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 [论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对图书馆管理提出的要求。大学生有能力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要提高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水平,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完善读者组织的形态和运作规则,不同的业务类型采用不同的的参与规则。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
  [分类号]G251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模式的转变、读者权利意识的觉醒,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渐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其实,读者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许多高校就成立了读书会、读者协会,建立起联络员制度、义务管理员制度等,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学者们也对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这种做法展开了许多研究,如于鸣镝提出“读者参政说”,指出读者应该参与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应该与图书馆员一起共建、共管、共用图书馆;李芳对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进行类型化研究,指出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或三种不同形态。
  最近,学者孙长怡从读者的参与事项、参与能力以及参与效率三个方面入手,对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理论进行研究,指出读者对图书馆管理的参与只能局限在图书流通和阅览等事务性事项,读者因缺乏专门的图书馆知识和技能,并没有能力参与馆藏建设、馆藏结构、人员管理等重大事项决策以及图书分类、参考咨询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事项;进而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是“建立在流沙上的理论”的观点。笔者认为,孙长怡先生的观点一方面缺乏价值论、目的论指引,没有考虑到读者“该不该”参与图书馆管理以及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义;另一方面则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特点。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本校的教师和学生,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思想敏锐,对事物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应该且有能力参与图书馆管理。事实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要求,各个高校已成立了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高校教师已通过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参与了图书馆诸如图书馆发展建设规划、图书馆馆藏建设等事项的重大决策。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问题的实质是学生参与的问题,因此,笔者拟以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为中心,从学生“该不该”、“能不能”以及“如何做”几个方面作抛砖之论,以期对我们改进高校图书馆管理、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有所益助。
  
  1 “该不该”: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然分析
  
  学生“该不该”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依法治国成为根本国策、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密切相关,更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型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有直接的关联。
  长期以来国家是高等教育是投资者,高等教育的招生、就业、教学及管理由政府全权负责,学生不仅免交学杂费,而且还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助学金。国家强调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的价值导向认识,对学生的价值与个人需求不予考虑和支持。与此相应,高等学校、包括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都是“单向度”的。所谓“单向度管理模式”是指:为了便于管理,图书馆制定了一系列硬性制度来约束读者,要求读者无条件地服从。这种管理方式并不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不提供读者参与管理的渠道,读者与文献一样都是管理的客体,都处于被动的、被管理者的地位。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进行了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由此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概念,也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观念、培养目标、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与原来的精英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不再把接受高等教育视为一种幸运的特权,而是一种基本的公民权;高等教育的市场属性、学生的消费者地位逐步获得认同。学生消费者就是把学生看作市场中的消费者,把学校与学生关系作为买方与卖方的前提,以学校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基础,是一种注重和保障学生权益的市场管理哲学。学校应以保护学生消费者的权益,满足学生需求为己任。而尊重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办学本位,其最佳方式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与其有直接关系的学校内部管理中来,将学生的意愿直接反映到管理中去。2005年9月1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条也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服务于教学、科研的学术性机构,一方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馆藏结构以及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图书馆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学生有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愿――有学者曾对北京地区大学生期望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有32.14%的学生希望参与图书馆管理,这一比例仅次于学生生活与后勤服务(66.98%)、教学管理(40.63%)、学校的改革与发展(36.30%)位居第4;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图书馆存在并发挥其保存、传递人类文化知识信息基本功能的前提,学生与图书馆管理人员一样是图书馆的主体,图书馆的管理、发展应该体现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需求。
  
  2 “能不能”: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实然分析
  
  学生“能不能”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一是学生有无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能力;二是学生参与管理的合法性基础。
  
  2.1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能力
  2.1.1 学生有能力参与图书馆管理 这早已为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当代西方国家的实践所证实。在西方国家,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中世纪,就出现了许多由学生作为主体进行组织管理的“学生型”大学,如13世纪中期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当时学生在学校中拥有极大的权力,他们不仅选举校长、聘请教授、解雇教师、对大学的财政和学术事务进行监督管理,而且对教师的薪金与有决定权。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依然广泛参与学校的管理,例如剑桥大学的校印,不论盖在任何合同或协议上,都是代表校长、教师和学生盖的;1983年的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的理事会共有70名成员,其中教师、研究人员29人,学生22人,行政人员和职工6人,校外人士13人,作为理事会的成员,学生可以参与各项校务的决策。
  2.1.2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能力与专门的图书馆知识、技能 学生图书馆管理的能力是否以具有专门的图书馆知识和技能为必要条件,与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价值观、目的论密切相关。像孙长怡先生那样主张读者(学生)必须具有专门的图书馆知识和技能才能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观点,其实是一种“替代论”观点,即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就要能够“替代”图书馆管理人员、像图书馆管理人员一样工作;若这就是学生参 与图书馆管理的主要目的,其实质与勤工俭学无异。我们认为,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价值、目的有多个层次,在图书馆的建设、管理、发展过程中彰显学生图书馆主体地位,表达学生的合理需求,维护学生的读者权利是其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基本价值和首要目的。学生是否有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能力,关键在于参与管理的学生能否在参与过程中代表、表达学生的整体性需求,维护学生的读者权利,这一能力与是否具有专门的图书馆知识和技能没有必然的关联。
  当然,学生也可以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参与图书馆日常工作中需求专门图书馆知识技能的各类业务事项,只是这种参与在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理论的价值论、目的论中处于次要的位置,是否进行这种形式的参与,不影响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2.2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合法性基础
  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就是要在图书馆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学生的合理需求。因此,具体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是否拥有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表达学生合理需求的合法性基础,就成为学生拥有参与图书馆管理能力的关键问题之一。质言之,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某几个学生要能够代表学生读者整体,其在参与管理过程中所表达的意见应该是学生读者整体的意见,需要有一个代表权和代表意见(整体需求信息)的形成机制来解决其合法性问题,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形态、运作规则比较成熟的学生读者团体作为代表,以团体的形式来参与图书馆管理。
  首先,这一代表整体学生读者的团体成员必须有广泛的代表性,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读者群体都应有代表参与其中。团体成员广泛的代表性可以保证其代表权的合法性。
  其次,团体的运作规则中必须有学生需求信息收集程序和筛选程序,能够将成千上万不同学生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信息收集起来,并整合为明确的、具体的整体性需求信息。收集程序一是要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信息能够得以自由、充分地表达;二是要能够将这些需求信息全面、准确地收集起来;筛选程序的关键则是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数量众多的个体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妥协,进而形成具体、明确的整体性需求信息。这样最终形成的整体性需求信息因为是学生作为程序主体自我表达、自我选择的结果,反映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需求,才可以在图书馆建设、管理予以表达。
  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合法性基础,对于普通的公共图书馆来说,因其读者群体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可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目前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读者无论是以个人形式,或者是以书友会、读书会等社团形式,其所表达都是个人或者某一小团体的意见,都有可能损害其他读者的利益,其参与决策的意见并无充足的合法根据。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是一个建立在流沙上的理论”。但对于高等学校图书馆来说,因其以本校教师和学生为读者,读者群体相对确定,只要进行良好的制度设计,则不会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 “如何做”: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难题分析
  
  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对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改变目前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层次低的现状,提高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水平。
  
  3.1 转变思想观念
  在图书馆管理的日常实践中,基于其天然的优势地位,学校及图书馆的管理者常常处于主导地位,不得到他们的合作,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势必是一句空话。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办学本位,引导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决策,是市场条件下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出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法定义务。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
  
  3.2 完善学生(读者)组织的组织形态和运作规则
  目前各高校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之所以大多数还处于图书借还、书库整理、上书顺架、巡库、维护阅览室秩序、搬运图书等,或者是填写各种服务满意程度调查表等事务性活动的被动信息供给阶段,学生(读者)组织的形态、运作规则不完善、缺乏代表整体读者的合法性基础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改进这种依据个人兴趣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小型的读书会、书友会等等读者团体,以学校、院、系为单位,以选举的方式成立各级学生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来参与图书馆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广泛征集、筛选、整合学生意见,表达于图书馆的建设、决策、管理过程中。
  
  3.3 建立健全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规则
  图书馆业务种类繁多,应根据根据各种业务的不同特点、学生的参与兴趣、参与成本等建立不同的参与规则、参与形式。
  图书馆的发展规划、馆藏结构、文献建设、文献资料流通阅览规则等等,因事关图书馆的长期发展、馆藏特点、服务项目、服务水平,与读者关系密切,对读者利益影响巨大,可以说是图书馆业务、图书馆管理中的重大决策事项。涉及这些业务事项的决策:①应提前一段时间将议题告知学生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由其在此期间征集、筛选、整合学生意见;②决策时,学生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不能仅仅充当提建议的角色,表达学生的意见,而应赋予其投票表决的权利、甚至是“一票否决”的权利;③当学生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提出不同意见时,应经过多次沟通后才能表决,不能一次性表决便解决问题;④不同意、不支持学生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的意见时,不能简单地否决或笼统说明了事,而应阐明具体的事实理由。

相关热词搜索:图书馆 参与 高校 论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引入学生参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