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时代大众阅读心理研究】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在资讯时代多元媒体环境下,人们阅读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刊阅读方式而出现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大众阅读的心理也因为资讯时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而呈现出不同的阅读动机和心理活动,如从众心理、功利心理、休闲心理、偏好心理和追求个性心理等,,详细阐述针对大众阅读的心理活动,分析影响大众阅读心理的各种因素,指出只有全面把握资讯时代大众阅读的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地推动全民阅读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资讯时代 大众阅读 心理研究 全民阅读社会
  [分类号]G252.17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阅读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除受个人喜好、兴趣等因素影响外,也深受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影响。在资讯时代,多元媒体的出现和兴起,使人们的阅读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选择趋于多样,尽管传统阅读仍是大众阅读的主要选择,但网络阅读、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资讯时代阅读的新潮流。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其除了受个体因素影响外,也受到社会发展和所处群体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大众在资讯时代阅读心理出现的新变化,研究资讯时代的大众阅读心理,以增强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性。
  
  1 资讯时代大众阅读的新潮流
  
  资讯时代,信息的载体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有纸质图书、期刊,也有数字媒体,人们选择阅读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电子媒介层出不穷,电子杂志、博客文章、网上小说、手机书等等,成为大众传统书刊阅读方式之外的阅读选项。与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比较,资讯时代的国民图书阅读率则呈现走低的趋势。2006年的“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999-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走低,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而2008年所做的调查中,国民图书阅读率虽然有所回升(48.8%),但从总体看,国民图书阅读率走低的趋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新型数字化、网络化阅读趋势锐不可挡,国民阅读步入数字化时代,代表着阅读新的方向与前景。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达到44.9%,比2005年提高了17.1%。从纸质图书阅读率的走低到数字阅读率的攀升,显示在多元媒体的资讯时代,正发生着一场阅读革命,人们阅读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刊阅读方式而呈现阅读方式的多样化。
  
  2 资讯时代的大众阅读心理研究
  
  2.1 大众阅读心理研究的现状
  阅读本身是一种社会行为,阅读的过程就是社会人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和体验。要理解人们不同的阅读行为,就必须研究大众的社会阅读心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社会阅读的学者已经注意到社会心理对阅读行为的影响,开始了阅读心理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大众对传统图书、期刊阅读心理的研究,对人们数字化阅读的社会心理活动、大众面对资讯时代多元媒体时进行阅读选择的心理活动、资讯时代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大众意识对人们阅读心理的影响等等方面,都没有涉及。而在资讯时代,影响大众阅读心理的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仅仅从传统的纸质媒体角度去研究大众的阅读心理,自然难于掌握大众阅读心理的实际状况。
  
  2.2 资讯时代的大众阅读心理
  2.2.1 从众心理从众行为在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在读者的阅读倾向中也有此类现象。当一种“阅读热”出现时,有许多读者都会竞相借阅或购买某种图书或某一类图书,加入到阅读的新潮流中。在资讯时代,大众的阅读行为更加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传播媒介的发达,借助网络、电视、手机、PDA等等,使人们更快捷地了解最新的阅读潮流,使一种阅读时尚传播得更快更广。与传统阅读社会相比,资讯时代畅销书的产生更快,但保持畅销的时间则更短。在此时,大众阅读的从众行为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央视刚推出“百家讲坛”的时候,易中天对《三国》的精彩解读让大众折服,通过“百家讲坛”这个平台,易中天走出象牙塔,很快为大众所熟悉;他著的《帝国的惆怅》和《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等书成为畅销书。当易中天讲完《三国》,于丹又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阐释《论语》,让大众耳目一新,其所著的《于丹心得》一书也为大众喜爱,位列畅销图书榜。因此,在多元媒体的环境下,阅读的时尚潮流,更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转换迅速。
  2.2.2 功利心理资讯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资讯层出不穷,要追赶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终身学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同时,在资讯时代,人们处于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掌握新知,提高竞争力,成为人们应对就业压力的唯一选择。在此背景下,大众阅读也带有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一方面,有关学历教育、课程教育相关的教材、辅导书供不应求,人们阅读的目的是希望能学到新知,通过考试等等,阅读的求学求知动机突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强调公平竞争、勤奋努力,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激烈的竞争都给人造成巨大的压力,如何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应对现实生活的挑战,人们希望从阅读中求得答案,职场书籍也就成为大众阅读的首选。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孙悟空是个好员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细节决定成败》、《蓝海战略》、《圈子圈套》等等职场书籍能够广为流传,成为白领阶层的主要充电读物。市场经济的逻辑就是在竞争中胜出,在就业压力下,增加实用性、保持竞争力,成为流行阅读主要目的之一。至今仍然畅销不衰的《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著),很多人就认为这本“讲史书”更大程度上像是一本职场宝典。
  2.2.3 休闲心理面对沉重的社会生活压力,人们需要一个放松的出口。通过阅读,释放压力,愉悦身心,成为很多人的需求。对大众而言,阅读不是沉重的,不是一种辛苦的差事,相反,阅读是精神的放松和愉悦,现代人需求的是“软”书。所谓“软”就是形式新颖、内容活泼、有可读性,又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因而在资讯时代,浅阅读盛行,图画书、卡通书不单少年儿童喜欢,就连成年人也爱不释手。为了满足读者的这一需要,报纸、杂志在编排上注意图文并茂,在内容上注重娱乐休闲的选材,电视、网络传媒除了上述要求外,更强调与视听者和网络阅读者的互动,以增强受众的认同。资讯时代的各种阅读媒体顺应了人们娱乐的本能,迎合了信息传播心理,也在很大程度上指引r人们的阅读方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认为,一些成年人喜欢阅读图文书主要是因为现代生活过于紧张,人们没有耐心去处理高深的文字。图文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们的紧张和焦虑。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孩子来说,读图文书也有利于他们理解并吸收知识。在压力陡增的现实生活中,通过阅读来释放压力,是现代社会很多人进行阅读的目的之一。如几米所著的“都市温情绘本”系列图书,因为适应了人们 休闲、放松的心理需求,成为图书市场的赢家。
  2.2.4 偏好心理偏好心理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个体中,它是社会人对某一事物、某一行为的特别偏好,表现为喜欢、热衷于某一事物、某一行为。偏好心理表现在大众阅读活动中,就是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阅读内容喜好和阅读方式选择。在阅读内容的偏好上,表现为只喜欢阅读某一内容的图书、期刊。如2006年、2007年玄幻类图书销量很好,人们喜欢购买此类图书阅读,其中以网络连载小说《鬼吹灯》最广为人知晓。玄幻类图书的喜好者非玄幻类图书不读,其他各类图书则不感兴趣。资讯时代,多元媒体和数字化阅读的出现,使读者在阅读方式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人喜欢传统的图书阅读方式,也有人热衷于数字化阅读,表现出对技术的偏好心理。以数字化阅读为例,数字化阅读快捷、方便,并能带给阅读者视觉、听觉的愉悦和刺激,为技术偏好者所喜爱。他们以数字化阅读为自己的阅读方式,PDA、可上网下载阅读的手机是技术偏好者最喜爱的阅读载体,他们阅读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在网上浏览新闻、报道,达到自己阅读的目的。在青少年的阅读行为中,存在较强的技术偏好心理。如果就此沉迷于网络,产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就会造成青少年阅读兴趣的泛化和情感缺失,甚至导致青少年阅读注意力、思维力、鉴赏力等能力的弱化、退化,必须引起注意,并加以引导、纠正。
  2.2.5 追求个性心理追求个性化是资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同样,在资讯时代,大众阅读的个性化特征也非常突出,人们追求个性化的阅读,以彰显自我。个性化阅读是指一个人在阅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明显倾向性的阅读风格。白领阶层和青少年群体在追求个性化阅读方面尤其明显。白领阶层由于其知识、收入水平较高,在阅读方而追求高品位、上档次,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上都有意无意间与普通市民的阅读兴趣区别开来。比如他们喜欢阅读涉及财经、摄影、美容等内容的图书,对纸质读物的装帧设计、风格和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数字化阅读的接受度高,是数字化阅读的倡导者和潮流引领者,惯于网上阅读,或利用PDA、手机等数字媒体进行阅读。而青少年则是阅读行为最活跃、知识需求最强烈、阅读潜力最大的阅读群体。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对未来充满希望,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追求个性,愿意表现自我,希望确立自我价值,形成完美的个性形象。在阅读上,他们也追求个性风格,能迅速接受新思潮、新观念,往往于阅读最新流行读物为荣,是畅销图书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也是数字化阅读的生力军,与传统的图书阅读相比,青少年更愿意以数字化阅读来标榜自己的新潮与个性。
  
  2.3 影响大众阅读心理的因素
  2.3.1 影响大众阅读心理的社会因素影响大众阅读心理的社会因素有很多,如社会生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知识水平等等。在资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生活压力比较大,对人们的阅读心理产生影响,精神上希望得到休闲放松,不希望在阅读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因此浅阅读盛行,图画书、卡通书在图书市场的销量不断增加。而生活的快节奏,也使人们的健康受到损害,对健康倍加关注。比如由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做的畅销书榜(注:下文所涉及畅销书榜,都源自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宫小桃著的《郭德纲相声漫画版一我要幸福》就高居2008年一季度华北地区畅销书榜第9位。在热销的生活类图书当中,饮食类和大众健康类则是主要的题材。“国医健康绝学系列”图书以及《新编家常菜谱》高居中国地区2008年畅销书榜首。同时大众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人们选择阅读图书类型和阅读方式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2006、2007年,中国股市、楼市兴旺,大众阅读的功利主义色彩浓厚,个人理财类图书热销。然而,自2007年11月股市大幅下跌以来,个人理财类图书热度逐步下降,退出了2008年上半年非虚构畅销书榜。另外,大众阅读所处的地域文化差异也会对大众阅读心理产生影响,对图书的喜爱也会因地域的不同产生差异。《我叫刘跃进》一书是2008年华北地区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而在东北地区,则由《闯关东》一书位列虚构类畅销书第一名。
  2.3.2 影响大众阅读心理的技术因素 资讯时代是一个多元媒体的时代,图书、期刊、电视、网络、手机等构成了阅读的多元环境。在多元化媒体时代,阅读的概念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阅读,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数字化阅读成为阅读的新潮流。多元阅读媒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大众阅读的内容和方式,而且对大众阅读心理也产生极大的影响。以数字化阅读为例,一本电子期刊可以图文并茂、内容新颖,并便于存贮和传递,既可以满足阅读者知识的需求,也满足了阅读者视觉的需要。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阅读设备价格日趋便宜的时候,大众慢慢就会从心理上对数字化阅读予以认同、接受,一部分人会开始选择数字化阅读。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7年8月至2008年初,中国国民互联网阅读率为44.9%,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17.1个百分点。数据还显示,在我国图书读者中,知道、听说过电子图书的人群占总体的47.4%。过去一年阅读过图书的人群中,19.3%的人阅读过电子图书。网络在线阅读是最普遍的阅读方式,选择比例高达79.7%。其次为下载阅读。49.6%。而由方正阿帕比公司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发布的《2007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也清楚表明,移动阅读在中国快速成长,手机作为宜用终端已成趋势。截至2008年底,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用户为5 040万人。58.9%使用过移动梦网服务的手机用户表示愿意购买手机书。
  
  3 掌握大众阅读心理,构建全民阅读社会
  
  当前我国全民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快餐”文化、电子信息的兴起,使得公民深度阅读的时间不足,书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出版物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社会上的一些浮躁情绪的蔓延也影响良好读书环境的培育,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浓厚氛围有待形成。针对这一情况,为更好地在全社会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不断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从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都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但从推广效果看,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有效掌握资讯时代大众阅读心理的脉络。
  构建全民阅读社会,必须充分认识资讯时代阅读的现状。首先,在资讯时代,阅读方式趋于多元,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字化阅读并举,数字化阅读渐成阅读新潮流;其次,在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的社会背景下,大众阅读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功利心理、休闲心理等成为主流的阅读目的。基于资讯时代阅读的基本状况,应该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全民阅读活动:①改变过去在推广活动中只注意传统书刊阅读辅导的做法,加强网络化阅读、数字化阅读的辅导。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注意培育正确的阅读观,避免网络沉迷。例如图书馆可以举办针对青少年的阅读讲座,既推荐传统的纸本书籍,也宣讲正确的网络阅读方法和途径,使网络阅读成为青少年传统阅读之外的有益补充。作为图书阅读服务的实践者,图书馆要高度重视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环境与阅读方式对传统阅读的影响,既巩固传统阅读,又发展新技术条件下的数字化阅读,满足阅读多元化需求。②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中,应从大众阅读心理人手,以增强全民阅读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例如针对功利主义的阅读心理,应宣传深入阅读是增强知识、开阔视野、拓展能力的最佳方法,快餐式的浅阅读并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最终目的。针对大众阅读休闲的心理,在图书的编辑出版上,主动满足读者的这一需要,适当增加休闲读物;在图书馆服务上,调整藏书结构,教育、休闲书籍比例合理,同时改善阅读环境,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针对大众阅读心理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增强大众对全民阅读的认同,促进读者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提升。③全民阅读活动需要包括出版社、报刊、书店、图书馆,各级政府部门等的积极参与。例如出版社可以组织赠书,报刊可以开展阅读征文活动,书店可以举行作者见面会等,各类型图书馆更应该在全民阅读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构筑社会阅读的大平台。在政府层面,则应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社区图书馆、文化阅览室、农家书屋的建设力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只有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构建和谐的全民阅读社会。

相关热词搜索:大众 心理 时代 资讯时代大众阅读心理研究 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