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农民“网”上卖蜜桃 2018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4月桃花刚开,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霞蜂村桃农的手中已经有了一沓沓来自四面八方的购桃订单。村民张富秋一边收拾桃园,一边乐呵呵地说:“俺的桃子还没结果就已经找到了买家,再也不用愁销路了。”
  位于莱芜市钢城区东南部的黄庄镇,素以盛产黄金蜜桃、晚蟠桃享誉省内外。黄金桃果肉呈金黄色,色泽鲜艳,酸甜适口,富含维生素,可溶性固体物可达17%以上,耐储存,商品率高,倍受各地客商的青睐。目前,钢城区已发展桃园 1万公顷,年产蜜桃 24万吨,被国家、省命名为黄金桃之乡、中国蜜桃之乡。
  
  外来蜜桃落户钢城
  
  钢城区的蜜桃种植始于黄庄镇霞峰村已故村民张守行。虽然已过去了30 多年,每当谈起此事,村民们还是对他感恩不已。干了20 多年村支部书记的张富宝说:“没有张守行就没有今天钢城区的桃产业。”
  事实原本如此。1967年,30岁的张守行在国有沂源县金山寺果园大干仍填不饱肚皮,便产生了回家的念头。张守行是个细心人,他看到附近的莱钢职工人数多、是个果品消费的大市场,本村又具备黄金蜜桃生长所需的条件,就从沂源引进了300多棵黄金蜜桃苗,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村里的18名村民一道办起了村办果园。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到1972年,种植的桃树到了盛果期,年产达到了1.5万公斤。村里安排劳力轮流出去卖,多卖多得。这样,每名劳力奔波一天可得到七八元的报酬,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当时每亩地种地瓜,收入不足50元,而种桃树,除去个人卖桃的报酬,每亩地的收入则是170元。可观的经济收入,激发了村民种桃的积极性。次年,村民张登和、崔发德、张登堂等人开个人种桃树之先河,率先在自己的自留地、房前屋后栽植桃树。几年过去,各家各户的自留地全部种上了桃树。由于霞峰村的黄金蜜桃是当地少有的优质品种,所以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也高,桃农的收入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霞峰村因此成为周围群众关注的焦点、街头巷议的话题。于是,邻村的群众或投亲,或靠友,千方百计从霞峰村弄回桃苗。黄金蜜桃还是在周围村庄逐渐蔓延开来,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现在,霞峰村发展桃园100多公顷,人均收入4000多元。
  
  一棵树长成一片林
  
   在钢城,有一个“一棵树长成一片林”的故事。原来,在霞峰村的带动下,黄金桃大面积在黄庄镇甚至钢城区发展起来,当地市场出现了饱和。桃农们开始意识到并努力引进新品种。这时候,他们了解到蟠桃在外地市场上的价格一路看好。但是,由于没有蟠桃树苗,他们十分着急。当地村民于明俭有一棵蟠桃是从地堰缝里长出来的,每年只摘一筐蟠桃,捎到青岛去卖,每公斤结果卖到了2.8元,是黄金桃的两三倍。于是于明俭从自己这棵蟠桃树上剪接穗,陆续将自己的桃园全部改成了蟠桃。
  一时间,他的这棵蟠桃树成了宝贝,乡亲们纷纷来求,结果是这棵树的“后代”们落户一个个村庄,走进了一个个桃园,可谓“子孙满堂”,在钢城形成了上百公顷的规模,一棵树真正长成了一片林。2002年,山东省农科所的专家对这棵蟠桃树进行考察,发现这里地处汶河源头,遂将黄庄镇蟠桃命名为“汶源”牌蟠桃。从此,“汶源”牌蟠桃名声大振。
  为保证优良品种,在自繁自育的基础上,桃农们千方百计从外地引进新品种。黄庄镇政府每年则投入30多万元,用于新品种的引进。从1996年起,霞峰村就从外地陆续引进了十几个品种,经过筛选,现在该村已经发展有早黄金、晚黄金、蟠桃、红冠蜜四个当家品种。现在,钢城区栽植品种囊括了江北40多个名优品种,从春季大棚桃到冬季雪桃,实现了一年四季有鲜桃的目标。
  
  农民网上卖蜜桃
  
  好的品种还要有过硬的品质作保证,不然就没有市场准入证――这是桃农们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换来的经验教训。黄庄镇北金水河村果品购销大户桑培杰说:“往年桃树都施氮肥,农药残留问题严重,价格抬不上去,有的桃只好落到了几分钱一斤”。2003年,桑培杰接到了章丘一客户一张1000吨的订单,结果只收了20吨,拉回去一验,质量不合格,只好低价处理。
  桃贱伤农,果农们吃够了质量不过关的苦头。为此,钢城区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管理,指导农户跟上搞好土、肥、水、药管理,大规模推广了果园覆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铺设反光膜等10余项技术。同时,依托农技、植保等检疫部门,严格质量检测,确保了蜜桃的无公害品质,打响了绿色无公害品牌。桑培杰是参加过1986年省科技培训班的第一批农民技术员,他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致力于无公害生产。如今,他的会员发展到100多人,遍布周边19个村,主要推广了生物菌肥、有机肥料、生物药、人工授粉、套袋等新技术,为实施蜜桃无公害生产带了个好头。
  从最初的在家门口卖桃,到后来跑天南海北去卖桃,再到今天用互联网来卖桃,农民购销大军让钢城蜜桃走进了世界市场。现在霞峰村有20多个售桃大户买了电脑上了网,帮助果农售桃。张庆收是最初早上网的一位村民,前年他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国外墨西哥等主要产桃国桃产量减少,便主动与南通、连云港、宁波等地加工厂家联系,做起了网上售桃,联手做起了生意,使黄金桃走出了国门,销售到日本、韩国,桃还没熟就被抢购一空。
  
  蜜桃变成大产业
  
  钢城的蜜桃产业之所以由小变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从调地、治水、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新技术,到扩大销售渠道,再到开发山区扩大种植规模,政府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这方产业的“助推器”。
  在发展桃产业过程中,钢城区实行了一系列的利农政策,使群众吃上了定心丸。全区连年开发山场1万公顷亩,新增耕地2000公顷,全部发展成了桃园。为解决种桃树“用水难”的问题,几年来全区投入7000万元,新建各类工程600多个,改善扩大 灌溉面积1000多公顷。
  为实现桃产业的最佳效益,区政府注重增加生产的科技含量,将科技引入蜜桃生产管理全过程,不断引进新品种,打造精品、名品。同时,实现了产销的紧密结合,组织专门人员负责销售,先后与连云港如意集团、越秀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达成供货协议。目前,全区拥有固定客 户200余家,果品远销上海、福建、深圳等20多个省市,并转销韩国等国际市场。为培植购销大户,带动果品销售,制定了积极的奖励政策,对购销大户给予大张旗鼓的奖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目前,全区已培植购销大户380余户,销售果品占全区产出总量的40%以上。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望着如海的桃花,钢城桃农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相关热词搜索:莱芜 蜜桃 农民 莱芜农民“网”上卖蜜桃 红冠蜜桃成莱芜农民 莱芜农民网上卖蜜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