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剧”风]飓风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这个夏天,青岛刮起了一阵缤纷多彩的风,从《龙牙》到《劈柴院传奇》,从《梦游》到《婚房》,从《三毛流浪记》到《芝麻街》……青岛文化演出市场的繁菜火爆给这个夏天带来了一场文化风暴,席卷青岛的夜生活,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夏日的“剧”风吧!
  笑中有泪的人生感悟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我们是80年代的新一辈,我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我们忙碌在奔三路上,我们忙着成家立业,可是万事俱备,只欠房子…有人问,没有房子你嫁还是不嫁?有人说,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这是创作《婚房》的背景。“裸婚”是时下最时髦的词语,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裸婚你敢吗?”也是一个充满无奈的话题,在这个过分强调物质的时代,是要玫瑰还是要面包呢?
  青岛SY剧场最近很火热,《婚房》演了又演,加了一场又一场:沈码和傅芸相恋多年准备结婚,却卡在了房子上。傅芸的想法跟很多女孩一样,那就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沈码一心想发展自己的事业,把父母给的30万购房首付款开了餐厅…观念的冲突,现实的纠结,让这对年轻人的生活变得风起云涌,风声鹤唳……沈码的哥们儿付二贷却是十足的“房奴” 车奴”,面对不断飞涨的房价,他以“此时不当房奴,以后连当房奴的机会都没有”来调侃自己,对喜欢的女孩梁洛他无比纠结,不敢表达,他怕过了梁洛那关过不了自己这关,因为梁洛是“未婚妈妈”。老三和静秋分别来自东北和四川,两个异乡人走到一起,缘干真爱,缘于老三带给静秋的安全感。然而,这其中也遭遇静秋家里的逼婚……这是一部直面80后生活现状的作品,因此它引起了许多80后的共鸣。2010年起80后一代人集体奔三,很多人认为30岁是成家立业成熟的标志,因此事业、爱情、婚姻是奔三路上必将遇到的问题,女人想有个自己的家,男人想先立业后成家,不想做啃老族,结果不少人的爱情死在了房子上。80后不想做啃老族,却付不起房子首付;想做房奴一族,却怕以后连做房奴的机会都没了;不想做裸婚族,但不裸婚又有什么办法……《婚房》基本囊括了近一年来娱乐、网络、民生等方面的大事件,“神马都是浮云”、“非诚勿扰”、“核辐射”、“菲律宾警察”、“五道杠”等热词加上“两个人相遇,不是故事就是事故”、“猪永远是猪,而你有时却不是人”、“我现在对你说的话,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等网络名言,“笑”果出奇得好,剧中还穿插引用了“哆啦A梦”、 “青苹果乐园”、“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曲和舞蹈,让80后观众们想起了曾经的青葱岁月。可以说,《婚房》让你在笑声中释放生活中的压力,在放松的同时又引人思索。生活中,如果你也面临要房子还是要玫瑰的难题,你会怎样选择呢?
  嗔目堂话剧社的《梦游》,以时下最最流行的“穿越”为题,将《西游记》和《红楼梦》搞了个翻天覆地:贾宝玉厌倦了贾府的恶俗,向往着《西游记》所写的冒险旅程,他请求空空道人将其换作万人景仰的唐僧,去过他想象中妙趣横生的取经生活。于是,他拥有了唐僧的容貌,穿越时空,走上取经路。而迂腐执着的唐僧,被莫名其妙地换成了宝玉的模样,来到了几百年后的大观园……此后,宝玉要与悟空、卧槽泥马为伴,遭遇操着一口青岛话的黑山老妖、痴心一片的女儿国国王、个性十足的白骨精、亲情至上的铁扇公主,唐僧则绝望地面对溺爱孙子的贾母、教子无方的贾政、背负辛酸的秦可卿、醋劲十足的林黛玉,无法去西天取经。一个满怀激情享受达成的理想,一个孤立无援面对无奈的现实……老故事却有新桥段,加上时不时冒出的青岛话,乐死人不偿命的搞笑台词以及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无论是年轻观众还是中老年观众,都看得前仰后合,观众们几乎都忘了眼前这些人物是熟得不能再熟的经典形象。然而,结尾却因白骨精和秦可卿的死而进入另一种思考,无论是主动选择人生的宝玉,还是被动进入人生的唐僧,在混沌的人生里他们面对许多选择,能否由心?如何选择?《梦游》的最后同样留给观众许多带有哲学意味的思考。
  精彩演绎百年老青岛
  这个夏天,先后在青话小剧场上演的《龙牙》和在人民会堂上演的《劈柴院传奇》以不同的形式和故事,讲述着原汁原味的老青岛故事。
  蔚蓝的大海,细软的沙滩,纯真的爱情由此开始……由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漫游乐趣基金赞助,青岛市话剧院与德国帕特伯恩剧市威斯特法伦剧院联合制作的大型话剧《龙牙》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初兵荒马乱的青岛,一个年轻的德国人被迫离开他的中国故乡,离开他热恋的爱人,在他的行李箱中有一个会说话的龙牙和所有关于恋人的记忆。60年后,这个年轻人变成了老人,他的孙女带着爷爷的爱情信物来到爷爷的中国故乡寻找当年爱的足迹……《龙牙》的灵感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编剧以此发挥了想象力并进行创作,讲述了爱情的纯洁美好以及刻骨铭心。由于导演、编剧、以及舞美设计都是西方人,使观众们能感受到《龙牙》不同于一般的中国话剧,它的身上烙有莎士比亚的悲剧色彩;同时,剧中加入了大量中国元素,京剧念白、民族舞蹈、服装设计,最后的结局更是颇具梁祝的魔幻神话色彩,再加上用中德双语两种语言同步演绎,是话剧史上一次难得的创新,使观众们耳目一新。虽然听不懂德语,也没有字幕翻译,但并不妨碍观众们沉浸在感人的爱情中,反而能够更纯粹地感受到两个人的爱。中德演员的倾情演绎更让这部跨国、跨时代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层次感,想来,也只有在百年老青岛的背景下会诞生这样的爱情。
  看《劈柴院传奇》是件很过瘾的事!它是第一部青岛方言剧;第一次将大鼓、相声、快板、评书、茂腔、魔术等曲艺戏曲艺术集结在一台戏中:第一次以劈柴院为背景,再现了解放前老青岛、老百姓的生存状态……故事讲的是劈柴院里的“坛子肉传人”谭尚斋的生意经,通过他的悲喜人生反映老青岛人的生活。谭尚斋秉承着“做买卖就是做良心,童叟无欺”的信条,苦心经营着祖传秘方“十里香海鲜坛子肉”。忽然一天喜从天降,海鲜坛子肉在青岛美食大赛评比中获得“岛城第一香”的美名。劈柴院元盛楼老板曹元盛认为海鲜坛子肉成了摇钱树,为此垂涎三尺,想方设法要把海鲜坛子肉的秘方据为己有……剧中的演员,都操着地道的青岛话、胶东话,甚至还用上了地道的茂腔。当然,这部剧不仅听得到“青岛味”,还能看得到“青岛风”――剧中再现了解放前青岛人诸如穿着等生活细节,甚至还有婚嫁习俗。精彩细致的场景、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原汁原昧的青岛元素让《劈柴院传奇》成为观众回忆老青岛的一扇门,不知不觉走进去融进去,与剧中人物同悲同喜。
  夏夜里的一抹童年记忆
  它是幽默的,让人欢笑让人流泪,它又是现代的,表演风格通俗鲜活又生动到位。贯穿全剧纯净优美的主题音乐,充满时尚感和漫画感的舞美效果让它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一这便是音乐剧版的《三毛流浪记》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今夏,音乐剧《三毛流浪记》在全国进行了巡演,三毛这一经典的漫画人物终于在音乐剧中以更加鲜活生动更加直观的艺术形象呈现在熟悉他和不熟悉他的观众面前。
  上世纪40年代末,旧中国的一座大都市里出现了一个从乡下来的流浪儿三毛。算卦的老钱给三毛送了一卦,说三毛今天会尝到天下的美味珍馐,其实,三毛只要个烧饼。三毛先是在行乞的过程中意外捡到股民老周的钱包;老周给三毛指了一条发家路,帮着三毛做起了给人擦鞋的小生意;三毛靠给人擦鞋挣到了毛票,却和一位叫演员老吴的顾客不打不成交,老吴帮他找到更好的活路,甚至让三毛参加了一场丰盛的午宴…然后,三毛住进了医院;然后,三毛在医院的停尸房见到了“妈妈”;然后,三毛又主动把自己扔进了监狱;然后,三毛从监狱逃脱,上街做了报童……一天过去了,在惊险、辛酸和滑稽的旅程之中,三毛始终没能吃到朝思暮想的烧饼,却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正如音乐人三宝说所:这部音乐剧不是只给孩子们看的,也是给大人看的,它不只是一部家长陪着孩子来看的音乐剧,它是―个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坐在剧院,一起感动,一起思考的作品。
  除了在青岛大剧院上演的音乐剧《三毛流浪记》,青话小剧场亲子剧场的童话剧也是最热的剧目,此外,美国经典音乐剧《芝麻街》、儿童音乐剧《游乐场奇妙夜》等也将让夏日里的“剧”风越演越烈。
  在这热火朝天的夏天,没有什么比坐在剧场里看一场热热闹闹或真真切切的演出剧更让人舒心惬意的了!

相关热词搜索:夏日 夏日“剧”风 夏日的风 夏日的风 歌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