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影都是烂片 商业电影的价值道路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贺岁片能在中国电影市场大行其道与中国人传统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是密不可分的。贺岁片看的是戏,不热闹不成戏。就像过去中国人看皮影戏、观花灯,就是想将自己融入到浓郁的节日喜庆氛围之中,放松一下自己。忙了一年,这个时候悠闲一点,做点轻松又不费脑筋的事情最符合老百姓的心理需要。试想,大过年的让大家看王家卫,合适么?
  在这种要求下,贺岁片基本上朝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喜剧,看就看个乐;一种是大片,要的就是闹腾、就是震撼。按照这两个方向产生的都是结结实实的商业片。各投资商、导演争抢贺岁档,为的不也是票房么?
  于是,每当贺岁档期来临之际,对贺岁电影的宣传都是全方位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无所不在,观众也就一波一波地被忽悠进了电影院。然而,在这些吆喝声中,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令人满意的,有的片子观众一从影院出来就大呼上当。这就是过度商业化的后果――口碑奇差,烂片频出,即便获得了相当的票房,这对贺岁电影来说,仍然是一种巨大的悲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电影已经离不开贺岁电影,不仅是其具有年度1/3票房的显赫功绩,还因为其对于中国文化主流影像建设的价值愈发重要。但当下盛大的贺岁浪潮却显露出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在好莱坞不断拓展想象力和技术支持的面前,在大众越来越提升的文化心理需要面前,没有创造意识、低就陈俗娱乐、缺乏意义价值的贺岁电影,遭遇昙花一现的处境也并非危言耸听。
  面对社会质疑,电影人在反思,也有所行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贺岁电影开辟了喜剧、大片之外的新天地。2004年,冯小刚的《手机》初现端倪,这部电影不是单纯的喜剧了,也可以说是部不错的伦理剧;2007年的《集结号》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基本上是部让人笑不起来的悲壮剧了,对此冯小刚自有解释:集中精力发泄情绪,甩掉过去一年的郁闷,这有什么不好?
  形式上的变化凸显的是思想的转变:贺岁电影仍然是商业电影,但是商业电影与高认知价值并不冲突。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2009年的《梅兰芳》、《疯狂的赛车》,今年的《三枪拍案惊奇》、《孔子》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艺术突破,尽管有赞有骂,仍然显示了向上的趋势。
  另外,每年的贺岁档外片皆来势汹汹。当好莱坞开始利用大众喜欢的本土元素来占据市场,《功夫熊猫》惹得中国观众争相追捧时,我们的文化创造力缺乏的危机就更值得高度关注了。无论是好莱坞还是中国电影,没有创新、扎实的创作,没有独特的东西一样会被人们厌倦。国产影片的本土效应和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应当吸引大众,但一味屈就大众的低俗趣味显然不是良策。中国电影要和好莱坞技术大片抗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市场经验和艺术创造的提高上,国产电影都需要多方学习。在贺岁档最为轰动的电影《2012》和《阿凡达》面前,我们仍然需要研究好莱坞,而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大众接受我们本土的东西。
  引领这个时代前沿的电影,不再是那种一味表现个人审美旨趣而不顾观众文化需求的艺术影片,也不是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利润而不顾作品文化品格的商业影片,而是那些能把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进行有机整合的“三位一体”的主流电影。这是贺岁电影市场的发展取向,也是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进行市场博弈的最大筹码。
  
  贺岁电影看什么?
  阵容――《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聚集了“赌徒”甄子丹、“商人”王学圻、“车夫”谢霆锋、“刺客”胡军、“革命党”梁家辉、“警司”曾志伟、“戏班女”李宇春、“妾侍”范冰冰、“未婚妻”周韵、“乞丐”黎明等12位“影帝影后”级别的演员,成为贺岁档“吸金”的绝对主力。
  制作――《东风?雨》
  由柳云龙、范冰冰携手演绎的谍战电影《东风?雨》中的重要场景“仙乐门”耗资600万元打造。第一层是游泳池,活动地板打开后,成为一个水中舞台;第二层是演艺台,四周是酒吧;第三层是观景台,力图用迷宫式的梦幻感觉,烘托真假难辨的氛围。
  特效――《阿凡达》
  采用真人拍摄的3D特效是《阿凡达》的最大亮点,2小时41分钟、近3000个特效镜头,展现了一个名叫潘多拉星球的奇异世界。影片的60%采用了表演捕捉的CG元素,演员95%的面部动作都会传送至电脑里的虚拟角色,使动画最大限度地符合演员的真实面部活动。
  喜感――《三枪拍案惊奇》
  号称史上“最搞笑的惊悚片”、“最惊悚的搞笑片”,《武林外传》加二人转,闫妮、孙红雷另类搭配小沈阳、赵本山,再加上“你还有青春年华吗?你都立秋了”,“抓生活作风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我不高兴回答,我可以插播广告,马上离开”等一箩筐搞笑台词。尽管没有惊喜,《三枪》仍然值得一乐。

相关热词搜索:道路 价值 商业 商业电影的价值道路 电影的商业价值 艺人电影商业价值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