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泥土生命的人|泥土里的小生命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泥塑,是一种源于大地、流传至今已逾两千年的古老手工艺术,看似简单的工艺流程却蕴涵着与土地相依为伴的农民与泥土最亲切而真挚的情感。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山东自然而然与这门手工技艺早早结下了不解之缘,地处山东省北部平原的惠民县皂户李乡河南张村就是一个因制作泥塑工艺而远近闻名的“泥塑村”, 其中有一位老泥塑艺人张炳敖制作的“泥娃娃”工艺精湛,独具特色,成为“泥塑村”众多泥塑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上乘佳品。
  现年60多岁的张炳敖老人的泥塑手艺得祖上真传,据说其家在明朝的时候已经开始了泥人的制作,代代相传,制作工艺不断提高。张炳敖家制作的泥娃娃不倒翁造型敦厚、优美,手法简练夸张,尤其重视彩绘技法,通过浓彩重描为原本土里土气的泥娃娃披上一件件五彩斑斓的外衣。张师傅制做泥塑用的颜色格外讲究,用五、六种颜色配制而成,这种颜色是祖传下来的“品”色,现在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它不同于染布用的“熟”色,“熟”色染上后易掉。而张师傅所用的这种颜料的颜色越擦越亮,永不褪色,几年前张师傅听说天津有这种颜料,特意从天津花几千块钱一次就购买了很多。尽管一个泥人身上可用10几种颜色,可是在泥人背部和底部仍刻意露出泥坯的本色,在当初也许是偶然如此,后来却形成了泥娃娃的朴实无华的风格。
  据张炳敖师傅讲,做泥人首先要选用上好的泥。每年春节前先到村外寻找上好的泥(最好是选用深埋于地下的大块淤泥),淤泥运到家后要先在院子里风化一段时间,经过风化后成粉末状,然后再掺入棉絮用木棍捣匀,泥人的制作从挖泥、捣泥、做模、晾胎、糊纸、上泥浆到擦粉、上色、打光、开眼等有二十几道工序。而且工艺流程中的糊纸都用书纸制作,一个稍大一点的泥塑需要七层纸,而且每一层的纸都不一样,最好的是内里用书纸,外层用牛皮纸,比起原来做的结实、牢固。张炳敖师傅还特别提到,做一个好泥塑首先要有一个好模型,张师傅家的模型既有祖传的,也有根据现代社会需求自己创造的。模型都是由泥巴掺入棉絮等制作而成的,几斤重至十几斤重的模型都有。模型的贮存是有讲究的,一般不能见光,因为如果模型见光面积不同,见到阳光的面和不见阳光的面收缩能力就不一样,泥塑收缩后就偏了,走样了后就不能用了,因此模型的保存是有相当难度的。现在张炳敖师傅家珍藏着的“弥勒佛”泥塑模型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
  张师傅做的泥塑有六七十个品种,其中泥娃娃――不倒翁是张师傅的绝活。不倒翁又被村里人称作“扳不倒”,底部呈圆形,上部呈“布娃娃”状,附近村民都会从庙会上买回不倒翁图个吉利。张师傅的泥塑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情节,如:“空城计”、“错上错”、“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游记”、“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也有惟妙惟肖的历史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赵云、关平等;有飞禽走兽“老虎”、“狮子”、“猴子”、“公鸡”、“小鸟”,也有寓意吉祥的瓜果桃实。有时还根据客人的要求制作一些富有现代气息的泥塑作品 ,他给潍坊一茶艺馆制作的“女茶艺师”像,特意在上衣兜肚上印上一个“茶”字。
  张炳敖的儿子张凯今年35岁,自幼练就出一手瓦工的好手艺,前些年家里穷,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在外打工,一天能挣50多元,而做泥娃娃全家一年才能挣二、三千元,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干。但后来邀请张炳敖做泥娃娃的人多了,全家人一起做,张凯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门手艺。现在这个村里除父亲张炳敖外,就数张凯做得好了。农历二月初二是被民间传为龙抬头的日子,邻村火把李村每年都要举办一个庙会,张炳敖在这个庙会里有一个固定的摊位,因他的知名度远近闻名,即使有时张炳敖没有去,这个位置也永久地保留在那里,无人占据。
  据张炳敖师傅讲,河南张村有100余户人家,但能够坚持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人家却越来越少,目前制作泥塑的人家不超过20户,如何能够把老祖宗留下的这点东西传承下去,而且还要越做越好,成为张炳敖师傅心头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关热词搜索:的人 泥土 赋予 赋予泥土生命的人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泥土烧成瓷器是什么变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