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公安散文篇一:公安基层调研文章

浅议**县公安局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

通过在**县公安局的三个月的下派工作,亲身感受到**县公安局在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公”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各项公安工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在此,我结合自身感受和工作经历,浅议我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请批评指正:

一、 民警队伍潜力待挖掘

我局现在同其他兄弟单位一样,面临着繁重的公安工作与警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各部门都感觉警力不够用,导致一些业务工作开展的不好。但我们看一下08年1-11月,全市公安机关的几项业务数据统计,百名民警破案数***区是432起,##县是370起,全

公安散文

市平均为198起,我们**是144起,全市排名第11;百名民警治安案件查处数***区是976起,##县是695起,全市平均为255起,我们**是120起,全市排名第10。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县公安局民警,在本市范围内横向比较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是不大的,这也说明我们这支队伍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的。如何去发掘民警的工作潜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局党委齐心协力,率先垂范,带领全局民警并肩战斗,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局民警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转变陈旧观念,勇于争先创优,锐意进取;

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警考核激励机制,坚决扭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将民警的工作业绩与晋职、提升紧密结合,并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手段,提高民警的竞争意识,挖掘民警潜力,发挥民警主观能动作用,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三是局党委多渠道积极争取,加大从优待警的力度,尽力解决民警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后顾之忧,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激发民警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四是组织民警开展健康有益的警营文化活动,用健康的活动营造健康的氛围,从而陶冶民警热情向上的情操,凝聚队伍,激活队伍潜能。

二、 警民关系待改善

08年在全省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局在全省排名落后,这说明**的群众对**的社会治安是有意见的,对**的公安工作是不满意的,也直接的反映出我们的警民关系与公安部提出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的。“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更是公安工作的“传家宝”,失去了群众我们的公安工作将会象鱼失去了水,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公安部近期提出的“三大建设”之一就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因此要教育我们广大民警必须和谐警民关系贯穿于各项公安工作中,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

安工作的根本标准,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有意见的地方改起,群众关注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我们就整治什么,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回应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同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宣传报道工作。要大力宣传**县公安机关在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法规所采取的新举措、呈现的新风貌,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安为维护社会稳定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让群众理解、支持公安工作,同时,利用和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安队伍中的好人好事,树立民警的新形象。

二是要规范服务,提高“见警率”、“管事率”。要通过抓窗口单位和一线民警的言行举止、工作效率,在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上想办法,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安民警的形象在变好,身边能经常看见民警,受到不法侵害能及时找到民警,对那些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有损警民关系建设的人和事,不护短、不遮掩,从严查处。要以正在开展的“大走访”活动为契机,让民警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遇到困难。

三是要强化治安防范,严防侵财性犯罪。08年,**县“两

抢一盗”侵财性案件共发374起,占刑事案件发案的74.2%,侵财性案件不但侵害了群众财产,也对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侵财性案件的高发容易造成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感,损害了警民关系,也是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对这些侵财性案件的时间、地点、规律认真研判,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巡逻防范工作,变上班为上岗,变办公室为更衣室,警力跟着警情走,打现形,挤压犯罪空间,侵财性案件下降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就会提升,警民关系相应就会改善。

三、 信息化建设待加强

我局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好的基础,在公安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警务综合平台也已开通,基本覆盖公安工作的各个业务范畴和业务层面公安,3、4级网,即将分别达到100M和10M,350M集群通信系统将开通,全局的电脑数已达236台,配备率为88%。但是我们还存在着,信息化建设在公安工作中发挥作用等方面不够理想,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不高,成效还不够明显,在打击、预防、控制犯罪和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也不够明显,还未占主导地位等问题。比如从电脑数量上我们已基本达标,但从派出所来看除去户籍窗口使用的电脑,国保专用电脑,内勤使用的电脑,我们还远没达到民警人手一台电脑的程度。

我们坐在电脑面前的人有多少,用电脑进行网上办案、网上研判、网上办公、网上学习的人又有多少,总体上说,当前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我认为要做好公安部提出的“三大建设”之首的“信息化建设”,要从这几方面抓好:

一是全体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要对信息化的概念要有清醒认识,不能认为公安信息的应用工作是技术人员或是内勤干的,与己无关,要善于从公安网上获取新的信息,要利用各种应用平台开展各类公安业务,以信息的应用作为公安各项业务工作的载体,让投入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大量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是继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添置和改善基层所队的信息化建设中的有关硬件装备,如电脑要真正达到一线民警人手一台,要配备数量充足的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是加强公安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开发适合我们县局工作的综合信息系统,通过对业务骨干的培养,提升全局民警的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

公安散文篇二:公安工作 调研文章

浅谈基层教育训练现状

08侦查五区队沈沉

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安部关于推进“三个必训”战略部署,不断完善教育训练制度,着实增强公安队伍教育训练的长效性是每一位政工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笔者身为政工部门的一员,在此将结合政工工作经验谈谈在落实基层公安部门教育训练时的几点看法。

一:打牢思想基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落实训练保障。

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是犯罪高发时期,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与日俱增,给我们基层公安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都说明了有必要去提高民警对教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的思想教育上还存在些许不足。客观上,基层公安部门工作繁琐,任务沉重,可以说是小战斗日夜不断,大战役年年都有,每一位民警都因应付本职工作和各种考核而感到日益疲惫。 据我省某地区公安局对下属三个县民警的调查显示:身心方面,有53% 的民警感到体力不支,53% 的处于亚健康状态,2% 的民警患有大病,32% 的民警情绪低落;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对教育训练有极高的积极性是不太现实的;主观上,部分民警甚至少数基层领导缺乏远见,忽视教育训练,对教育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看到教育训练的充分落实才是提高成绩的根本保障。

笔者认为,要使教育训练落到实处,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根本上解决主客观两方面问题。

1、深化教育训练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各级公安机关要把教育训练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在职民警进行培训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民警从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激发他们自愿参训的热情,使“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2、强化领导层思想认识,以政治思想为先导,根本上解决教育训练落实问题。从思想上抓起,使基层领导层对教育训练有充分的认识。正所谓练兵先练长,长强兵不弱,只有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培训和考核标准,让领导干部切实了解到教育训练带来的巨大好处,才能正真起到带头作用。

3、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民警的训练动力。将民警的晋升、提职与教育训练挂钩,对训练刻苦,成绩优秀的进行优先选拔,反之,对不参加培训、培训不合格的民警不晋升警衔,不予提拔、不评优授奖,提高民警对教育训练的重视成度。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制定训练内容,贴近实战。

传统的教育训练奉行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性教学方式,而这样的培训方式对于当前民警的执法环境和工作对象而言,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对公安基层民警的要求。一方面:少数教官有的理论知识不行,有的不擅长队伍管理,有的实战指挥能力差,而这三个环节哪个薄弱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教育训练无具体的针对性,尽管我们的教官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但毕竟不是各一线警种亲自操作,无法满足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上的需求;且加上有些教官偏重于理论知识,导致抽象理论多,业务知识少,照本宣科多,结合实际少,纸上谈兵多,实战演练少,最终使教育训练丧失了应有的实战性。 笔者认为,当前的教育训练应着实的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紧紧围绕公安部部署的“三基”建设,重视贴近实战,根据参训人员的专业类别和业务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训方案,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1、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作为教官培训的重要一部分,以增加教育训练的长效性和加强推行“三基”建设的能力。

2、针对“三基”建设对基层民警的素质业务技能的要求、警种的异同性和各个职位的不同要求制定出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公安教育训练课程体系,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警种,

不同职位的需求

3、抓好实战,增强实用性。在培训中增强实用实战性,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适当的借鉴香港警察的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为主,加大履行职责所必须掌握的搜查、盘查、缉捕、擒敌、警力配合、危机救护及暴力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处臵的指挥决策、合成作战等内容,以使其贴近实战,从根本上解决人民警察教育训练缺乏实用实战性的问题。

三:加强基础建设,争取有力的保障。

“全面实施首任和上岗必训;全面实施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全面实施基层和一线民警15天的实战必训。”是公安部推进的‘三个必训“的主要内容,但是在落实到基层时往往差强人意。主要问题是在于训练器材的落后和训练场所的缺乏。以我局为例,战训基地位于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只能配合学生的寒暑假进行短期的租借,且训练设备落后短缺,无法供应基层民警的需求,导致少数民警练,多数民警看。

笔者认为,强有力的基础保障是教育训练的基础,是稳定军心的重要手段。

1、 积极与上级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取得指示和理解,进一步将强基础建

设,加大对教育训练的投入。

2、 积极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将5%的公安业务经费用于在职民警的

平日寻。

3、 全面贯彻落实“谁调剂,谁负责”的要求,切实减轻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

负担,维护民警的培训权益.

公安散文篇三:散文介绍

散文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散文 代表人物: 朱自清,沈从文等

Essay 代表作品:外文名: 《背影》,《父亲》等

目录

词目:散文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基本介绍

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

(1)先秦散文

(2)两汉散文

(3)唐宋散文

(4)明代散文

2.现代散文

分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3)写景散文

(4)哲理散文

主要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意境深邃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鉴赏技法

鉴赏问题

写作技巧

记叙散文模式

抒情散文模式

巴金部分散文创作历程

散文的写作

期刊——《散文》

著名文集

① 鲁迅散文

② 老舍散文

③ 朱自清散文集

④ 简桢散文

⑤ 丰子恺散文

⑥ 巴金散文

⑦ 季羡林散文

⑧ 陈运和散文

展开

词目:散文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基本介绍

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

(1)先秦散文

(2)两汉散文

(3)唐宋散文

(4)明代散文

2.现代散文

分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3)写景散文

(4)哲理散文

主要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意境深邃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鉴赏技法

鉴赏问题

写作技巧

记叙散文模式

抒情散文模式

巴金部分散文创作历程

散文的写作

期刊——《散文》

著名文集

① 鲁迅散文

② 老舍散文

③ 朱自清散文集

④ 简桢散文

⑤ 丰子恺散文

⑥ 巴金散文

⑦ 季羡林散文

⑧ 陈运和散文

展开

基本信息

1、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2、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编辑本段词目:散文

拼音:sǎn wén

基本解释

1. [Prose]

2..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3..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详细解释

1. 文采焕发。

晋 木华 《海赋》:“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绫罗被光於螺蚌之节。”

2. 犹行文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3.文体名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

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BC990——BC353)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喜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西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司马相如(前118—前179)的《子虚》、《上林》;西汉末年杨雄(公元前53—18)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78—139)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散文衰落。但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等学术著作中仍有一些质朴的叙事、抒情、写景的优美文字。

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古文运动的成功,使散文更切合实用,南宋时大量出现的笔记杂文便是一个明证。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挥尘录》是笔记杂文中的佳作,此外,朱熹(1130—1200)的古文长于说理,造诣非浅。

明初的宋濂(1310—1381)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他们在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走上了盲目模拟古人的路子。后来的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复古运动,也再一次重复了他们的错误。

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进而是万历年间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击拟古主义的队伍。

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时称“三袁”,袁宏道(1568--1610)最为著名。他们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观要求提出了“性灵说”。公安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是: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

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 公安派与竟陵派革新的直接产物是晚明大量出现的小品散文,这是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张岱(1597—?)是小品散文作者中比较有成就的一位。他的小品散文题材较广,山水名胜、风俗世情、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都可以入他的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明末清初,晚节不保的侯方域(1618—1654)的散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等。

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而得名。方苞(1668--1749)继承归有光的传统,提出“义法”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桐城派古文作品选材用语只重阐明立意,而不期堆砌材料,因而文章一般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与桐城派对立存在的是提倡“骈文”的复社作家,汪中(1744--1794)是其中成就最大者。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家,如王猷定、魏禧。王猷定(1599—约1661)的传奇性散文以小说传奇体打破了传统古文写法,代表作有《李一足传》、《汤琵琶记》、《义虎记》等。魏禧(1624--1680)以人物传记最为突出,代表作是《大铁椎传》。

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为清末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学术上改良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散文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政治斗争的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公安 公安使命散文 有关公安的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