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让创新成为“常态”】把创新当着常态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自2000年至2009年,兖矿集团已经获得9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从科技研发到劳动方式,从信息化建设到管理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兖矿集团的“常态”。   “科技创新力量无穷。”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耿加怀说,“它促进了兖矿可持续发展,成为应对当前危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和‘四个发展’的重要保证。”
  
  劳动创新:无论大小都光荣
  
  自2005年以来,兖矿每年春天都要进行“学练树”评选活动。来自基层的技术创新事迹要经过专家们的层层筛选,最优秀的员工和组织将被授予“创新示范岗”、“实名操作法”和“优秀岗位能手”等光荣称号。“这些称号在一般人看来没什么,但是对于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工人来说,能拿到这个荣誉比多发几千块奖金还高兴。”郝勇说。他是参加评选的众多选手之一,他以“郝勇式破碎机本安型轴承座异常振动保护”参加评选。
  郝勇是济二矿一名普通职工,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井下提升的原煤中大矸石及杂物较多,如果过量矸石、软杂物等一旦进入高速运转的破碎机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偏振,导致破碎机各部件振动加大引起破碎机轴承座大幅度异常振动,岗位人员一旦发现不及时就会损坏破碎机环锤、轴承座等主要器件。一旦发生故障,不但影响整个系统正常生产,而且还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郝勇通过对“对射式红外线开关”扩展使用,研制设计了“破碎机本安型轴承座异常振动保护”。投用以来,每次事故处理节约2.5小时左右,降低了环锤和轴承座的损坏率,每年节约备件材料费3~5万元。他的这一发明以“郝勇式破碎机本安型轴承座异常振动保护”命名。
  兖矿集团每年都对“一线操作命名法”进行评选奖励。自2006年以来,已经连续开展四届。每年都涌现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因此成为一线名副其实的“明星”。自开展“学练树”活动以来,兖矿各单位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545次,岗位练兵1326次,技术比武217次,导师带徒2677对(组),岗位技术创新414项,参与活动74263人次,公司及各单位命名创新示范岗141个,实名操作法228项,学习型家庭210户,优秀岗位能手422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5095万元。
  劳动创新激发出职工对公司深厚的感情,使他们投入巨大精力和聪明才智参与一线技术改造,通过他们的名字命名操作法,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更激发他们创造的活力。“创新无小事。只要是创新劳动,无论大小,无论高低,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提倡。”耿加怀说,“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更能激发全公司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推动创新活动,就能使创新真正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
  
  科技创新:跨上信息化高速路
  
  矿工下井前都要把矿灯在感应器上感应一下,听到指令后方能下井。原来,矿工帽上的矿灯不仅仅起着照亮的作用,它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定位跟踪。
  兴隆庄矿一技术人员介绍说,在突发事件发生前。系统可通过多种声、光报警方式主动通知危险区域人员疏散:井下人员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主动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这套系统早在2008年就已经在全矿得到应用,而实现井下人员定位跟踪只是数字化矿山全面功能中一个简单功能。
  兴隆庄矿调度室通过电脑可以实现地面地下所有时间空间的透明管理,矿区的气象、地形、水文、建筑、道路、桥梁、地面设施以及地下的煤岩层、断层、裂隙、陷落柱、水体、瓦斯和各类地下工程和地下设施的情况一目了然。
  由于煤矿井下作业处于地表深处,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瓦斯、粉尘、水害、顶底板事故、火灾隐患难以探测和辨识,大型事故时有发生,给煤矿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危及了矿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建立完整的矿山信息化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要想创新,就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兖矿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经理王信说,“信息化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
  借助于这套系统,整个矿山从设计、生产到管理都能很好地兼顾工艺的先进性、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的安全性,大幅度地提高抗灾能力和生产效率。目前,兴隆庄矿已经接入的自动化子系统包括:主煤流运输、井下排水、井下供电、通风、压风、提升、安全监测、束管、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供风供水、涌水量等主要生产系统。各种系统的监控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传输,实现了信息的跨系统利用和各种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了数字化图像监视系统、IP电话和井上、下移动通信系统“三网合一”,不仅减化了井上下网络结构,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实现了信息共享,还可以在调度室集中控制井上、下所有机电设备。
  正是基于数字化的安全手段,创造了兴隆庄矿安全生产突破八周年、产煤突破5500万吨的骄人成绩。而这样的信息化系统,兖矿集团的各个矿井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建设。这也是兖矿集团实现安全生产超过三周年,安全产煤1.3亿多吨的主要原因。
  
  管理创新:以加速度与国际接轨
  
  2009年,兖矿“高效洁净煤制甲醇与联合循环集成系统”和“自动化放项煤关键技术与装备”两个项目同获全国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在全国企业中不多见,对兖矿人而言则是前进道路上的一方铺路石。在他们的管理理念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纵观兖矿连续保持中国煤炭行业科技创新企业荣誉的历程,就会发现一个特点企业或某个领域每每占领一个高地、拿到国家级奖项,都会将新成绩定位成新的起点。永不满足自我,始终紧盯先进技术前沿阵地,铸成兖矿“创新领先、合力致远”的企业精神。而兖矿的管理创新更是如此――无论井上井下、技术或观念,有形的无形的,都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全面实施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以“加速度”与国际接轨。
  为提升产品质量,兖矿在全行业率先发起以零缺陷、零杂物、零投诉为主要内容的“三零”工程建设,连续七年拼搏,使“兖矿煤”成为第一个在国际市场挂牌的中国煤炭产品,被看作是第一产煤大国里程碑式的事件。十几年过去,荣誉榜又添全国质量管理奖、中国质量鼎和亚太国际质量奖。全国惟一的三项重奖集一身,兖矿以过硬的成绩被命名为煤炭行业首批“AAA”级信用企业、山东省首批诚信示范企业,赢得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个人贡献奖、山东省首届企业管理奖。眼下,在煤炭畅销的情况下,又投巨资将现代化洗煤厂全部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品牌建设高水准推进新的循环。
  作为中华环境友好煤炭企业、中国环境保护示范单位和中国节能减排十大功勋企业,兖矿创建了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和高硫煤气化制甲醇两条绿色产业链。“十五”期间,节能环保年投入2.88亿元,百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了60.17%,年节标准煤6万多吨,相当于为国家增加了4800多万元效益,实现16%的“利润率”,接近节能环保投入产出17名的世界先进水平。一年来,兖矿将金融危机的压力转化为调整优化的动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4个创新团队高效率运作,清理、优化、评价、停缓建30个项目,涉及投资180亿元。三大主业漂亮转身,以98项科技成果和42项重大技术突破全新构架低碳经济产业链条,产业发展由2008年末的全面防御稳步转入进攻阶段。
  兖矿集团进攻方向十分明确,后危机时期的兖矿上下充满必胜信心,加速挺进“十二五”的战略目标――销售收入过千亿,利润过百亿,建成国际化综合型企业集团。
  
  编辑 杨晓璐

相关热词搜索:常态 创新 兖矿集团 兖矿集团:让创新成为“常态” 兖矿集团混改调查 大众网兖矿集团混改调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