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看董桥_董桥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手头上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是十多年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编的评论集《你一定要看董桥》。陈教授是聪明的。他不去挤董桥作品的独木桥――那时大陆有众多的出版社争相出版董桥的各种版本的散文作品――而是另辟蹊径,集纳一本董桥作品的评论集,书一上架,那响亮的名字就让读者眼睛一亮。于是,“看过董桥了吗?”几乎成了那个年代文化圈中的问候语。
  董桥几乎是一夜之间风靡大陆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突然读到了董桥写的另类文字,恬淡、宁静、不疾不徐、不争不吵、慢声细语、娓娓道来,生怕搅乱了阅读者沉静的心情……读者找到了安放浮躁心境的家园,出版商发现了赚钱的巨大商机,因是而,书店里掀起了一阵董桥的浪潮。
  董桥的窜红,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文革”结束前的三十年,中国大陆以阶级斗争为纲,东风吹,战鼓擂,八亿人民战凶顽,个个斗得跟乌眼鸡似的,闲情逸志属于必须荡涤的资产阶级思想。改革开放之初,摸着石头过河,旨在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和便捷之路,任何一点点成功都能引来一片大呼小叫:思想大门洞开之后,各类思潮蜂拥而至,自由、民主、人权、法制,未来思潮、解构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仅数月。八六年学潮乍现,八九年风波又起。风平浪静之后,社会精英和思想先锋们突然没了激情和方向。舒展日“乏善可陈”。休闲阅读便大行其道。
  柳苏是力挺董桥的第一人。他率先在1989年4月号的《读书》上摇旗呐喊:你一定要看董桥。只不过这推介文章写得太拙了,面面俱到,从介绍生平到学术生涯,从留学经历到职业特点,甚或藏书、品酒一一涉猎,让读者不得要领。董桥关于藏书、读书的大不谬之论,倒是在柳苏的引征下广为流传的:“人对书会有的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也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专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种不登大雅之堂、自以为新颖的恶毒比喻,非恨透了天下读书人不可。
  肖友元把萱桥与李敖放在一起品读,可谓别具一格。他说,董桥把自己精心装扮成具有中国传统的魏晋风度和英伦现代的绅士风度的儒雅之士,浑身透出中西合璧的清淡和书卷之气。“读董桥需要一种心境,一种耐心,一种境界。董桥文字越到后期越发平淡古朴,可以说到了一种雅而不矫,美而不腻,畅而不滑,野而不俗,奇而不怪的境界。喜欢热闹的人读不了董桥,心情浮躁又急功近利的人读不了董桥。”“而李敖的文章随时可读,特别是人在烦恼憋闷时,特别是想发牢骚无处渲泄时,读李敖文章可以帮你一吐为快。”肖友元的结论是,李敖豪放,萱桥婉约,李敖“英雄气短”,董桥“儿女情长”,各有千秋,很难褒贬扬抑。
  王基德则是想把董桥“请下玩月楼”。世人如何分析他和他随手组装的文字,董桥似乎蛮不在乎,名缰利索与他隔着一个朝代。董桥风格的文章大概就这样,永远不会有磅礴的大气,不像高度白酒喝一口火辣辣的,需要轻酌慢抿细细地品,像曲酒喝完以后才上头。“也许世人在纷纷对董桥品头论足之时,他正躲在玩月楼里窃笑,一边吃他的下午茶,一边摆弄他的箫或藏书票。他的文章走不出玩月楼所象征的特定范围。‘只有敬亭,依然此柳’。别人勉强不得。”
  也有头脑冷静的评论家。董桥热方兴未艾之际,杨早就发过文章“你不一定要看董桥”。杨早冷静的文字透着幽默,“一位高人说一定要看董桥,嗡地一声一群低人也说一定要看董桥,读书界似乎总能找到表明自己高雅的机会。”
  “怀着乡愁,寻哉家园”,“人已彻骨,天尚含糊”,这是董桥刻意营造的行吟诗人的氛围,目的是让所有读者入其彀中。“欣赏董桥,也必得不带半分烟火气,虽不必真的净几素窗,香浓茶酽,却也须适性忘我,怡然自在,可以暂时不去想生民疾患,稻粱俗谋,才是看董桥的好时候。”可看完了董桥,你必定还得找地方去对付一顿晚饭,或者早早起床去挤上班的公共汽车。所以,杨早说,世界上没有比两种不同话语系统之间强行交流更难、更累、更无聊的事了。
  杨建民认为一般读者“走不近董桥”。董桥的文章,大都精短。题目倒也多变,论及思想文化,人生情怀,不拘一格。鲁迅先生有一段话,大意是:自己的短杂文章,所写常是一鼻、一嘴、一毛,然合起来却是一个整体。那是说人的思想根基的一致。董桥的文章,看了罢了,依然是零碎。“其实总体上说,董桥的文章还是不错的。与时下许多浮华无物之所谓随笔比,还是很可一读。但董桥是文章一枝,说得过分了,出版界热闹过分了,于有识见的董桥先生恐怕也不好意思。把本来还可一读的东西拿来爆炒,炒焦炒糊,读者胃口吊起太高,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回到本文的主旨,“我为什么要看董桥”?答案应该自己去找。没有人强迫你一定要看董桥,也没有人指示你不一定看董桥。一种潮流袭来的时候,难得的是头脑冷静、清晰,用自己的判断去解析。人云亦云、似是而非、不懂装懂,是最要不得的。没有人能左右你的阅读。开卷有益。读一本好书,悟出个中一二精髓,这才是最大的乐趣。
  董桥的散文中,真有精彩的篇章。我就特别喜欢他的《中年是下午茶》:“中年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早餐吃的是稀饭还是馒头;青年的午餐那些冰糖元蹄葱爆羊肉还没有消化掉:老年的晚餐是清蒸石斑还是红烧豆腐也没注意:至于八十岁以后的宵夜就更渺茫了:一方饼干?一杯牛奶?总之这顿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
  中年“是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中年是杂念越想越长,文章越写越短的年龄”。“中年是一次毫无期待心情的约会”。“中年是‘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的年龄”
  这就是董桥。你读吗?

相关热词搜索:要看 我为 董桥 我为什么要看董桥 门董桥 董桥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