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的中国技术_让干燥技术走出国门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在当今全球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与此同时,山东省提出万元GDP能耗要下降22%目标。
  工业生产过程中,干燥是重要的环保技术,工业废水、固体废气物(如城市垃圾)都可以通过干燥技术实现资源化处理,以达到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的目的,可以说,加强先进节能干燥技术的研究对于节能减排的意义非常重要。
  
  对于山东省科学院来说,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形成新的企业和产业增长点,服务山东产业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研究中心一孵化示范企业一服务行业”的模式,是加快国产化装备开发应用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节能干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了科技示范企业――山东天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载体。
  现在,国内从事干燥设备制造的企业约有600家,资源却大不相同,由于产品单一,生产规模小,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卖设备如同卖铁,中国干燥设备制造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难以得到发挥。作为一个科研型干燥企业,天力远远地甩开了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把科技的创新作为根本要务,让干燥设备走出国门,让中国的干燥技术扬眉吐气一把。在天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勇春看来,干燥企业要想做大,最根本的是创新,国际化则是必由之路。
  
  干燥是核心,节能是目标
  
  对于史勇春来说,干燥既是一项课题,也是一场战略,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种使命。
  1987年,研究生毕业的史勇春,做了一个关于造纸厂废液提取的环保课题,从那以后,便走上了他的环保研究之路。他开始研究干燥技术,那个时候中国的干燥技术刚开始萌芽。但史勇春认定,节能是一种趋势,应用涉及化工、石化、医药、建材、轻工、饲料、食品、造纸、木材、粮食等多个行业的干燥技术必将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史勇春研究装备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节能。干燥过程是国内的高耗能工序,工业所消耗的能源占国内总能耗的12%左右,那时候国内需要的某些大型干燥设备和技术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干燥工序的平均能源利用率仅为40-50%,国外先进水平则普遍达到了70%以上,提高能源利用率就意味着节能。
  1994年,一直以干燥技术研究为主的干燥技术研究中心改为股份制公司,主要针对各行业需要的各类重大节能干燥装备及各行业中面临的重大干燥共性技术,进行研究并且根据不同类型的干燥技术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软件,探明干燥过程规律,然后经小试、中试开发出大型干燥设备和先进干燥技术。当科技成果产品化以后,再投放到相关行业的大型企业应用,待产品应用起到示范作用后,再向全行业推广。天力与山东海化集团合作研制的纯碱煅烧干燥大型内热式流态化设备,重180吨,高18米,为世界首创,在海化集团应用7套后,又相继在全国10大纯碱厂推广100多台套,目前该产品在纯碱行业已有相当的影响力,与中石油辽化分公司合作研制的己二酸大型流态化干燥成套技术和设备,能源利用率达75%,节能效果明显。
  科技为先,这样的模式,让天力完全摆脱了目前国内大型干燥装置国产化走简单模仿路子的被动局面。
  去年,天力研制的60)5吨/年PTA重大国产化节能干燥设备实施论证后投入生产,与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合作研制的石膏煅烧干燥设备,是国内最大的,全国只有两家,也已投入生产运行。以前,这样的设备全部依赖进口,而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垄断大型节能干燥设备制造的局面。
  
  像艺术家一样,用想像力创新
  
  史勇春常常跟企业的科研人员说,做科研人员就要像艺术家一样,要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做,只有发挥无穷的想象,才能创新。
  史勇春说,国内干燥企业始终长不大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创新,中国从事干燥设备制造的企业约有600家,其中90%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厂家年产值还不到500万元,厂家众多,机型单一,生产规模小,成为当前中国干燥设备制造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天力之所以成为这600家干燥企业的龙头老大,正是因为其技术上的创新与领先优势,尤其是集成技术的创新。
  在经营战略上,天力引以为豪的有“六化”一是专业化,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技术附加值相对低的去掉,将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做专。前几年天力在研究上走了点弯路,新来的研究人员将课题放在蔬菜、水果等的干燥上,使得开发线很长,但不够精细,后来史勇春果断地将一些开发线压缩,专业化的模式让产品更细致,二是大型化,多研发大型的装备。三是成套化,整套拿工程,再向下分包的方式。实现了上下游的整合和横向联合。四是产品规模化,在单元突破的基础上规模化发展,单体增加功能,解决质量问题,五是标准模块化,根据企业的要求为企业量体裁衣定制合适的设备,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六是国际化,加大出口力度,成立国际中心,将国内的设备进行国际版升级,将成套技术与设备集中起来,形成大规模的突破点。牛奶干燥成为奶粉的质量不一样,物料利用率也不一样,这都跟干燥的技术有关,天力便和澳洲一家企业合作,联合开发联合投标,共同满足客户需求,共同面对配套产品的供应商等,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产品质量。去年天力的出口额是200055-,今年的目标则要上亿。
  
  专家型团队,“顶天立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天力跃升为业界的龙头老大,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闪烁出持久的生机与活力。史勇春把其归结到这个专家型团队的功劳。天力,就是一个以干燥为载体做科研,专家和企业搞科研的企业。
  从总经理到副总经理再到中层管理人员,全是干燥技术方面的前沿专家,而100多个人的企业中,80%的人员在负责技术的事业部,30%的加工量由内部完成,这就保证了天力的装备,销售更多的是技术,而不是铁。由于这种大型的设备需要安装、维护等,这个团队在市场、技术、服务上实行三位一体,相对分工,在专业化的大环境下通力协作。由于在安装、服务各方面需要和碱厂、盐厂、化工厂进行科研上的合作,一线人员可以在合作中进行过程研究,使得过程最优化,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以及下一步研发的方向。
  从研究中心成立初始,山科院的要求就是研制的成果必须“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是指必须针对行业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作用突出的关键共性干燥技术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对各行业干燥技术进步有重大带动作用,“立地”指的是研究成果必须能够推广应用,转化为终端产品,产生效益。在史勇春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了“顶天立地”。
  虽然史勇春认为,管理和科研并不矛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好的管理者和科研人员都要具备非常强的综合能力以及高度的概括能力,但在骨子里,他仍然觉得自己是个科研人员,是一个在科技的道路上永不停歇的追求者。

相关热词搜索:国门 干燥 走出 让干燥技术走出国门 走出国门 高铁走出国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