近几年来情报行业内再次出现对国家竞争情报的关注,这正是在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异常剧烈、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观点和国家形象等走向世界都遭遇种种困难和挫折的情况下,竞争情报需求急剧增长的表现。而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世界格局面临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家竞争情报工作作为国家重大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一部分的必要性更加明显。
  国家竞争情报的意义不难理解,国外的实践案例应该继续跟踪,理论体系研究也是需要的,但当前最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实践,为社会显示其效能。下面还是以几个实际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0多年前“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对策研究”为改革开放做出重大贡献是得到公认的,而各部委和各省市科技和社科情报队伍正是其中的主力军,在没有互联网、国际交流仍然障碍重重的情况下,关于国际科技发展动向的最新情报、关于第三次浪潮和后工业化社会等观点为专家研究和领导决策提供了丰富的“炮弹”。这个对策研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科技领域,实际上成为推进波澜壮阔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先声。
  再举最近的两个例子。在西方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对救市方案议论纷纷时,就笔者看到的媒体而言,国内科技界在2008年11月份就率先在媒体提出技术创新挽救经济危机,而其中最早和最活跃的作者大多来自科技情报机构。上海科技情报所也早就密切关注这个问题,通过各种渠道为决策层提供了观点,其中12月11日公开发表的文章首次从长波现象对危机和重大创新的关系做出了注解,而且读出了美国新政府救市方案中可能隐含依靠技术创新的深刻意义,并点到可能抓住综合能源的发展企图实现长期经济复兴,维护其全球的老大地位。这些观点至少在目前来看得到了以后事实的验证。这些报告和文章背后都有大量的信息和连续的情报跟踪和分析作为支撑,可以为行业专家进一步研究和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因而发挥其难以替代的功能。
  又如最近中国国家形象与国家实力的巨大差距引起了研究界的强烈关注,这当然是个跨领域的重大课题。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在数年前就开始运用情报分析的思路连续跟踪海外媒体对我反映,进行定量的动态测评;最近又利用引文分析词频分析等方法完成了美国“精英界”对华观点信息来源和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的研究报告。尽管研究还是很初步的,但我们通过情报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不仅与有些专家提出的对策建议很接近,而且依据可能更为坚实。
  这里举的三个例子规模、进展程度和效果不等,但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针对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重大课题,同时发挥了情报分析研究的优势,在其他领域专家、“智库”林立的“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里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国家竞争情报虽然范围宽广,但可以从科技情报开始试点。因为绝大部分科技情报(信息)机构都已经开展为领导的简报服务,获得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些机构在参与了行业情报平台或门户的建设,这都是国家竞争情报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际工作。
  在这些“产品”的背后,我们更加要关心的是机制和能力的建设。这样才能使得这些研究不是“心血来潮”,也不会因偶然因素(例如领导注意力变化)而昙花一现。建设中国的国家竞争情报系统一定是个长期任务,眼下可以着手的可能有以下方面:
  ?培育决策者需求。培养用户需求就是培育市场,国家竞争情报研究的产品可以为各类用户服务,但更加重要的是接近决策者,让领导决策者认识这种功能的存在,从而进行有效沟通。培育需求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推介一些成功的实际案例,例如上述几个社会关注的重大事件;在可能情况下也应当争取进入领导干部培训课程。
  ?推动建立国家级或全国行业水平的示范性情报分析机构。英国有一个公益性的国家文本挖掘中心(The National Centre for Text Mining);许多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建立强有力的行业信息和情报分析平台,例如美国加州一个柑橘协会都可以到上海来建立市场观察点。我国一些地方的研发公共平台上已经有一些这样的雏形,现在需要的是用竞争情报的思路、方法和工具加以武装。
  ?集中力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其它技术情报分析核心工具,争取将此列为软件行业的国家级重点任务。同时可据此建立公益性的专利分析平台,而企业则可以购买其核心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符合自己深度分析需求的专用工具。
  国家竞争情报在中国首先提出,虽然文献调查表明后来法国、加拿大也都有人采用了National comDeti-tive Intelligence这个术语,但是它可能最符合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的国情,尤其是适应了今天在经济技术文化全球化发展条件下中国的紧迫需要。在笔者来看它不仅是学问、技术或工作,更是我国专业情报工作者的重大社会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怎么做 眼下 竞争情报 国家竞争情报眼下怎么做 竞争情报 情报竞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