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考验法国神经 科特迪瓦2018目前局势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在人们眼中,非洲历来是个多事之地,部族矛盾、冲突,国家间摩擦似已成家常便饭。但这次法国与科特迪瓦的冲突多少出乎人们意料,而且似乎已走到了战争的边缘。人们闹不明白,一向是“好兄弟”加“亲密盟友”的法科关系为何一夜之间反目成仇?法科关系究竟怎么了?法国在非洲又意欲何为?
  
  突如其来
  
  11月6日下午(当地时间),科特迪瓦政府军出动两架战机对法国驻科特迪瓦维和部队的营地进行了轰炸,导致至少九名法军士兵和一名美国平民死亡,另外还有23名法军负伤。虽然科政府一再声称是误炸,但法国举国震惊,因为这是几十年来法国军队首次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盛怒之下的希拉克总统立即下令法军彻底摧毁科特迪瓦的空军力量。法国驻科维和的“独角兽”部队随即击毁了肇事的科政府军两架苏-25战斗机、两架米-24武装直升机和一架米-8运输直升机,仅有七架战机的科空中力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法军的报复行动反过来又激起了科政府和群众的愤怒。不仅科政府军与法军发生了直接交火,科民众更是涌上街头,焚烧法国人学校,点燃法国人汽车,袭击法国人住宅,高呼“法国人滚回去”等口号。惶恐不安的法国侨民有的闭门不出,有的东躲西藏。无奈之下,起初还声称不撤侨的法国政府最后不得不开始分批撤侨(在科国约有1.5万名法国侨民)。
  法国一方面撤侨,一方面又以稳定秩序和保护侨民为由大举增兵科特迪瓦。据悉,法国已派出了三架“幻影”战机和700名军人,增援业已驻扎在科的4000名法国维和士兵,并迅速占领了科经济首都阿比让市内的各大战略要点。另外,法国还积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科特迪瓦的议案。而科特迪瓦官方一方面辩称轰炸法国军营系一起战时难以避免的“事故”,另一方面又指责法国的反击和增兵行为无异于“侵略”,称法国将面临一场越战式的“长期而又艰难”的战争,并与法军发生流血冲突。据最新统计,科示威者与法国驻科部队之间的暴力冲突已造成科64人死亡,逾千人受伤。11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对科实行武器禁运。事情越闹越大……
  
  事出有因
  
  科特迪瓦原为法国殖民地,自1960年独立以来一直与法国保持着“好兄弟”加“亲密盟友”的关系。此次流血冲突是科独立以来与法国之间发生的最严重的冲突,其背后隐含的是近年来不断加深的矛盾。2002年9月科特迪瓦爆发内战,不久法国维和部队进驻,此后两国龃龉不断。科政府先是抱怨法国不支持其剿匪,法使馆庇护反对派人士,后又指责法国支持和偏袒叛军,对2003年科交战双方在法国敦促下签订的《马尔库西协议》也颇多怨愤,认为该协议是法国“拉偏架”的结果,对反政府武装让步过多。而法国也对科现任巴博政府在维持科特迪瓦国内稳定以及推动和平进程方面的迟缓及不力很不满意,指责科政府单方面破坏停火,发动对反对派武装的军事打击。甚至还一度传出法国正在考虑寻找替代巴博现政府的办法。
  “袭击”事件发生在科特迪瓦和平进程的关键性时刻,也反映出和平进程的极度脆弱性。去年3月,科主要党派根据《马尔库西协议》,组成了包括反对派武装代表参加的民族和解政府。但一年多来,反对派武装及其他一些政党指责巴博领导的“人民阵线党”独揽权力,架空其他政治力量,一些政党还陆续退出了政府。民族和解政府本身已处于无以为继的状态。另外,巴博政府和反对派在“先解除武装”还是“先进行立法改革”问题上立场尖锐对立。政府要求反对派先解除武装,反对派则要求政府先进行立法改革,以保证反对派领导人能参加2005年的总统大选。也有人认为,随着大选日期的临近,巴博政府抱着赌一把的心理,试图借助其空中优势打击叛军,控制更多的地盘,为大选打下基础。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法军的打击迫使法国撤出,为政府军全面围剿叛军扫清障碍。
  
  “风信标”?
  
  法兰西民族一直怀有深深的“大国情结”。法国曾经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随着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法国推出“合作”政策,通过与新独立的原法属非洲国家签订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协定,保持自已在非洲的利益和影响。自戴高乐以来的历届法国政府都把非洲视为支撑其大国地位的“前沿基地”,把维护其在法语非洲国家的特殊利益作为对非政策的核心。国家元首间的私交和两年一度的法非首脑会议、对非发展援助、法非文化合作、军事干预一直是维系法非关系的几根纽带。其中,军事干预和驻军作为一种最直观和效果最明显的手段,在法非关系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在非驻军高达创记录的9万多人。60年代中期以后缩减为2.3万余人。70年代以后,法国在非驻军进一步减少。目前法国在非洲六个国家有常设军事基地,与八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防务协定,同23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军事合作或技术援助协定,总驻军仍高达8000多人,是西方国家中在非洲驻军最多、对非洲国家直接军事干预也最多的国家,素有“非洲宪兵”的称号。
  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和非洲形势的急剧变化、受自身经济和财政问题的困扰以及面对美国在非洲咄咄逼人的攻势,法国不得不一再调整其对非政策。1995年5月希拉克上台后,更是提出要建立所谓“法非新型伙伴关系”,要弱化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避免直接卷入非洲的内部冲突,不再充当“非洲的宪兵”。法驻非部队在危机时只承担拯救外国人和保护法国财产和商业利益的任务。的确,在扎伊尔(现刚果(金))武装冲突中,法国眼见它多年支持的蒙博托政权倒台而拒绝单独出兵直接干预;1997年6月,刚果(布)发生内战,法国军队在完成撤侨工作后立即从该国撤出;1999年,科特迪瓦发生军事政变,当时的科总统贝迪埃希望法国政府帮助平息叛乱,恢复宪法。但希拉克只是派兵保护贝迪埃本人,并未干涉政变。而此次法国对来自科政府军的攻击迅速做出强烈反击并在兵力部署上不撤反增,确实有悖“法非新型伙伴关系”的概念。因此有人揣测:科特迪瓦事件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法国似乎要走出“不干涉”的政策模式,重新树立在非洲事务上的权威。

相关热词搜索:科特迪瓦 法国 考验 科特迪瓦考验法国神经 法国科特迪瓦 法国对科特迪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